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16课时)
七年级下册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教案
第1课 湖南的禁烟运动和新思想的萌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湖南的禁烟运动,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2、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3、魏源的改革思想与“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2、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林则徐禁烟。
2、魏源的改革思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册我们主要了解了湖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湖南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希望大家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二、讲授新课
(一)湖南的禁烟运动:
原因:英法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疯狂的向中国走私鸦片。
危害:造成中国“银荒兵弱”,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禁烟措施:设禁烟局、捉拿烟贩、收缴烟具、封闭烟馆、配制戒烟 药丸、严令吸烟人员定期戒绝。
1912年,湖南都督谭延闿在湘禁烟,一次就焚毁下笔91551两。
(二)湖南营兵赴粤抗英:
1841年2月,关天培虎门抗英,壮烈牺牲。
英军进攻乌涌,直逼广州。在湖南任总兵的祥福率军抗敌,他和31名将领牺牲,415名营兵阵亡。
(三)魏原的必改革思想与“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原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进步思想家,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即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湖南的禁烟运动,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及魏源的改革思想与“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
四、板书设计
第1课 湖南的禁烟运动和新思想的萌发
一、湖南的禁烟运动
二、湖南营兵赴粤抗英
三、魏原的必改革思想与“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2课 太平天国在湖南的斗争和湘军的创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太平天国在湖南的斗争。
2、 湘军的创建及其历史影响。
3、太平天国先烈们在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二、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收集和整理的有关材料,对所探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热爱我省的情怀。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在湖南的斗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湖南的禁烟运动和新思想的萌发,那么上课之前,我们来复习一下前面两节课的内容。
问题一:在虎门硝烟的英雄是谁呀?
问题二:在抗英战争中,壮烈牺牲的两名将领是哪两个?
问题三:魏源提出的新思想是什么?
问题四:魏源编号的著作叫什么名字?
同学们认真回忆,最后抽人来回答。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太平天国爱湖南的斗争这一部分内容。
二、探索新知
请同学们看书,寻找以下问题的答案
问题一:太平军在湘南起义时间是多久?
问题二:起义的地点在哪里
问题三: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同学们认真阅读,并标出所需的答案,最后教师抽同学回答这些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
1、起义时间:1851年
2、地点:广西金西村
3、领导人:洪秀全
随着战争的一步步爆发,太平军于1852年6月份进入湖南,并发布檄文:《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同学们,现在你们讨论一下太平军起义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会我们针对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做一个辩论赛。
同学们认真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
三、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的,同学们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四、板书设计
太平天国在湖南的斗争和湘军的创建
一、太平军在湘南的发展
1、时间
2、地点
3、领导人
4、影响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在湖南,今天我们接着蒋长沙之战、水营的建立与太平军出湘以及曾国藩创建湘军。
二、探索新知
<一> 长沙之战:
同学们现在开始看长沙之战内容,从中找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1852年8月,西王萧朝贵率林凤祥、李开芳等1000余名太平军奔袭长沙
1852年9月24日,洪秀全率太平军主力增援长沙,兵分3路向长沙城发起猛攻。激战81天后,撤出长沙,挥师北进。
(三)水营的建立与太平军出湘:
1852年12月,太平军占领岳州,获火药、枪炮、船员5000余只,正式建交“水营”。
(四)曾国藩创建湘军
同学们现在开始阅读曾国藩创建湘军这一内容,并从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问题一:曾国藩创建湘军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二:天平天国最后的命运是什么?
