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坑漏水应急预案16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仁和横琴(国际)中医药创新中心基坑支护工程基坑支护渗水应急预案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 .10.15第一节 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珠海市横琴新区三叠泉路南侧,场地东北角有临时路与横琴大道相通,交通便利。拟开发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9000 m2,总建筑面积约75600 m2。建筑0.00暂定为6.00m, 根据设计提供的地下室平面图、基础平面图等相关资料,基坑周长约768m,基坑面积34664平方米。基坑东侧为排洪渠,距离5m,北侧为空地,南侧为空地。西侧为富盈基坑,本项目基坑同富盈基坑标高一致。现状地面标高平均标高约1.0m。地下室底板底标高-9.80
2、m(-3.8m),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本次设计基坑开挖深度为5.06.0m。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及基坑周边环境,本基坑支护工程排洪渠段安全等级确定为一级,重要性系数取1.1,其余各边安全等级确定为二级,重要性系数1.0。基坑支护设计年限1年(基坑裸露时间)。基坑回填前,基坑周边将作为车辆通道,同时考虑到周边建筑物的附加荷载,基坑排洪渠周边设计荷载10kN/m,其余各边荷载设计值取20kN/m。第二节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人工填土层 (Q4ml)(1) 素填土 层号 土黄、土灰黄、土灰、灰黑色,主要为花岗岩风化土堆填而成,局部为淤泥质土及少量碎块石,砖块等建筑垃圾,
3、岩芯松散状,湿饱和,欠压实。块石含量约2030,块石粒径一般1050cm。该层为勘察期间新近回填而成,未完成自重固结。该层于场地内分布普遍,本次勘察各钻孔均有揭露,厚度0.604.20m,平均厚度1.93m。层底标高-2.191.22m。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Q4mc)(2) 淤泥 层号 灰黑色,质较纯,具腐臭味,含少量贝壳碎屑,含少量粉细砂,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低,饱和,流塑。个别钻孔底部含腐木屑,局部相变为淤泥质土。该层于场地内分布普遍,本次勘察各钻孔均有揭露,厚度10.0525.10m,平均厚度15.09m。层底标高-26.14-10.20m。(3) 粉质粘土 层号 褐黄、褐红、青灰
4、、土灰黄等花斑色,岩芯长条状,刀切面稍粗糙,偶含石英砂,很湿,可塑。该层于场地内不连续分布,本次勘察共33个钻孔有揭露,厚度0.7017.20m,平均厚度5.44m。层底标高-31.12-12.00m。(4) 砾砂 层号 深灰、灰黑、土黄、土灰黄色,组分主要为石英砂,次棱角状,分选性差,局部粘粒含量较高,饱和,稍密。局部为中砂、粗砂。该层于场地内不连续分布,本次勘察共24个钻孔有揭露,厚度1.209.20m,平均厚度4.70m。层底标高-33.4211.40m。燕山三期花岗岩(52-3)(5) 全风化花岗岩 层号 褐黄、土黄、褐红、灰白、浅灰绿色,岩芯土柱状,原岩结构可辨,组分为粘土、石英及少
5、量长石碎屑,很湿,硬塑坚硬。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类。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地北侧及西南角零星分布,本次勘察共32个钻孔有揭露,厚度1.3010.20m,平均厚度5.62m。层顶标高为:-33.4212.00m,层底标高-39.8213.30m。(6) 强风化花岗岩 层号 褐黄、褐红、土黄、浅灰绿色,岩芯半岩半土状,手捏易散,组分为石英、长石及少量粘土,原岩花岗结构清晰可辨,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干钻难钻进。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类。该层于场地内分布普遍,本次勘察各钻孔均有揭露该层,除高层建筑控制孔外,其余钻孔未揭穿该层,揭露厚度0
