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课标小学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三篇.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535285 上传时间:2024-09-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小学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新课标小学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三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本文在讲解并描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新课标小学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三篇,盼望能关心到大家! 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借助图片理解“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意思。并积累写花的四字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理解 “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目不暇接、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通过想象练笔将“花团锦簇”等词语的具体意思写出来,感

2、受德国景色之奇丽。 3、了解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通过想象练笔将“花团锦簇”等词语的具体意思写出来,感受德国景色之奇丽。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国学大师季羡林走进那美得像童话一样的地方德国。 2、齐读课题。抓住“自己”、“别人”读好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有一句能全面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那就

3、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怪的民族!(出示句子) 4、板书:奇丽 奇怪 从字面理解,奇丽和奇怪各是什么意思呢?(特别秀丽;别出心裁)那在这篇课文中奇丽和奇怪各是什么意思呢?(不焦急) 二、品味“奇丽” 1、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圈出句中表达景色奇丽词语并在旁边写写批注。 2、沟通,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目不暇接。齐读 3、同学们,你们都划了哪些能表达景色奇丽的词语呢? 4、预设1:花团锦簇 万紫千红 多么美的两个词啊,请大家闭上眼睛,专心想象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是怎样的景象?师板书: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1)理解“花团锦簇”:让学生说说所想到的画面?(很多花儿成团成簇地紧拥在一起,特别的华丽

4、。)借助图片形象化理解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 (2)万紫千红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结合图片理解。这里侧重写花的色彩。 (3)这样的画面,你还想用什么词语去形容呢?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五光十色、五彩斑斓、繁花似锦、 (4)你还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景色奇丽?从“花的海洋”和“目不暇接”这两个词看出花不仅美而且还许多。(是啊,这里从数量上去写花的秀丽)的用词是多么精确呀!课件(红字出示:花的海洋目不暇接)。在这指什么?花多得眼睛看不过来,在这里它还包含着观花者一种怎样的情感?谁体会到了? 观花的人舍得错过哪怕一处景物吗?(生:一下子把全部秀丽的花都看完,但生怕眼睛看的东西有限,看不过来(不仅读懂文字外表

5、的意思,还读懂文字背后的情感) 5、还有其他词语吗?任何一条街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目不暇接) 6、同学们,让我们追随的脚步,走进德国的大街小巷一起来欣赏这奇丽的花景。(多媒体出示图片)师配乐讲解并描述:如今的我们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赏着花景,望着家家户户的窗外,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谁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指名读,学生评价(花团锦簇、万紫千红读得再轻一点,慢一点) 三、随文练笔 刚刚我们抓住“花团锦簇、万紫千红、花的海洋”等词语,从形态、颜色、数量上感受到花的美、多,此刻,让我们将这几个简练的词语化为具体的内容,写写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你仿佛看

6、到了_ 四、感受“奇怪”。 1、刚刚通过想象练笔,让我们感受到了,德国那奇丽的景色,难怪会说:“多么奇丽的景色!”那这与奇怪的民族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2、找出描写民族奇怪的句子,说说让人感到奇怪的理由。 3、(出示)1。“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别人看到的是花的海洋,在自己屋里看到的是什么?(花的脊梁。) (2)理解“脊梁”(花叶、花茎。) (3)联系养花实际,谈谈养花目的 (为了好看/为了净化空气是啊,咱们养花是为了看秀丽的花朵) 4、 德国人为什么要看花的脊梁呢?假如是,刚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

7、养花,你的感受是什么?(惊奇、不理解)好,就把你的这份诧异读出来吧。 5、 (课件出示第二段对话: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正是这样) (1)读对话。” (2)爱花如此真实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观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行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怎么样?生答:很正常。 (3)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红字出示) 莞尔一笑,怎样笑?同桌相互莞尔一笑。对,微微一笑。 这样莞尔一笑笑出了房东的什么?“和善”,你说,“淳朴”。说得多好! 6、在德国是不是只有这位女房东是这样的奇怪?你还从哪得知,大家都这样。 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

8、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1)师:是啊,正是这样。正是怎样? (2)分析境界 过渡:师:正是这样,生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7、文中,用了一句更精辟的话来表达这个意思,是哪句话呢?(生答: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出示课文字并板书)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耐人寻味,什么意思?(值得认真琢磨体会) (2)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慨叹中你寻味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德国人乐于助人;很高尚!) (3)正是因为德国民众具有这种“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所以才有了这令人感动的“人人为我”的和谐景