同学们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抽2个同学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归纳:
目的: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852年11月开始创建到1854年初,湘军已经扩大到15个营,水师10个营,总人数达17000人。
1864年6月,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失败。
三、小结: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四、板书设计
太平天国在湖南的斗争和湘军的创建
一、长沙之战
二、水营的建立与太平军出湘
三、曾国藩创建湘军
五、教学反思:
第3课 湖南人的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湖南洋务的沉寂与湖南人在外地的洋务活动。
2、郭松焘的洋务与外交活动。
3、左宗棠的洋务实践与收复新疆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2、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平天国在湖南的斗争和湘军的创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湖南人的洋务运动。
二、讲授新课
(一)湖南洋务的沉寂:
洋务运动时,湖南因地处内陆,思想守旧,因而开放较晚。
1875年创办湖南机器局,后停歇。1895年开办的湘裕炼矿公司,是第一家近代企业,比上海、天津等晚了近30年,较兰州也晚了17年。
(二)曾国藩的洋务运动:
1、1861年,他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项军事工业,是中国近代工业兴办的开始。
2、曾国藩是中国近代留学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三)左宗棠的洋务实践与收复新疆:
1、左宗棠是洋务派的又一代表人物。
2、他兴办了:福州船政局、福州船政学堂、兰州织呢局等。
3、1878年,他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
(四)郭嵩焘、曾纪泽的务实外交:
1876年,郭嵩焘出任中国驻英大使,是中国第一位驻外的外交官。
1881年,曾纪泽不畏威逼讹诈,与俄与反复辩论,签订了《中俄 改订条约》,收回部分主权。
三、总结: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四、板书设计
第3课 湖南人的洋务运动
一、湖南洋务的沉寂
二、曾国藩的洋务运动
三、左宗棠的洋务实践与收复新疆
四、郭嵩焘、曾纪泽的务实外交
第4课 最富朝气的维新实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活跃的维新思想。
2、谭嗣同、陈宝箴、熊希龄等在维新变法中的主要活动。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谭嗣同的事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学习我们学习了湖南人的洋务运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最富朝气的维新实践。
二、讲授新课
(一)活跃的维新思想:
1、维新运动时期,湖南成国“全国最富朝气”的维新省份。
2、维新人士创办《湘学报》和《湘报》。
3、查找史实说明湖南是维新运动时期“最富朝气的一省”。
(二)敢为为先的谭嗣同:
1、谭嗣同,浏阳人。1879年写成《仁学》一书。
2、敢为人先,在湖南率先创办新式学堂——浏阳算学堂。
3、以时务学堂、南学会、《湘报》为阵地,培养维新变法人才。
4、1898年6月,光绪帝命谭嗣同任职“军机章京上行走”,参预新事宜
5、维新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捕,9月28日,他与杨深秀等六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三)全国唯一支持变法的巡抚:
1、陈宝箴,1895年任湖南巡抚。
2、他创办长沙时务学堂、武备学堂,支持创办《湘报》,发起成立南学会
3、大力兴办矿业,成立了湖南矿务总局,开启了湖南近代工矿业的先河
4、设长沙电报局,开湖南近代通讯之先河。
5、是清末唯一支持和推动新政的巡抚。
(四)熊希龄的维新实践:
1、熊希龄,年少时勤学多思,有“湖南神童”之称。
2、对湖南的贡献:P16
三、小结: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四、板书设计
第4课 最富朝气的维新实践
一、活跃的维新思想
二、敢为为先的谭嗣同
三、全国唯一支持变法的巡抚
四、熊希龄的维新实践
第5课 探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湖南志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2、黄兴创立华兴会。
3、率先响应武昌起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2、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黄兴创立华兴会。
2、率先响应武昌起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维新运动和思想,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下在探索资产阶级道路中的湖南志士。
二、讲授新课
(一)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1903年,新化人陈天华发表《猛回头》和《警世钟》呼吁返清救国,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黄兴创立华兴会:
1903年,黄兴从日本回国,在长沙明德学堂任教,宣传革命思想,组建了革命团体华兴会。
1905年,黄兴协助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担任执行部庶务,成为同盟会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领袖人物,当时把他和孙中山并称为“孙黄”。
(三)率先响应武昌起义:
同盟会成立后,澧县人蒋翊武在湖北新军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筹备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在焦大锋、陈作新等同盟会的策划下,湖南率先响起。1911年10月22日,长沙起义成功。
三、小结: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四、板书设计
第5课 探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湖南志士
