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12种群和群落.ppt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552540 上传时间:2024-09-29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57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12种群和群落.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12种群和群落.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12种群和群落.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12种群和群落.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12种群和群落.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五专题五 种群种群 群落与生态系统群落与生态系统考情纵览考情纵览 年份年份考点考点2011201120122012201320132014201420152015(1)(1)种群种群31(4)31(4)6,32(1)6,32(1)5AB5AB31(231(2)(3)(3)31(1)(2)31(1)(2)31(1)31(1)(2)(2)群落群落31(1)(3)31(1)(3)32(2)32(2)5C,32(1)5C,32(1)(3)(3)31(431(4)6,306,304 4(3)(3)生态系生态系统统31(2)31(2)5D5D、32(2)32(2)31(131(1)313131(3)3

2、1(3)4,31(2)(3)4,31(2)(3)(4)(4)生态环生态环境的保护境的保护小专题小专题1212种群和群落种群和群落考情纵览考情纵览知识知识串联导思串联导思重点重点提炼透析提炼透析知识知识串联导思串联导思重点重点提炼透析提炼透析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典例引领典例引领 (2015(2015安徽六校联考安徽六校联考)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请回答以下问题问题:(1)(1)该模型

3、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该形式较为直观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形象。(2)(2)图中图中A 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段种群增长近似于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3)(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填填“K K1 1”或或“K K2 2”)”)。(4)(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分析图中曲线,与与D D段相比段相比,影响影响C C段的因素段的因素最可能是最可能是。A.A.食物和天敌食物和天敌B.B.气候和传染病气候和传染病(5)(5)在在D D阶段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

4、遭到破坏后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小,其其会变小。会变小。【解题思路解题思路】(1)(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中的曲线图。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中的曲线图。(2)A(2)A段种群增长近似段种群增长近似于理想状态于理想状态(食物充足、无天敌、气候适宜等食物充足、无天敌、气候适宜等)下的下的“J J”型增长曲线。型增长曲线。(3)(3)该种群数量在该种群数量在K K1 1上下波动上下波动,故故K K值为值为K K1 1。(4)C(4)C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可能是气可能是气候恶劣或者传染病流行导致个体大量死亡候恶劣或者传染病流

5、行导致个体大量死亡,食物和天敌会导致种群数量在食物和天敌会导致种群数量在K K值上下波动值上下波动,不会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不会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5)K(5)K值大小受环境影响。值大小受环境影响。答案答案:(1)(1)曲线图曲线图(2)“J”(2)“J”无限环境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空间和资源充裕)、理想条件、理想条件(气候适宜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没有敌害等)(3)K(3)K1 1(4)B(4)B(5)K(5)K值值(或环境容纳量或环境容纳量)归纳拓展归纳拓展1.1.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

6、特征。(2)(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3)(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但能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度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2.2.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汇总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汇总图甲为图甲为“J”J”型、型、“S”S”型增长与生物进化关系曲线

7、型增长与生物进化关系曲线,图乙为图乙为“S”S”型增长、型增长、“S”S”型增长速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型增长速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图丙是某种群图丙是某种群值变化曲线。值变化曲线。(1)(1)图甲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图甲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K;K值是在环境条件不值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受破坏的情况下,特定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特定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其大小随环境的改变其大小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而改变;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最根本有效的措施是增大环境容纳量即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最根本有效的措施是增大环境容纳量即K K值值,防治防治有害动物的

8、最有效的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即有害动物的最有效的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即K K值值,且在种群密度最小时防且在种群密度最小时防治效果最好。治效果最好。(2)(2)在在K K值时值时,种群的出生率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增长速率为零增长速率为零;在在K/2K/2时时,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出生率率-死亡率的差值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图乙中最大。图乙中A A、B B、C C、D D对应的种群数量为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 K值值,而而AA、BB、CC对应的种群数量为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K/2值。值。(3)(3)“J 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本年总数本年总数-上年总数上年总数)/)

9、/上年总数上年总数=本年总数本年总数/上年总数上年总数-1=-1,-1=-1,值越大值越大,种群增长率越大。从理论上讲种群增长率越大。从理论上讲,有以下三种有以下三种情况情况:1:1 种群上升种群上升;=1;=1 种群稳定种群稳定;01;01 种群下降。图丙中种群数量种群下降。图丙中种群数量递增的时间段是第递增的时间段是第1 11010年间年间,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20年年,第第2020年至第年至第3030年间年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热点考向热点考向考向一考向一以数学模型为依托以数学模型为依托,考查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考查种群的特

10、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 1.(20151.(2015广东理综广东理综)图图1 1表示在一个表示在一个10 mL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正确的是()A.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B.可用数学模型可用数学模型N Nt t=N=N0 0t t表示表示C.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D.K值约为值约为120 000120 000个个解析解析:酵母菌种群在培养初期需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适应酵母菌种群在培养初期需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适应,故

11、增长缓慢故增长缓慢,在接近在接近K K值时值时,种内斗争加剧种内斗争加剧,增长速率变小增长速率变小,A,A错误错误;在封闭培养体系中培养的酵母菌在封闭培养体系中培养的酵母菌数量呈数量呈“S S”型增长型增长,不适用不适用“J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型增长的数学模型,B,B错误错误;酵母菌的计数方酵母菌的计数方法是抽样检测法法是抽样检测法,C,C错误错误;由图知由图知,K,K值为值为121 00010=120 000(121 00010=120 000(个个),D),D正确。正确。D D以年龄组成的调查为依托以年龄组成的调查为依托,考查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考查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2.(

