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个全覆盖典型材料 十个全覆盖典型材料(一)自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以来,我市坚持“围绕发展抓覆盖,抓好覆盖促发展”的总体思路,以争创黄石市“十个全覆盖”工作排头兵为抓手,始终做到工作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措施不软,统筹兼顾,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奋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念好“三字诀”,力推“十个全覆盖”形成全面覆盖之势(一)在“责”字上强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从强化责任入手,着力解决重视不够、合力不强、投入不足等问题。落实“四个纳入”机制,把“十个全覆盖”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年度发展目标、党政“一把手”工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明确牵
2、头单位、督导组成员单位、市纪委监察局相关科室和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的督导责任。采取“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的方式,强力督促各项覆盖工作落到实处。(二)在“浓”字上做文章,着力营造工作氛围。按照“单位有简报、街头有广告、电视有影像、报纸有文章”的宣传要求,大力宣传报道反腐倡廉建设“十个全覆盖”工作,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构建了大金省道、106国道和大冶城区“两线一片”宣传带,打造了罗家桥、灵乡新街、金湖街办大道、陈贵镇新街、大箕铺街等5条“廉政文化一条街”,开辟了大冶电视台、今日大冶两个专栏,创办了市“十个全覆盖”工作简报,刊登、编发工作动态消息80余条。在对上对外宣传推介中
3、提升水平,在楚天廉政网、楚天风纪、黄石日报等报刊媒体发表“十个全覆盖”信息文章22篇,展现了工作亮点和特色,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三)在“带”字上求突破,大力打造工作“样板”。采取“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法,积极实施典型示范工程,做到以先进带后进促前进。以“两线一片”5个重点乡镇(街办、开发区)、15个重点部门单位为示范创建主体,按照选示范点、制定标准、落实创建、推广典型、巩固提升“五步走”工作法,高标准打造“十个全覆盖”百里示范带,精心培育了观山石油仓库廉租房等148个单项覆盖示范点、检察院等13个反腐倡廉教育示范基地和10个勤廉示范户。依托示范点和基地,以示范带为龙头带动全市
4、“十个全覆盖”工作上档升级。二、建好“三体系”,力推“十个全覆盖”成为构建防腐新体系之举(一)着力打造“多层立体”的监督体系。一是建立“立体式”财政资金和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体系。去年以来,对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惠农资金、其他财政性专项资金等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清理,共排查资金项目246项,检查发现问题56个,全部督促整改到位。二是建立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动态监管体系。以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清理、“小金库”治理工作为突破口,不断深化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公务卡“三项”改革,大力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向乡镇、财政部门预算向二、三级部门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向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等
5、“三个延伸”, 努力实现市镇两级国库集中收付全覆盖。三是探索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系。按照“一局一中心”模式,开创性地成立了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以及其他公共资源交易等项目,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统一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市场化运作,彻底实行“管、招、监”分离。四是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动态监控管理体系。14个乡镇(场、街办)全部高标准建起了“三资”监管代理服务大厅和资产资源交易中心,“三资”委托代理制覆盖面,村民理财小组审批制、专项审计制落实率,资源处置招标投标或公开竞价、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制落实率均达到或接近100%。
6、(二)着力打造“上下顺畅”的服务体系。根据“实事求是、满足需求、规模适当、便民惠民”原则,全市14个乡镇(场、街办)、333个行政村、37个社区按照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完备的服务项目、有便捷的运行机制、有标准的服务场地等“四有”标准,全面完成便民服务中心(厅、室)建设。投资2亿元高标准建设全新的、功能完善的大型行政服务中心(简称市民中心,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选址等工作),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着力加强市、镇、村便民服务网络、项目、窗口、人员“四对接”,建成了市镇村三级畅通、协调联动、高效运行的便民服务体系,真正实现了“小事办理不出村,大事办理不出镇”。(三)着力打造“点面结合”的
7、防控体系。密织点面结合、全面覆盖的廉洁教育和腐败预警防控体系。狠抓“点”上(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全市各单位领导干部严格按照“自己找、互相帮、领导提、集中评、组织审、公开晒”六步法,查找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公开廉政承诺。同时狠抓“面”上(单位、系统、区域)的腐败风险防控覆盖率,深化廉政文化“六进”工作,不断扩大廉洁教育社会覆盖面。全市各部门单位按照有廉政宣传牌、廉政宣传栏、廉政书屋、开展系列廉政文化活动“三有一开展”要求,大力开展环境熏廉、书信传廉、教育醒廉、文艺宣廉、党课讲廉、组织考廉等“六廉”活动,营造了崇尚廉洁、反对贪腐的社会风气。三、把好“三加强”,力推“
8、十个全覆盖”迈向规范化发展之道(一)统一要求,加强标准化推进。一是探索制定考核标准。紧扣全省“十个全覆盖”工作考核评估细则,制定出台了一套更加细化量化的考评细则(共21个),按照百分制细化工作标准,实施量化考核,推动工作规范开展。二是坚持高标准建设。按照统一的设计模板和建设标准,实施“五公开”平台标准化建设工程,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村务公开栏标准化改造。实行镇村纪检组织阵地“四统一”建设,即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式样、统一悬挂地点,做到了整齐划一。(二)顺应发展,加强科技化手段。注重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科技手段,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科技化水平。实施改进党政机关办公内网、改版政府门户网站、
