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与设备选用范文.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561294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与设备选用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与设备选用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与设备选用 25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4.2系统设计与设备选用 4.2.1集热器安装布置: 1. 集热器安装倾角(集热器与水平的夹角)宜等于当地纬度;如系统侧重在夏季使用,其安装倾角等于当地纬度减10度;如系统侧重在冬天使用,其安装倾角等于当地纬度加10度。当采用水平热管集热器时,安装倾角能够为0度。 2. 集热器安装方位(集热器采光面法线)宜朝向正南或南偏东、偏西30度的朝向范围内设置。 3. 集热器不宜安装在受建筑自身及周围设施和绿化树木遮挡的部位,且宜满足不少于4h日照时数的要求。 4. 集热器不应跨越建筑变形缝设置。 5. 应根据集热器的形式、安装面积、尺寸大小进行细部设计,确定其在建筑上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如一体式、叠合式、支架式等)。 6. 集热器与遮光物或前后排的最小距离按式4.2.1计算: D=H·cot·cos (4.2.1) 式中 D——集热器与遮光物或集热器前后排间的最小距离(m); H——遮光物最高点与集热器最低点的垂直距离(m); ——太阳高角度。全年运行系统,宜选当地春分、秋分日9:00或15:00的太阳高度角;主要在春、夏、秋三季运行系统,宜选当地春分、秋分日8:.00或16:00的太阳高度角;主要在冬季运行系统,宜选当地冬至日10:00或14:00的太阳高度角; ——计算时刻太阳光线在水平上的投影线与集热器表面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度。 7.集热器可经过并联、串联和串并联等方式连接成集热器组,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集热器组中集热器的连接尽可能采用并联,串联的集热器数目应尽可能少。 2)对于自然循环系统,集热器组中集热器的连接宜采用并联。平板集热器每排并联数目不宜超过16块。 3)全玻璃真空管东西向放置的集热器,在同一斜面上多层布置时,串联的集热器不宜超过3块(每块集热器联箱长度不大于2m)。 4)对于自然循环系统,每个系统全部集热器的数目不宜超过24块。大面积自然循环系统,能够分成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中集热器数目不宜超过24块。 4.2.2 集热器选用。集热器类型应根据太阳能热水系统在一年中的运行时间、运行期内最低环境温度、水质条件、经济条件、维护管理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参考表4.2.2选用。 表4.2.2 集热器类型选用表 选用要素 集热器类型 平板型 全玻璃真空管型 金属-玻璃真空管型 运行期内最低 环境温度 高于零度 可用 可用 可用 低于零度 不可用 可用 可用 集热效率 低 中 高 运行方式 承压、非承压 非承压 承压、非承压 与建筑外观结合程度 好 一般 较好 易损程度 低 高 中 价格 低 中 高 注:①采用防冻措施后可用。 ②如不采用防冻出措施,应注意最低环境温度及阴天持续时间。 ③本项指全国范围内全年的集热器效率。在环境温度常年高于零度的地区,或只在夏季使用的系统,平板型集热器效率略高于全玻璃真空管型。 4.2.3 确定系统太阳能保证率。太阳能保证率是系统中由太阳能部分提供的热量除以系统总负荷。应按照下列因素设定: 1.根据当地的日照条件,宜按照30﹪~80﹪的范围设定,取值范围可按照表4.2.3的推荐值选用。 2.按照不同的供热水目标确定系统太阳能保证率。以全年使用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宜取中间值;对预期投资规模较小,偏重于再春、夏、秋季使用,且不希望夏季产生的太阳能热水有过剩现象的系统,宜取偏小值;对预期投资规模较大,偏重于在冬季使用,希望在冬季能得到较多的太阳能热水,而在夏季又能做到综合利用的系统,宜取偏大值。 等级 太阳能 条件 年日照 时数(h) 水平面上年太阳辐照量 (MJ/m2·y) 地 区 集热 面积 (m2) 一 资源丰 富区 3200~3300 >6700 宁夏北、甘肃西、新疆东南、青海西、西藏西 60%-80% 二 资源较 富区 3000~3200 5400~6700 冀西北、京、津、晋北、内蒙、宁夏南、甘肃中东、青海东、西藏南、新疆南 50%-60% 三 资源一 般区 2200~3000 5000~5400 鲁、豫、冀东南、晋南、新疆北、吉林、辽宁、云南、陕北、甘东南、粤南 40%-50% 1400~2200 4200~5000 湘、桂、赣、江、浙、沪、皖、鄂、闽北、粤北、陕南、黑龙江 40%-50% 四 资源贫 乏区 1000~1400 <4200 川、黔、渝 ≤40% 表4.2.3 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参数推荐选用表 4.2.4 计算集热器面积。 