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pdf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559525 上传时间:2024-09-29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26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讲,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露布:1.不缄封的文书。亦谓公布文书。3.泛指布告、通告之类。定本:进奏院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宰相审查通过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传发,不得擅自增减。定本制度:定本制度起始于宋朝真宗咸平二年。定本即经官方审定后的邸报样本。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时统治者对邸报对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重臣的意图。进奏院:官署名。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后改称都进奏院。进奏院状:一种上行官文书,是进奏官专门提供给节度使本人阅读的情

2、况汇报资料。内容有军政情报、地方官员驻京表现。是目前中国境内有确据可考的年代最早的传播媒介。敦煌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原件为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这份报纸被封存在敦煌石窟达 1000 年之久,1907 年才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运往伦敦。1983 年经中国新闻史学者考证,确认为中国古代的报纸,并命名为敦煌进奏院状。朝报:唐孙樵读“开元杂报”中,记载的开元时期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简讯的的载体。每天公开发布,内容完全是宫廷新闻,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无固定名称,后唐和宋代方称之为“朝报”。开元杂报:唐代开元年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

3、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邸报:“中国古代的报纸的通称。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名称,比如说“状”,“状报”,“报”,“邸吏报”,“朝报”,“邸抄”,“阁抄”等等,都通称为“邸报”,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论禁小报:南宋周麟之海龄集选文。文中第一次提出小报这一名称。京报:京报出现于十六世纪中叶,明朝统治者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封建政府的监督下,翻印一部分从有关部门抄来的邸报稿件,公开发行。“京报”这一名称在明代实际上是邸报的别称。至清朝初年,京报与邸报也是同一概念。京

4、报:始于清乾隆年间,始由政府统一抄发,后改出现民营形式。其内容是可以公开的宫门抄、明发谕旨和大臣奏章。京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也是与近代报刊最为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第二讲,近代新闻媒介之输入与近代新闻媒介之确立查世俗每月统计传:1815 年在马六甲由马礼逊创办,是近代期刊中目前见到的第一种中文期刊。在刊发内容上,主要以“神理”(基督教教义)为主,“人道”(伦理道德)其次,再次为“国俗”(各国风土人情)。1821 年因主编米怜病重停刊。蜜蜂华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报纸,中国第一份由外国人创办的报纸和澳门第一份报纸。以周刊形式出版,葡文刊载,创刊于 1822 年 9 月 12 日,

5、于 1823 年 12 月 26日停刊,共出版了 67 期。特选撮要每月统计传:1823 年创刊,主编麦都思。办报方针以“破”为主,性质更加宗教化。1828 年停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 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和主编,是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外形类同察世俗,都采用中国纪年,也都引用儒家语录,内容也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1838 年停刊。新闻纸略论:1833 年由郭士力撰写,这是中文报刊第一篇概略介绍西方报业情况与新闻自由的言论。文中第一次出现“新闻纸”概念。中国从报:1835 年 5 月创办于广州。英文月刊。先后迁徙至澳门、香港,1845 年回

6、到广州,1851 年停刊。保存了中国近代史开端时期大量资料。澳门新闻纸:中国最早的译报。系 1839 年林则徐在广州组织翻译广州周报及广东记录报所得装订成册。现存 6 册 171 条,不公开发行。林则徐加以润色按类编为澳门月报五辑。北华捷报:又名华北先驱周报或先锋报。上海第一家英文报刊。1850 年 8 月3 日由英商奚安门创办,每周六出报。主要刊载广告、行情和船期等商业性材料,同时也刊有言论、中外新闻和英国驻沪外交、商务机关的文告,并转载其他报刊的稿件,供外国侨民阅览。有关太平天国的报道甚多,是研究太平天国的重要参考资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国政府的观点,被视为“英国官报”。1866 年转为字

7、林西报副刊。遐迩贯真:1853 年 8 月由英国马礼逊教育协会主办,是香港地区最早的中文报刊。1856 年停刊。沙架免度新录:华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日报,1856 年 12 月,旅美华侨司徒源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创办,并任编辑。该报初时为日报,后为不定期出版,1858 年停刊。六合从谈:上海墨海书馆于 1957 年出版,月刊,伟烈亚力编,上海地区最早的中文刊物,1858 年迁日本出版。上海新报:1861 年 11 月于上海成立的第一家商业中文报纸,由字林洋行出资。初为周报,1862 年 5 月改为每周版 3 次,周日停出。1872 年 7 月改为日刊。1870 年 3 月 24