9、建设全市网站群等“三项提升工程”;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向村延伸、电子监察系统向乡镇延伸、电子监察系统向公共资源交易、财税资金监管延伸等“三项延伸工程”,灵乡、陈贵等镇在全省率先实现电子监察系统省、市、县、镇四级联网运行,此项创举使我市一举获得20*年度全省纪检监察工作“改革创新奖”;探索建立电子监察、终端评议、行风热线“三位一体”的廉情网络监测系统,公安局、工商局等单位建起了领导干部电子廉政档案信息库和预防腐败电子监控管理平台,全方位、实时采集风险信息,对受预警处置的单位和个人实施长期、有效监控。(三)着眼长效,加强制度化管理。一是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将“十个全覆盖”工作经费全部纳入市、镇财政预算,
10、对乡镇便民服务、纪检组织、“五公开”等硬件建设实行“以奖代补”,确保工作长效推进。二是根据“废、改、立”的要求筑牢“不能腐败”的制度防线。创新建立了“14”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制度体系,出台了市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村级党组织书记等重要岗位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办法,制定了村级纪检监督小组管理办法和监督工作办法等60余项新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了200多项制度,有效防范了各类腐败风险。四、抓好“三结合”,力推“十个全覆盖”发挥综合作用之能(一)抓组建与增强效能相结合。投入近1千万元推进市委局机关“五保障”、乡镇“七有”、村(社区)“五落实”纪检组织建设,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全市所有村
11、(社区)纪检监督小组高标准组建到位。在硬件建设上,高规格为4个纪工委(监察分局)、14个乡镇(场、街办)纪委备齐电脑、摄像机、小车等办公办案装备,333个村、37个社区纪检监督小组建起规范化独立办公室;在发挥功能作用上,积极探索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村级纪检监督小组干什么、怎么干以及如何长效的问题,充分发挥其作用。实践证明,我市综合派出改革在全省最彻底、保障最有力、效果最明显,得到了省纪委的充分肯定。村级纪检组织建设工作两次受到省委常委、纪委书记黄先耀的重要批示,并在全省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上交流经验。(二)抓基础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在完成规定工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推进财税体制、公共资源交
12、易综合监管体制、行政审批体制等一系列改革。推行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双轨”运行,实现了单位会计核算和财政资金拨付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在财政改革的进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创新建立公共资源交易 “四大阳光监管体系”,有效地遏制了围标串标行为;实施“10+N”流程再造工程,对十个全覆盖涉及的流程化工作进行优化创新,充分发挥“十个全覆盖”工作既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又促进行政改革的双重功效。(三)抓源头与查办案件相结合。坚持源头预防腐败与重拳惩治腐败“双管齐下”,严肃查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产资源处置、落实惠农政策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加大对廉政风险的预警处置,以及电子监察发现问题的责任追究力度。20*年至
13、20*年7月,全市共受理信访举报295件次,立案143件,结案11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3人,涉及乡科级干部17人,移送司法机关15人,严厉惩治了腐败行为,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和警示效果。随着“十个全覆盖”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创了历史性新局面。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新的起点,继续在实践中探索新做法、积累新经验,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十个全覆盖”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十个全覆盖典型材料(二)20*年,是*县“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攻坚之年,在明确“三年任
14、务”两年完成的奋斗目标后,我县积极协调部署,广泛动员推进,全力以赴攻坚,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及时总结经验,在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积累更多的办法,现将我县“十个全覆盖”工作取得的成效、经验做法总结如下。一、取得成效我县“十个全覆盖”工程共涉及126个行政村、8个林场,涉及农户万户。20*年总体目标任务是:完成87个村(场)的建设任务,计划改造危房170户,硬化街巷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56处,改造农村电网公里,安装“户户通”4500户,恢复(新建)村小22所,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46所,建设便民连锁超县22个,为91个行政村配送文化活动器材,农村养老保险每人每月提高5元,80岁以上老人高龄
15、津贴足额发放。同时,以“十个全覆盖”工程为依托,为进一步扩大“十个全覆盖”工作实效,打造品质更优、环境更美的幸福乡村,大力开展了村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并按照覆盖要素全、建设标准高的要求重点打造“十个全覆盖”示范村8个、重点村8个。(一)示范引领效果明显。为使群众深刻体会到“十个全覆盖”工程惠民、利民的成效,了解工程本质,增加对工程的认可和支持,我县按照覆盖标准更高、覆盖要素更全的要求重点打造了8个示范村、8个重点村。通过示范引领,全县所有村屯以示范村建设标准为榜样,相互学、相互比,形成群干共建,争当示范的浓厚氛围。为做好示范建设,我县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并在政策上对列入示范村建设的村屯