6、.5014.70m,平均4.22m;层顶标高为:-41.6811.48m。 (7)孤石/漂石(花岗岩球状风化体) 层号 1本次勘察于39个钻孔揭露有44个孤石。孤石以微风化花岗岩为主,个别为中-微风化花岗岩,青灰色,两端多呈黄褐色,岩芯碎块短柱状,岩质新鲜坚硬。主要分布于强风化花岗岩层顶或层中,个别分布于全风化花岗岩层顶。另外本次勘察ZK2、ZK10、ZK12、ZK16四个钻孔于淤泥层底、粉质粘土层顶揭露有漂石。孤石/漂石分布情况见表3。(8) 中风化花岗岩 层号 黄褐、浅肉红色,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云母,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芯碎块短柱状,风化裂隙发育,RQD为较差的差的。岩石坚硬程
7、度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破碎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类。该层于场地内不连续分布,本次勘察共20个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1.007.20m,其中ZK54、ZK74两钻孔厚度未揭穿,平均揭露厚度2.42m;层顶标高为:42.1418.01m。 第三节施工图设计情况介绍根据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结合基坑周边环境设计,支护结构采用重力式挡土墙结构。挡墙采用直径1000mm大直径搅拌桩,格栅状布置,纵横搭接200mm,挡墙宽度5.87.4m打设深度见纵断面图。坑内被动区加固搅拌桩采用直径800mm大直径搅拌桩,格栅状布置,宽度6.2m,实桩深度7.0m。出土坡道设计:出土坡道预留宽度8.5
8、m,坡率设计为1:5 .由于现场环境及其它因素影响,现难以确定出土口,因此此部分在本基坑设计中不作说明,在后期施工时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排水系统基坑排水:基坑坑底排水措施为:沿坑底周边布置300300排水沟,间距20m布置集水井1个; 基坑坑顶水措施为:沿坑顶周边布置300300排水沟; 设置沉淀池 1个。坑内积水经过水泵抽排至坑顶排水沟内,经沉淀池充分沉淀泥沙后排入附近的市政排水网中。 二、 支护结构漏水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方针和原则本工程属于深基坑支护,安全等级为二级,施工中应对基坑周边的路面及建筑物等经常巡视,对基坑安全有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以保证基坑、周
9、边建筑物及道路的安全。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工作由业主委托第三方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作业,以达到信息化施工。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消除事故影响,确保正常的施工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本公司应急资源和应急处理能力,针对该项目实际,编制本应急预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建构筑物、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
10、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第一节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1、 现场抢修组组长:刘博2、 副组长:闫友章 袁胜 潘红组员:刘先荣 谢卫 黄林森 吴泽鑫 黄勇勇现场抢修组接到事故通知后,在组长要求的时间之内组织救援人员和设备到达事故现场,确认设备损坏情况,上报机械设备单位,待设备管理单位人员到场后或经设备管理单位人员电话指示进行设备应急抢修,并尽快撤离相关人员,保证安全。序号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内
11、部号码1 刘博 现场负责人2 闫友章 组长3 袁胜 组长4 潘红 组长 第二节 事故应急处理周边建筑物变形接近报警值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时,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及专家会审确定的处理意见采取相应的措施。若出现在土方开挖阶段,则应立即停止开挖,进行回填和坑内坑外双液注浆加固等措施,在周边建筑物变形趋于稳定或变形趋于恢复减小的情况下再继续施工;若出现在垫层浇注期间,则适当提高垫层强度等级或在垫层中增加钢筋;加快进度,缩短垫层浇注时间,尽快形成垫层支撑;若出现在结构施工阶段,则增加临时钢支撑,同时增加施工人员,缩短结构施工时间,尽早形成安全稳定的永久支撑结构。二、基坑围护结构变形速率较大应急措施变形速率达到