8、 日开始采用新闻标题。1872 年 12 月 31 日,在于申报长期竞争后失败而停刊。字林西报:英国人在中国出版的历史最久的英文报纸。英商奚安门 1850 年 8 月 3 日在上海创办北华捷报周刊。1856 年增出航运日报和航运与商业日报副刊。1864 年航运与商业日报 扩大业务,改名字林西报,独立发行。内容主要为行情、船期、广告等商业信息,重视时政新闻和言论,有很强的政治性。主要读者是外国在中国的外交官员、传教士和商人,1951 年 3 月停刊。中国教会新报: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刊物。万国公报的前身。1868 年 9 月 5 日创刊,上海林华书院出版。由美国人林乐知(Young.J.Alle

9、n)创办和主编。周刊。1872年 8 月 31 日从 201 卷起,改称教会新报,册次续前。1874 年 9 月 15 日的第 301 卷起,改名万国公报。万国公报:中国教会新报改版后完全演变为一个一传播西学为主的综合性刊物,除传播科学知识外,还系统介绍西方国家的社会政治历史现状。时人称“西学新知之总荟”,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较大影响。1883 年出至第 750 期时因经济原因停刊。万国公报(广学会):1889 年万国公报复刊,成为广学会机关报,刊期由周刊改为月刊。仍由林乐知主编。在 1896 年维新前后,发行量曾高达 38400 份,1903 年发行量达 5.4 万多份。成为当时中国发行量最大

10、的刊物。1907 年 5 月 30 日林月知在上海病逝后,万国公报也在 7 月终刊。申报:商业性报纸,原名申江新报。1872 年由英商美查于上海创办。旧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其创办被视为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至 1949 年 5 月 27 日上海解放时停刊。其副刊自由谈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羊城采新实录:1872 年出版于广州,一说是我国内地出版的第一家国人自办的近代化报纸。现已失传。昭文新报:1873 年 8 月创办于汉口,创办人艾小梅自任主编。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

11、的报刊。内容多为轶闻趣事,间有诗词小品,初为日报,后改为五日刊,不久停办。循环日报:1874 年 1 月 5 日创刊于香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也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由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创办并担任主编。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是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立言”强调变法自强是其思想内容的特色。循环日报至 1947 年停刊。1959 年曹聚仁、林蔼民重新恢复循环日报,及至 1960 年停刊并改名为正午报。杨月楼案: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杨乃武与小白菜为余杭知县刘锡彤陷害。“谋夫夺妇”定拟,问成死罪

12、。杨乃武及其家属不服,屡屡上诉,最终得以昭雪。申报在此案整个过程中多加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汇报:1874 年 6 月 16 日于上海创刊。日刊。以官民集资入股的形式创立报社。入股者多为广东人。因杨乃武案多与申报意见相左。1875 年春夏间停刊。是中国最早“挂洋旗”的报纸。新报:1876 年由上海各省商帮创办,主笔袁祖志,后因经济原因接受上海道台资助。为近代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报纸。1882 年为邵友谦勒令停刊。字林沪报:初名沪报,创办于 1882 年 5 月 18 日,日刊。总主笔由字林西报总主笔巴尔福兼任。另聘戴谱生、蔡尔康为华人主笔。同年 8 月更名为字林沪报。创办初期一度成为与申报竞争最

13、激烈的一家报纸。1899 年出让给日本在上海开设的东亚同文书会。新闻报:1893 年 2 月 17 日于上海创刊。初期由中外商人合资兴办,以英国人丹福士为总董,斐礼思为总理,中国人张叔和为主要出资创办人,蔡尔康为主笔。该报创刊后十分注重经营管理,实行报纸企业化,并报纸发行量最高达日销 15 万份,成为全国第一家突破 10 万份以上的报纸。八一三事件后逐渐失去影响力。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时停刊。中东战记本末:书名。举人蔡尔康等辑。1897 年上海广学会排印。全书共 8 卷。收录与中日甲午战争有关的部分奏疏、诏令、函牍、条约和布告等文件,并摘译中外报章所载的部分战争信息和评述。发表于万国公

