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安全评价方法软件包及安全评价标 准管理系统安全评价方法设计:
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评价
评价依据:GB 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12331-90有毒作业分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评价步骤:用户输入危险物质的名称、测定实际毒物浓度均值、工作人员 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给出有毒物质危 害程度分级级别(极度、高度、中度、轻度)、车间空气中该种物质的最高允许 浓度、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结果。
计算方法:(1)由危险物质名称,根据GB5044-85,给出有毒物质危害程度分级级别(极度、高度、中度、轻度),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表4,给出 车间空气中该种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
(2)由测定实际毒物浓度均值,最高允许浓度,由GB 12331-90计算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3)由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毒物浓度超标倍数、有毒作业劳动时间,由 GB12331-90计算出有毒作业分级评价结果。
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结果包括:
(1)有毒物质危害程度级别(2)车间最高允许浓度、实际毒物浓度、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3)有毒作业分级评价结果
评价可采用计算和查表两种方法进行,可参考《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 全卫生预评价指南》(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P89〜P91。
评价依据:GB5817-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 准(可参考《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指南》(大连海事大学出版 社)P92o)
评价步骤:用户输入生产性粉尘名称(预置一系列,用户可以选择,粉尘 名称由《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中粉尘名称列表给出)、粉尘浓度、游 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沉时间肺总通气量,系统计算出粉尘浓度超标倍数和 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结果。
计算方法:(1)根据生产性粉尘名称,由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表4,给出 车间粉尘最高允许浓度,由实际粉尘浓度,计算粉尘浓度超标倍数(2)由生产性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沉时间肺总通气量、生产性
粉尘浓度超标倍数,根据GB5817-86确定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级别。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结果包括:
(1)
倍数
车间粉尘最高允许浓度、实际粉尘浓度、粉尘浓度超标
(2)
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级别
评价依据:LD80-1995《噪声作业分级》、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可参考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指南》(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P93〜 P96o)
评价步骤:用户输入噪声作业实测工作日等效连续A声级、接噪时间对应 的卫生标准、新建厂房或老厂房,用计算或查表的方法给出噪声危害指数和危 害分级级别。
计算方法:(1)计算按噪声作业分级中的计算方法(2)查表的方法按噪声作业分级中给定的表格给出。
噪声作业危害分级评价结果包括:
(1)噪声超标分贝数(2)噪声作业危害分级级别结果
ri
评价依据: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4200-84《高 温作业分级》)
评价步骤:(可参考《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指南》(大连 海事大学出版社)P96〜P98。)(1)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限值:用户输入湿球温度、黑球温度,系统按
GBZ2-2002计算综合温度,输入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 温度,由GBZ2-2002表4判定工作场所温度是否超过规定限值。
(2)室内作业,用户输入自然湿球温度、黑球温度,根据GBZ2-2002计算WBGT指数
(3)室外作业,用户输入自然湿球温度、黑球温度、干球温度,根据GBZ2-2002计算WBGT指数
(4) 若WBGT指数大于25°C,根据WBGT指数和接触高温作业时间,按GBZ2-2002表5高温作业分级标准,给出高温作业分级级别;若在工作地点定向辐 射热强度平均值等于或大于2kw/m2的高温作业,应在GBZ2-2002表5的基础上
相应提高一个等级,
但】
[高不应超过IV级。
评价结果:(1)工作场所温度是否超过最高规定限值(2)高温作业分级评价结果:高温作业级别。
评价依据:GB/T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可参考《建设项目(工程)劳动 安全卫生预评价指南》(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P98O)
评价步骤:用户根据低温作业时间率和工作温度范围,由GB/T14440-93 表1给定低温作业分级级别。当低温作业地点空气相对湿度平均等于或大于80% 时,在GB/T14440-93表1的基础上提高一级。
评价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 Z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 职业接触限值》(GB Z2—2002)、《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GB10434-1989)
计权振动加速度和4小时等能量计权振动加速度的计算方法:用户输入所 测量各阶段振动加速度、接振时间,由《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式 (6)计算计权振动加速度,其中权值虹由《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表8确定。当接振时间不等于4小时时,由《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式(7)计算四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
局部振动的评价:判断方法:
(1)当四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小于等于5m/-时,评价为合格, 否则按以下方法判断。
(2)当四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大于5m/-时,若接振时间不足4 小时,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表9判断,根据接振时间,若四 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接振加速度不超过表中限值,则评价为合格,否则评价为 不合格。