一、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二、黄兴创立华兴会
三、率先响应武昌起义
第6课 五四运动和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新民学会的创立、五四运动在湖南的展开以及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同时加深对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的事迹。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2、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五四运动在湖南的展开以及湖南共和主义小组的建立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探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湖南志士,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四运动和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二、讲授新课
(一) 新民学会的创立
新民学会是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根据《礼记》所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于1918年4月14日在长沙组织的进步团体,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由萧瑜任总干事。
新民学会是我国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成立的一个影响最大的革命团体,它是湖南省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组织。新民学会的主要发起人是毛泽东和蔡和森。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几千年封建统治,但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国内各派军阀互相争夺,内战持续不断,全国人民仍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同城乡小资产阶级有联系的广大爱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不满中国社会的黑暗,继续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新民学会于1918年4月14日在湖南长沙蔡和森家中刘家台子召开成立会。
(二)五四运动在湖南的展开
问:五四运动爆发时湖南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当时湖南正处于军阀割据的局面,军阀势力严密封锁五四运动的消息,竭力压制各界的爱国热情。)
问:湖南人民和青年学生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五四运动的情况的? (通过报纸和回湘的学生了解到北京等地五四运动的有关新闻。)
问:湖南学生联合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谁任会长? (1919年5月28日,由彭璜任会长)
问:湖南各地是如何开展抵制日货运动的? (许多店员、码头工人与学生并请战斗,拒绝卖日货、拒绝给日本人、轮船装运货物,捣毁少数顽固坚持贩卖日货的店铺。)
问:学生联合会编发了多种刊物,最著名的是什么? (最著名的有《救国周报》和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 “驱张”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罢课;各界同时发起“驱张”运;、分赴北京、上海、衡阳等地开展“驱张”运动;到北京组织平民通讯社;彭璜在上海创办《天问》杂志,宣传“驱张”活动。
(三)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1927年7月受陈独秀的委托,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长沙,负责湖南的建党工作。经过数月的酝酿筹备,湖南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10月成立毛泽东、何叔衡、彭璜、贺民范等8人为发起者。
三、小结: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四、板书
第6课 五四运动和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一、 新民学会的创立
二、五四运动在湖南的展开
三、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第7课 国民革命的风风雨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北伐的湖南的顺利进军。
2、湖南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
3、收回长沙岳州海关。
4、马日事变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节课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北伐的湖南的顺利进军。
2、湖南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
3、马日事变。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五四运动和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国民革命。
二、讲授新课
(一)北伐的湖南的顺利进军:
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和第七军一部,组成北伐先遣队,进军湖南,先后取得衡山、衡阳、安仁,攸县等战役的顺利,揭开了北伐的序幕。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北伐。北伐军陆续开往湖南战场,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击战。经过苦战,突破了敌军涟水防线,占领了娄底。湘乡等地。 长沙被北伐军占领后,吴佩孚急派重兵建立汨罗江防线,企图以此阻挡北伐军。
8月中旬,北伐军唐生智部在工农群众支援下,分三路向敌汨罗防线发起攻击。
(二)湖南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
随着北伐的顺利,湖南的工农运动迅速高涨起来。1926年9月,湖南省成立了总工会。10月召开了中共湖南省区第六次代表大会加强了对工人运动的领导。12月,全省工人代表大会在长沙开幕,大会由郭亮等三人主席团主持,李维汉、毛泽东、谢觉哉在会上做了报告。