9、象。 8、小结:此情此景,深深地打动了季老先生,难怪他会由衷地赞美道(生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怪的民族!” 五、挖掘“秀丽、奇怪”的深层意义 1、过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转瞬间四十五年过去了,这样的奇丽的景色,这样高尚的境界,会长期保持吗?从哪能看出? 2、出示:改变是有的,但是秀丽并没有转变。 (1)秀丽指什么?认为秀丽的东西许多,除了花以外,“秀丽”还指什么?“秀丽”还指德国人的心灵很美。“秀丽”还指他们那种无私境界的美,这种奇怪的美。 (2)谈得好,在秀丽的花背后,还隐藏着更多秀丽的东西。 (3)回读中心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怪的民族! 3、读课题,深化情感 这奇怪的民族他们

10、养花的目的很奇怪,一代又一代传承这种养花的思想境界也很奇怪。同学们记住这样一个秀丽的国度,一读课题;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一种宏大的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二读课题。 六、作业布置:推举阅读 1、想要对德国有更多的理解吗?那我们就要翻启这样一本书德国印象。此书为季羡林的回忆录,那里有动乱的岁月,沧桑的世事,难忘的师恩,真诚的友谊,质朴的语言,灵动的智慧。 2、重返哥廷根,在那里你还能找到这篇课文背后的故事,信任读完之后,就会对他的思乡梦有更深的了解。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奇怪 花团锦簇(形态) 人人为我 万紫千红(色彩) 花的海洋(数量) 我为人人 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

11、设计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怪的民族风情。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今日老师将带你们去一个遥远的国度德国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哥廷根的城市风貌)看,这就是德国的哥廷根。这座城市因哥廷根大学而,因为在这所大学里曾培育了三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我国

12、的语言学家、北京大学的教授季羡林先生就曾在此留学十载,到1945年才回国。1980年,35年后的他再次踏上这块故土,感慨万千,写下了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课件;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引读课题:谁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 自己的花是给谁看的?(读) 谁的花是给谁看的?(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1)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优美的语段多读几遍。 (2)季羡林先生时隔35年,再次踏上这片熟识的土地时,发出了怎样的赞美呢?找到那句话,用波浪线画下来。 2、检查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1)检查字音(课件;出示词语)颇、脊

13、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万紫千红、耐人寻味、目不暇接 (2)检查字形:特殊提示“脊”字的写法:上半部分先两边后中间。 3、生反馈。(生读)(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怪的民族!)(齐读) 三、细读课文,品味“奇丽、奇怪”。 导语:到底是什么样的风情民俗让发出如此由衷的赞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够表达景色奇丽、民族奇怪的语句。专心读,专心体会,想想它“奇”在哪里? 1、感受景色奇丽 谁来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景色奇丽?(生反馈) (课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很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目不暇接。)

14、 (1)全班齐读,读完这段话,最先跳入你眼帘的是哪个词呢?那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生答)还有哪个词呢?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生答)(课件:词语变红) (2)用一个字来形容这里的花怎么样?(美)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读词语,读出这种美来。把它们放到句子里去读读。(生读)多美的花呀,谁再来读读? (3)花美是一“奇”,请问景色奇丽还“奇”在哪里呢?(花多)哪个词说明了花多?(花的海洋。)(课件:词语变红)一个窗子前是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很多窗子连接在一起,就是很多锦簇的花团连在一起,万紫千红,那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啊!是不是让我们感觉到这条街有多长,这花的路就有多长,

15、这条街没有尽头,这花的路就主、没有尽头,真不愧是一片花的海洋。难怪会让看的人(目不暇接)(课件:词语变红)你们说奇不奇?(奇)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读读第二句话。 (4)在德国仅仅是一条街有这样的奇丽的景色吗?生回答(引出“任何”一词)(课件:词语变红) 在德国,每一条街都是这样奇丽的景色,条条街都是这样奇丽的景色,假如你走过这里的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的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 走过另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的依旧是 (是不是只有一年有这样的景象呢?) 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漫步在街头,他看到了 四五十年以后,季老再次踏上这块土地,他看到的依旧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 (怪不得,季老先生会发

16、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 (5)观赏奇丽的景色(课件:德国街头的奇丽景色) (6)看到这样奇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吗?(生答)我想此时此刻,大家肯定被这奇丽的景色陶醉了,老师也被这奇丽的景色陶醉了,走在这样的街头,我真想赋诗一首,我们一起来吧!(课件:诗) 2. 感受民族奇怪。 导语:在这优美的诗歌声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那么民族的奇怪又表达在哪里呢? (课件: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哪里让你感到奇怪了呢?(家家户户)(课件:词语变红) 家家户户就是说(每一

