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的。
2.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3.地球上的植物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
4.生物的主要类群: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5.生物的生命现象:(1)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3)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4)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5)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6)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7.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8.非生物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空气
光:飞蛾扑火,母鸡下蛋,鸟类换羽毛,迁徙;鱼的洄游;
不同植物开花的季节性,园林员想要牡丹花提前开放或延迟,就利用光照。
温度:动物的冬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南橘北枳
一般,温暖、潮湿的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比干旱的地区要多,这是受到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9.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称为生物因素。例如:“草盛豆苗稀”
10.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2)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3)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蚯蚓和仙人掌的例子。
11.生物学——我们把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做生物学。
12.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衣食住行都与生物有关(2)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离不开生物学
1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第二章、探索生命
1.中学常用的显微镜主要是单筒式光学显微镜。
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1)取送方法——取送显微镜一定要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一只手提着显微镜。
(2)镜头的保护——镜头平时放在显微镜箱内的专用盒内,课间要用专用的塑料袋或布袋随时罩好。镜头脏了,只能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擦拭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擦。
(3)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在调节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一定要用眼睛直接看着镜筒缓缓下降。否则有可能砸坏物镜和玻片标本。
(4)转换器的使用——转动转换器时不要用手指扳物镜,这容易使镜头松动,影响观察效果,应该手指握准转换器的边缘转动。
(5)遮光器的使用——遮光器是调节显微镜入射光线强弱的,强光时应选用小光圈,弱光时应选用大光圈。
(6)反光镜的使用——通过调节反光镜的角度使反射入的光线照亮观察物。强光时应使用平面镜,弱光时应使用凹面镜。
(7)计算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象的放大倍数。
3.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1)对光——①选择目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可看到一白亮的视野
(2)观察——①从报纸上选一个汉字或一个字母,将其剪下,制成临时玻片标本②将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通光孔中央③转动粗准焦螺旋,将物镜靠近载玻片,眼睛要看物镜,以免损坏镜头④再调节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象为止,最后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注意: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如果要将周围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物象相反的方向移动)
4.判定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移动载玻片,转动目镜。
5.实验中,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中的细胞数量减少,视野亮度变暗。应调节遮光器使用大光圈,调节反光镜使用凹面镜。
6.实验: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1)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自来水
(3)取——用镊子夹取生物材料
(4)放——把材料浸入玻片中央的水滴中
(5)展——展平材料
(6)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7)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染色后用干净的吸水纸将临时玻片标本擦拭干净。
(注意: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取材必须薄而透明;严格按正确方法盖盖玻片,防止出现气泡)
7.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
8.假设——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虽然不是事实但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
9.实验——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方面。在实施计划时,应根据计划,通过进一步观察、调查或实验,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实验相关数据的现象。
10.实验变量——实验中可变化的因素。在实验中,水、光、温度、时间、体积等都可能是实验变量。在一次实验中,可以有一个变量,也可以有多个变量。
11.对照实验——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一般设计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12.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基础;观察、实验、调查等是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推理、判断等是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
13.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坚持实事求是,任何时候不能修改实验数据,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应大胆的修正原有的知识。
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各种植物细胞的结构基本相似)
2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识图——课本37页,图3-2)
(要求:识别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说出这些结构的基本功能)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液泡
线粒体
叶绿体
功能
保护细胞内部结构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部的相对稳定
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含有细胞液,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
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生有机物
植物体能够保持挺立舒展的姿态与液泡和细胞壁有关。
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