14、报。第三讲,政治家办报乙未三报:维新派于乙未年(1895)前后创办的三份报刊。分别为万国公报、中外记闻、强学报。万国公报(康有为):1895 年 8 月 17 日由康有为在北京创刊,成为维新派在国内出版的第一份政治报刊。每隔一天出版一期,委托京报房用雕板印刷,主要对象是在京的政府官员,发行方式是随京报免费赠送。后经李提摩太建议,为和广学会万国公报区别,万国公报更名为中外纪闻。中外纪闻:1895 年 12 月 16 日正式出版,由梁启超和汪大燮主持编务。强学会机关报。在新闻史学上被认为是中国政党报刊的萌芽。较万国公报的内容更加丰富,所采用的各国各省日报上的文章,规定标明出处,条条有根据。发行改为

15、每两日出版一期,同时改为购阅。光绪后于 1896 年 1 月 20 日下令封闭强学会,中外纪闻于 1 月 6 日被迫停刊。强学报:强学会上海分会会刊。册报。该报创刊号于 1896 年 1 月 12 日出版,为中国最早政论报纸,宣传维新变法,为清廷所不容。光绪后于 1896 年 1 月 20 日下令封闭强学会,强学报仅发行 5 天,出版二期即遭查禁。苏报:1896 年 6 月 26 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胡璋。1903 年,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言论日趋激烈。同年 6 月 29 日苏报又以显著位置刊出章太炎的著名政论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引起清政府的震恐。两江总督魏光焘会同租界当局对抓捕苏报

16、新闻人。陈范章士钊等先期走避章太炎邹容等 6 人被捕。苏报也于1903 年 7 月 7 日被查封。史称“苏报案”。苏报案: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1903 年,邹容、章太炎分别写出轰动全国的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苏报连续发表相关文章,高呼革命为神圣“宝物”,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为此清政府照会上海租界当局,将章太炎等逮捕。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7 月 7 日,苏报被封。1904 年 5月,章、邹分别被判处监禁 3 年和 2 年。1905 年,邹容被折磨致死。1906 年,章太炎刑满释放。通过这一事件,革命军销行更广,革命风潮日盛。时务报:18

17、96 年 8 月 9 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出资人黄遵宪、总经理汪康年、主笔梁启超并称“时务报三巨头”。旬刊。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后汪、梁之间矛盾激化,梁启超愤而辞职,自第 55 期后再无梁文,终于1898 年 8 月 8 日停刊。共出 69 期。昌言报、时务日报、中外日报:缺变法通译:是维新派领袖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撰写的一组政论文章,主要内容是论证中国社会变则存,不变则亡。本书是近代中国最为系统全面的向国民宣扬维新变法主张的著作,从理论上深入阐述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及其保种、保国、保教的作用,成为晚清政坛上名声最大的宣传著作,是维新变法时期宣传改良思想

18、的最高旗帜。变法通议在时务报上连载,使时务报在众多报刊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维新派刊物,梁启超本人也因此得到了“舆论之骄子,天纵之天豪”的美誉。耳目喉舌论:梁启超的新闻观之一。具体阐述了梁启超对“媒体的社会功能”的认识。出自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文载时务报第一期。饮冰室合集:近代梁启超(别署饮冰室主人)撰。分文集、专集两部分。文集包括文余篇,诗话种,诗词余首。专集包括戊戌政变记、自由书、新民说、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代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等种。编年排列。知新报:原名广务实报,于 1897 年 2 月 22 日创刊,是澳门第二份中文报纸。知新报于维新运动时期所创办,为

19、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刊物。主要宣传变法方针,其次亦有各类译文,知识覆盖面涵盖社会各阶层。百日维新失败后,知新报仍继续出版。1899 年 7 月 20 日,康有为在加拿大创立保救大清皇帝会后,更将知新报与清议报定为会报。知新报延续至 1901 年 1 月 20 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一日)停刊,前后共 133 期。湘学报:维新派报刊。江标、唐才常、蔡钟睿等创办于湖南长沙,1897 年 4 月 22 日发刊。旬刊。初名湘学新报,自第 21 册起改名。主要介绍西方近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维新变法。对于开通湖南的社会风气起了很大作用。戊戌政变后停刊。至1898 年 8 月 8 日共出刊

20、45 册。国闻报:1897 年 10 月 26 日创刊于天津。清末维新派的报刊,日刊,严复主编。每旬出增刊国闻汇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戊戌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1898 年 12 月被迫停刊。1900 年一度复刊。湘报:维新派报刊。谭嗣同、唐才常等创办于湖南长沙,1898 年(3 月 7 日发刊。日报。宣传“爱国之理”、“救亡之法”,倡导变法维新,尤注意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改革的历史和社会学说。戊戌政变后被迫停刊。至 1898 年 10 月 15 日共刊出