全身振动评价: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表9判断。不超过标准限值 评价为合格,超过表中限值,评价为不合格。
对受振动的辅助用室的评价: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表10判断卫生 限值判断。不超过标准限值评价为合格,超过表中限值,评价为不合格。
7非电离辐射作业危害评价
评价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
评价过程:用户选择进行的是微波辐射危害评价或是超高频辐射危害评价。
(1)微波辐射危害评价:
1)用户应选择何种类型辐射:①连续波(脉冲波非固定辐射)、脉冲波定辐射、肢体局部辐射(不区分连续波和脉冲波);②日微波辐射暴露时间、辐 射平均功率密度或日辐射总剂量;③是否短时间暴露辐射
2)连续波(脉冲波非固定辐射)危害评价:按《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 准》,不超过规定限值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3)脉冲波固定辐射危害评价:按《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不超过 规定限值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4)肢体局部辐射(不区分连续波和脉冲波):按《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不超过规定限值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5)短时间暴露微波辐射:按《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不超过规定 限值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2)超高频辐射危害评价
1)要求用户输入:①超高频辐射日接触时间、辐射功率密度;②辐射波类型:连续波或脉冲波
2)评价:连续波评价按《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不超过规定限 值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冲击波评价按《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不 超过规定限值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8激光辐射危害评价
评价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 Z2-2002)
要求用户输入:①激光辐射伤害方式:眼直视激光束、激光照射皮肤;②激光波长范围(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表6、表7给定的范围,
激光波长范围(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表6、表7给定的范围,
■ EJ
■ EJ
提供用户选择);③日照射时间;④日照射量
评价:评价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表6、表7给定的范围判 断,在给定的范围内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9紫外辐射危害评价
评价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 Z2-2002)(1)混合光源有效辐射度的计算
要求用户输入: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短波紫外线辐射度 计算方法:由《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2)辐射危害平均
要求用户输入:①紫外线类型: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短波紫外线、 紫外线混合光源;②时间加权日平均辐射度;③最高日辐射度;
评价: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两者均在范围之内为合格, 否则为不合格。
10电离辐射危害评价(待做)
(待定)
由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评价检查表,用户输入评价检查情况,每项的评价检查结论为合格或是不合格。总的评价结论由《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 导则(试行)》的原则确定。
“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评价检查表见《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 全评价导则(试行)》。
、容器定点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评价
由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评价检查表,用户输入 评价检查情况,每项的评价检查结论为合格或是不合格。总的评价结论由《危 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评价导则(试行)》的原则确定。
“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评价”评价检查表见《危 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评价导则(试行)》。
、,根据企业生产情况确定设备和检测仪器要求。
(待做)
(LEC)评价mi
mi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以设备(装置)事故可能性、人体在环境中的暴露频 度和事故后果因素为对象,用发生设备(装置)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人体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三者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的风险大小。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的表达式如下:
D = L • E • C
(1)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 绝不发生事故,通常是采取各种措施,将事故发生的概率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因此,在进行系统安全考虑时,可以人为的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而必然 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值定为10,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个中间值。如 表1所示。
表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10
10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完全可能预料
6
相当可能
6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以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2) E一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度。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 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情况规 定为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
