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必修一二三基础知识强化背诵资料必修一(划线部分为大家必须掌握的内容)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性质: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内容: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部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理解分封制基本内容: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义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权利:在分封
2、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了解秦朝的建立与疆域建立: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秦朝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
3、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了解郡县制的建立郡县制的建立始于春秋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郡守、县令或县长由朝廷(皇帝)任命。郡县制的建立,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直接有效的控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影响对秦朝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来重要作用。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郡国并行
4、制:汉初刘邦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实行)。汉武帝时,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行省制度:元朝为改变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
5、度的重大创造。隋唐时,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了解我国古代主要的监察机构 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 13 州。州作为监察区,设级别不高的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唐太宗,依山河形势,分全国为 10 道,作为监察区。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了解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废丞相:1380 年,明太祖以“谋危社稷”的罪名,诛杀胡惟庸,同时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他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设内阁:丞相废除后,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
6、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清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a、皇权失去了约束和监督,使皇帝决策具有个人的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b、绝对的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员只能唯上是从,助长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c、必然导致官僚机构得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专题二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了解鸦片战争、第二
7、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鸦片战争:18401842 年,英国为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匈)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8、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 2 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影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赔偿白银 4.5 亿两;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最为严重);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影响:清
9、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840 年至 1900 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了解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三元里抗英斗争,鸦片战争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爱国将领:邓世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一直没有停止过反抗殖民统治和争取宝岛回归祖国的斗争。3、侵华日军的罪行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侵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到半
10、年,侵占整个东北。七七事变: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了解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的罪行南京大屠杀:1937 年 12 月,日军攻陷南京后,六周之内,杀害中国同胞 30 万人以上。七三一部队的罪行:日本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他们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试验。因受试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三千以上。4、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了解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战役、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抗战史实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战役: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11、参战部队:八路军一一五师。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指挥者:李宗仁。百团大战:1940 年下半年,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指挥者是彭德怀。了解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意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建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作用: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并认识其意义抗战的胜利: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
12、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意义:(从国内来说)是中国人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国际来看)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太平天国运动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和北伐、西征金田起义:1851 年初,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定都天京:1853 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朝对峙。北伐、西征:定都天京后,太平军进行了北伐西征和东征,攻破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后,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
13、期。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1853 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它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1859 年,洪仁玕提出改革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迫于当时形势,资政新篇并未实行。2、辛亥革命了解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兴中会成立: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邀集
14、华侨志士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他提出兴中会的入会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同盟会成立:1905 年 8 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机关刊物民报。特点: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史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国旗五色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 年为中华民国元年。理解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年 3 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性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
16、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爆发: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学生在天安门集会。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6 月初上海举行罢工,运动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认识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影响 五四运动
17、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了解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主要史实中共一大: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
18、局。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是新型工人阶级政党,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共二大:1922 年 7 月召开。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革命性质,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大会还确认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了解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
19、国共合作的实现。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国共合作以后,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1927 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以后又宁汉合流,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后失败。了解北伐战争的成果1926 年 7 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势如破竹,很快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到1926 年底,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北伐战争得到工农群众大力支持,北伐胜利进军也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武汉、九江人民举行反帝斗争,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了解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南昌起义:1927 年 8 月 1 日(建军节),周恩来、贺龙等在
20、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 年 9 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了解红军长征的主要史实长征的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根本原因:左倾错误。开始时间:1934 年 10 月,结束: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与意义内容:1935 年 1 月召开遵义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军事上、组织上的“左
21、”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了解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了解挺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的主要史实挺进大别山:1947 年 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1948 年底至 1949 年初,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
22、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定1949 年春,中共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会上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专题四 现代中
23、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理解其意义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统一的道路,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新中国的成立,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
24、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
25、繁荣”的原则。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就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意义:是各民族平等联合,团结、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最恰当的的制度,它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深远的影响。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1947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1965 年。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了解 1982 年和 1999 年我国宪法修订的情况1982 年宪法:是对建国三十多年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
26、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999 年宪法: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3、祖国统一大业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 10 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并理解香港回归的意义香港回归: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澳门回归
27、:1999 年 12 月 20 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香港回归的意义: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了解告台湾同胞书和“九二共识”告台湾同胞书: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九二共识”:1992 年 10 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
28、识”。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主要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造成广泛深远影响,发展成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情况 日内瓦会议(
29、瑞士):1954 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结果:中国代表团积极推动下,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大大提高新中国国际声誉。万隆国际会议(印尼):1955 年,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作用: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成功,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联系。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的重大成就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大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意义: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重大胜利。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