21、 177 号。慈禧禁报:1898 年 9 月 26 日及 10 月 9 日,叶赫那拉氏在戊戌政变后连下两道上谕查禁报业。9 月 26 日第一道上谕下令停办时务官报,10 月 9 日第二道上谕下令全国报馆一律停办,并访拿全国康梁系报馆主笔。清议报:维新派报刊。梁启超创办于日本横滨并自任主编。1898 年 12 月 23 日发刊。旬刊。政变后保皇派在海外办的第一个机关报。以开民智、振民气为宗旨。一面抨击封建顽固派,一面颂扬光绪皇帝。大量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影响尤为广远。因火灾于1901 年 12 月 21 日停刊。共出 100 期。少年中国说:近代散文名篇。作者为梁启超。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

22、一九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酣畅淋漓,多用比喻、对比,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中国日报:1900 年 1 月 5 日兴中会在香港创办,创办人陈少白自任社长兼总编。1905年成为同盟会派系报纸,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早期宣传爱国救亡,后期大力宣传三民主义。1913 年被袁世凯查封。该报同时刊发日刊和旬刊,旬刊称中国旬报。译书汇编:由我国第一个留日学生团体“励志会”的成员创办的刊物。1900 年 12 月在东京创刊。该刊“专以编译

23、区美法政名著可宗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新民从报:是近代大型综合性半月刊杂志,由梁启超于戊戌变法流亡日本后所筹办。1902 年 2 月 8 日在横滨出版。以内容广博著称。是梁启超宣扬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与民报论战为分水岭前后有所不同。后与民报展开长期论战,1907 年 11 月 20 日出至第 96 期,在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终刊。大公报:创刊号 1902 年 6 月 17 日在天津法租界首次出版,其创办人是英敛之,办报宗旨是“开风气,牗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以敢议论朝政,反对袁世凯著称,为华北地区大型日报。1916 年 9 月王郅隆全聘

24、请胡政之主笔兼经理,在张勋复辟、五四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大公报发表过不少有分量的文章。1923 年 9 月王郅隆在日本关东大地震中丧生。难以为继的大公报于 1925 年 11 月 27 日宣布停刊。启蒙画报:清末北京最早的白话画报。1902 年 6 月 23 日创刊。彭翼仲(诒孙)主办并自任撰述,刘炳堂任画师。初为日刊,后改为 16 开月刊,次年 9 月又改为大 32 开半月刊。采用上图下文的形式,以儿童读者为主要对象。由于图文并茂,销路甚广,发行至全国许多大中城市。至光绪三十年(1904)底停刊,共刊出 181 号。大陆报、少年中国报:缺警钟日报:原名俄事警闻,1903 年 12 月在上

25、海创刊。蔡元培等主编。初期揭露帝俄侵占中国东北的罪行,此后,对英、法、德等帝国主义侵凌中国主权,也时加抨击。是继苏报以后的重要革命报刊之一。1905 年 3 月 27 日,清政府函请上海租界会审公廨迫令停刊。时报:1904 年 6 月 12 日在上海创刊。是戊戌政变后保皇党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由康门弟子狄葆贤和罗普分任该报经理和主笔,该报率先将一张报纸分为 1-4 版,两面印刷,彻底摆脱书页式报纸痕迹。率先创办报纸周刊。这些业务手段后来为各报所效法,一直沿袭至今。1912 年冬狄葆贤将时报盘给黄伯惠。京话日报:1904 年 8 月创刊于北京。创办人兼社长彭翼仲。通俗化报纸。因连续揭露清廷的

26、腐朽罪恶,于 1906 年被查封,创办人彭翼仲背叛流放新疆 10 年 1913 年彭回到京城后复刊,因触怒袁世凯被停刊,袁死后再度复刊直至 1922 年。中华报:创刊于 1904 年 12 月 7 日,终刊于 1906 年 9 月 28 日,日出一期,每期以册为单位。1906 年 9 月 29 日官方查封报馆,逮捕主办人彭翼仲,杭辛斋。中华报全部期数为 638 册。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 年 11 月 26 日创刊于东京,其前身为20 世纪之支那。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主编胡汉民、章太炎。以宣传同盟会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为