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度(E)(3) C一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是一个变数, 从个别轻微伤害到群伤群亡,范围十分广阔。所以规定分值为1—100,把需要 救护的轻微伤害规定分值为1,造成多人伤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
每周一次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况的分值在1与100之间。如表3所示。
表3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3
重大,致残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4) D—危险性分值。按公式计算出作业的危险程度。根据经验,总分在 20分以下被视为低危险;如果分值达到70-160之间,有显著危险性,需要及 时整改;如果分值在160-320之间,则是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 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 善为止。危险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
表4危险等级划分(D)
分数值
危险程度
>320
极其危险,不能连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输入L、E、C参数值,具体值由用户输入,可以是
表中给定的值,也可以是表中给定的值范围内的任意值,输入时系统给定表1、
2、3的参数范围供用户输入时参考,系统计算D值,根据计算的D值,按照表
4的数值范围,给定作业危险程度分级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为作业的危险程度分级结果,即表4中可能的级别。
14安全检查表评价法包括三个功能块:安全检查表管理、检查评价
(1) 检查表导入
由文件向系统导入安全检查,作为安全检查的依据。文件是用户已经编制 好的安全检查表文件(文件的具体格式要求应说明)。导入系统的安全检查表按 文件夹方式存放,可以一个工程建立一个文件夹,对于通用的安全检查表,可 以放在公用的文件夹中。
(2) 检查表管理
对已经导入系统的安全检查表进行管理,包括文件及文件夹的删除、文件 的移动(由一个文件夹移到另外一个文件夹)。
(1) 选择评价规则
评价规则指安全评价检查表的检查结果,判定检查评价结果是否合格的判 定规则。包括:
1) 一项否决规则。在安全检查表中,只要有一项检查结果不合格,则整个 检查结果即判定为不合格。按这一规则进行评价时,只要在检查表中用户输入 的检查结果中有一项不合格,评价结果为不合格。
2) 按得分率计算规则。对于给定分数方式检查的评价检查表,规定得分率 在某一数值之上即认为是合格的。选择这一规则时,同时要求用户输入这一规 定的最低得分率。按这一规则进行评价时,系统计算检查表的标准总分,根据 用户输入的检查得分,计算得分率,得分率大于等于用户设定的值,则评价结 果为合格,得分率小于用户设定的值,则评价结果为不合格。
3) 按合格项计算规则。①按不合格项数目计算。在整个评价检查表的检查项目中,不管总的评价项目是多少,当不合格项数目大于等于规定的值时,即 规定评价结果是不合格的。选择这一规则时,同时要求用户输入这一规定的不 合格项数目。②按不合格项百分比计算。在一份安全检查表中,当不合格项占 总项目的百分比大于等于规定的值时,即认为评价结果是不合格的。选择这一 规则时,同时要求用户输入这一规定的百分比。按这一规则评价时,系统统计 总的检查项目,根据用户输入的不合格项数目,系统计算不合格项百分比,大 于等于设定的值,评价结果即为不合格,不合格项百分比小于设定的值,则评 价结果是合格的。
(2) 评价过程
① 选择评价检查表。从已经导入的评价检查表中选择本次评价所要用的评 价检查表,是一个单一的表。
② 选择评价规则。从已有的评价规则列表中选择一适用的评价规则。
③ 进行评价输入。对照评价检查表的项目,逐项输入每一项的评价检查结 果。
④ 输入完毕用户确认后,系统按评价进行计算,给出评价结果,并保存到用户指定的地方。
15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评价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如下:(其中的两种) 表样式一
评价系冬
潜在事故
危险因素
触发事件一
发生条件
触发事件二
事故后果 危险等
安全评价方法软件包及安全评价管理系统
方案设计
本软件分两部分,安全评价方法软件包和安全评价管理系统。安全评价管 理系统可以调用安全评价方法软件包中的方法进行评价计算。两部分为安全评 价提供了一体化的管理。
一、安全评价方法软件包
安全评价方法软件包中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方法:
1)特种环境作业安全评价
包括以下评价方法: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评价
-噪声作业的危害程度分级评价-高温作业的危害程度分级评价
-低温作业的危害程度分级评价
2)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
3)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包括以下企业综合安全评价方法:
・电力企业安全评价方法(系列,包括供电企业、火电厂、水电厂、电网 等)机械工厂的固有危险性评价方法 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方法 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方法 冶炼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方法 施工企业安全评价方法 矿山工程安全评价法
煤矿安全评价方法 加油站安全评价方法
4)专业安全评价方法
包括以下各单项专业安全评价方法,这些安全评价方法可应用在各种类型危 险 危 害 因 素
触发 事件
现 象
形成事 故原因 事件
级
防范措 施
危 险 危 害 因 素
触发 事件
现 象
形成事 故原因 事件
结果
危 险 等 级
44F
•
情况
施
表样式二
预先危险性分析表格有多种,具体见《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82〜P283表10—2、表10—3、表10-4o可提供多种表格样式供用户选择。
评价过程及功能、操作要求如下:
(1)评价系统:是评价的对象的系统类型,如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化工生产企业、建设项目、建设施工过程等。以下拉列表框的形式供用户选择。系
统预置
部分潜在事故的形式,用户可对下拉列表框中的可选项内容进行编辑、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i^i
(2)潜在事故:潜在事故是安全评价分析的事故对象,以下拉列表框的形式供用户选择。系统预置一部分潜在事故的形式,用户可对下拉列表框中的可选项 内容进行编辑、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预置潜在事故形式包括:火灾爆炸、 中毒窒息、灼伤、触电、物体打击和起重伤害、机械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 落、粉尘危害、噪声危害等。
(3)表中其它项目(危险因素、触发事件一、发生条件、触发事件二、事故后 果、危险等级、防范措施)由用户输入。每一个预先危险性分析表为一张卡片。 用户输入完的卡片保存在相应的评价系统文件夹下的相应的潜在事故类别中。
(4)卡片的操作功能要求:
① 添加:新添加一条新的记录。系统产生一张空白卡片,由用户输入。在输入 的同时,用户可参考已有的同类型生产系统同潜在事故类别中系统中保存的卡 片。对新增的卡片用户可选择保存或不保存。
② 删除:删除当前的记录,即当前选定的预先危险性分析卡。
③ 编辑:编辑当前记录,即对当前选定的预先危险性分析卡进行编辑,编辑完 成后可选择保存或不保存。.
