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千克参考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830页例1以及随后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盘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对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初步培养对物体实际轻重的判断能力。3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认识千克1感知物体的轻重。出示一袋红枣和一袋膨化食品,提问:你见过这两种食品吗?这两袋食品,哪袋重一些?追问:这两袋食品,看起来差不多大,你是怎
2、样知道它们哪袋重、哪袋轻的呢?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相机明确:掂一掂、称一称。提问: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一些?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用手掂一掂这两袋食品,并说一说哪一袋重,哪一袋轻。2认识常见的秤。谈话:刚才有同学还想到用秤称一称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知道这两袋食品哪袋轻、哪袋重,还能知道每一袋食品究竟有多重。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秤?学生交流的同时,出示第30页“你知道吗”中秤的实物或图片,并追问:你是在哪里见过这种秤的?它通常用来称什么?如果有些生活中常见的秤学生没有说到,教师可补充说明。3认识千克。提问:称这两袋食品各有多重,我们该用什么秤呢?出示以千克为单位的盘秤,并指着秤
3、面上的“kg”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追问:除了这里标注的“kg”,你在秤面上还看到了什么?明确:秤面上标有刻度,有些刻度旁边还标有相应的数。演示称一袋红枣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物品放上托盘之前和之后,秤面上指针所在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并思考从这种变化中能知道什么。小结:指针指着刻度1,表示这袋红枣重1千克。让学生再轮流用手掂一掂这袋红枣,体会1千克有多重。提问:你还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的刻度吗?追问:如果在盘秤的托盘上放2袋这样的红枣,指针会指向几?是几千克?如果放4袋或5袋红枣呢?4活动中加深体验。提出要求:小
4、组合作,先称出1千克大米,再把称出的大米装在袋子里,大家轮流拎一拎。学生活动后,提问:你感觉1千克重不重?你能说出一种比1千克重的物品吗?比1千克轻的物品呢?估计一下,1本数学书是比1千克重还是比1千克轻?几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学生交流后提出要求:选几本数学书放在秤上称一称,看看谁估计得比较准确。5指导完成“试一试”。提出要求:把你的书包拎一拎,估计大约重几千克。进一步要求:称一称你的书包,看看估计得怎么样。学生交流后引导:如果要使你的书包的重接近2千克,可以怎样做?再次要求:小组合作,想办法使每个书包的重都是大约2千克。【设计说明:三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轻重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性的认
5、识。因此,由比较两袋食品的轻重,引出“掂一掂”和“称一称”的比较方法,再由“称一称”引出对常见的秤和常用的质量单位的认识,既合乎情理,又能有效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认识常见的秤时,相机要求学生说说“它通常用来称什么”,不仅能使他们对相关秤的作用有更清晰的认识,而且能使他们在此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区分物体轻重的经验。在认识1千克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秤面上指针位置的变化,让他们明白确认1千克物品的过程,初步学会盘秤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具体感知1千克和几千克的实际轻重,帮助他们逐步形成1千克的质量观念。】二、应用拓展,丰富体验1做“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一袋盐
6、水鸭和一袋大米,提问:从它们的包装上,你能看出它们各有多重吗?追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如果没有学生知道,教师作具体介绍)设疑:这袋大米标明的净含量是“5kg”,如果把这袋大米放在秤上称一称,是不是正好5千克呢?2做“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题中的两幅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介绍:这里标注的载重多少千克,通常叫作载重量。汽车、轮船、飞机以及一些运输工具都有载重量的规定,装载的人或货物的质量在规定的载重量之内,才是安全的。启发:想一想,以1袋5千克的大米作标准,多少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多少袋这样的大米重2000千克?3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观察三幅图中的秤面,说说每种瓜
7、各重几千克,是怎样看出来的。提问:一个西瓜的质量为什么要说成“大约4千克”?用这个盘秤最多能称出几千克的物品?用称南瓜的盘秤呢?小结:生活中,称一些物品有多少千克时,常常不能得到整千克的结果。称出的结果不是整千克时,可以看它接近几千克,接近几千克就是大约几千克。【设计说明:练习注意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积累判断轻重的经验,体会“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中,对“净含量”的讨论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能有效激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对“几千克”物品轻重的体验。对“大约几千克”的讨论,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描述物体轻重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能为开展进一步的估计活动奠定基础。此外,上述练习过程中还注意不失时机地进行追问。例如,认识“净含量”之后,追问:如果把这袋大米放在秤上称一称,是不是正好5千克呢?解答第2题之后,引导学生推算多少袋5千克的大米重1000(2000)千克。这些追加的问题和要求,能使学生的思维得以进一步延伸,认识得以进一步明确,相应的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三、课外实践活动课后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要提醒学生认真作好记录,并可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