1. 直接系统的集热器总面积计算: (4.2.4-1) 式中 Ac——直接加热系统集热器总面积(m2); ——设计日用热水量(L/d),可按现行有关规范(规程)种热水用水定额下限取值; ——贮水箱内水的设计温度( 0C); ——贮水箱内水的初始温度(0C); ——太阳能保证率(%);根据系统使用期内的太阳辐照、系统经济性及用户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宜为30%~80% ; ——当地集热器采光面上的年平均日太阳能辐照量(Kj/m2·d ); ——集热器年平均集热器效率,无量纲;根据经验取值宜为=0.25~0.50,具体取值可按集热器产品实测数据定; ——集热系统热损失率,依系统保温措施定,经验取值为=0.20~0.30; C——水的定压比热容,c=4.187(kJ/kg·℃); ——热水密度(KG/L),见表4.2.4所示。 表4.2.4 不同水温热水的密度值 温度(℃)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密度(kg/L) 0.9922 0.9915 0.9907 0.9898 0.9889 0.9881 0.9871 0.9862 温度(℃) 56 58 60 62 64 66 68 70 密度(kg/L) 0.9852 0.9842 0.9832 0.9822 0.9811 0.9800 0.9789 0.9778 注:当集热器间距不能满足式4.2.1的计算值时,应按照集热器实际接受日照时间段内的太阳辐射量(参见建筑用气象数据)计算。 2. 间接系统的集热器总面积计算:× (4.2.4-2) 式中——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 ——集热器总热损系数〔W/(㎡·℃)〕;对于平板型集热器,一般取4~6W/(㎡·℃);对于真空管集热器,一般取值1~2 W/(㎡·℃);具体数值应根据集热器产品的实际测试结果而定; ——换热器传热系数〔W/(㎡·℃)〕; ——换热器换热面积(㎡)。 4.2.5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根据冷水硬度、气候条件、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要 求等确定加热方式: 1.在冷水总硬度大小150mg/L(以CaCO3计),冬季寒冷地区,用户对水压稳定要求较高的场所宜选用间接加热供水系统。 2.在冷水总硬度小于等于150mg /L(以CaCO3计),冬季非寒冷地区,用户对水压稳定要求一般的场所宜选用直接加热供水系统。 4.2.6 贮热水箱(罐)设计: 1. 确定系统的贮热水容积。根据集热器系统与供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分别计算量个系统的贮热容积(),去二者的大值定为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贮热水容积。 1)——按照下式计算: = (4.2.6) 2)——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积(㎡); 3)——单位采光面积平均每日的产热水量(L/㎡·d),集体数值应根据当地日照条件、集热器产品的实际测试结果而定。方案阶段可根据太阳能行业的经验数值选取,对于直接加热系统,=40~100(L/㎡·d),取值范围可参照表4.2.6;对于间接加热系统,=30~70(L/㎡·d)。Ⅱ 表4.2.6 直接加热系统单位采光面积平均每日的产热水量 等级 太阳能条件 单位采光面积产热水量(L/㎡·d) Ⅰ 资源丰富区 70~100 Ⅱ 资源较富区 60~70 Ⅲ 资源一般区 50~60 Ⅳ 资源贫乏区 40~50 注:产热水温度为45~50℃。 2)的计算:采用分散热水供应方式时,应等于用户每日的热水用量;采用集中热水供应方式时,的贮热量应根据选用的辅助加热设备的类型、工作方式,按照现行《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的要求计算。 3)当≤40% ,太阳能热水系统宜设置一个贮热水箱(罐),辅助加热设备可内置其中,太阳能与辅助热源联合加热。 4)当>40% ,太阳能热水系统宜设置两个贮热水箱(罐),太阳能热水先进入贮热水箱(罐),辅助加热设备设置在供热水箱(罐)中,利用太阳能将冷水预热,在送入供热水箱(罐),由辅助热源加热至设定温度。 2.热水箱的选用。选用的热水箱除应满足《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板焊接的水箱,水箱内外壁均应按设计要求做防腐处理。内壁防腐涂料应卫生、无毒,且应能承受所贮存热水的最高温度。 