④ 生成报表:按照当前选定的预先危险性分析卡,自动生成分析报表,导出为Word等文档。对生成的报表,用户可选择保存目录。报表格式与上表相同。
(5)对系统已有的卡片,用户可浏览查看。
(6)系统可预置一部分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16如果怎么办评价方法
如果……怎么办方法分析表如下:
评价系统
序号
如果
产生的结果及危险性
怎么办(建议措施)
评价过程及功能、操作要求如下(1)评价系统:是安全性评价的对象。用户可直接输入,也从下拉列表中
直接选择输入。直接输入的内容若在下拉列表中没有的,添加到下拉列表的可 选内容中。
(2)每一个如果怎么办分析表为一张卡片。卡片中的序号由系统自动产生。
(3)表中其它项目(如果、产生的结果及危险性、怎么办(建议措施))由用户输入。用户输入完的卡片保存在相应的评价系统文件夹下。
(4)卡片的操作功能要求:
① 添加:新添加一条新的记录。系统产生一张空白卡片,由用户输入。在输入 的同时,用户可参考己有的同类型评价系统的卡片。对新增的卡片用户可选择 保存或不保存。
② 删除:删除当前的记录,即当前选定的如果怎么办分析卡。
③ 编辑:编辑当前记录,即对当前选定的如果怎么办分析卡进行编辑,编辑完 成后可选择保存或不保存。
④ 生成报表:按照当前选定的如果怎么办分析卡,自动生成分析报表,导出为Word等文档。对生成的报表,用户可选择保存目录。报表格式与上表相同。
(5)对系统已有的卡片,用户可浏览查看。可查询,查询关键词为评价系统。
(6)系统可预置一部分如果怎么办分析表。
17危险性可操作研究(HAZ0P)分析方法
危险性可操作研究分析表如下:参见《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308表 12-6o
评价系统
关键词定义表
关键词
意义
说明
危险可操作性研究分析表
序号关键词偏差 可能原因结果修正措施
评价过程及功能、操作要求如下:
(1)评价系统:是安全性评价的对象。用户可直接输入,也从下拉列表中 直接选择输入。直接输入的内容若在下拉列表中没有的,添加到下拉列表的可 选内容中。
(2)关键词定义表:又称引导词。用户可直接输入,也可从下拉列表中选择己有的关键词定义表,或者在选择的关键词词定义表的基础上修改,形成新 的关键词定义表。关键词定义表和评价系统有对应关系,一个评价系统有一个 关键词定义表。如果用户的评价系统是在下拉列表中选择的,系统自动显示与 该评价系统对应的关键词定义表,用户可直接使用,也可修改后使用。一个评 价系统对应一个关键词定义表,一个关键词定义表可能对应多个评价系统,也 就是两个评价系统之间的关键词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常见的关键词(引导词)及其含义见《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300 表 12 —lo(3)偏差:是关键词和工艺参数组合起来表达的可能产生的故障现象。由
用户输入。分析的常见的工艺见《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301表12-2o 由工艺参数和关键词组合表达的偏差常见的形式见《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 社)P302 表 12-4o(4)每一个危险可操作分析表为一张卡片。卡片中的序号由系统自动产生。
关键词从已经定义的关键词表中选择。
(5)表中其它项目(偏差、可能原因、结果、修正措施)由用户输入。用 户输入完的卡片保存在相应的评价系统文件夹下。
(6)卡片的操作功能要求:
① 添加:新添加一条新的记录。系统产生一张空白卡片,由用户输入。在输入 的同时,用户可参考已有的同类型评价系统的卡片。对新增的卡片用户可选择 保存或不保存。
② 删除:删除当前的记录,即当前选定的如果怎么办分析卡。
③ 编辑:编辑当前记录,即对当前选定的如果怎么办分析卡进行编辑,编辑完 成后可选择保存或不保存。