17、家,全部的人家。)全部的人家都在养花,真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呀!那我想调查调查,家里有养花的请举手。那能不能说我们是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呢?(不能)可是在德国却是家家户户,全部的人家都在养花,奇怪吗?(奇怪),可见德国人爱花之真实,把他们这种爱花的情感读出来吧!(生读) (2)还有哪里让你感到奇的呢?(外面、脊梁)(课件:词语变红) A、脊梁指的是什么呢?我们的脊梁在哪里呢?摸摸看。你们想,假设如今你们就坐在屋子里,花朵都朝外开,你们看到的只能是花的(脊梁) B、假如你们在坐的各位就是季老,看到德国人都是把花的笑脸朝向窗外,而把花的脊梁对着自己,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谁能读出这种感

18、觉来?(读)(再读) C、我们中国人是怎样养花的?(把花养在屋子里或养在阳台上。)养花是为了给自己观赏,而德国人却把花养在外面,你们说奇怪不奇怪?(奇怪) (3)德国人如此奇怪的养花方式,多么令人诧异呀!辛辛苦苦栽种出来的花,自己只能看到(花的反面),而走在屋外的行人却能看到(娇艳的花朵),明显,德国人养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给别人看的)。养花给别人看,你们说这个民族奇怪吗?一起把德国人爱花、养花的真情读出来吧!(齐读) (4)家家户户都养花,养花的方式又如此的别出心裁,难怪季老要说:这是一个多么奇怪的民族啊!(课件:多么奇怪的民族!) 四、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过渡:走在秀丽的大街上,

19、醉人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那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课件:出示句子) (2)具体理解,从哪些句子看出“人人为我”,又从哪些句子看出“我为人人”? (3)自己看别人的花,别人也看自己的花。这一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也就是说:我种花给别人看,别人也种花给我看 我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我着想。) 我为别人服务,(别人也会为我服务。) 我为别人奉献,(别人也会为我奉献。) 在德国,人们心中都存有这样的思想,所以每一家都是这样,(引读) (4)这里的每个人都已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化做了无声的行动,化

20、做了满街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他们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得到了许多,这的确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 ?(生举例) (5)当我们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们付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种下爱的种子,就会收获爱的果实。正因为德国人有着这样的境界,才让我们见识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民族(引读)(因为在这里:每一家都是这样)他们所要表达的这种境界就是 老师盼望同学们把这八个字放在心中,放在自己的行动中,信任你们会收获更多的秀丽。 五、理解体会“改变是有的,但是秀丽并没有转变。” (1)转瞬间35年过去了,当1980年,季老先生再次来到德国时,德国发生了改变吗

21、? (2)齐读(课件:改变是有的,但是秀丽并没有转变) (3)“秀丽”指什么?还指什么? (4)35年过去了,德国街头那秀丽的花海,德国人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妙境界始终都没有转变。 (5)这样奇丽的景色,这样奇怪的民族,莫非不值得我们观赏,不值得我们赞美吗?让我们带着尊敬,带着赞美再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怪的民族!) 六、总结回顾,拓展积累。 今日这节课,我们跟随季老先生来到了德国,感受到了那里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怪,更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份心灵的充盈。季老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课件;我写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但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

22、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妙的东西。) 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读季先生的其他作品。(课件季羡林散文集谈人生留德十年)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景色奇丽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民族奇怪 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设计三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及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目不暇接”等词语。 2. 品评重点词句,了解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学习通过观看和想象写景的写作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并从中体会蕴涵的哲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推敲中读懂词句,积累语言,从中体会蕴涵的哲理和情感,学习通过观看和想象写景表达

23、民族风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预备: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完成预习单;教师制作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题眼”,引发思索。 1.出示季羡林照片,介绍并导入课题。 季羡林爷爷是我国的国学大师,他精通12国语言,同学们知道吗?1935-1945年,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整整十年,德国人民独特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特殊深刻的印象,四十多年后,当他再到德国时,感慨万千,不禁写下了这样的名篇。一起读! 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留意!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请,再读! 2.扣紧课题,引出主线。 (1)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请你回忆回忆,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你的内心是怎样的感觉

24、?假如让你用一个标点符号来表达当时的感觉,你会用什么符号?拿笔写在课题的旁边。(?) (2)一开始也像你们一样有疑问,但多年后却发出了很大的感慨(板书“!”),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感慨的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怪的民族!) 假如让你从这个句子中找出两个关键词,你会找哪两个?(指名答并板书:奇丽、奇怪) 过渡:这到底是怎样的奇丽景色,怎样的奇怪民族,能让如此感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究一下吧! 二、抓“美词”,品读“奇丽”。 1.合作探究一。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用笔画出关键的词语,组内相互沟通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并试着带上感情读一读句子。 2.小组汇报(句