与此同时,在中共湘区委员会的领导下,湖南农村掀起了更为迅猛的革命风暴。1926年11月,全省共有54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12月,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长沙教育会坪召开。大会选举易礼蓉、谢觉哉、柳直询等为省农协常委。
(三)收回长沙岳州海关:
北伐顺利进军,推动着湖南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发展。1927年3月,湖南邮务工人赶走了美籍湖南邮务局局长,收回了邮政管理权。
(四)马日事变
1927年蒋介石发动上海四一二政变后,湖南人民掀起了反帝讨将的爱国斗争,4月26日,省会长沙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大众。湖南的反动势力极度恐慌,北伐军中发动军官也蠢蠢欲动,伺机发动反革命叛乱,镇压革命运动。
三、小结:结合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四、板书设计
第7课 国民革命的风风雨雨
一、北伐的湖南的顺利进军
二、湖南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
三、收回长沙岳州海关
四、马日事变
第8课 星星之火燃三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秋收起义。
2、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湘南起义。
3、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桑植起义。
4、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江起义。
5、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石门起义。
6、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湖南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教学重点:
1、秋收起义。
2、湘南起义。
3、石门起义。
4、湖南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教学过程:
一、秋收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会后,毛泽东以中英特派员的身份来到湖南,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
二、湘南起义:
湘粤两省国民党军阀调集大量兵力“会剿”湘南,对湘南革命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为保存实力,朱德、陈毅摔南昌起义军和湘南农军一万余人向湘赣边界转移。1928年4月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顺利会师。
三、桑植起义:
南昌起义失败后,中英决定派周逸群、贺龙赴湘鄂西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贺龙回到湘西,利用亲友、旧部的关系,很快组织起3000人的武装,成立了工农革命军。
四、平江起义:
1928年夏,国民党湖南当局调独立第五师到平江等地清乡剿共。第五师中早已建立了共产党的秘密组织,第一团团长彭德怀、第三团第三营营长黄公略等共产党员,根据党的请示,秘密组织士兵委员会,开展革命活动。
五、石门起义
1928年初,中共湘西特委和石门县派袁任远到南乡秘密开展工作,成立了暴动对,积极进行起义准备。
六、湖南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大革命失败后,在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指导下,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逐渐发展起来。中共共产党的国民党统治区的组织和群众工作,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七、小结:
同学们,关于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一起总结一起,如果有什么环节还存在疑问的,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八、板书:
星星之火燃三湘
一、秋收起义:
二、湘南起义:
三、桑植起义:
四、平江起义:
五、石门起义
六、湖南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九、教学反思:
第9课 红军长征在湖南
教学目标:
1、 了解红六军团转战湘南
2、 明白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
3、 了解通道转变
4、 了解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
5、 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课内容。
6、 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
教学难点:红二、六军突围长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星星之火燃三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红军长征在湖南。
二、 探索新知
<一>、红六军团转战湘南:
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准备突围长征,同湘鄂西割据地的贺龙部队会合。8月初,中央红军委派出先遣部队近1万人,在任弼时、肖克等率领下,开始突围,挺进湘南。8月12日,在桂东县前召开大会,成立红六军团,任弼时为中央代表,肖克为军团长,王振为政治委员。
<二>、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撤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蒋介石在红军前进中设置了四道封锁线:第一道在江西赣县一带,第二道在粤北至湘南的汝城之间,第三道在鄂汉铁路的株洲至韶关路段,第四道在湘桂边境的湘江沿岸,企图在赣、湘、粤、桂四省边界,将红军全部歼灭。
<三>、通道转变:
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沿着湖南、广西边境苗、瑶等少数民族积聚的越城岭山区北上,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前进。
<四>、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