27、宗旨,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1908 年 10 月出版第 24 号时,日本政府以其“激扬暗杀”为词封禁。1910 年 1 月复刊,2 月停刊,共出 26 期。民报除在日本发行外,大部分秘密运销于中国。各期的最高发行量达 1.7 万份。中国女报:1907 年 1 月 14 日,在上海创办。秋瑾任主编兼发行人。清末妇女刊物。月刊。“本报之设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特点是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鼓吹妇女解放,呼吁妇女走向社会。该报共出两期。秋瑾就义后,与女子世界合并,改名神州女报。神州女报:汤国梨主办,资料缺神州日报:1907 年 4 月 2 日

28、创刊,于右任所办的第一家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该报不用光绪年号,而用干支和公元。出版 80 天后,报馆被焚被迫停刊。竖三民:于右任于 1909-1913 年在上海先后所创办的三家革命报刊。由于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有互相衔接,故人们称它们为“竖三民”。民呼日报:1909 年 5 月 15 日于右任于上海租界创办,于自任社长。由于揭露贪官污吏罪行。于右任被驱逐出租界,该报只办了 92 天。民吁日报:1909 年 10 月 3 日于右任于上海租界创办,“吁”字在沉痛中尤含幽默意味。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死,该报发表文章赞扬安的英勇行为,说伊藤之死罪

29、有应得。被日本政府串通清政府于 11 月 19 日查封。民立报:清末民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1910 年 10 月 11 日在上海创刊。日报。于右任主办。宋教仁为第一任主编,以提倡国民独立精神,培植国民独立思想、建立独立之民族和保卫独立之国家为宗旨。以刊发新闻为主。针砭时弊,号召推翻满清政府。辛亥革命时,反对南北议和,鼓吹北伐,介言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1913 年,“宋案”发生后,率先公布袁世凯剌宋真相。9 月 4 日被袁世凯查封,大江报:武汉地区颇有影响的革命派报刊,是文学社的机关报。原名大江白话报,1911 年 1 月 3 日后由詹大悲接手,改名大江报。读者主要是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19

30、11 年 7 月由于刊登进步时评为鄂督瑞徵所惧恨,8 月 1 日被查封。大江报案:1911 年 7 月 17 日,大江报发表副总编何海鸣撰写的短评亡中国者和平也,怒斥清政府颁布的宪法大纲是“摧抑民气之怪物”,7 月 26 日,该报又发表署名“奇谈”(黄侃)的短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指出中国已经病入膏肓,只有“大乱”,即革命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道路。,引起了官府的震恐。鄂督瑞澄以“宗旨不纯,立意嚣张”和“淆乱政体,扰乱治安”的罪名,于 8 月 1 日晚派军警包围大江报馆,逮捕詹大悲,何海鸣闻讯后自行投案,报馆被封。审判中瑞澄原拟对二人“从重置典”,但慑于民情,不得不从轻判处罚金 800 元了事,

31、后以二人无钱缴纳罚款,改判徒刑 18 个月。自由谈:申报最成功的副刊。于 1911 年 8 月 24 日创刊,至 1949 年 5 月停刊,共刊发 39 年。刊登记叙风花雪月、奇闻轶事、诗词歌赋的文章以及小说连载。1932 年史量才改组“自由谈”,黎烈文任主编,约请鲁迅和茅盾两大名家以千字左右的杂感文刊登在“自由谈”上。引来许多老作家和左翼青年作家撰稿投登。由于执笔人多,文章尖锐活泼,有针对性,使“自由谈”对当时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不仅如此,以它为平台,“自由谈”还培养出一批文学界的新人。快活林:新闻报副刊,张恨水啼笑姻缘首发刊物。资料缺第四讲,民初至五四时期的新闻业暂行报律风波:1912 年

32、3 月 2 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次长居正等人,鉴于大清报律废止后报刊出版无章可循的状况,制定了简略的暂行报律,在正式宣布废除大清报律的同时,与报界约法三章。具体内容有:(1)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段;(2)“谎言煽惑,关于共和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3)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但是,“暂行报律”的电文发至上海的中国报界俱进会并令其整场全国报馆遵照执行后,立即遭到了新闻界的一致反对。3 月 6 日,中国报界俱进会和上海申报 新闻报 时报等报纸联名致电孙中山并通电全国各地,反对“暂行报律”的颁行。3 月 7 日,章太炎发表却还内务部所定报律议对“暂行报律”三条加以逐一批驳。3 月

33、9 日,孙中山发布大总统令内务部取消暂行报律文,“暂行报律”被撤消,风波也随之平息。癸丑报灾:二次革命失败以后,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据统计,到 1913 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 139 家,比 1912 年的 500 家少了三分之一。1913 年为癸丑年,故称“癸丑报灾”。亚细亚日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后创办的御用报纸。分出北京、上海两地版。北京版创刊于 1912 年 6 月,薛大可任主编。曾发表大量鼓吹帝制和拥戴劝进的文牍、函电,为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大造舆论。1916 年 3 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后停刊。上海版创刊于 1915 年 9 月