12、20152.(2015新课标全国理综新课标全国理综)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结果如下表。注注:表中表中“1+”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 1、小于、小于2,2,其他以此类推。其他以此类推。考向二考向二年年龄龄0+0+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 12 2个个体体数数929218718712112170706969626263637

13、2726464555542423939264264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1)(1)通常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分别是。研。研究表明究表明:该鱼在该鱼在3+3+时达到性成熟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进入成年),9+),9+时丧失繁殖能力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 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2)(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

14、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3)在该湖泊中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解析解析:(1)(1)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幼年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幼年个体数为体数为92+187+121=400(92+187+121=400(个个),),成年个体数为成年个体数为70+69+62+63+72+64=400(70+69+62+63+72+64=400(

15、个个),),老老年个体数为年个体数为55+42+39+264=400(55+42+39+264=400(个个),),故幼年、成年、老年故幼年、成年、老年3 3个年龄组个体数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的比例为111,111,为稳定型为稳定型,未来一段时间内未来一段时间内,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势是保持稳定。(2)(2)鱼类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鱼类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因而要调查因而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应用标志重捕法。(3)(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的特点是单向流动、

16、逐级递减。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答案:(1)(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111111保持稳定保持稳定(2)(2)活动能力活动能力(3)(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考点二群落的结构及演替考点二群落的结构及演替典例引领典例引领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该

17、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由题干可知由题干可知,该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该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最初无植被覆盖最初无植被覆盖,故在该岛上最初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故在该岛上最初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而不是次生演替而不是次生演替,B,B错误错误;初生初生演替的时间较长演替的时间较长,D,D正确正确;人类的参与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人类的参与可使群落演替按照不

18、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度和方向进行,C,C正确正确;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即物种的镶嵌式即物种的镶嵌式分布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的体现分布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的体现,A,A正确。正确。答案答案:B B归纳拓展归纳拓展1.1.把握群落中四种典型的种间关系把握群落中四种典型的种间关系关系名称关系名称互利共生互利共生寄生寄生竞争竞争捕食捕食数量数量关系图关系图营养营养关系图关系图规律方法规律方法 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方法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方法(1)(1)从最高点判断从最高点判断: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数量多被捕食者数量多,

19、捕食者数量少。捕食者数量少。(2)(2)从变化趋势看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即被捕食者在先食者在先,捕食者在后。捕食者在后。2.2.全方位理解群落演替全方位理解群落演替(1)(1)群落演替的方向及变化群落演替的方向及变化方向方向简单简单复杂复杂稳定稳定复杂复杂简单简单稳定稳定实例实例大多数自然群落大多数自然群落受污染或破坏的群落受污染或破坏的群落能量变化能量变化增加并趋向于稳定增加并趋向于稳定减少并趋向于稳定减少并趋向于稳定物质变化物质变化(2)(2)群落演替终点群落演替终点:大都处于顶极群落状态。大都处于顶极

20、群落状态。(3)(3)群落演替与进化的关系群落演替与进化的关系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存在基因频率的变化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存在基因频率的变化;同时也存在着环境与生物的共同时也存在着环境与生物的共同进化。同进化。热点考向热点考向考向一考向一以基础判断的形式以基础判断的形式,直接考查群落演替的方向直接考查群落演替的方向1.(20151.(2015新课标全国理综新课标全国理综)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叙述,正确的是正确的是()A.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草本阶段比

21、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解析:初生演替中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灌木阶段物种的丰富度灌木阶段物种的丰富度大于草本阶段大于草本阶段,A,A错误错误;与草本阶段相比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落的空间结构更为灌木阶段群落的空间结构更为复杂复杂,B,B错误错误;与草本阶段相比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强灌木阶段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强,C,C错误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在群落演替

22、过程中,草本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草本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物越来越丰富,通气性越来越好通气性越来越好,从而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从而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的环境条件,D,D正确。正确。D D考向二考向二以材料分析的形式以材料分析的形式,考查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考查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2.(20142.(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新课标全国理综)某种植物病毒某种植物病毒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

23、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C.病毒病毒与青蛙是寄生关系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D.水稻和病毒水稻和病毒是互利共生关系是互利共生关系解析解析:病毒病毒与水稻之间为寄生关系与水稻之间为寄生关系,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的传播,故青蛙以稻飞虱为食故青蛙以稻飞虱为食,青蛙与稻飞虱之间为捕食关系青蛙与稻飞虱之间为捕食关系,A,A项正确。项正确。A A考向三考向三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考查群落演替的类型、原因、速度和方向考查群落

24、演替的类型、原因、速度和方向3.(20143.(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新课标全国理综)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解析解析:(1)(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是故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

25、演替是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经不存在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经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的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答案答案:(1)(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2)一般来说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

26、森林阶段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分析其主要原因。(3)(3)据调查据调查,近近5 5万年以来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50年来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

27、速度(填填“未发生改变未发生改变”、“变慢变慢”或或“变快变快”),),演替的方向演替的方向(填填“发生改变发生改变”或或“未发生未发生改变改变”)。解析解析:(2)(2)次生演替开始就具备了形成森林所需要的土壤条件次生演替开始就具备了形成森林所需要的土壤条件,而初生演替形而初生演替形成该土壤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成该土壤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3)(3)人类的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人类的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漠化,使该地区的演替速度变快。由于该地区气候越来越干燥使该地区的演替速度变快。由于该地区气候越来越干燥,该地区最终会该地区最终会向荒漠化方向演替向荒漠化方向演替,故该地区群落的演替方向并未改变。故该地区群落的演替方向并未改变。答案答案:(2)(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上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从裸岩上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3)(3)变快未发生改变变快未发生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