资源描述
自来水公司水厂危险辨识和控制安全生产标准化
17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工艺流程危险辨识及控制
序
号
存在单元
危险潜在内容
及危险程度
造成危险原因
危险控制措施
风险等级
1
变电所及变配电设备、设施
人身触电
1、人员操作不当。
2、没有警示标志。
3、防雷设施不好。
4、布线不合理,不规范。
5、缺少安全保护用具。
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2、设立警示标志,严禁外来人员入内。
3、防雷设施经有关部门检测合格。
4、安全科学设计走线
5、配备相应安全保护工具
6、现场专人监护
低
2
水源井
水质污染
遭人投毒
1、地势低洼,室外污水倒灌。
2、井室漏雨。.
3、维修时疏忽,流入井内油污。
4、门窗无锁。吊装口封闭不严。
1、井室周围地势垫高,设污水排放口。
2、做好井室防水。
3、维修时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把维修材料摆放整齐。
4、门窗完整加锁,吊装口加钩。
低
3
加药间
1、中 水质不正常
中毒
1、次氯酸钠溶液溶液泄漏。
1、使用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2、搬运时严禁碰撞
3、加强安全帽安全阀压力表的维护保养
4、检查罐体腐蚀情况及时更换
5、运行人员每天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定期维护漏氯报警器
7、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和设施,一旦泄漏及时采取抢救及疏散人员,做好应急预案
中
4
清水池
1、 1、清水池井口无盖,人员掉入造成淹溺死亡
2、 2、清水池井口无盖,掉入脏物,污物造成水质污染,影响居民身体健康。
3、 3、清水池井口无盖,通风孔无网罩。
4、遭人投毒造成恶性事故,影响社会稳定,造成恶劣政治影响。
1、破坏、报复。
1、加强入孔盖管理
2、经常检查保持水质栽草植树搞好环境提高水质
3、针对缺少的设施,组织人员安装
4、设置指定摄像头加强监控,做好治安防范
中
5
二次送
水泵房
1、电气设备易发生火灾事故,可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1、 2、进行电气作业时,易发生触电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3、进行检修作业时,易发生跌倒损伤事故。
1、漏电,过负荷、电路短路。
2、物品乱堆乱放。
3、电器设备无接(零)地或失效。
4、楼梯过陡,未设立警示牌。
1、做好电器设备接地(零)保护,并经常检查。
2、及时更换隐患设备,防止漏电、短路、缺相、减负增容,按操作规程操作。
3、检修作业时,机具、部件摆放有序。
4、加强管理,更换楼梯,设置相应警示牌。
中
6
管路巡检
维修
1、漏水、抢修时可发生坍塌、车祸、坠落等事故。
2、街路井室盖丢失、损坏、易发生行人摔伤事故。
1、作业坑、沟土质疏松。
2、作业坑、沟边负载过重发生滑塌。
3、作业坑、沟上方石块、重物坠落。
4、井盖被盗或被重车碾压破碎。
1、规定放坡。
2、围堰或支撑。
3、按规定作业,现场设专人监护。
4、加强巡视发现井盖被盗、损坏及时更换。
中
7
表井、水门井、测流井、溢流井
可发生中毒、窒息及其它事故
1、井室内聚集可燃气体遇明火爆炸
2、井室内产生有毒气体、缺氧。
3、石块、部件、工具不慎掉入井下,砸伤作业人员。
4、井盖丢失、损坏。
5、街路井室作业、无安全防护。
11、加强安全教育严禁违章操作。
2、加强含氧量及有毒气体的检验检测,井下照明使用安全灯具。
3、作业时做好标志、设人值守,工作人员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中
设备、设施危险辨识及控制
序号
名 称
危险潜在内容及危险程序
造成危险原因
危险控制措施
风险等级
1
压力容器(氧气瓶)
