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认识线段课时进度第 1 课时复备教师课型特点新课主备教师朱建才个人复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重点难点认识线段的特征。线段表象的建立。教学过程一、 课前谈话二、 认识线段1、 初步感知师:小朋友的课桌上都有一根毛线,观察一下,它是什么样的?(齐说:弯弯的。)若回答颜色,师继续追问。师:你能想办法把它变直吗?2、 认识特征(1)师:老师也有一根线,用
2、你们的方法把它拉直,现在老师的两手间有一条直直的线,这直直的一段线可以看成是线段。(板书:线段)(2)师:我两手间直直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呀?(齐答:线段)师:你们觉得线段是什么样的?(板书:直直的)师:刚才老师捏住的两头,这两头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3)出示线段的图形师:在数学上,一般线段的端点都用两个小竖线来表示。(4)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线段,谁来说说有什么特点? 3、巩固练习(1)判断是否是线段。指名答理由4、了解线段生活中的线段1、数学书的边2、指一指其他物体的边(2)折线段师对折比较长短小结:我们的折痕有长有短,就表示线段也是有长有短(板书:有长有短)指名答。三、 画线段1
3、、尝试画线段(1)用直尺画,师巡视后展示学生的作业,师生纠错。(2)师介绍画法(3)其他的工具2、想想做做第3题3、 想想做做第4题4、 想想做做第5题四、 总结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线段(板书:认识),通过学习,你知道线段有什么特点吗?(指名答)欣赏简笔画。布置作业。教学反思课题认识厘米课时进度第 2 课时复备教师课型特点新课主备教师朱建才个人复备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2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3尝试估计物体
4、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重点难点建立初步的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谈话: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老师想用笔袋来量一量,大约有3个笔袋那么长。你们的桌上也有很多物品,你想拿什么来量?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量一量。3. 交流测量的结果。4. 提问:同样长的课桌边,为什么大家说的数不同呢?指出:测量的标准不同,量出的结果也就不同。因此在测量的时候我们需要统一测量标准。直尺是我们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二、观察操作,内化新知1. 认识直尺(1) 尺是量长度的工具。小组合作,观察直尺上相同的地方,并在小组里交流。(2)指名汇报
5、,全班交流。尺上有刻度线。它们有的短有的长。每两条长刻度线之间都形成了一大格。尺上有数。尺子上的数有多有少,但不管多少一般都是从“0”开始。每条长刻度线都对应着一个数,对着几,就叫它刻度几。2. 认识1厘米(1) 学生在自己的直尺上找到刻度0和刻度1,用手指一指。指出:刻度0到刻度1的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厘米常用字母cm来表示。(2) 相互交流: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也是1厘米。指出:直尺上相邻两个数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3)各种感官感受1厘米的长度。(4)在身边找一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5)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来作单位。3. 认识几厘米(1) 在直尺上找一找
6、2厘米、5厘米或者其他的几厘米。交流:怎么看出是2厘米、5厘米的?指出:几个1厘米连起来就是几厘米。(2)小结。三、活动体验,形成技能1. 测量物体长度。(1) 尝试用直尺量蜡笔图。(2) 练习测量线段的长度。2. 画指定长度的线段。(1) 学会了量长度,再尝试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2) 指名板演。(3)小结方法:一般从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4)比一比:这两条线段哪一条比较长,长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3. 认识大约几厘米。(1)想想做做3 小结:测量中遇到长度不是整厘米数的,只要看它最接近几厘米,就用大约几厘米表示。(5)想想做做4:测量自己的手掌的宽度和一拃的长度并填空。
7、4、完成想想做做5-7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直尺测量长度。如果要知道教室的长度,你觉得怎样?看来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和更长的测量工具。教学反思课题认识米课时进度第 3 课时复备教师课型特点新课主备教师朱建才个人复备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重点难点知道1米=100厘米,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1、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2、量一量,我们的课本大约长( )厘米,宽( )厘米。二、新授。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
8、教室、操场这些较大的物体,还用厘米作单位,这就麻烦了,这时就要用不厘米大的长度单位一米(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1、认识长度单位“米”。(1)出示米尺。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2)再用1米长的绳子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1米的实际长度。(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提问:1米是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说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2、教学试一试。(1)出示第1题量一量。(2)请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注意在量的时候:应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摆平
9、,这样才能量出长度。(3)量一量教室的长度。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1。2、完成“想想做做”2。3、完成“想想做做”3、4。(1)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2)提醒注意测量的方法。5、完成“想想做做”5、6。6、补充提问“如果这辆车高5米,能通过吗?为什么?如果一座桥高3米,而一艘轮船高4米,能顺利通过吗?为什么?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米做单位?教学反思课题练习十课时进度第 4 课时复备教师课型特点练习课主备教师朱建才个人复备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0、。重点难点知道1米=100厘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练习课二、 练习1、 练习十第 1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出理由。2、 练习十第2 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出理由。3、 练习十第 3题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哪条线段长,再通过测量加以检验。4、 练习十第4、5 题先让学生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答。订正时,说一下思考过程。5、 练习十第 6题先问一下学生第一排的3个立体图形的高,再解决后面的问题。集体订正时,说明理由。6、 完成练习十“动手做”第一个活动:让学生独立测量和填空,再通过比较和交流。问:你们发现什么?第二个活动:引导学生先任
11、意折一折,发现折痕是有长短的。问:怎样折,折痕最长?教学反思课题我们身上的“尺”课时进度第 5 课时复备教师课型特点活动课主备教师朱建才个人复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认识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等“身体尺”,并用“身体尺”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强化已经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提高估计物体长度的能力,感受“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2.使学生在自主测量,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测量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增强估计意识,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重点难点认识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等“身体尺”,并用“身体尺”进行测量。教学过程 一、认识“身体尺”1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12、和米,并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那你会测量自己的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的长度吗?2 . 观察图分别说说一步的长,一脚的长表示什么?3. 指导讲明怎样进行测量,分小组活动测量。量出各自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的长,并完成填表。4. 告诉学生一拃,一庹,一步,一脚,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按照你的一拃,一步,一脚的长,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及脚长?二、用“身体尺”量1. 讨论量课桌的长,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应分别选择哪种“身体尺”,2. 在教室或校园里选择一些物体,用身体上的“尺“量出它的长度。3. 交流你选择了那种物体测量,它的测量结果是多少?三、全课总结1.回顾测量的过程,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2.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3.介绍:根据所测量的一乍、一庹、一步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板书设计我们身上的“尺” 一拃 一步 一庹 一脚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