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药钟型灸罩疗法治疗小儿疾病的临床应用.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542415 上传时间:2024-09-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钟型灸罩疗法治疗小儿疾病的临床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药钟型灸罩疗法治疗小儿疾病的临床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药钟型灸罩疗法治疗小儿疾病的临床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药钟型灸罩疗法治疗小儿疾病的临床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药钟型灸罩疗法治疗小儿疾病的临床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药钟型灸罩疗法治疗小儿疾病的临床应用【摘要】 中药钟型灸罩是集温灸、温针、中药敷贴,经穴涂搽为一体的具有传统中医特色的中医内病外治治疗器。可用于治疗肠套叠、泄泻、多发性抽搐、厌食症、顽固性腹痛、少女痛经等小儿疾病,疗效满意。【关键词】 中药钟形灸罩; 医学,中国传统; 针刺疗法; 儿童; 中药外用法中药钟型灸罩疗法系余世传(刁泰芬老中医),结合四十余年临床运用中医外治法经验所创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钟型灸罩”是一种新型的内病外治治疗器,己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该疗法既能治疗疾病,又能强身健体。经临床使用,儿童乐于接受,疗效满意。现将临床使用情况报道如下。 1 病案举例 11

2、 小儿肠套叠 陈某,男,7月龄。哭闹不安1 d。初诊:突然出现阵发性高声哭叫、四肢乱动、大便稀溏。于第2 d上午到某儿童医院求医,腹部B超提示:右上腹查见“腊肠样”团块回声,长约5 cm,横切面呈“靶心征”,直径 cm,余肠管未见扩张,肠间及盆腔未见积液。诊断意见:肠套叠。刻下:形体肥胖,精神差,哭闹,烦躁,舌质红,苔白,指纹青紫。T,血常规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中医诊断:肠结,脾虚气滞,肠体搏结不通。西医诊断:肠套叠。予内外合治。以健脾和胃,疏通气结。由于病情急重,小儿吵闹不安,即先予钟型灸罩灸神阙穴,再贴敷中药行气消滞膏于该穴位,治疗约15 min后,逐渐安静,吵闹止,慢慢入睡。疼痛停止后,

3、再配合行气导滞,通腑泄热,健脾和胃的中药,方用通导汤加味:枳实、厚朴、熟大黄、生大黄各6 g,黄连3 g,金铃6 g,延胡索、神曲、炒山楂、炒麦芽各15 g,炒稻芽30 g,苏梗15 g,黄芩6 g,1剂。水煎2次,去渣,取药液200 mL,每日78次,每次1020 mL。为巩固疗效再予外治药浴法:广木香、香附、枳实、厚朴、槟榔、大腹皮、陈皮各30 g,官桂、小茴香各15 g,吴茱萸30 g,1剂。打碎加姜葱各100 g炒热,嘱外敷关元、气海、中极穴,10 min。后再将以上诸药加水2 000 mL熬开30 min,去渣取药液再兑温热水洗澡,每日1次。 二诊:家长述昨日经中药贴敷,钟型灸罩疗法

4、后,晚未再哭闹,排稀黄便2次,舌质转淡红,脉纹微青,安静入睡。家属要求仍用钟型灸罩治疗。效不更法,数日告愈。 三诊:未哭闹,饮食恢复,排便正常,晚安静入睡。复查腹部B超无阳性体征。病瘥。 按:肠套叠属于祖国医学“肠结”范畴。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水谷精微而生气血,小儿脾胃薄弱,所需水谷精微更为迫切,故易不节饮食而伤脾胃,反而为滞,脾虚气滞,腑气不畅,肠体搏结不通而发病。六腑以通为用,故而,立行气导滞,温通散结为法,以治其急迫之证,创外治中药钟罩温和灸,为行事之器。佐神厥穴敷贴自制行气消滞膏,凝滞之积结消,故神安而痛止。 12 小儿泄泻 方某,男,5岁。腹泻2 d,加重1 d。据患儿家属述:3 d