1、氧气与已炔等可燃气体相接触,遇明火即能燃烧爆炸。
2、氧气泄漏与油脂接触引起自然发生火灾。
3、压力表飞出伤人。
1、运输、搬运中发生滑倒撞击与易燃口,有油污的物品同车运输。
2、存放时与易燃聚合气瓶混放,接近明火、烟头。
3、使用中碰撞,与其它易燃物及气瓶近距离放置,靠近明火、热源阳光暴晒。
4、防护不当,无安全帽、圈。瓶体腐蚀,托运使用中撞击。
5、充装过量。
6、压力表超期失效或损坏。
1、选购合格的钢瓶及气源。
2、使用按规定执行。
3、及时更换失交的压力表。
4、热源、火源间距符合规定。
5、禁与油脂接触。
6、储放使用地点阴凉通风,有防气瓶倾倒措施。
7、其它气瓶分类存放。
8、设置警示语。
中
2
压力容器(乙炔气瓶)
1、乙炔气为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可导致燃烧和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2、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
3、过量气体可中毒窒息。
1、 搬运中发生撞击与氧气气瓶同车运输。
2、 储藏时与氧气瓶混放,接近明火热源、阳光瀑晒。
3、 用中敲击、碰撞,与其它易燃气瓶近距离放置。
4、 体锈蚀、安全帽、安全阀压力表失效。
5、 放场所通风差。
1、 购合格的钢瓶及气源。
2、搬运使用按规定。
3、及时更换失灵压力表。
4、与热源、火源间距符合规定并有防气瓶倾倒措施。
5、其它气瓶分类存放、防阳光爆晒。
中
3
压力容器(石油液化气罐)
1、液化汽为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遇高温、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
2、人吸入过多气体可中毒窒息。
1、 搬运中发生撞击。
2、 靠近明火,热源及阳光曝晒。
3、 角阀、减压阀失效,瓶体锈蚀。
4、 装过量运输搬运中发生撞击。
5、 管老化、漏气。
6、 食堂厨房使用不甚发生泄漏导致爆炸。
1、使用合格的钢瓶及气源。
2、使用按规定执行。
3、与热源、火源间距符合规定。
4、及时更换失效的角阀、减压阀、老化的胶管。
5、做好相应管理和安全措施,分开搁置。
中
4
压力容器(氯气钢瓶)
1、为有毒气体,人吸入造成伤害。
1、运输搬运中发生撞击。
2、靠近热源或阳光暴晒。
3、失效,气体外泄。
1、 运时按操作规程操作。
2、采取防热措施或与热源间距符合要求。
3、更换失效阀门。
4、运行人员每天检查测漏。
中
6
加药机
1、加药机泄漏导致人员中毒,伤亡。
2、加药压力过高造成中转玻璃罩爆裂。
3、操作不当造成人为泄漏导致中毒受伤。
1、对加药机巡视不够。
2、控制调节阀失灵,压力表显示不正确。
3、值班人员不熟悉操作规程。
1、 次氯酸钠溶液扑消器齐全,性能良好,次氯酸钠溶液泄露抢修工具及防护用具齐全良好,加强加药机设备维护保养。
2、 加强人员培训,掌握操作规程。
中
7
加药管道
1、 加药管道或接头泄露,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2、 加药管线杜塞,造成泄氯。
1、 管路老化,长期运行腐蚀严重。
2、 管材质量不合格。
3、次氯酸钠溶液杂质较多。
1、适当更新管路材质,保证质量。
2、提高次氯酸钠溶液纯度,定期检修。
中
8
燃料发电机
1、 因漏油等原因易发生火灾。
2、 因漏电可造成人员触电伤亡。
3、 吸入排放废气可中毒或窒息。
1、 油箱漏油或油管破损。
2、 距明火热源太近。
3、 输电线破损漏电。
4、 无保护接地(零)。
5、 作业场所通风不良。
1、 加油时不要太满,防止汽油外溢。
2、 离明火,热源。
3、 发电机工作时设专人看守。
4、 使用合格防水电缆。
5、 严禁在室内使用。
中
9
手持电动工具(电钻、砂轮)
1、 因漏电等原因可造成触电伤亡。
2、 崩伤面部、手部。
1、 电缆线有破损漏电、接头多。
2、 Ⅰ、Ⅱ类工具不按规定定期检测。
3、 无漏电护保器。
4、 防护罩破损或松动。
1、 电缆完整无损、无漏电现象。
2、按规定检测绝缘电阻。