2)内置电加热的水箱内箱应作接地处理,按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的要求。 3)水箱应进行检漏试验,试验方法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 的相关规定。 4)水箱保温应在检漏试验合格后进行。水箱保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5的要求。 3.热水箱(罐)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设置热水箱除应满足《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热水箱(罐)宜设置在室内,采用分散太阳能热水系统时,宜设置在卫生间、厨房、储藏间、阳台、阁楼、楼梯等位置,有条件也可设置在为其单独设计的设备间;采用集中太阳能热水系统时,宜设置在地下室、屋顶层的设备间、技术夹层中的设备间或为其单独设计的设备间内。其位置应保证其安全运转以及便于操作、检修。 2) 设置热水箱(罐)的位置应具有相应的排水、防水措施。 3) 热水箱(罐)基座必须设在建筑物承重墙(梁)上,并预留固定用预埋件。预埋件与基座之间的空隙,应用细石混凝土填捣密实。 4) 热水箱(罐)应用地脚螺栓与基础连接牢固。 4.2.7 强制循环集热系统循环泵计算: 1.集热循环泵流量按下式计算; ( 4.2.7-1) 式中 ——循环泵流量(L/s); ——单位采光面积集热器对应的工质流量(L/s·㎡),应按集热器提供的工作流量确定,也可按照经验值0.015~0.02(L/s·㎡)估算(该值是对应采光面积进行集热器效率测试时规定的流量范围)。 2. 开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循环泵扬程按下式计算: (4.2.7-2) 式中 ——循环泵扬程(kPa); ——集热循环管道沿程与局部助力损失(kPa); ——集热器间接换热设备的助力损失(kPa),按相应的间接换热设备取值; ——循环流量流经集热器的阻力损失(kPa),=; ——单块集热器阻力(kPa),应根据实测曲线按照实际工作流量确定,也可按照经验值1 kPa估算(该值对应的单块集热器采光面积约2㎡); ——集热循环系统中产生阻力的集热器块数,即集热器组中串联集热器最多一组的块数; ——集热器与贮热水箱之间的几何高差(kPa); ——为保证换热效果的附加压力(kPa),=20~50(kPa)。 3. 闭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循环泵扬程按下式计算: (4.2.7-3) 4.2.8 间接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换热设备根据水质硬度、冷热水系统压力平衡要求、系统型式、系统大小等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 1)水质总硬度大于150mg/L(以CaCO3计),冷热水压力平衡要求较高的系统宜 选择半容积式、导流型容积式水加热器。 2)水质总硬度小于150mg/L(以CaCO3计),且冷热水压力平衡要求低的系统可选择 快速水加热器或半即热式水集热器。 3)换热设备的换热面积按下式计算: (4.2.8) 式中 ——换热设备的换热面积(㎡); ——集热系统的换热量(W); —— 太阳辐照度时变化系数,一般取1.5~ 1.8,取高限时有利于太阳能利 用; ——年平均日日照小时数(h/d) ——传热系数(W/㎡·℃),参考值见表4.2.8所示; ——由于水垢和热媒分布不均影响热效的系数,一般为0.6~0.8; ——热媒与被加热水的计算温度差(℃),可按5~10℃取值; ——集热系统热损失系数,一般为1.1~1.2。 表4.2.8 换热设备的传热系数参数值 类型 容积式水加 热器 导流型容积式 水加热器 半容积式水加热器 半即热式水加热器 板式换热器 (W/㎡·℃) 380~410 680~1500 810~2500 1600~2100 ~3000 注:1.当设备厂家能提供经测试的值时,应以厂家提供的值为依据。 2.当参数上表选用值时,可依据换热工况、允许的阻力损失等参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有关条款等选用。 4)换热设备的数量不宜少于两台,一台换热设备检修时,其余各台的总换热能力不得小于集热器产热量的50%。 4.2.9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设辅助热源及其加热设施,其设计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辅助热源可因地制宜选择城市热网、热泵、燃气、燃油、电等; 2.辅助热源的供热量宜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规定的系统耗热量计算;在村镇或市政基础设施配套不全、热水用水要求不 高的地区,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辅助热源的供热量标准; 3.