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公共卫生硕士:流行病学练习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流行病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A.疾病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B.疾病的病因
C.增进人群健康的策略
D.疾病的防制措施
E.以上都是
2.流行病学的观察性研究不包括
A.现场试验
B.监测
C.横断面研究
D.生态学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
3.下列关于疾病聚集性的论述,哪一项不正确
A.患病或死亡频率高于周围地区
B.地区聚集性的发生率可提示一个感染因子的存在
C.地区聚集性可提示局部环境污染的存在
D.发病水平很低、不知感染来源时仍可确定疾病的地区聚集性
E.患病和死亡频率高于平时
4.下列哪种方法是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的综合描述方法
A.发病率调查
B.疾病负担研究
C.患病率调查
D.移民流行病学研究
E.生存率分析
5.使用一种新疗法可使某病的康复人数增加,则
A.该病的发病率减少
B.该病的发病率增加
C.该病的患病率减少
D.该病的患病率增加
E.只减少发病率不减少患病率
6.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发病率和患病率是一样的
B.现患率和患病率是不一样的
C.患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的频率
D.发病率指特定时期内人口中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E.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不会发病的人
7.在现况研究中,被抽中的调查对象没有得到应答而产生的偏倚为
A.信息偏倚
B.混杂偏倚
C.失访偏倚
D.报告偏倚
E.无应答偏倚
8.现况研究方法的特点之一是
A.随机分组
B.随访研究
C.不设对照组
D.有干预措施
E.使用盲法
9.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来源不包括
A.从医院病人中选择
B.从某特定人群中选择
C.从横断面调查得到的病人中选择
D.从在某医院住院的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中选择
E.从一般人群中选择
1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不包括
A.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
B.假定暴露造成的相对危险度
C.要求的显著性水平
D.样本来源的人群的大小
E.要求的把握度
11.在队列研究选择研究对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条件是
A.没有发生所研究的疾病
B.已发生了所研究的疾病
C.对研究因素的暴露
D.接受干预的依从性
E.以上都不是
12.队列研究属于
A.实验性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分析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相关性研究
13.实验性研究与观察性研究的最主要区别是
A.是否人为地施加了干预措施
B.是否设立了对照组
C.是否分析了联系强度
D.是否考虑了时间因素的影响
E.是否使用盲法
14.暴露与疾病由于有共同的原因而产生的关联是
A.偶然关联
B.继发关联
C.间接因果关联
D.直接因果关联
E.统计学关联
15.根据三个环节两个因素的学说,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B.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
C.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来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
E.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移民流行病学
2.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mortality rate)
3.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
4.因果颠倒偏倚
5.人时(person-time)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由于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不断渗透与结合、现已形成一门独立的流行病学分支学科,即________。
2.某些疾病常存在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不需要从外地输入称为________。
3.描述疾病的流行强度的主要术语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现况研究中用到的抽样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5.病例对照研究不能直接计算________率或________率来描述疾病的发生或死亡情况。
6.归因危险度是指________组中,因数________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7.现场试验研究中人为的干预措施应符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
8.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主要是归纳推理方法,它包括________法和________准则,以及概率性推广的________推理。
9.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其传播方式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10.形成流行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传染病的流行病过程又受________和________的影响和制约。
四、简答与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2.流动人口对疾病分布的影响有哪些?
3.简述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区别和联系。
4.如何提高筛选试验的收益?
