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高中历史考点总结高中历史考点总结 单选题 1、根据如图德意志帝国宪法摘录,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德意志帝国特点的是 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帝国议会通过秘密、普遍、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A皇帝内阁联合掌权政体 B德意志议会选举产生 C普鲁士邦占据主导地位 D君主立宪的联邦国家 答案:D 解析:根据“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可知德意志帝国既有君主又有议会,再根据“各邦法律”可知德意志是君主立宪的
2、联邦制国家,D 项正确;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大权在握,并不是与内阁联合掌权,排除 A 项;德意志的联邦议会并不是由选举产生的,排除 B 项;普鲁士邦占据主导地位并不能全面反映德意志帝国的特点,排除 C 项。2、1938 年 3 月 15 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要求在八路军、新四军开辟的各抗日根据地“大量的十百倍地发展党员”。这项工作的开展 A是对国民党反共高潮的回应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 C不利于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 D适应了开展敌后抗战的需要 答案:D 解析:2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因此中共中央要求在各抗日根据地大量发展党员的行为是为了迎合敌后抗战的需要,
3、D 项正确;此时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排除 A 项;B 项是淞沪会战的意义,排除 B 项;材料与不利于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说法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小提示:3、在提出“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时,邓小平曾说:“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可以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中共十分愿意、十分赞成国共第三次合作,中国这件事要台湾海峡两岸的领导人和人民来决定。”这反映出“一国两制”具有 A曲折性 B包容性 C继承性 D法制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可以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可知,“一国两制”下,台湾可以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原有
4、的生活,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包容性,B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曲折性,排除 A 项;材料未体现继承性,排除 C 项;根据材料中“在提出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时”可知,此时“一国两制”还只是构想,并未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排除 D 项。故选 B 项。4、关于民族解放运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和 19 世纪早期相比,主要区别在 A以反侵略反封建为革命任务 B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口号 C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国家 D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亚洲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决定因素是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是和早期民族解
5、放运动的最大不同,D 正确;ABC 不属于主要区别,排除。故选 D。5、我国考古学家近年来加强了对良渚、龙山、河姆渡、大汶口、仰韶等文化遗址的考察,发现了这些遗址都3 有大量的加工石器,个别遗址还有青铜器、陶器和连间房屋。据这些遗址的分析,正确的是()A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或更高的发展阶段 B证明我国各地制陶技术普遍出现较早 C各地普遍出现了水稻种植和小麦种植 D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与统一性并存 答案:A 解析:“这些遗址都有大量的加工石器,个别遗址还有青铜器、陶器和连间房屋”可知,这些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或者更高的发展阶段,A 项正确;并非每个文化遗址都有陶器,排除 B 项;C 项错在“普遍”,排
6、除 C 项;材料内容并不能反映出统一性,排除 D 项。故选 A 项。材料分析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固位于吉安县城东南 120 余华里五县交界的边境(如图 6),四周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早在大革命时期这里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赖经邦等秘密恢复了党组织,并发动了东固暴动,先后建立了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和第四团。这样,以东固、桥头为中心的方圆约 200 里的范围不仅成为群众斗争异常活跃的游击区,而且创造了公开斗争和秘密斗争相结合的成功经验。1929 年 2 月,朱德、毛泽东、陈毅率领的红四军来到东固根据地,这里的经营方式得到毛泽东等人的高度赞扬,陈毅
7、称之为“东井冈”。摘编自刘统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4 东固革命根据地全盛时期示意图 1929 年 2 月1929 年 10 月(1)依据图文材料,概括东固能够成为“东井冈”的原因。材料二 这番我们到东固则另是一种形式邮路是照常的,商业贸易是照常的,边界(指井冈山)所受到的痛苦此地完全没有。敌军到来寻不到目标,党的组织和群众的组织(农民协会)完全秘密着。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这种形式是最好的,因为这种形式取得群众不致失掉群众,武装群众不是守土的赤卫队而是游击队。战术是飘忽不定的游击,游击的区域是很宽的。毛泽东给湘赣边界特委的信(1929 年 4 月 13 日)材料三 他们(东固根据地)是指导员支配军
8、官的,前五册上军官的名字列在指导员的后面,一个子弹不问过党不能支配,他们是绝对的党领导。这也可以说是帮助四军党的领导加强的原因。毛泽东给红四军一位领导人的信(1929 年 6 月 14 日)(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特点,分析其创建的历史意义。答案:(1)原因:东固地处吉安、泰和、兴国等五县交界地带,地势险要,具有建立根据地的地理条件;大革命时期这里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和农民协会,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组织得到秘密恢复,具有良好的革命基础(此点可作为党的领导和群众基础两点);通过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建立了工农红军,为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军事保障;采取公开斗争和秘密斗争相结合的方式,掌握