④ 生成报表:按照当前选定的如果怎么办分析卡,自动生成分析报表,导出为Word等文档。对生成的报表,用户可选择保存目录。报表格式与上表相同。
(7)对系统巳有的卡片,用户可浏览查看。可查询,查询关键词为评价系 统。
(8)系统可预置一部分如果怎么办分析表。
评价过程:
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分级表如下:
序
号
项目 装置单济\
物质
物 质 评 分
容
量 评 分
温
度 评 分
压 力 评 分
操
作 评 分
总 分
等级
(危
险程
度)
(1)序号由系统产生或用户填写(2)装置单元:是用户确定的评价单元,由用户填写输入
(3)物质:是用户确定的装置单元中的危险物质,由用户输入,当单元中同时
存在多种物质时,指单元中危险、有害程度最大的物质。
1=1
|==1
(4)物质评分、容量评分、温度评分、压力评分、操作评分:是用户根据评价单元中物质、工艺和操作特性确定的分值,取值依据见《安全评价》(煤炭工业 出版社)P196表9-lo可以提示的方式供用户参考。
(5)总分:总分为物质评分、容量评分、温度评分、压力评分、操作评分五项 分值之和。当五项分值确定后,由系统自动计算给出。
(6)等级(危险程度):由总分值确定的危险程度分级。其确定关系见《安全 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197表9一2。由系统给出评价分级结果。
19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
计算过程见《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197图9-2o
计算步骤反映在需要填写的表格中。需要填写的表格见《安全评价》(煤炭 工业出版社)P198〜200表9一3〜表9-6o
评价计算过程如下:
(1)选择评价单元:由用户自定义。对于选择评价单元时的注意事项可以 说明的形式给出。
(2)确定物质系数:
1)通常物质的物质系数从表中选择。见《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 P227〜236附表。由于表中物质种类较多,系统应提供一种方法,根据用户输入 的物质名称快速在表中定位查找到相应的系数。
2)对于在上表中没有的物质,按以下方法确定其物质系数:
① 根据《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02表9-7左栏确定物质可燃性 等级(Nf)或可燃性粉尘等级(Sf,对粉尘或尘雾而言)
② 反应性等级系数Nr的确定:由《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01-P203 原则确定。
③ 由物质可燃性等级(Nf)或可燃性粉尘等级(Sf)、反应性等级系数Nr按 由《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02表9一7确定物质系数
3)物质系数的修正:
① 对于混合物,通过试验获得数据,无法获得时,按组份中最大物质系数 作为混合物的近似物质系数。
② 对于可形成烟雾的情况,将物质系数加lo
③ 物质系数的温度修正:对于工艺单元温度超过60° C的,按《安全评价》 (煤炭工业出版社)P203表9一9修正物质系数。
4)确定的物质系数的结果写入《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198表9 —3ori
ri
(3)确定工艺单元危险系数1)确定一般工艺系数(Fi):按照一般工艺系数取值表确定。见《工业装置
安全卫生预评价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P81表4一10。
般工艺系数(Fi)二基本系数()+表中所选取系数之和。
2)确定特殊工艺系数(F2):按照特殊工艺系数取值表确定。见《工业装.