30、化:1971 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中美人民友好交往大门;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1978 年 12 月,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约、撤军);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31、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85 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重大外交活动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历届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上,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中国十分重视联合国在维和领域的工作,并作出了自己
32、的贡献。积极参与联合国和有关多边国际机构关于裁军问题的审议和谈判工作。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积极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了解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中国在注重参与联合国的外交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中国与欧盟各国的关系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了解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梭伦改革:公元前 6 世纪初,梭伦在雅典推行改革,主要是按财产多寡来划分社会等级,进
33、一步打击氏族贵族制度残余,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克斯提尼改革:公元前 6 世纪末,克斯提尼实行改革,用 10 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 4 个血缘部落。意义:打破了血缘关系,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了解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公元前 5 世纪,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主要内容: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期间的日常事务;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是公民。了解 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 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公民法和万民法:罗马法从形式上可以分
34、为成文法和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等。公民法基本上属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万民法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在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万民法。3 世纪初,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之间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开始消失,原先的公民法与万民法之间的区别也失去了实际意义。认识罗马法在维护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作用: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了帝国的统治。为罗马统治者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巩固了帝国的社会基础;顺应经济发展和变化,对公民的平等权利予以理论上的承认,保护私有财产;建立大量自治市,把罗马法律和政
35、治制度推向帝国每一个角落。进一步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专题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由理论付诸实施,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具体表现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法国的议会制共和制和德国的联邦制君主制。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解权利法案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颁布。目的: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意义: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8 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责任内阁制是
36、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即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的“责任制政府”。2、美国的总统共和制理解美国 1787 年宪法美国 1787 年宪法,吸收了英法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精髓,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为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导致专权出现,宪法规定,政府各部门的权力又是彼此制约和平衡的。美国 1787 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
37、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787 年宪法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了解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根据宪法,国家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3、民主政治在欧洲大陆的发展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875 年,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宪法规定,行政权归于总统,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宪法规定,统一后的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帝国设立两院制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
38、。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作用很小。专题八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历史条件工业革命的深入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准备了社会经济的前提条件。欧洲的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阶级条件。自然科学取得的许多新成果与社会科学领域里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诞生的思想条件。理解共产党宣言内容: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
39、史使命。意义: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也称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2、巴黎公社革命了解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成立:1871 年 3 月 28 日巴黎公社成立。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学说;它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公社战士的精神将永垂史册。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了解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二月革命:1917 年 3 月,二月革命推翻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即推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统治)。四月提纲:列宁向布尔会维克党和革命群众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
40、“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 年 11 月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知道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任务: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
41、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社会基础:政治基础 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各地人民政府建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经济基础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加强对农业和工矿业的领导;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法律保证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 1956 年,全国基本完成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上,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劳动分配上,基本上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样,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
42、来,从而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了解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达成了若干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1947 年 3 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是“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1947 年 6 月,为了帮助西欧
43、恢复经济,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的“冷战”的战略轨道,即马歇尔计划。这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了解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北约:1949 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 12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约。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这是“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华约:1955 年 5 月,苏联和东欧 7 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约。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
44、局面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局面的正式形成。了解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德国分裂:杜鲁门主义出台后,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主要地点。1949 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建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朝鲜的分裂: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 38 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1948 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古巴导弹危机:1962 年苏联为了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被美国发现,美国开始武装封锁古巴,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苏军也随之进入戒
45、备状态,经过谈判,苏联最后从古巴撤走导弹。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理解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1967 年成立欧洲共同体(是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共同体合并而成);1973 年-1986 年,欧共体经历三次扩大;1993 年欧共体发展为欧盟,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了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表现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56 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 年,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
46、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1973 年第四次首脑会议,正式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了解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1991 年 8 月,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联盟变成松散的邦联;“八一九”事件后,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根本性变化;1991 年底,俄罗斯等 11 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这标志着苏联的解体以
47、及两极格局的瓦解。要点训练:1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A、封建农奴制 B、沙皇专制制度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波旁王朝2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B、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C、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D、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4奠定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是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5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是A、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48、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6杜鲁门主义出台后,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主要地点是A、朝鲜 B、德国 C、越南 D、古巴7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2004 年 1 月 19 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C、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8由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反映了欧洲各国的合作由单一的经济部门扩大到各经济领域 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 由区域集
49、团化到经济全球化 由追随美国到要求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A、B、C、D、9“我们一致决心紧急地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努力”以这一目标为行动纲领的会议是 A、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会议 D、第四次不结盟会议10当前影响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有 日本积极建立“政治大国”欧洲联盟的迅速发展 中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俄罗斯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A、B、C、D、11阅读下列材料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代资本主义法制起
50、源于古罗马,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法律文件是什么?(2 分)(2)在近代德、法、美制定了哪些宪法或宪法性质的文件?(3 分)这些文件是体现哪一阶级利益的?(2 分)(3)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制定于何年?(1 分)它的两大原则是什么?(2分)(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怎样的重大成就及重要意义?(3 分)1、B 2、D 3、C 4、C 5、A 6、B 7、C 8、A 9、D 10、B11、十二铜表法 德国德意志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美国1787 年宪法;维护资产阶级利益。1954 年;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1982 年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