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看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现象.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532413 上传时间:2024-09-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看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看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看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现象      [论文关键词]:杜威;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中小学生; 厌学   [论文摘要]: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了其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不应与实际生活分离,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学校即社会,并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论。这对解决我国中小学生厌学问题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基于实用主义哲学提出的教育思想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而且影响了全世界。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呼吁民主的教育,提出了其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对我们发现和认识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确定中小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现象   当前我国的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厌学这一现象,严重的甚至形成了厌学症,学生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曾经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初中生仅有%,而高中生仅有%。   1. 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现象的表现   “厌学”即学生厌恶学习或不愿意主动学习,以一种消极的情绪对待学习活动。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他们信奉“读书无用论”, 认为学习的好坏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理想的实现并无多大关系。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学生以消极的态度、情感对待学习,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 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 看到作业就心烦, 听到考试就害怕, 完全缺乏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 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 有时干脆放弃和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故意抵触对立。 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导致中小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原因来自很多方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方法的不当以及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导致的学校教育方法的不当。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中小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的一方面原因。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大多数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采取极端的教育方式,要求过于严厉, 不断地给孩子加压, 结果适得其反,孩子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 而自己却体会不到乐趣, 以致于成绩下降, 造成了对立、逆反、厌学的恶性循环。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喊”了很多年,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进行了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然而在现实中,素质教育的推进虽有成效,但形势却并不令人乐观。高考的压力使得学校、老师和家长依然把应试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学校片面抓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枯燥的书本知识,这种强制教学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致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产生了厌学情绪。   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 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是关系到全民族素质提高的大事, 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 就不可能掌握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无法承担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此外,厌学心理还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成为阻碍学生发展的绊脚石。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二、《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教育思想   1. 教育不应与实际生活分离,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儿童理想的学校不是书斋或学府,乃是快乐的生活园地。学校应被安排成简化的、经过条理和组织化的社会,儿童生活、生长于其中,借以扩充经验的数量和经验的效用。   随着历史的进展,人类的文化积累日渐丰富。当负责文化交流和文化传递的正式教育机构-学校产生以后,正式教育和实际生活就日渐分裂了。儿童不是从实际生活中学习知识,而是从记诵书本上的“死”的知识来学习。杜威认为,这种教育方式是可怕的,教育并不是强制儿童静坐听讲和闭门读书,生活和经验才是教育的灵魂。儿童在参加生活中使经验的数量扩充,用经验指导生活的能力也能得到增强。如果从儿童现实生活中进行教育,就会让儿童感觉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他们自愿学习和在生活中真正理解事物的意义,这种教育乃是真实的,生动活泼的,而不是皮相的和残害心智的。相反,那种不调动儿童内在动力而仅是在课堂上填鸭般的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无异于“强迫没有眼目的盲人去观看万物,无异于将不思饮水的马匹牵到河边强迫它饮水”。   “从做中学”的教学论   “从做中学”是杜威从实用主义哲学做出的推论,也是他从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杜威认为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个人也是通过参加社会活动而得到发展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儿童坐在固定的座位上,静聆讲解和记诵课本,儿童全然处在消极被动地位,单凭教师灌输去吸取与生活无干的教条,绝谈不上掌握知识,更不能自由探索和启发智慧,其结果是抑制儿童的活力和创造才能。教学不应是直截了当的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在活动中得到经验和知识。此外,传统观念认为教学传授的各科知识或教材都是对人类长期积累的文化遗产经过逻辑加工而成的,是教师预制完善的向儿童讲授的分门别类的原则或理论。实际上这些教材都是许多年代科学研究的产物,它们超越了儿童的生活、生长和经验,儿童对他们是感觉不到需要和兴趣的。杜威提议:“学校科目的互相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说,学校要“安排种种作业,如园艺、纺织、木工、金工、烹饪等,把基本的人类事务引入学校,作为学校的教材。”   三、杜威教育思想对解决我国中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启示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给我们以启发,中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要解决我国中小学生厌学心理,应当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1. 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指出兴趣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教育方面。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索科学的奥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针对我国中小学生出现的厌学现象,笔者认为,目前学校最应当做的事情是让学生爱上学校,爱上学习,也就是让学生对学校、对学习产生兴趣。中小学生大都喜欢游戏,要激起他们的兴趣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学,在“做”中“学”。如让他们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这样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此外,课堂授课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而不是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改变教育观念,多给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目前在我国从家长到学校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教育观点,那就是要培养优秀人才,而不是合格人才。在这样观点的指引下,学生课业负担城中,没有真正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厌学心理。杜威以其实用主义的教育观念阐明了教育的目的是使儿童社会化,即我们只要把儿童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人就已经实现了教育的目标了。孔子弟子三千,其贤者尚不过七十二人,我们也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塑造成完人,甚至是圣人。学校培养的目标首先就应该是合格的学生。所以笔者认为,应当多给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而不是通过乏味的课后作业。最近几年,周末补习班、兴趣班在我国非常普遍,“XX家孩子这个周末去上补习班了”,“我们是不是该给孩子报一个兴趣班啊?”,这些话几乎每一个父母都曾经说过。学生经过一个周的学习以后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周末,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放松一下身心,这个时候让他们去补习班、兴趣班学习,学生会对补习班、兴趣班上所讲的知识感兴趣吗?杜威倡导让儿童“从做中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周末如果让学生去接触真正的生活,让他们从真实的生活中学习,收到的教育效果应当比参加补习班、兴趣班好的多。   参考文献   [1]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滕大春. 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http:///18893/953851/.   肖海燕. 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年36期.   任生心. 把学生减负真正落到实处.光明日报,2006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