12、报警值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加强监测,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无渗漏,则应对基坑加强监测,如有渗漏,则应立即采取措施堵漏;检查支撑轴力、土压力,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三、基坑累计变形值较大应急措施较大累计变形值达到报警值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加强监测;检查支撑轴力、土压力,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支撑轴力较大,应增加临时支撑,控制变形发展。四、基坑开挖遇到大暴雨应急措施在施工区域内合理布置排水沟,排水沟断面为300mm宽以上,而且有一定坡度,能够迅速将大量地下水排入城市管道中。第三节 问题分析及处理方案基坑漏水情况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桩间渗水表现形式为:围护桩间出现轻微湿迹,或出现轻微渗水
13、现象,但水量较小,水压不大且渗水清澈不附带泥沙。2、止水帷幕渗漏表现形式为:围护桩间发生接缝渗水,水量较大,并夹杂泥沙,且渗水带有明显的承压性。渗漏处理措施一、支模封堵法堵漏桩间渗水可采用支模封堵法法进行封堵:在围护桩中心偏外位置处打孔植钢筋,桩间设置12 200单层钢筋网片,渗漏点高度3M以下的采用木模板在外侧进行单侧支模。漏点高度大于3M的采用喷射C20细石砼封堵,砼强度达到要求后将模板拆除二、内堵法堵漏桩体出现渗漏但漏水量不大且夹带少量泥砂时,可采用内堵的方法进行封堵:1、漏点处理:清除漏水部位围护桩间的泥土和杂质,将渗漏处凿成反楔型孔洞,两侧凿到围护桩边,将围护桩表面泥土清理干净。2、
14、拌制水泥:快速堵漏必须选用双快速凝水泥,将水泥与水按1:0.2的比例重复揉捏成团,封口时按水泥:水=1:0.3搅拌成均匀的腻子状,双快水泥初凝时间为0.2h,终凝时间1.5h。3、塞入填充物:如缝隙中泥沙流失较多,内部出现较大孔洞时,将旧棉絮或破布塞入孔洞内,旧棉絮或破布既能够阻止泥沙流失防止孔洞扩大,又能够透水。4、插入导管:在楔形孔洞底部将拌制好的水泥平铺一层,厚度约为孔洞的三分之一,快速将事先准备好的长度约1.5m的25塑料管(管径根据漏点水流量调整)一端插入到漏水点深处,将水管压入平铺的水泥内,确认漏水点水流从管内流走时继续铺拌制好的水泥固定导水管,见图6。5、封住漏水口:将拌好的水泥
15、团迅速塞进渗水口,将插入的导水管周围全部用水泥团封住。确认漏水全部由导水管排出其它部位不再渗水后,在孔洞周围延出10cm的范围再刮压一层,如果流水压力较大时,可采取在围护桩打膨胀螺丝加钢筋网进行加固,固定好导管后在导管端部塞入滤网过滤泥沙,保证管内只流水不带走泥沙。6、养护:养护不小于4h小时,如天气炎热,适当喷水养护7、扎管止水:待水泥硬化满足强度(20MPa以上)要求后,将塑料导水管用铅丝扎死止水。有时由于水压力较大,扎管后水可能从其它部位渗漏出来,依照上述方法重新进行引流封堵直至堵为止,引流养护。7、其它(1)基坑支护为临时性构筑物,按规范其安全和正常使用期限为1年,超过此期限时,应及时
16、通知设计人员,重新评价其安全性。(2)在距基坑20m范围内不得堆载,10m范围内的堆载不得超过20kPa,不得有超载车辆通行。(3)基坑施工前,须对图纸中的坐标、标高等与建筑设计的有关图纸进行核实,如有矛盾之处,以建筑设计的图纸为准。(4)施工完成后,外墙与支护桩间的回填应符合以下要求:在回填土前,应排除积水,清除虚土和建筑垃圾,填土分层夯实,对称进行。(5)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工并通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a.基坑边缘位移较大或位移速率突然加大;b.基坑顶部地表面出现连续裂缝或较宽的非连续裂缝;c.周围建筑或道路出现裂缝或较大的不均匀沉降;d.基坑边坡出现局部坍塌或其它异常现象;(6)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或沉降值较大或移动速率突然加大。(7) (7)其它一切未尽事宜参照有关规程、规范执行。 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 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