6.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在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都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细胞核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结构的关系是: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7.实验: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玻片标本
(1)制作步骤:擦、滴、取、浸、展、盖、染
(2)注意事项:撕取洋葱鳞片表皮不宜过大,以长、宽约为0.5cm为宜。为防止撕下的材料卷曲,可事先在取材料处用解剖刀划出一个长、宽约为0.5cm的区域,用镊子夹住一角,就可撕下边缘整齐,大小合适的材料了。
(3)观察结果: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和中央大液泡的)由于细胞膜太薄,线粒体太小,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8.实验: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
(1)制作步骤:擦(擦拭玻片,凉开水漱口)、滴(生理盐水)、取(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取)、涂、盖、染(碘液)
(2)注意事项:使用凉开水漱口,防止有食物残渣混入,影响观察效果;用生理盐水可保持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变形。因为人和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在清水中容易吸水变形。
第四章、生物体的组成
1.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2.细胞分裂的过程:(1)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2)染色体排列于细胞中央(3)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等份(一分为二),并向细胞两端移动(4)细胞两端的两组染色体分别结旋松散成染色质,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5)在细胞中部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3.细胞生长的过程: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体积很小,随着从外界吸收的物质不断积累,许多小液泡逐渐长大,合并为一个大液泡,细胞就由小长大。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生长,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
4.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生物体细胞的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细胞数目的增多是细胞分裂的结果,细胞体积的增大是细胞生长的结果。细胞体积的大小和体积增大的速度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5.细胞分化——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6.组织——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
7.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名称
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基本组织
分生组织
机械组织
分布
叶片与果实的表皮
根茎叶中的导管、筛管和叶脉,花柄与果柄
子叶、胚乳、叶肉、果肉等
芽、根尖的分生区、木本植物茎的分生层
茎、叶柄、花柄
功能
具有保护功能
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贮存营养
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他组织
支持、承受机械压力的作用
8.人体的基本组织:
名称
上皮组织
肌肉组织
结缔组织
神经组织
分布
皮肤表层、口腔黏膜与消化道黏膜等
骨骼肌与平滑肌
血液、骨、脂肪、肌腱等
脑、脊髓和全身神经
功能
保护、吸收
运动
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9.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10.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1.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12.系统——不同的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叫做系统。人体有八套系统,每个系统都有一系列的器官组成,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
13.人体的各个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4.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15.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16.单细胞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潮湿的土壤中
17.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18.草履虫的形态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课本p51页,图4-1识图)
基本结构:表膜(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此外还有食物泡、伸缩泡、口沟、胞肛、纤毛等结构
表膜:呼吸和排泄;细胞核:遗传和营养;纤毛:摆动,旋转式前进;口沟:食物进入的通道;食物泡:食物被消化和吸收;胞肛:排出食物残渣;伸缩泡:排泄,排出废物和多余水分。
生活环境:有机质丰富、水流平缓的池塘和污水沟中
形态特征:体长150~300微米,像倒转的草鞋,全身布满纤毛
运动方式: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主要食物:细菌和单细胞藻类。有净化污水的作用。
生殖方式:细胞分裂
19.单细胞生物也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草履虫对食盐、冰块等有害刺激会作出逃避反应,对于肉汁等有利刺激会作出趋向反应,对光线刺激不敏感。(注意出探究实验)
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结构: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组成。(识图—63页)(要求: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说出这些结构的基本功能)
2.胚是新植株的幼体。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结构
主要功能
发育时的变化
种皮
保护
脱落
胚
子叶
贮藏营养,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营养消耗完就脱落
胚芽
发育成茎和叶
迅速生长
胚轴
连接子叶、胚芽与胚根
连接根和茎
胚根
发育成根
迅速生长,首先突破种皮
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大豆):子叶两片,无胚乳
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玉米):子叶一片,有胚乳
3.种子萌发的条件: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1号
2号
3号
4号
足够的水
—
+
+
+
适宜的温度
+
—
+
+
充足的空气
+
+
—
+
结 果
不能萌发
萌发
萌发
萌发
4号是对照组,1、2、3号是实验组。1号和4号对照,变量是水;2号和4号对照,变量是温度;3号和4号对照,变量是空气。
观察到的结果,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4.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识图——68页,图5-3)
(要求: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这些结构的基本功能)
比较项目
根 冠
分生区
伸长区
成熟区
结构
细胞大小
细胞体积较大
细胞体积较小
细胞体积较大
细胞体积较大
细胞形状
形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
近似正方型
长方形
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
功能
保护其他结构
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是根生长的关键部位
细胞迅速伸长,使根尖的长度不断增加