34、10 日,由薛大可、刘笠佛等任主编。公开宣布“以赞助帝制运动为宗旨”。中华革命党曾通过其外围组织民义社,于 1915 年 9 月 11 日和 12 月 17 日两次派人向该报投掷炸弹。不久,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该报随即停刊。横三民:1912 年创办的份报刊,分别为民进党系统的民权报,国民党那个系统的中华民报、民国新闻。三份报纸皆有一“民“字,且皆以反袁态度激烈著称,故称”横三民“。民权报:1912 年 3 月 1 日在上海创刊,发行人周浩,总主笔戴天仇。对帝制抨击辛辣,言论犀利。其副刊因刊载鸳蝴小说在近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13 年被迫停刊。中华民报:1912 年 7 月 20 日在上海

35、创刊,创办人邓家彦。以拥护共和,防止专制为宗旨。1913 年邓被袁世凯勾结租界当局拘审。报纸被迫停刊。民国新闻:1912 年 7 月 25 日在上海创刊,总编辑邵元冲,以”保障共和政体“为宗旨,1913 年停刊。报纸条例:1914 年 4 月由袁世凯政府颁布,共 35 条。集中了日本等国报律的限制性条文。规定:禁止军人、官吏、学生和 25 岁以下者办报,报纸出版必须到警察机关登记并交纳保证金,禁止报纸刊登“淆乱政体”、“妨害治安”和各级官署禁止刊载的一切文字,每天的报纸在发行前须呈送报样给警察机关备案,条文十分苛刻。出版法:1914 年 12 月,袁世凯政府颁布。该法对包括报纸在内的一切文字,

36、图画印刷物都作了类似报纸条例中的规定。专电:记者专为本报社报道新闻而外地拍来的电报(区别于通讯社专稿)。始见于时报1918 年 2 月 20 日刊。民初记者三杰:黄远生,刘少少,徐彬彬远生遗著: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文集。4 卷,以新闻通讯作品为主,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报刊通讯集。中国现代通讯之父:黄远生信史:曹聚仁评黄远生著作为民国初年之信史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议论文,作者梁启超。发表于 1915 年 8 月 20 日,上海大中华月刊。文章立场明确反对袁世凯称帝。申报、时报等大报迅速转载,风行一时,在全国激起强烈反响。第五讲:国民党的新闻统治主义刘煜生案:1933 年 1 月,江苏镇江的

37、江声日报主笔刘煜生,被江苏省民政厅长赵启以“宣传共产”之罪名,下令杀害。上海申报登载了这条消息,舆论哗然,新闻界提出“开放言路、保障人权”的强烈要求。保护新闻从业人员令:南京国民政府迫于刘煜生案在 1933 年 9 月 1 日被迫发出切实保护新闻从业人员的通令。再次强调新闻自由。国民政府还训示各级军政要员“对于新闻从业人员,一体切实保护”。记者节:为了缓和舆论指责,南京国民政府在 1933 年 9 月 1 日被迫发出切实保护新闻从业人员的通令。1934 年 8 月,杭州记者公会向全国新闻界发出通电,倡议定 9 月 1 日为记者节,得到不少地区的响应和认同,1935 年,“9.1”记者节得到了全

38、国的认同,天津大公报并为此发表了记者节的短评,要求政府积极地解放言论。建国后变更为每年的 11 月 8 日。中央通讯社:是中国国民党所创办的原中国官方通讯社,简称“中央社”,英文缩写CNA。1924 年 4 月 1 日成立于广州。1927 年迁往南京。1932 年进行改组。1949 年迁至台北 1973 年改为中央通讯社股份有限公司。首任主任梅恕曾,1939 年 1 月开始设立总编辑,首任总编辑陈博生。现为台湾地区政府官方通讯社。中央日报:中国国民党机关报,于 1928 年 2 月 1 日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创刊于上海,一年后迁至于南京。报社采总编辑制,社长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兼。彭学沛任首任主编