5.某学者选择乙型肝炎高、中、低流行区对接种乙肝疫苗(10㎍X3)达到一定的保护率水平所需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不同地区乙肝疫苗接种前后HBsAg阳性发生情况
地区 观察人数 免疫前HBsAg 免疫后HBsAg HBsAg阳性 占观察人口
阳性率(%) 阳性率(%) 减少数 百分比(%)
高流行区 77666 18.0 3.1
中流行区 112000 10.2 2.2
代流行区 118519 7.6 1.5
表2 不同地区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效益(万元)
地区 接种乙肝疫 直接效益 间接效益 净效益 BCR 直接BCR
苗总收本
高流行区 18 286 683
中流行区 22 345 1571
代流行区 42 562 1852
(1) 请计算乙肝疫苗接种后不同流行区HBsAg阳性减少数和占观察人口百分比,并填入表1中。
(2) 请计算不同流行区乙肝疫苗接种的净效益、效益成本(BCR)和直接BCR,并填入表2
更多十月在职的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请查看新阳光教育网站上
公共卫生硕士:流行病学练习题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5 EADDC EECED CCABE
二、名词解释
1、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来探讨病因。它是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民国当地民在及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来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2、累积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人数占某确定人群中的比例。表示的是某一人群一定时期内死于某种疾病的概率,计算时以开始观察时的人口数为分母,整个观察期内死亡人数为分子。
3、单纯随机抽样:这种方法的基本原则是每个抽样个体被抽中选入样本的机会是相等的,也即把目标人群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作为抽样的对象。简便、易行的科学抽样方法是利用随机数字表。单纯随机抽样首先要有一份所有研究对象排列成序的编号名单,再用随机的方法选出进入样本的号码,已经入选的号码一般不能再次列入,直至达到预定的样本含量为止。
4、因果颠倒偏倚:有时暴露的发生很难判断是在疾病的前或后,尤其是当某病的早期表现未被及时发现或不易被发现时,更易将疾病引起的结果误认为是因。
5、人时:将观察人数与时间结合起来考虑的一种度量单位。人时数的计算一般以年为时间单位,称为人年数。
三、填空题
1、临床流行病学
2、地方性
3、散发 暴发 流行
4、单纯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 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 两级或多级抽样
5、发病 死亡
6、暴露 暴露于研究因素
7、安全 符合伦理 可接受性 简便易行 经济
8、假设演绎 Mill 归纳统计
9、机械携带 生物性(吸血)传播
10、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四、简答与计算题
1、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1)宏观与微观并举
(2)传染病与非传染病并举
(3)人群健康研究提上日程
(4)发展应急流行病学
(5)重视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6)强化流行病学在循证浪潮中的作用。
2、流动人口对疾病的暴发流行起到加剧的作用。流动人口对疾病的影响在于:
(1)流动人口是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高危人群
(2)流动人口是疫区与非疫区传染病的传播纽带
(3)流动人口对传播疾病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4)流动人口给儿童计划免疫的落实增加难度。所以流动人口为疾病的防制工作提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发病率表示一定期间内,在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观察的时间单位可根据所研究的疾病病种及研究问题的特点决定,通常以年表示。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例数。若在观察期内一个可多次患病时,则应分别计为新发病例数。
患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占同期观察人口数的比例。患病率可按观察时间的长短分为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时点患病率较常用,测量时间一般不超过1个月,期间患病率通常超过1个月。
4、收益是指经筛选后能使多少原来未发现的病人得到诊断和治疗。为了提高收益可以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进行筛检(选择高危人群),可以选用高灵敏度的筛检试验方法,可以采用联合试验的方法以提高灵敏度(主要是并联试验可以提高灵敏度)。多次筛检也可以提高收益。
5、
表1 不同地区乙肝疫苗接种前后HBsAg阳性发生情况
地区 观察人数 免疫前HBsAg 免疫后HBsAg HBsAg阳性 占观察人口
阳性率(%) 阳性率(%) 减少数 百分比(%)
高流行区 77666 18.0 3.1 11572 14.9
中流行区 112000 10.2 2.2 8960 8.0
代流行区 118519 7.6 1.5 7230 6.1
表2 不同地区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效益(万元)
地区 接种乙肝疫 直接效益 间接效益 净效益 BCR 直接BCR
苗总收本
高流行区 18 286 683 951 52.8 15.9
中流行区 22 345 1571 1894 87.1 15.7
代流行区 42 562 1852 2372 57.5 13.4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