红六军与贺龙部队会师后,贺龙部队恢复了红二军团的番号。两个军团成立了总指挥部,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两个军团公约8000人。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苏区精心了顽强的反“围剿”斗争,发展和壮大了自己的队伍,有力的配合了中央红军的行动。
<五>、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存在疑问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六> 教学反思:
第10课 湘江沿岸的抗日烽火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建立
2、了解长沙“文夕大火”
3、了解三次长沙会战的经过和结果
4、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课内容。
5、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建立
2、 长沙三次会战的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
1、长沙三次会战的经过和结果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建立:
在国共合作抗日的形式下,1937年10日,中共中央在长沙建立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有徐特立担任驻湘代表,王凌波任通讯处主任。通讯处存在的3年间,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通报抗日救国形式,吸收革命青年分赴抗日前线,向抗日前线转运通讯器材和医药用品。
二、湖南营兵赴粤抗英: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国大片国土沦陷。1938年11月,日军攻陷岳阳,湖南门户洞开。在此严峻形势下,蒋介石对守卫长沙缺乏信心,下令执行“坚壁清野”和“焦土抗战”的方针,在长沙沦陷钱将前部焚毁。国民党湖南省府成立了放火指挥部,组织放火。
三、三次长沙会战:
长沙大火并未能阻止日军进逼长沙。1939年9月,岗村宁次指挥10万日军,长驱直入,进犯长沙。中国第九战区30余万兵力迎战。26日,日军进攻离长沙城30公里的捞刀河,大部分进入中国军队伏击圈。在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击下,日军遭受重创,被迫撤退。第九战区司令薛永令各部全力追击。
三、 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师生共同总结。
四、 板书设计
湘江沿岸的抗日烽火
一、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建立
二、湖南营兵赴粤抗英
三、三次长沙会战:
五、教学反思:
第11课 日军在湖南的暴行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了解厂窑惨案
2、让同学们了解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3、让同学们了解日本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4、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课内容。
5、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 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2、 野蛮的经济掠夺
教学难点:野蛮的经济掠夺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日军在湖南的暴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日军在湖南的暴行。
二、 探索新知
<一> 厂窑惨案
1943年5月,日军兵分多路开展有计划的疯狂的大屠杀,在四天里面日军共屠杀了3万多中国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厂窑惨案。
<二> 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和赌气战
1941年11月,日军不顾国际公约,在常德地区撒下大量的鼠疫细菌,发动了惨无人道的细菌战,随后数年利常德多次发生鼠疫。
日军在长沙会战和常德回忆中还进行毒气战杀害了我军民,甚至在“打虐”和“扫荡”时对普通百姓也使用毒气。
<三> 野蛮的经济掠夺
日军对湖南的经济侵略,首先表现为公开了抢劫掠夺。其次,日军还控制和垄断沦陷区的工农商会,是沦陷区经济完全论为殖民地经济。日军建立维持会,合作社,粮食公司等,对工业、交通、农业进行全面控制和垄断,采取统制食盐,贩卖鸦片等方式,压榨和毒害湘南人民。
三、 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环节,指出来大家一起总结。
四、 板书设计
日军在湖南的暴行
<一> 厂窑惨案
<二> 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和赌气战
<三> 野蛮的经济掠夺
五、 教学反思
第12课 湘西北的抗日斗争
教学目标:
1、 让同学们了解石公华抗日根据地的创立
2、 常德会战
3、 了解湘西会战
4、 了解芷江恰降
5、 了解湖南明众对抗战的奉献
6、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课内容。
7、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湖南明众对抗战的奉献
教学难点:
1、 湖南明众对抗战的奉献
2、 常德会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湘西北的抗日斗争。
二、探索新知
<一> 石公华抗日根据地的创立
1943年春,日寇侵占石首、公安、华容等县,不久,杨震东、张泽山率领新四军江南挺进队进军华容,石首交界的桃花山。12月,中共石公华县委和江南挺进队成功开辟了一桃花山为中心,地跨长江岸的石公华抗日根据地。
从 1943 年 12 月至 1945 年 8 月,以石公华根据地为依托的江南挺进队先后 同日军作战几十次,打死打伤日军近千人。根据地不点巩固壮大,扩展到石首、 公安、 华容广大乡村和岳阳境内。石公华根据地威胁着日军在荆江两岸所控制的 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 有力打击和牵制了日军在此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湖南人 民敌后抗战的信心和勇气。
<二> 常德会战