25、子、关键词、感悟、朗读)。 课堂组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 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很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目不暇接。 词语: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目不暇接(学生汇报时相机板书) (小组汇报后,相机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姹”“嫣”,并理解词语,出示图片,让学生推断哪个用“花团锦簇”,哪个用“万紫千红”,然后结合图片把“花团锦簇”和 “万紫千红”说具体。“花团锦簇”表达花多、花茂密、侧重写花的形态,“万紫千红”表达花五颜六色、十分艳丽,侧重写花的色彩。“目不暇接”的 “暇”是指空闲,“不暇”就是“没有

26、空闲”,就是说:这里的花特别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目不暇接。) 引读:走在哥廷根的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总能看到读句子; 走在柏林的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依旧能看到读句子; 走在德国的任何一条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都能看到读句子。好一片花的海洋啊!谁情愿把这么美的画面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三、抓“文点”,训练文笔。 过渡:如此美的画面,是怎样描写出来的,谁发觉了其中的奥妙? 1.用不同的线划出观看与想象的部分,让学生说说你发觉了什么?(生答后教师总结:写景,无非就

27、是观看加想象。板书“观看、想象”)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很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目不暇接。 2.迁移习作(学以致用)。 (1)试着用上“观看加想象”的写景方法,用一段话描绘一下你课前预备好的风景图,时间5分钟。写好后在小组内沟通。 (2)小组汇报 课堂组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小结并过渡:观看加上想象就能奇妙地把一处风景写得更具魅力,而这篇课文不同于一般写风景的文章,这里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把景色写美,他更大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德国的奇丽风景,表现德国的奇怪民族风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四、抓“

28、佳句”,感悟“奇怪”。 1.合作探究二。 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奇怪民族的精彩句子,仔细读一读,认真想一想,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在小组内相互沟通意见。(经过思索的语言更精彩,留意组织好语言,把话说清晰,把体会说具体) 2.小组汇报(说句子,谈体会,感情朗读)。 课堂组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机出示句子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接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A、花的“脊梁”是哪?(花的反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B、假如你是,刚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会有什么感受?(惊奇、不理解)好, 就把

29、你的这份诧异读出来吧。 C、是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创设情境)如今你们就是德国的养花人,老师当记者,采访采访你们(留意,我要开始讲德语咯) 你好,你喜爱养花吗?(老师这是中国式德语,呵呵) 生答 你好,你是怎样养花的? 生答 你好,你们这样辛苦养花,自己只看到枝枝叶叶,这不是白费功夫了吗? 生答 (预设:在家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嗯,我要采访一下我友爱的房东太太,留意房东太太的表情哦)房东太太,你养花也是给别人看的吧? 生答(正是这样!) 你刚刚为什么笑了?(理解“莞尔一笑”,留意“莞”是多音字) 生答。(预设:一是你发觉了花是给别人看

30、的,所以我发出了会心的笑、和气的笑,二是我为自己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而自豪地笑、欢乐地笑。)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理解“耐人寻味”,生活中有这样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吗?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师:是啊!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才是生活的真实境界。真正爱花的人不是把花养在屋子里孤芳自赏,而是要让更多人观赏它。这就像诗人说的,“我付出了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春天) 3.小结:其实,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情,不同的风景或许就蕴含着不一样的特色。(你们从搜集到的异国美景图中了解到什么样的异国风情了呢?指名说说) 五、借“书库”,

31、拓展延长。 1.师推举阅读异域风情丛书(要想了更多的异国风情,就去找找“异域风情丛书”吧) “异域风情丛书”是一套集历史、文化、地理于一体的旅游学问丛书。每一集以国家、地区或城市名称为书名,详尽介绍了当地的风光名胜、历史背景、文化渊源,内容新颖独特,信息丰富完好,文笔生动流畅,图文并茂。 2.师推举阅读留德十年。 当一样风景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一种风情,它就会变成一种永久的秀丽,永久定格在你的心中。 课文最终,说“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这梦里会有什么呢?今日学习之后,大家不妨去找找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课件出示留德十年)留德十年记载了在德国十年来的点滴,读了这部作品之后,你就能够明白,他的梦境里到底有什么。 3.学生推举阅读并说明推举理由。(鼓舞学生推举关于异域风情的书籍) 结束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了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了解了德国(奇丽的风景)和(奇怪的风情),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族精神,学会了通过观看加想象去写景表达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其实,这篇文章的构篇很独特,奇妙地把自己的情感改变贯穿于全文,想去探究吗?好,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究。下课! 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