辅助热源加热设备应根据热源种类、供水水质、冷热水系统型式等选用直 接加热或间接加热设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 的有关要求; 4.辅助热源及其加热设施宜按无太阳能热水系统状态配置; 4.2.10 辅助热源设备选用。 1.辅助热源及其加热设施宜按无太阳能热水系统状态配置; 2.当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时,配置宜不少于两套;一套检修时,其它各套加热设备的总供热能力不小于50%的系统耗热量; 3.当采用分散热水供应系统时,加热设备一般为一套电或燃气热水器,采用快速式燃气热水器时,该热水器的允许进水温度应能满足集热系统出水温度的要求; 4.辅助热源设备可参照表4.2.10选用。 表4.2.10 辅助热源设备选用表 市政热力 优先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地热等市政热力,经过热交换器与太阳能组合供热 热泵 根据当地的地热资源、气候、地质等条件,可选用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 燃气 可采用燃气锅炉、贮水式热水器、快速式热水器、燃气热水机组 燃油 可采用燃油锅炉、燃油热水机组 电 可采用热水机组、电锅炉、贮水式热水器、快速式热水器,应充分利用低谷电 沼气 沼气热水器(农村地区专用) 4.2.11 辅助热源加热设备设置。 1.建筑设计中应留有相应的位置,满足其技术要求,确保辅助热源设施安全运 行及安全操作、维护。 2.辅助热源宜靠近贮热水箱(罐)设置,并应便于操作、维护。 3.辅助热源启动方式分为手动启动、全日自动启动和定时自动启动三种。启动方式直接关系到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节能效果,应结合不同的热水供应方式,采用适宜的控制方式。 4.2.12 热水供应系统设计与设备选用。 1.根据已有的热水设计条件、使用要求、耗热量及用水点的分布,结合热源 情况,合理选用热水供应系统。 2.热水负荷计算。宜按照当地的用水习惯,对类似用户进行测试或调查, 根据卫生器具完善程度和地区条件,并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 的规定,确定当地的热水用水定额,并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 计规范》GB50015- 的规定计算系统耗热量、热水量和加热设备的供热量。 4.2.13 管路设置要求。 1.应采取措施保证冷热水系统压力平衡,系统冷、热水压差不宜超过0.02MPa。 2.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的规定进行保温,保证系统的供水温度。 3.室外管路采用防冻布置,即管路中不得有滞留水的管理死角,按照水能够排出的方向顺坡布置。 4.管路安装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42- 的相关要求。 5.管道设计应合理有序安排走向,室外管线宜隐蔽设置。如不能隐蔽设置,则应具有一定建筑装饰效果。管线应在预埋的套管中穿过围护结构。 6.竖向管线宜设在竖向管道井中,做到安全隐蔽,又便于维护、检修。室内水平管线应隐蔽设置,如采用在楼板和墙体面层中设置水平管道沟槽,管线隐蔽于吊顶内等构造措施,隐蔽工程内的管线应无接头。 7.管材选用要点如下: 1)集热系统采用的管材及管件,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的要求。管道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不得大于产品标准标定的允许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 2)集热系统宜采用金属管材及管件,并应采取防止管材腐蚀的措施。 4.2.14 确定系统的计算方式。分散太阳热水供应系统以户为单位,不需计算;集中太阳热水供应系统宜设置计算装置。 4.2.15 确定系统的控制方式。 1.太阳能热水系统应设置集热系统运行控制、辅助热源的自动切换控制、防冻 控制、防过热控制;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还应设置热水循环控制; 2.控制方式应尽量简单、可靠,便于用户操作,宜设置可数字化显示的控制仪表盘,重点显示每日系统的太阳得热量、辅助热源用量、供水温度、管网温度、贮热水箱(罐)水温等,便于用户直观了解该系统所节约的能源量。 3.为保证系统的使用功能与安全,应相应设置电磁阀、温度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泄水阀、自动排气阀、止回阀、安全阀等控制元件,产品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并预留检修空间。 4.2.16采用适宜的防冻措施、防过热措施。 1.在寒冷地区宜采用排回法防冻方式、防冻工质防冻方式。 2.