39、。1932 年改行社长制,首任社长程沧波。1949 年迁往台湾,1997 年 7 月 1 日起开始推出网络版。2006 年 6 月 1 日停刊。经过重组,于 2006 年 9 月 13 日以网络报形式重新发行。扫荡报:前身是 1931 年 3 月由贺衷寒在南昌创办的扫荡三日刊,1932 年 6 月 23日扩版改名为扫荡报,对开日刊。1938 年 1 月扫荡报改隶于国民党军委总政治部。10 月,武汉撤退,该报暂时停刊。1943 年春,张治中奉命重建扫荡报,由黄少谷兼任社长,总编辑为黄卓球,目的是鼓励士气,扫荡敌寇。自 1945 年 11 月 12 日孙中山先生八十诞辰起,各地扫荡报统改名为和平日

40、报。1949 年各分版相继停刊,4 月 23 日总社迁往台湾,6 月 23 日,台湾恢复扫荡报名称,1950 年 7 月 7 日终刊。第六讲,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民营新闻业南陈北颜:南方商报主笔陈布雷与北方益世报主笔颜旨微的并称。商报:1920 年创刊,1928 年停刊,资料缺益世报:1915 年,天主教天津教区副主教雷鸣远创办,雷自任董事长,刘浚卿任总经理。1295 至 1928 年为奉系军阀所强占,20 世纪 30 年代,该报成为反日的舆论先锋。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天津益世报被迫停刊,1938 年益世报终于在云南昆明复刊,抗战胜利之后,刘浚卿之子刘益之由重庆返回天津,重建益世报。1

41、949 年 1 月15 日,天津解放,益世报也随之被接管停刊。而刘益之解放后曾经辗转前往新加坡,于 1952 年 6 月创刊新加坡益世报,但因经营条件困难,创刊后 4 个月随即就停刊。青萍白水:邵飘萍与林白水的并称新民报系:20 年代至 40 年代中国极具影响的民营媒体,由陈铭德邓季惺夫妇创办。新民报:1929 年 9 月 9 日于南京创刊,社长陈铭德,总编辑张友鸾。该报称“一传达正确消息,而造成健全舆论,三促进社会文化,四救济知识贫乏。”以“决不官报化,传单化”为定位。抗战胜利后再全国各主要城市复刊,总管理处设于南京,罗承烈任总主笔,赵超构任副总主笔。因主张和平民主,反对内战,1948 年

42、7 月 8 日被国民党查封。建国后,上海新民报晚刊继续出版,1958 年起改名新民晚报。四社:1924 年张竹平创办申时电讯社(设在申报馆内);1928 年张竹平等人购得时事新报股权,组织股份有限公司,张任董事长兼经理。1930 年张脱离申报馆,与友人合作接办上海英文日报大陆报。1932 年又创办大晚报,并将其与时事新报、大陆报、申时电讯社组成“四社”,实施集资经营、联合办公,是一次报业向托拉斯化发展的探索,张自任各社经理。1935 年他准备在中国建立报业集团的计划遭阻,“四社”产权全部为孔祥熙官僚资本收买。文汇报:中国综合性大型日报。1938 年 1 月 25 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严宝礼等。

43、抗日战争时期,该报坚持抗日立场,在上海“孤岛”和沦陷区有广泛影响。1939 年 5 月 18日被迫停刊。抗战胜利后,于 1945 年 9 月复刊,坚持反对内战、要求民主的进步立场。1947 年 5 月 24 日被国民党当局勒令停刊。后于香港上海两地分别复刊。香港文汇报:香港文汇报创刊于 1948 年 9 月 9 日,由以徐铸成为首的原上海文汇报同仁与当时在香港的部分中国国民党内亲共人士共同创办,李济深为董事长,马季良为总编辑,创刊之初,一度成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机关报。1957 年后,香港文汇报由中共港澳工委接管,港澳工委常委吴荻舟被任命为首任社长,主持日常工作。上海文汇报:1949 年

44、6 月 21 日文汇报上海版复刊。1956 年 4 月迁北京与教师报合并。同年 10 月 1 日回上海再度单独出版。文革后,成为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下,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综合性报纸。同时出版文汇读书周报、文汇电影时报并设有文汇出版社。香港商报:创办于 1952 年,是一份历史悠久,沟通内地与香港资讯的综合性报章。多年来,亦是在中国内地发行量最大的香港报章,是中国政府唯一特许在内地公开发行之报章,是香港特区政府指定刊登法律广告的有效刊物。香港商报办报宗旨为“为商界服务,为商家代言”,致力成为港人了解内地经济、内地读者了解香港及海外经济的权威性报章,亦为影响世界的华文主流媒