9、了斗争技巧。5 (2)特点:根据地的政权和军队都是秘密的;根据地与外界通邮通商,经济发展良好;根据地采取游击战术,游击范围比较广;党对军队具有绝对领导权。意义: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或:东固革命根据地为毛泽东游击战争思想的形成,对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了借鉴。解析:(1)原因:根据“四周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早在大革命时期这里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得出东固地处吉安、泰和、兴国等五县交界地带,地势险要,具有建立根据地的地理条件;根据“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赖经邦等秘密恢复了党组织,并发动了东固暴动,先后建立了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和第
10、四团。”得出大革命时期这里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和农民协会,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组织得到秘密恢复,具有良好的革命基础(此点可作为党的领导和群众基础两点),通过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建立了工农红军,为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军事保障;根据“群众斗争异常活跃的游击区”得出采取公开斗争和秘密斗争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了斗争技巧。(2)特点:根据“党的组织和群众的组织(农民协会)完全秘密着”得出根据地的政权和军队都是秘密的;根据“邮路是照常的,商业贸易是照常的,边界(指井冈山)所受到的痛苦此地完全没有。”得出根据地与外界通邮通商,经济发展良好;根据“因为这种形式取得群众不致失掉群众,武装群众不是守土的赤卫队而是游击队。战术
11、是飘忽不定的游击,游击的区域是很宽的。”得出根据地采取游击战术,游击范围比较广;根据“一个子弹不问过党不能支配,他们是绝对的党领导”得出党对军队具有绝对领导权。意义:结合材料可概括得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这时跨国公司已能在全世界进行资源配置,并在全球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的保障。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 198
12、4 年中国政府正式推行贸易改革,简政放权,减少中央对贸易的集权控制。到 1985 年,只有约 100种产品根据指令性计划出口,另外,有约 100 种产品根据指导性计划出口,国家只下达这些产品的总出口指标,其余产品全由市场决定。各省市和部委逐步被批准建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广东和福建还享受一些特殊的外贸政6 策。1988 年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摘编自赵志芳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变迁与对外贸易政策(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三十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 20 世纪 80 年代推行外贸体制改革的原因。答案:(1)
13、原因: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认可;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两极格局的瓦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不断扩大。(2)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下贸易体制的弊端;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等外交成就使国际环境好转;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需要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可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认可;此外,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推动、两极格局的瓦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等方面分析其他原因。(2)原因:根据材料“198
14、4 年中国政府正式推行贸易改革,简政放权,减少中央对贸易的集权控制。”可知,改革的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下贸易体制的弊端;此外,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改革开放的深化、国际环境的好转、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等角度分析中国政府在 20 世纪 80 年代推行外贸体制改革的原因。所以答案是:(1)原因: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认可;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两极格局的瓦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不断扩大。(2)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下贸易体制的弊端;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等外交成就使国际环境好转;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需要【小提示】本题以经济全球化为
15、背景材料,考查了现代中国经济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 1719 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7 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
16、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示例:(“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
17、,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解析:本题以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相关情节为素材,通过开放式设问,引导考生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小说中蕴含的历史现象,为考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创造空间,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能力上说,在考查基本思维能力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启示性、开放性,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思维过程是,首先阅读材料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如“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
18、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反映了黑奴贸易;“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座荒岛上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反映了宗教改革等。其次,结合世界近代史对该历史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即可。所以答案是: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8 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欧洲早期殖民扩张,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及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表现、历史影响进行分析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