16、给予一定倾斜。在组织人事上,选派农村工作干的好、农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主抓示范村建设,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示范村进行挂职锻炼,明确1名处级领导和2至3个科局进行包扶,在规划设计上,在工程推进上要求各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科学实施。(二)生产生活更加便利。以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后,农民生活更加便利。两年来,总投入亿元。危房改造方面累计改造危房488户;实施饮水安全工程132处,解决了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硬化公里;农村电网改造公里,消除了无电户,万户农村用电质量大幅提高;安装“户户通”万户,并实现了信息网络全覆盖,恢复(新建)村小38所,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67所,建设
17、便民连锁超县52个,配送中心1个,各村均配有文化活动器材,农村养老保险每人每月提高了10元,8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取100元高龄津贴。(三)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依托“十个全覆盖”工程,总投入亿元,大力开展了以清垃圾堆、清柴草堆、清垃圾堆和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洁化“三清五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其中,围墙、大门及房屋立面改造5200余户,修建路边沟25000延长米,铺装步道板 31662延长米、绘制文化墙3100延长米;新建设广场10处,34066平方米,新建、维修村部6所,3108平方米;新安置路灯578盏,村庄绿化投入1050万元,栽植各类树木万棵;修
18、建垃圾填埋场15个,安放垃圾箱311个。环境改变人,环境塑造人,通过村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改造家园、爱护环境的自觉性也有所提高,在“最美庭院”评比活动,各家自觉清理了“三堆”,修整了庭院,使庭院环境得到了美化。(四)群干关系日益和谐。“十个全覆盖”工程,不仅能提升农牧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它还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刻体现党对农民群众的关怀,解决百姓困难的实际行动,是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桥梁、纽带。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县始终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出发,通过向群众讲透政策,讲清机遇,把政策知情权
19、、方案选择权、工程监督权交给群众,努力做到思路由群众酝酿、办法由群众提出、建设以群众为主,充分发挥了群众主体作用,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群干关系日益和谐。二、经验做法一是注重考察调研。为全面做好我县“十个全覆盖”工作,先后多次组织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党政考察团,带领乡镇、科局有关干部,赴鄂尔多斯、巴彦淖尔、赤峰、通辽、兴安盟等地考察学习“十个全覆盖”工作,个别乡镇又先后组织当地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通过一系列的考察调研、实地观摩,认真学习考察地区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转变了观念、拓展了视野、创新了思维、增强了干劲、提振了士气,为我县“十个全覆盖”工作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注重规划设计。坚
20、持“城乡统筹、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文化、尊重民意、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群众参与、专家论证等方式,结合实际制定了既保持原有风格、又突出本土特点的总体实施方案。同时,我县组织规划、住建、林业等部门,对全县126个行政村、8个林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结合土地整合利用、产业布局和村庄布局,逐村逐户编制规划,做到“一村一规划”,确保各村工程建设有章可循、特点突出。三是注重组织推动。成立了十个专项推进工作组,由各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具体负责各项工程推进工作。同时,制定了县四大班子领导带队包扶、科局包村的工作机制,县委、人大、政协的领导每人负责一个包扶村,指导示范村打造和村屯环境整治工作,定
21、期听取工程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合力推进工程建设。四是注重群众意见。组织干部深入农户家中,广泛开展宣传引导,为农户讲解“十个全覆盖”工作是党和政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通过广大干部的努力,工程的实施得到了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并就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与农民共同探讨,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农民自筹和出工出劳上形成了明确的实施方案。五是注重资金筹措。建立财政投入、项目整合、投工投劳等多元筹资机制。一方面发动本地企业和在外创业发展的成功人士进行垫资、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将生态移民、金融扶贫、财政一事一议、美丽乡村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集中投向“十个全覆盖
22、”工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并就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与农民共同探讨,充分发挥群众建设主体的作用。六是注重舆论宣传。组织各新闻媒体把“十个全覆盖”工程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既宣传上级政策精神,也宣传示范村屯和其他旗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打造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浓厚的舆论氛围。同时,要求各乡镇、办事处注重文化打造,重点加强文化墙、图板、宣传栏及文化活动室展板建设。七是注重督促检查。县委、政府督查室每半月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一次督查,通过“听、看、评”的方式,全面掌握工程进度、监督工程质量并提出督查建议,督促各责任单位严格按照要求和时限推进各项工作。要求民房改造、街道修建、绿化建设、广场建设等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各乡镇指定专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各项工程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