3、装漏电保护器。
4、经常检查防护罩,发现破损及时更换。
中
10
化验室药品,干燥箱、加热器
1、中毒
2、漏电时可造成触电伤亡。
3、温度过高,易造成烫伤。
1、 未按规定储放药品,未按规定操作化验。
2、 外壳无接地。
3、 无漏电保护装置。
4、 温控计失灵。
1、 严格执行化验室相关规定。
2、 干燥箱外壳接地。
3、 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4、 及时更换温控计。
中
11
变压器
1、 漏电可造成触电伤亡。
2、 温度过高,变压器油外泻,造成烫伤。
1、 变压器老化。
2、 瓷瓶损坏。
3、 变压器漏油。
1、 及时更换变压器。
2、 更换瓷瓶。
3、 更换胶垫并加注变压器油。
中
12
配电箱(柜)
开关箱(柜)
变配电设备、电气线路
1、 发生触电、电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2、 发生火灾造成人员、财产损失。
1、 使用不合格产品。
2、 绝缘老化、漏电、带电线体裸露。
3、 超负荷。
4、 设备故障、操作人员失误造成短路。
5、 操作人员不正确使用绝缘保护用品。
1、 购买使用合格产品。
2、 加强对设备的检修。
3、 减少负荷或增容。
4、 杜绝违章操作。
5、 正确使用绝缘保护用品。
中
13
电机、水泵
1、因漏电造成人员触电伤亡。
2、火灾。
3、运转中可造成人员机械伤害。
1、 绝缘老化、机体带电、缺少保护接地(零)。
2、超负荷电机发热。
3、转动部位无网罩。
4、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造成短路、缺相。
1、 加强检修、做好保护接地(零)。
2、 减少负荷、禁止小马拉大车。
3、 转动部位设网罩。
4、 杜绝违章操作。
中
14
临时
用电
1、 触电可造成人员伤亡。
2、 火灾。
1、 电线绝缘老化、漏电。
2、 短路。
3、 超负荷。
4、 线路敷设不符合规定。
5、 未设置警示牌
1、 使用合格胶质电缆、必要时加装防护套管。
2、 安装漏电保护器。
3、 加装接地(零)线。
4、 熔断丝必匹配。
5、 减少负荷。
6、 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7、 设置临时用电警示牌。
高
15
手葫芦
1、 吊物坠落砸伤作业人员。
2、 操作失误易造成挤伤。
1、 钩断裂。
2、 绑不牢。
3、 负荷吊装。
4、 支腿、支垫不平。
1、经常检查、吊钩、拉链,保证完好使用。
2、歪拉、斜吊。
3、 支腿垫木要平整,严禁用立木垫物。
低
16
桥式起重机
1、 高空吊物坠落伤人。
2、 误操作造成伤害。
1、 钢丝绳断裂。
2、 吊钩断裂。
3、 超负荷吊装。
4、 捆绑不牢。
1、 钢丝绳不允许有扭结、压扁、弯折、断股、波浪形等现象。
2、 滑轮应有防止钢丝绳跳出轮槽的装置。
3、 照操作规程操作,加强培训。
4、 坚决杜绝无证上岗。
低
17
机动车辆
1、 车辆肇事、发生人身伤亡、车损事故。
2、 发生火灾爆炸造成重大人员及财产损失。
1、 违章驾驶。
2、 行驶当中刹车、转向、轮胎出现故障。
3、 驾驶人员酒后、带病驾驶、私自出车。
4、 未按规定年检,平时不维护
1、 驾驶人员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及安全行车制度。
2、 坚持出车前、行车中及收车后的安全检查。
3、 严禁带病开车、酒后驾车、私自出车,加强车队管理。
4、 定期检验,经常维护。
中
18
登高
梯台
高处坠落摔伤
1、 操作失误、无人保护。
2、 支脚不稳。
3、 台阶无护栏,不平、不牢固。
4、 操作人员鞋滑、登踏不稳妥。
1、 操作中严禁穿高跟鞋、硬底塑料鞋、硬底皮鞋。
2、 活动梯支脚放稳,并设专人保护。
3、 按规定标准修建梯台。
低
19
仓库汽车库
1、 电路、灯具没有防爆装置。
2、 没有消防器材,可能发生火灾,爆炸,造成车毁人亡。
1、 设计不标准,不通风、无防爆装置。
2、 没有消防器材或过期失效。
1、 安装防爆装置。
2、 配备消防器材。
3、 车库内禁止吸烟。