常见的循环工质为水、乙二醇或丙三醇,应由专业公司根据系统所在地的气候条件、防冻工质的冰点、系统的防腐要求等,确定循环工质的配比。 3.在非严寒地区,偶然冰冻的地区宜采用排空法防冻方式、贮热水箱中的水逆循环防冻方式或电伴热措施。 4.应设置防过热措施,可在系统中设置安全阀等泄压装置。供热水箱(罐)的水温超过75℃或系统内的压力超过设定的安全压力,安全阀打开排热水。 4.2.17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能够参考以下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1.集中系统可参考06SS128《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选用与安装》。 2.分散系统可参考01SS126《住宅用热水器选用与安装》。 4.3与其它专业及专业公司的配合工作 4.3.1 与建筑专业配合工作。 1.太阳能热水系统方案设计应与建筑方案设计同步进行; 2.给排水专业在综合考虑业主需求基础上选择适用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类型,提供初步计算出的所需集热器面积、煮热水箱的容积等主要设计条件; 3.建筑专业采用计算机逐时模拟日照分析,得出集热器适宜的安装范围和安装位置,确定建筑的朝向、间距、建筑形体组合及屋面、外立面形式; 4.给排水专业提供集热器类型、面积、安装倾角及方位角,由建筑专业确定集热器安装位置,热水系统与建筑(建筑的造形、平面功能)结合的方式,进行集热器安装基座定位设计; 5.根据建筑专业确定的集热器安装条件(包括可安装面积、安装位置、倾角、方位角等)调整计算,确定最终的集热器面积,进行贮热水箱(罐)、辅助热源设计; 6.配合建筑专业合理安排用水空间(厨房、卫生间)、贮热水箱(罐)及辅助能源加热设备的安放位置; 7.给排水专业提供贮热水箱体积、尺寸、安装使用条件,外置式辅助加热设备的体积、尺寸、安装使用要求,配合建筑专业合理设计贮热水箱空间或设备间; 8.给排水专业与建筑专业共同确定系统管道走线方式、管井位置、尺寸及构造方案;提供管道穿越屋面、外墙的具体定位,由建筑专业预留防水套管; 9.建筑专业预留集热器施工安装、日常维护检修的通道、护栏,并对安装集热器的部位采取建筑防水、保温的具体定位,由建筑专业预留防水套管; 10.在建筑出入口和人行通道上空安装集热器时,应由建筑专业设计建筑防护措施,人行通道不宜紧贴建筑,入口上方应设雨篷,防止发生集热器掉落伤人事故。 4.3.2 与机构专业配合工作。 1.给排水专业提供集热器形式和安装尺寸,由结构专业确定安装预埋位置以及预留孔位置。 2.给排水专业提供集热器、贮热水箱(罐)、辅助热源设备的安装位置与荷载,由结构专业进行荷载计算(包括自重荷载、装载荷载、雪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等),预埋件尖酸和结构安全验算。 3.结构专业应对建筑结构主体与设备支撑部件(安装支架)之间的连接件、连接部位的建筑结构件进行强度与刚度验算;同时保证在正常维护下,连接件的材料、构造及设备支撑部件应至少与太阳能热水器同寿命( ),其中连接件的材料及构造宜同建筑结构的使用年限。 4.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管线位置与结构配合设计,不得在结构重要部位,如梁、柱、抗震墙的暗柱、端柱等处穿管;管线穿过屋面、墙面时,应及时预埋套管,避免在已做好的防水保温的屋面上凿孔打洞。 5.给排水专业提供管道穿越结构构件的具体定位(包括管道的规格、型号、数量和穿越位置、标高等),请结构专业预留孔洞和预埋套管。 6.在安装集热器(热水器)的结构上预先设置预埋件或固定螺栓,当集热器安装在砌体墙上时,应在预埋件处增设造柱。非结构受力构件如轻质填充墙上不得设置集热器。 7.太阳热水器安装节点做法能够参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1SS126《住宅用热水选用及安装》。 4.3.3 与电气专业配合工作。 1.给排水专业提供太阳能热水系统所需的用电功率(如循环泵、辅助电加热等)及位置,由电气专业预留用电负荷及插座(宜选用防潮防溅型面板)位置,且插座回路设置漏电断路器;如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电气专业还应就近预留控制管线。 2.按照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及《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确定用电设备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设计方案。 3.太阳能热水系统中所使用的电器设备用有剩余电流保护、接地和断电等安装措施。 4.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电源线,应装设隔离电器和短路、过载及接地故障保护电器。 5.