安全卫生预评价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P82〜P86表4一11。
特殊工艺系数(F2)=基本系数()+表中所选取系数之和。
3)计算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
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一般工艺系数(Fi) +特殊工艺系数(F2)
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取值范围为1〜8,若F3>8,则取F3=8。
(4)计算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
计算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 X物质系数(MF)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与危险等级的对应关系见《安全评价》(煤炭 工业出版社)P216表9-13o(5)确定安全措施补偿系数(C)
分工艺控制(Ci)、物质隔离系数(C2)、防火措施(C3)。取值表见《工业 装置安全卫生预评价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P87〜P89表4—13。各项系数等于表中各系数取值的乘积。
安全措施补偿系数(C)=工艺控制(Ci) X物质隔离(C2) X防火措施(C3)(6)计算暴露半径和暴露区域
1)暴露半径(R):
暴露半径(R)=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I) X (单位:英尺(ft), 1ft
2)暴露区域:
9
暴露区域面积(S) =jtR,实际暴露区域面积=暴露区域面积+评价单元面积
暴露空间及计算暴露区域影响因素见《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22 另外应考虑的4个方面的因素。
(7)计算暴露区域财产价值:
更换价值=原来成本X X增长系数
其中原来成本和增长系数由用户输入确定,对确定的原则,可以帮助的形 式给出说明。确定原则见《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23 ±部说明的三个 原则。
(8)确定破坏系数(危害系数)
可用查图的形式确定,也可用计算的方法确定。
1^1
破坏系数由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和物质系数(MF)确定。按《工业装: 安全卫生预评价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P91图4-8确定;或按《工业装置安 全卫生预评价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P91±部计算方法确定,系统自动计算。
(9)计算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Base MPPD)
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Base MPPD)=暴露区域面积(S) X暴露区域财产价值(10)计算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Actual MPPD)
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Actual MPPD)=暴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Base MPPD) X安全措施补偿系数(11)计算最大可能工作日损失(MPDO)
1)如果用户有直接的资料,用户可直接输入确定
2)若用户没有直接的资料,可按《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25图 9 —10确定。确定原则以帮助说明的形式给出。
3)由2)确定的数值考虑价格上涨的增长系数进行调整。用户可选择有或无此项。
4)进一步其他的调整。用户可选择有或无此项。
(12)计算停产损失(BI)
停产损失(BI)=最大可能工作日损失(MPDO) X每月产值(VPM) X
以上所有计算结果写入综合计算表中。见《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198〜P200 表 9一3、表 9一4、表 9-5 和表 9一6。
计算过程见《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41图9-llo
计算步骤反映在需要填写的表格中。需要填写的表格见《安全评价》(煤炭 工业出版社)P236〜P241表9一 15。
评价计算过程如下:
(1)评价单元划分:由用户确定,每一张评价表对应一个评价单元
(2)编制装置、单元物质表:即填写表9-15的表头,确定评价对象。表 格系统提供,内容用户填写。
(3)确定物质系数:
1)确定物质类型:物质类型在确定物质系数分为8种,分别是一般可燃物质
① 边缘可燃物质不燃物质
② 加入稀释剂的可燃性物质混合物可燃性固体和粉尘
③ 组成不明物质物质的混合危险
④ 具有凝聚相爆炸或分解的的潜在危险物质
2)根据用户选择的物质类型,确定物质系数。确定物质系数的方法见《安 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44〜P245。其中有些系数是确定的,有些是需要 继续计算的。其中计算部分需要的参数可从相应的化学物质数据库种查找,或 是需要用户提供输入。
(4)确定特殊物质危险性系数(M)
1)特殊物质危险性系数分十个方面,按步骤分别确定。确定原则和方法见 《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46〜P248。以帮助说明的形式供用户参考。
2)总的特殊物质危险性系数为十个系数之和,统计在表9-15特殊物质危危险性一栏中。
(5)确定一般工艺流程危险性系数(P)
1)一般工艺流程危险性系数分6个方面,按步骤分别确定。确定原则和方 法见《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48〜P249表9一18。以帮助说明的形式 供用户参考。