为了从西南包围重庆并夺取洞庭湖粮仓,1943 年 11 月初,日军约 10 万人, 动用空军、毒气瓦斯部队,分四路向常德发起攻击。中国军队奋起反击,以劣势 装备和血肉之躯与日军展开生死决战。在约两个月的会战中,双方在常德周围进 行了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其中以常德城区的保卫战最为悲壮。 常德会战,打死、打伤日军 40000 多人,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延缓了日 军的“打通平汉线作战计划”。
三、小结
根据板书内容,总结知识要点。
四、板书设计
湘西北的抗日斗争
<一> 石公华抗日根据地的创立
<二> 常德会战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湘西北的抗日斗争的前面一部分,今天我们来学习后面的一部分。
二、探索新知
<一> 湘西会战
日军为占领对其具有很大威胁的芷江机场巩固湘桂、 粤汉两铁路交通进而进攻四川,威胁重庆。1945年4月9日,日军大举进攻湖南邵阳、芷江、新宁地 区。 国民政府军队采取 “节节阻击,诱敌深入,包围聚歼” 的方针展开反击。 1945年6月7日,湘西会战以中国的胜利而结束。
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日军在中国战场攻势的结束。 湘西会战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芷江洽降创造了条件。
<二> 芷江洽降
1945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电令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派代表到芷江商谈投降事宜。21 日至 22 日,中国代表与日本代表在芷江就 日军投降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了洽谈。 芷江洽降,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大事件,为中国 战区对日受降和在南京举行受降仪式作了必要准备。
<三>湖南民众对抗战的奉献
湖南抗战是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民众积极配合 正面战场作战, 是正面战场取胜的重要原因;广大人民群众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 战争,拖住和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物力和财力。 自武汉失守后, 湖南成了抗日战争的前线,其间经历了 3 次长沙会战以及常 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等 6 次大战役,是全中国抗日救亡规模最大、声威最壮的省份之一。
三、小结
根据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四、板书设计
湘西北的抗日斗争
<一> 湘西会战
<二> 芷江洽降
<三>湖南民众对抗战的奉献
五、 教学反思:
第13课 湖南的解放
教学目标:
1、帮助同学们了解湖南和平起义。
2、让同学们了解衡宝战役
3、让同学们理解湘西剿匪
4、初步学会根据搜集到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理解本课内容。
5、通过感知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湖南的和平起义
教学难点:湖南的和平起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湖南的解放。
二、探索新知
<一>湖南和平起义
1949 年 7 月下旬,人民解放军攻占了湖南岳阳等地,前锋已达长沙近郊。 在大军压境的形势下,程潜、陈明仁决心起义。7月29日,双方代表达成湖南 和平解放的原则协议。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率部在长沙起义,发表通电,宣布脱离国民政 府,加入中共领导之人民民主政权。第二天,人民解放军开进长沙,湖南和平解 放。 湖南和平解放,使古城长沙避免了一场浩劫,湖南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同时,极大地冲击了国民党营垒,加速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瓦解,对解放华南和西南也起了促进作用。
<二>衡宝战役
1949 年 10 月 10 日,人民解放军对在衡阳、宝庆一线的白崇禧部主力发起 猛烈进攻,乘胜解放了衡阳、祁阳、耒阳、武冈、宝庆等地。 衡宝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重要战役之一,基本歼灭了白崇禧的主力,为尔后 我军进军广西全歼桂系主力和进军大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湘西剿匪
为了肃清湘西匪患,打开进军西南的通道,1949 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奉 命进入湘西剿匪。 人民解放军在湘西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 3 年多艰苦卓绝的 斗争,基本肃清了湘西匪患。 为纪念在剿匪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 湘西人民将沅陵中山公园改名胜利 公园,并修建了剿匪胜利纪念塔。
三、小结
根据板书,概括知识要点。
四、板书设计
湖南的解放
<一>湖南和平起义
<二>衡宝战役
<三>湘西剿匪
五、教学反思:
第14 课 湖湘文化的渊源与特征活动课
活动主题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上溯屈原、贾谊为代表的楚文化,中经周敦颐、胡安国、胡宏、王船山的发展,后由魏源、曾国藩、谭嗣同、黄兴及毛泽东等人发扬光大。湖湘文化具有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川,务实求新、博学海纳,兼容井蓄;果敢自信,爱国奋斗等诸多鲜明特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
围绕湖湘文化的渊源与特征,从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自拟题目探究,继承发扬湖湘文化的优秀传统,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应认识其不足之处,学会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过程与方法
一、制定计划
二、小组活动
1、小组分工
2、明确纪律要求,增强安全意识
3、资料准备
4、走访调查
5、撰写研究报告
6、推选代表参加班级论坛演讲
二、班级论坛
1、准备工作
2、论坛演讲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教
案
七年级下册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教
案
七年级下册
4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