当集热器成为建筑物顶部较高部件时,应做防雷保护;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中相关规定,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设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6.若太阳能热水系统中有电气线路引至屋面时,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在配电盘内,宜在开关的电源侧与外壳之间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7.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或故障时有可能带电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可靠接地;当采用分离式太阳热水器时,放置于室内的贮水装置其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 4.3.4 与专业公司配合工作。 1.专业公司应提供国家认可的太阳能热水器检测单位出具的产品性能检测报告,以及本条第2、3款要求的技术报告。 2.大型太阳能热水系统(水箱容积大于600L)应提供如下内容: 1)太阳集热器瞬时效率曲线: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基于采光面积、进口工质温度的瞬时效率截距应不小于0.70;以为参考的总热损系数应不大于6.0W/㎡·K。无反射器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基于采光面积、进口工质温度的瞬时效率截距应补小于0.60,有反射器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基于采光面积、进口工质温度的瞬时效率截距应不小于0.50;以为参考的总热损系数应不大于2.5 W/㎡·K。 2)单位面积集热器的流量、阻力损失、 3.小型户用系统(水箱容积小于等于600L)应提供如下内容: 1)单位面积日有用得热量:一定日太阳辐照量下,贮热水箱(罐)内的水温不低于规定值时,单位轮廓采光面积(太阳光透射到集热器的最大有效面积0贮热水箱(罐)内水的日得热量。紧凑式大于等于7.5MJ/㎡,分离式、间接式大于等于7.0 MJ/㎡。 2)太阳热水系统的平均热损因素:在无太阳辐照条件下的一段时间内,单位时间内、单位水体积太阳热水系统贮水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单位温差的平均热量损失:紧凑式、分离式小于等于22W/(m3·℃)。 4.给排水专业提供建筑的设计日热水用量、热水使用工况、热水供应系统的布置方式、不选用的辅助热源种类,与专业公司共同确定集热系统形式、运行方式。 5.给排水专业提供集热器安装位置、贮热水箱(罐)安装位置、管道井位置,与专业公司共同确定集热器面积、贮水箱间布置方式及相关管道接口位置。 6.专业公司应对设备支撑部件(如集热器支架)进行强度与刚度验算。 4.4技术经济评价 4.4.1 采用太阳能作为热源供应生活热水是一项节能新技术,对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应从经济性能和技术因素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简单计算下列经济性能指标。 4.4.2 增投资回收年限: 1.与常规热源热水系统相比,太阳能热水系统增加了集热系统的投资。增投资回收年限是指经过节省的常规能源费用全部回收增投资的年限。 2.工程设计时计算简单回收年限即可,即不考虑银行贷款利率、常规能源上涨率的等因素,用增设资除以年节能费用。 3.在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其简单投资回收期宜在5年以内,资源较丰富区宜在8年以内,资源一般区宜在 以内,资源贫乏区宜在 以内。 4.4.3 节能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节能量应根据选用的集热器面积及集热器性能参数、设计的集热器倾角、系统的损失及当地的气象条件,按照下式计算: (1-) (4.4.3) 式中——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年节能量(MJ); ——集热器面积(㎡); —— 太阳集热器采光表面上的年太阳辐照量(MJ/㎡); ——太阳集热器的年均平均集热效率(%); ——管路和贮水箱的热损失率。 4.4.4 年节能费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年节能费用应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简单年节能费用(元); ——系统设计当年的常规能源热价(元/MJ); /(); ——常规能源价格(元/kg); ——常规能源的热值(MJ/kg); ——常规能源水加热装置的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