2)总的一般工艺流程危险性系数为6个系数之和,统计在表9-15 -般工艺流程危险性一栏中。
(6)确定特殊工艺危险性系数(S)
1)特殊工艺流程危险性系数分14个方面,按步骤分别确定。确定原则和 方法见《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49〜P254。以帮助说明的形式供用户
2)—至四项的和统计在表9-15特殊工艺危险性表I部分工艺温度系数栏。
3)总的一般工艺流程危险性系数为14个系数之和,统计在表9-15特殊 工艺流程危险性合计一栏。
(7)确定数量危险性
1)确定物质的量合计、物质密度,填入表9-15o由用户直接输入。其中 确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给出帮助说明。
2)由《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55图9-13曲线确定物质量系数。 可由用户直接按读取,或是要求用户输入物质的量,系统按曲线给定系数。
(8)确定布置上的危险性系数
1)根据单元配置情况,确定单元高度和通常作业区域,填写入表9-15o 由用户直接输入。其中确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给出帮助说明。
2)布置上的危险性系数分5个方面,按《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 P255〜P257的说明确定,由用户输入,给出帮助说明。
3)总的布置危险性系数是5项系数的和。记入表9-15配置危险性栏。
(9)确定毒性的危险性系数
1)毒性的危险性系数分5个方面。其确定方法见《安全评价》(煤炭工业 出版社)P257〜P258的说明确定,由用户输入,给出帮助说明。
2)总的毒性的危险性系数为5项系数的和,记入表9—15毒性危险性栏。
(10)计算DOW/ICI全部指标
1)按表9一 15表II第8项指标计算的公式,将指标变换为D0W/ICI的全部 指标D及火灾负荷指标Fo
2)根据D0W/ICI全部指标D确定的危险性程度按《安全评价》(煤炭工业 出版社)P258表9一27确定。
(11)火灾潜在性评价的综合安全评价中:
-预先危险性-PHA分析-安全检查表法评价
・作业条件危险性(LEC)评价・危险度法(ABCD)安全评价
-道氏火灾、爆炸指数法评价-IC MOND指数法安全评价
•事故树分析安全评价-事件树分析安全评价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逻辑树分析
-风险矩阵评价法・安全度评价法
-风险容忍度评价法・日本劳动省六阶段评价法
-前苏联化工过程危险性定量评价法-模糊矩阵法
-直接数值估算法-统计图表分析法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因素图分析法
•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事故顺序评价法
-多系列失效分析法・双比较法
-工作任务分析法-因果(鱼刺)图分析法
-人的认知可靠性分析法-概率理论分析
-成功可能性指数法
根据火灾负荷F确定的火灾范围和预计火灾持续时间,由《安全评价》(煤 炭工业出版社)P259表9一28确定表。系统根据计算的F自动确定评价结果。
(12)爆炸潜在性评价
1)内部爆炸指标E: E的计算方法见表9—15表III。根据计算的E按《安全 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59表9-29确定内部爆炸范围等级。
2)地区爆炸指标A: A的计算方法见表9-15表III。根据计算的A按《安 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59表9一30确定地区爆炸范围等级。
(13)毒性危险性评价
1)单元毒性指标U: U的计算方法见表9-15表HI。根据计算的U按《安 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59表9一31确定单元毒性指标范围等级。
2)主毒性指标C: C的计算方法见表9-15表III。根据计算的C按《安全 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60表9一32确定主毒性指标范围等级。
(14)计算全体危险性评分R及范畴
1)全体危险性评分R计算方法见表9一 15表III。R最小值取为1。
2)根据计算的全体危险性评分R按《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60 表9-33确定全体危险性范畴等级。
(15)补偿评价
1)减少事故频率的补偿系数
减少事故频率的补偿系数由容器危险性系数、工艺管理系数、安全态度系 数3部分组成。以下系数由用户输入,确定方法以帮助说明的形式给出。确定 方法如下。
① 容器危险性系数Ki:由6个系数组成,其取值见《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62-P264。总的容器危险性系数Ki为6项系数之积。
② 工艺管理系数瓦:由10个系数组成,其取值见《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64-P266。总的容器危险性系数Ki为10项系数之积。
③ 安全管理系数度:由3个系数组成,其取值见《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67O总的容器危险性系数Ki为3项系数之积。
2)减少事故潜在性规模的补偿系数
减少事故频率的补偿系数由防火系数、物质隔离系数、消防活动系数3部 分组成。以下系数由用户输入,确定方法以帮助说明的形式给出。确定方法如 下。
① 防火系数K4:由3个系数组成,其取值见《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版社)P267〜P268。总的容器危险性系数应为3项系数之积。
② 物质隔离系数K5:由2个系数组成,其取值见《安全评价》(煤炭工业出 版社)P269O总的容器危险性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