4、 经常检查,专人负责。
低
20
蒸饭箱
烫伤
1、开箱取物过早。
1、待箱内蒸气放出,温度下降后取物。
低
作业环境危险辨识及控制
序号
名 称
危险潜在内容
及危险程度
造成危险原因
控制措施
风险等级
1
泵房作
业环境
1、堆乱放、卫生差,不便操作、维修、易发生伤害事故。
1、规章制度执行不好,责任不明确。
1、 落实责任,执行规章制度,加强卫生管理。
低
2
泵房噪
声危害
1、电机、水泵噪声过大引起噪声性耳聋、神精系统受损,影响工人身体健康。
1、 隔音不好。
1、 降低噪声强度。
低
3
泵房设备
1、 电机、电气设备漏电易使人触电死亡。
2、 电机、水泵老化、或连接不合理产生噪声影响人身体健康。
3、 电机老化、供电线路短路缺相,易发生火灾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1、 电机不合格质量有问题,安装不当,无接地(零)保护。
2、 线路老化。
3、 操作失误。
1、 更新改造按国家规定执行。
2、 购买合格产品。
3、 专业人员按装调试。
4、 按安全技术规程操作。
低
4
管路维修现场作业环境
1、 漏水现场沟、坑作业易造成塌方伤人。
2、 井室作业易发生爆炸,中毒、窒息死亡。
3、 作业中易发生石块、料材部件、工具坠落砸作业人员。
4、 易发生行人摔伤事故。
1、 没有按土质情况设置过坡或打支撑。
2、作业沟、坑过积土过高,距沟过太近,沟壁静载过大。
3、下井作业前没通风,没确认是否存在有毒气体。
4、专人监护。
1、 易塌方时要按规定放坡、打支撑、围堰。
2、 积土距沟、坑1m以外,高度不超过1.5m,砖瓦石块放置距沟过去1m以外。
3、 繁华路口,复杂场所设专人监护,白天插红旗,夜间红灯示警。
4、 下井前先通风换气,确认无毒后,方可下井作业,并设专人监护。
低
5
井下检维修
作业环境
1、 井下检修易发生中毒、窒息、爆炸伤亡事故。
2、 井上无标志易发生交通事故。
1、 下井检表前没有通风、换气。
2、 下井前井上没有设安全警告标志。
1、 检表员下井前先通风换气,确认无毒方可下井检表。
2、 井内检表使用安全照明灯具。
3、 检表时井室周围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4、 室内查表时,水表周围不得堆放杂物。
高
6
特种作业人机匹配
1、 特种作业人员不及时体检或体检时发现禁忌症不及时调离,可导致职业病或作业人员伤亡。
2、特种作业人员不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可导致人员伤亡。
1、 特种作业人员在从业前患有各种禁忌症,工作中不得已加重。
2、 从业前没有严格体检,发现有病仍安排特种作业工作。
3、 特种作业人员没有定期体检,能及时发现病情。
4、发现禁忌症,没按规定及时调离特种作业岗位。
5、作业时不正确使用、配戴防护用品。
1、 招工时严格体检,发现有禁忌病人得安排特种作业。
2、 定期对特种作业人员体检,发现问题及时调离。
3、 正确使用、配戴防护用品。
中
7
工具、器具、工件材料摆放
材料摆放不合理杂乱无章,超高不平稳,悬挂不牢固,易造成人中跌打、砸伤
检查制度形同虚设,无专人负责,材料乱堆乱放。
材料分类存放,摆放整齐,井然有序,专人负责。
低
8
安全警示标志
各类事故
各危险点,作业现场,警示,提示标志不醒目或数量不足。
充分设置警示标志、位置正确、醒目。
高
9
生产区域地面状态
1、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害车辆损坏。
2、 人员跌打摔伤。
3、 其它事故致人伤亡。
1、 交通通道宽度不够。
2、 沟、池等无护栏、盖板,作场所地面有突出物体。
3、 作业后路面没有及时恢复。
4、 夜间无照明,无警示标志。
5、 现场物品乱堆乱放,闲杂物品不及时清理。
1、 加宽、平整通道加强指挥高度。
2、 坑、沟、池等加装护栏或盖板,清除地面突出物体。
3、 白天挂红旗,夜间挂红灯示警,设置照明。
4、 整治环境,文明生产。
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