5、前,因过食生冷油腻之品,致厌食,家长强行加餐多食,致腹泻,每日10余次,到某儿童医院诊治,大便常规:脂肪球,白细胞少许。血常规:白细胞109/L,中性粒细胞56%,淋巴细胞44%,诊断:肠炎。经住院输液治疗2 d,腹泻反加重,达每日2030次,前来要求中医药治疗。刻下:面色萎黄,神倦,捧腹屈腰,时作干呕状,舌淡苔白腻,脉细微数,触腹柔软,按之则舒适。此小儿泄泻之症。先予钟型灸罩疗法:先敷贴止泄膏于神厥穴,再用药线灸天枢穴、水分穴各1壮,用钟型灸罩置于天枢、水分、神厥穴上行温和灸20 min。术毕,予胃苓汤加味,煎浓汁频服。 次日复诊,钟型灸罩治疗后,中药尚未服用,腹泻即止,至今未再泄,仍按前法

6、外治,1个疗程痊愈。 按:天枢穴,为足阳明胃经要穴,大肠募穴,主治肠炎、菌痢、腹膜炎、肠麻痹、腹痛等胃肠道疾病。水分穴与神厥穴均为任脉腧穴,脐部的皮肤,其表皮的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最易穿透脐部而被人体吸收。因此,在脐部敷药能起到内服药物起不到的作用。水分能治疗呕吐、腹泻。三穴相配,为外治小儿泄泻之经穴主方,用中药敷贴于其上,再配合钟型灸罩行温和灸。利用中药的生物活性和经络俞穴的外敏放大效应,故有立杆见影之效。 13 小儿多发性抽搐 罗某,女,6岁。肢体抽动6个月,加重1周。半年前高热后,反复感冒,逐渐出现神情呆滞、双眼上翻、肢体抽动,每日10余次,加剧近1周。曾到某医大附院就诊,诊断

7、:小儿多发性抽搐。用氟哌啶醇等药,无明显好转,服药后抽动不止,并有增多趋势。现面白光白,消瘦,精神萎靡,常出现点头、躬腰动作,纳呆,遗尿,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乃阳气亏损、阴寒积聚、脾失健运、痰瘀阻络。以温阳益气、驱寒散结、运脾除湿、祛风通络。外用钟型灸罩疗法,百会、四神聪、关元、气海、中极以上穴位交替进行,将钟型灸罩固定在相应穴位上,每次温灸20 min,每日1次;用自制健脾益气贴膏于神阙穴,每次贴敷6 h,每日1次;内服自拟熄风醒脑健脾开胃汤。 复诊:病情明显好转,抽搐次数减少,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仍用前法治之。经过3个月治疗,面色红润,神志渐清,食欲增加,抽搐偶

8、发,遗尿止,遂予熄风开窍食疗汤,自拟茶饮方:消风散、和胃散、防风散每日1包,泡水常服,随访半年未复发。 14 小儿厌食症 熊某,男,1岁。不思饮食10 d。因发热咳嗽曾在某医院就诊,经用抗生素热退,又出现频繁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近日来烦躁不安,拒食,大便稀溏。予西药治疗不显,来诊。刻下:面色清白,神呆。按之脘腹胀满,舌质淡红,苔白腻,指纹青紫。乃苦寒伤胃、脾失健运、升降失常。治以温胃醒脾、芳香化食、升清降浊。钟型灸罩疗法,取上、中、下脘穴,灸1015 min后,安静入睡;于神阙上贴敷健脾开胃膏;予中药健脾开胃汤:苏梗、藿香各10 g,陈皮3 g,竹茹12 g,山楂、神曲各15 g,谷芽10

9、g,麦芽30 g,煎浓汁,取少量频服。 复诊:据患儿家长述,经钟型灸罩治疗后,患儿呕吐即止,并可少量进食,观面色有华,精神明显好转,腹胀缓解。效不更法,仍予钟型灸罩疗法,3 d后饮食与大便正常。 按:本例患儿,误用苦寒损伤脾胃,正气受损,脾失键运,升降失常,故烦躁厌食,上则呕吐,下则便溏。故用钟型灸罩疗法益气温阳,配合中药内治,故能取速效。 15 小儿顽固性腹痛 肖某,女,6岁。反复腹痛1年,加重1个月。反复发作脐周疼痛1年余,每遇饮食不当或感冒即疼痛加剧,经某市儿童医院、省妇女儿童医院检查,诊断:肠痉挛。予解痉止痛药治疗,症状可缓解。近1个月疼痛次数增多,每天下午皆出现疼痛,故来求治。刻下:

10、形体消瘦,面色清白无华,腹部喜按且按之柔软,肤冷,舌质淡,苔白腻,脉细。乃寒凝气滞,脾阳受阻。以温阳益气、健脾和胃、行气止痛。中药钟罩温灸上、中、下脘及神阙穴灸30 min后,疼痛缓解;神阙穴贴敷温阳止痛膏。再予温经止痛外敷方:小茴香、吴茱萸、澄茄、丁香、蚕砂等,将上药炒热外敷于上、中、下脘,关元、气海、中极穴,由上至下,每日2次,禁食生冷瓜果。3个疗程后,疼痛解除,至今未发。 按:近年多见小儿顽固性腹痛,常因恣食生冷瓜果,寒凉之品,以至寒气凝滞,经络闭阻,发为疼痛。中药贴敷、钟罩温和灸能温经散寒止痛,此法小儿易于接受,故能取速效。 16 少女痛经 李某,女,15岁。反复下腹疼痛4年,加重2个

11、月。患儿11岁即出现月经初潮,此后每次行经均感下腹部疼痛难忍,需服止痛片才能正常学习生活。往某院妇产科就诊,诊断:痛经。近两月疼痛加剧,虽服用止痛片,仍需卧床半月,才能恢复。刻下:面色萎黄,消瘦,神倦,面容痛苦,捧腹前来,步履蹒跚。月经量多,夹有瘀块,经期畏寒,四肢冰冷。舌淡红,苔白黄微腻,脉弦细。此系气滞血瘀,阴寒凝滞之痛经。以温阳散寒,行气导滞。钟型灸罩疗法,外涂温经散寒止痛汀于关元、气海、中极穴上,钟型灸罩置于其上,每次30 min,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温灸10 min后疼痛渐止,神情安定;再予温经止痛外敷方:小茴香100 g,吴茱萸50 g,澄茄、丁香各30 g,蚕砂100 g

12、等,炒热外敷小腹,每日2次;中药予温经散寒止痛方,每日1剂。 二诊:回家后次日,疼痛未发,月经量较前增多,精神明显好转,要求再予钟型灸罩治疗。 三诊:疼痛明显缓解,能坚持学习,嘱每次月经前半月来作钟型灸罩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随访1年,疼痛未再发作。 按:痛经为少女月经初潮后极易出现之疾病,多数可以治愈,但该患疼痛4年余,经多方治疗不显, 而用钟型灸罩疗法得以治愈,是因其具有益气活血,温阳止痛之功效。 2 结果 中药钟型灸罩,是一种新型医疗保健器械,是集温灸、温针、中药敷贴,经穴涂搽为一体具有传统中医特色的,中医内病外治治疗器。它包括钟罩盖、钟罩上格、钟罩体和底座从上至下相互连接而构成内空的有格层的钟型罩体,中药灸条置于钟罩盖的灸条孔中,且燃烧端置于钟罩体的隔灰网上,也可针刺俞穴后将钟罩置于其上作温针灸,亦可先行中药经穴敷贴后将钟型灸罩置其上行中药敷贴灸,还可以在所选经络俞穴上涂搽中药剂再行钟型灸罩疗法,临床运用多变且实用性强。 其灸治方法是在传统的悬灸基础上的创新,保持了传统灸疗特点,其安全温和便于患儿使用。利用艾灸的温热芳香、温经散寒、止痛、辟秽、振奋阳气等作用,结合行气消滞膏贴敷神阙穴,通过中药的生物活性及渗透作用激发经气,可达温经通络,行气通腑,解痉止痛等作用。多年以来,作者运用中药钟形灸罩治疗了数千余小儿的多种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