45、体。观察:1946 年 9 月储安平于上海创刊,周刊。以自由主义作风著称,拥有大量知识分子读者群体。1947 年十二月因发表文章一场烂污被国民党查封。新闻报股权风波:缺余兴:缺申报六十年发行年鉴之旨趣:史量才于申报创刊 60 年所登发刊词,文中系统的阐述了其人的新闻观。新记大公报公司:1926 年 9 月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合组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三人也被称作大公报“三巨头”。吴鼎昌任社长,胡政之任总经理,张季鸾任总编辑。新记大公报公司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方针为方针经营。1935 年 12 月,吴鼎昌出任实业部部长,辞去社长一职。1941 年获密苏里新闻学院新闻奖。1941

46、年 9 月,张季鸾去世,抗战胜利后上海版与天津版相继复刊,1948 年 3 月 15 日,香港版复刊。大公报(天津):1949 年 1 月 15 日,解放军攻占天津,津版大公报改组为为进步日报。6 月 17 日,沪版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宣布报刊归人民所有。11 月 30 日解放军占领重庆,渝版继续出版,1952 年 8 月 4 日终刊。后中共重庆市委在其基础上创刊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1953 年 1 月 1 日,沪版北迁与进步日报合并,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分工报道财经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大公报于 1966 年 9 月 14 日停刊,改名为前进报,但是只办了 103 天,再次停刊。大公报(香

47、港):1949 年之后,大公报在中共港澳工委的领导下,在香港继续出版发行。与香港商报、文汇报构成香港左派(中资背景)报纸的阵地。现如今的大公报的报道立场与其他大报相比,政治色彩较为浓厚。已经偏离“新记”大公报时期的“四不主义”,早已失掉了当年的独立精神,成为一家亲北京方面的中资背景报纸。在两岸方面,也以显示支持北京政府为典型特点。三骂:大公报复刊初期言论风向之概括。即一骂吴佩孚称霸,二骂汪精卫的领袖欲,三骂蒋介石的不学无术。四不主义:“不党,不卖,不私,不盲,”提出于大公报在 1926 年 9 月 1 日复刊号发表的本社同人之旨趣中,是大公报自由主义办报宗旨的高度概括。中国近代报业双峰:梁启超

48、与张季鸾并称国闻周报:1924 年 8 月 3 日,国闻通讯社在上海创办了国闻周报,创办人胡政之(18891949 年)。这是一份时事性、政论性、综合性的新闻周刊,国闻周报社于1926 年 9 月移至天津,1936 年 4 月又回到上海出版。在“八一三”上海抗战以后,国闻周报坚持在沪办刊,编辑出版了两期“战时特刊”,着重反映抗战的情况。1937 年 12 月12 日,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国闻周报社所在的法租界形同孤岛。日军要求新闻检查,国闻周报为争不受辱的报格,在它发满十四卷(总计 700 期)后毅然停刊。后因各种原因未能复刊。文人办报:大公报提出的一种崭新的办报模式,不同于商人办报和政治家办报

49、,胡政之称之为“文人办报”。具体特点有三,一是议政而不参政;二是重视经营管理但不唯利是图,三是以文章报国。世界报系:成舍我于 1924 年起创立的一些列报纸的总称,包括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广义上的世界报系还包括民生报、立报。世界晚报:创办于 1924 年,小型报。世界日报:创办于 1925 年,对开四版,后增八版,以以夹叙夹议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见长。世界画报:由世界日报创刊半年后,原先第五版画版单独抽出成报。民生报:1927 年 4 月成舍我于北京创立,采取“小报大办”策略,风行一时。1937年因揭露汪精卫部下腐败,报社于 7 月 23 日被查封立报:1935 年 9 月成舍我与人

50、合资在上海创立,特点是“通俗易懂,版面紧凑”,是一份“极成功的小报”,因内部政治立场分化于 1937 年 12 月停刊,次年在香港副刊,至1941 年 12 月终刊三张一赵:抗战初期张恨水、张友鸾、张慧剑、赵超构四人同时就职于新民报之共称。台湾立报:台湾立报是成舍我所创办的最后一张小型张报纸,于台湾开放报禁后的 1988 年 7 月 12 日创刊发行。其报名及报张型态、风格继承其三、四十年代在上海创办的立报传统。台湾立报为四开版综合性日报。1991 年 4 月成舍我病故,由其幼女成露茜继承。生活报系:邹韬奋于 1926 年主编生活周刊起所创办的一系列报刊的总称,计有六刊一报,生活周刊:192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