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5.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
6.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向水生长和向肥生长的特性。
7.根的功能:固着、支持、吸收、输导、贮藏
8.水对植物的重要性:(1)水是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2)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都需要水的参与(3)水有助于维持植物一定的姿态
9.合理灌溉:(1)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2)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同
10.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的吸水能力最大。
11.根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
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吸水(打蔫的蔬菜泡在清水中变硬挺)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失水(施肥过多引起烧苗,盐碱地)
12.植物的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也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13.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及其功能
氮肥——枝繁叶茂(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的繁茂)
磷肥——硕果累累(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
钾肥——茎杆健壮(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杆健壮)
14.芽是未展开的枝或花。
按发育情况划分:枝芽、花芽和混合芽
15.枝芽的结构:幼叶、芽轴和芽原基(识图——77页,图5-10)
芽的结构和发育
结构名称
将来发育为
花芽
花
枝芽
枝或茎
幼叶
叶
芽原基
新芽
芽轴
伸长为茎
16.枝芽发育成茎:幼叶发育为叶,芽原基发育为新芽,芽轴逐渐伸长,枝芽发育成茎
18.植物茎的功能:连接、支持、输导、贮藏、生殖
茎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名称
功能
树皮
(保护组织)
外侧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内侧韧皮部有输导作用
形成层
(分生组织)
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
向外分裂能力大于向内分裂,所以木质部多于韧皮部
木质部
(机械组织)
具有很强的支持力,内部导管有输导作用
髓
具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19.实验:茎的输导功能—被染红的是输导水和无机盐的导管。木质部被染成了红色。
导管和筛管的分布和功能
结构
分布
功能
导管
木质部
向上输导水和无机盐
筛管
韧皮部
向下输导叶片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
20.节瘤的形成原因:有机养料通过韧皮部里的筛管向下运输时受到阻碍,大量积累在剥去树皮的缺口上端,此处细胞迅速生长形成节瘤。
21.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温度、光照
22.花的结构:雄蕊、雌蕊、花瓣、花萼(识图——84页,图5-16)
结构
花柄
花托
花萼
花瓣
雄蕊
雌蕊
功能
输导水和
养料,将花连接在植物的茎上。
着生花的其
他结构,使
花连接为一
个整体。
保护
未开
放的
花。
保护花中
的花蕊,吸
引昆虫前
来传粉。
包括花丝和
花药两部分。
成熟的花药
可产生花粉。
包括柱头、花柱和子
房,子房内含有胚珠。受粉后,胚珠发育为种子,整个子房发育为果实。
23.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24.雄蕊和雌蕊都具有的花称为完全花,如桃花、梨花、苹果花等
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花称为单性花,如黄瓜、丝瓜等(雄花不结果)
25.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开花——花药成熟产生花粉——传粉(受粉)——受精——产生果实——形成种子——果实成熟——种子成熟
24.果实的结构:果皮、种子
25.果实的发育过程
子房
子房壁
果皮
果实
胚珠
珠被
种皮
种子
受精卵
胚
受精极核
胚乳
26.常见的果实:小麦、玉米、向日葵的子粒,西瓜、葡萄等水果
常见的种子:蚕豆、绿豆、西瓜子、杏仁、芝麻等
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7世纪,范·海尔蒙特发现水是植物生长的因子。(光合作用需要水)
18世纪,普利斯特莱发现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长的因子,而且植物可以释放出氧气。(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近代科学家研究发现,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光)
3.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4.叶片的结构:表皮、叶肉、叶脉(识图——95页,图6-5)
叶片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表皮
叶肉
叶脉
上表皮
下表皮
气孔
栅栏层
海绵层
功能
具有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叶内水分散失
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细胞排列紧密且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细胞排列比较疏松,细胞里含有较少叶绿体
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支持叶片
叶表皮层有两种细胞: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保卫细胞呈肾形,成对存在。一对保卫细胞中间的空隙叫做气孔,气孔的开放和关闭与保卫细胞有关。
5.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了解,现阶段不做重点掌握)
(1)将材料平放在载玻片上
(2)一手固定材料,另一手持两片双面刀片,顿齐刀口,与材料成垂直,连续切下数片
(3)将刀片放在培养皿中的清水中稍一晃动,切片即漂浮于水中
(4)挑选透明的薄片制成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6.叶片是绿色的原因: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又含有绿色的叶绿素。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
7.叶绿素的功能: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8.在一定强度的光照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
9.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蒜黄蒜苗的实验可以说明此点。(重点: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需要光)
10.叶绿素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温度低,光照强度不足,叶片老化(出现黄色叶片)
11.实验: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暗处理的原因: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被转移或消耗)
部分遮光原因:使有光和无光的部分形成对照。(两面遮光)
酒精脱色原因:使用酒精将叶绿素融去,便于显色和观察。脱色至叶片呈黄白色停止
实验步骤:(1)暗处理,一昼夜(2)选择嫩叶,部分遮光(3照光,约30分钟(4)取下纸片(5)水浴加热,酒精脱色至叶片呈黄白色(6)清洗叶片,滴加碘液(7)显色
12.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13.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验证生成气体为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迅速插入试管内,细木条能够重新燃烧起来
14.氧气能够助燃,支持燃烧。
15实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碳酸氢钠溶液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所以a组生成的氧气多。
16:光合作用的公式:
光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氧气+有机物
17.光合作用的意义:(1)产生氧气(2)制造有机物,养活地球上的生物
18.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增产:
(1)延长光照时间(2)提高环境温度(3)及时灌溉(4)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被称为“气肥”)
19.呼吸作用:植物细胞内的线粒体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0.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只有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21.实验: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1)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2)使用黑色塑料袋,防止植物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
20.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可以灭火。
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线粒体
21.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用于植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比如:细胞分裂,根吸收无机盐,植物的生长。
22.利用呼吸作用原理增产:
提高呼吸作用:有利于根部的生长和无机盐的吸收(方法:提高温度、氧气充足)
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增加有机物的积累,使果实中营养物质的含量高(方法: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减少氧气,减少含水量)新疆哈密瓜甜:昼夜温差大,有机物积累的多。
23.果蔬保鲜方法: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含量、减少细胞含水量。
24.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温度、氧气、水。
25.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旺盛,产生足够的能量使细胞分裂与生长,吸收水分。所以,种子萌发的条件与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有关。
第七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生物圈——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的总称
2.绿色植物参与能量传递与物质循环
3.人类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动物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人类的能量来源 :阳光→植物→(草食动物)→人
草食动物的能量来源:阳光→植物→草食动物
肉食动物的能量来源:阳光→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杂食动物的能量来源:阳光→植物→(草食动物)→杂食动物
4.世界主要食用作物的前三位:小麦、玉米、水稻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影响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使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对平衡
6.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7.蒸腾作用:绿色植物根部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8.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重要意义:(1)促进根对水的吸收及运输(2)促进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3)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因强光照射而灼伤
9.水循环的动力是光能
10.森林与人类生存的关系:(1)森林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2)森林参与氧循环和水循环(3)森林美化环境有利健康
11.森林与动物生存的关系:森林为动物提供栖息地与食物来源
12.植树节——3月12日(1979)
染色体图的识别:草履虫识记图
细胞图的识别:
(3)组织的形成是 的结果。组织的形成示意图:
菜豆种子结构图
根尖的结构图 根尖各结构的特点
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图:
枝芽图
茎的结构
花的结构图
叶片的结构图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答案
P6 1.D 2.(1)× (2)√ (3) ×
P11 1.D 2.(1)× (2)√ (3) √ 3.B
P16 1.D 2.(1)√(2)×(3)×
P26 1.A 2.(1)目镜和物镜(2)遮光器和反光镜(3)细准焦螺旋 3.A
思维拓展1.转动目镜,污点动了,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载玻片,污点动了则在载玻片上;若转动两者污点不移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2.细胞数量变少,视野亮度减弱
P31 1.D 2.(1)× (2)√ 3.A
P38 1.C 2.(1)× (2)√ (3) × (4)×(5)×
思维拓展2.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P42 1.B 2.B 3.(1)√(2)×(3)√(4)√ 4.(从上到下)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5.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线粒体
叶绿体
中央大液泡
染色体
植物细胞
√
√
√
√
√
√
√
√
动物细胞
√
√
√
√
√
思维拓展:1.不能。因为人口腔上皮细胞没有叶绿体。
2.线粒体中也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
P48 1.A 2.C 3.B 4.D
胚芽
子叶
胚轴
胚根
茎、叶
消失
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根
P54 1.A 2.C 3.C 4.A
P59 1.A 2.D 3.C 4.(1)×(2)×(3)×
P65 1.C 2.D 3.(1)×(2)× 4.
思维拓展:1. 种子的发芽率低有很多种原因。可能是种子的胚已失去了活性或尚未完全成熟,可能是播种的外界条件不合适(如温度偏低,土壤过于干燥)。
2. 在25ºC(常温)的条件下,种子的发芽较快,而在10ºC(低温)条件下,种子的发芽较慢。但在低温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不变。
P70 1.C A 2.C 3.(1)√(2)× 4.保护根毛
含氮的无机盐
含磷的无机盐你
含钾的无机盐
茎秆健壮
硕果累累
枝繁叶茂
思维拓展:红树生长在海岸边上,每当海水涨潮的时候,它的根部就会被海水淹没;而当海水退潮的时候,根部又裸露在海岸上,红树发达的弓形根可以抵挡住涨潮,退潮时海水的冲击,起到固着、支持的作用,另外还有利于根的呼吸,根的其他功能弓形根一样具有。
P75 1.A 2.C 3.如右所示:
4.不对。施肥过多,造成烧苗现象。
思维拓展:两种培养液的主要不同之处是:A培养液中含氮的无机盐比B培养液多,含磷和钾比B培养液少。因此,A培养液主要用于培养叶用蔬菜。B培养液主要用于培养茎用蔬菜。
P81. 1.B 2.B 3.A 4.(1)×(2)×
思维拓展:1. 不对。铁丝固定在树上会阻断韧皮部里的筛管,以致上方的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于是就堆积形成节瘤。如果严重的话,树木的根系长期得不到有机物的供应,就会死去,整棵树也将死去。
2.对。 P86 1.A 2.B 3.D 4.C 5.A
思维拓展1. 丝瓜等植物是单性花,即一朵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因此,具有雄蕊的雌花有可能结果,而具有雄蕊的雄花,不会结果。
2. 植物开花受温度、日照长短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高山上的气温比山下的气温低,因而山上的桃花开花迟。
P92 1.B 2.B 3.A 4.B
P97 1.A 2.B 3.C 4.D 5.C 6.B
P103 1.A 2.A 3.B.4.D 5.C 6.A 7.C 8.A
P108 1.C 2.D 3.(1)×(2)× 4.D
P112 1.B 2.A 3. (1)× (2)√
思维拓展:(1)水 (2)水分,空气,温度
P117 1.C 2.D 3.A
P122 1.A 2.B 3.C 4.(1)×(2)×(3)×(4) ×
P127 1.A 2.D
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