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数字化战略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_张羽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3160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化战略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_张羽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字化战略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_张羽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字化战略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_张羽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9卷第1期江 苏 理 工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Vol.29,No.1Feb.,20232023年2月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对于我国教育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 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强调,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当下,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质增效。数字化背景下,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通信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的迭代发展,大数据成为影响 4 430 万高等教育在校生思想行为的“重要变量”。数字技术也在赋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

2、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增量”。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积极掌握数字技术主动权,精心谋划、前瞻布局,借力数字技术融合算法算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势能,实现思政工作数字化转型、智慧化改进。这对于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赋予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生机活力。一、数字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打通“数字动脉”,积极主动地拥抱数字化潮流,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回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融合与创新能力,抢占数字先机,共享数字价值的必然选择。(一一)数字化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更精数字化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更精准化准化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高校思政工作亟待需从“浅表应用”迈向“深度

3、融合”的数字化转型,摆脱传统低效思政工作法,形成新型数字化意识和思维。应借助智慧平台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消费、择业等大数据,挖掘、分析在校学生的学业成绩、选课信息、奖惩记录、毕业去向等各类数据,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实时状态数字化战略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张羽程(江苏理工学院 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收稿日期:2022-10-1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视阈下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机理及其实现研究”(17JDSZ1010)作者简介:张羽程,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摘要:数字化正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4、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数字化条件下高校思政教育正面对着诸如教育对象有主见、网络思政亲和力低下、育人平台吸引力偏弱的挑战。数字化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做到精准化、高效化、标准化。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主动提升数字素养、主动用好数字利器、坚持新颖方式,加速数字化转型,推进智慧思政教育开展,为立德树人插上数字化翅膀。关键词:数字化;智慧思政;高校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23)01-0117-05DOI:10.19831/ki.2095-7394.2023.01.008和思想动态,形成“精准滴灌”,避免“大水漫灌”。要运用数

5、字化战略,智慧性掌握教育对象在校各阶段、全过程的思想和行为变化,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对数据的全覆盖。在大数据时代,任何数据痕迹都可以被保留、记录和收集,通过对所有数据的迅速梳理和整合,可以描绘出个体行为的全貌图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不同学生个体的数据分析和精准对接。数字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预测力,提升校园智慧媒体服务力、吸引力和黏合度,为精准供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造新机会。推动数字技术与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将为思政教育智能化精细化注入强大动能。(二二)数字化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更高数字化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更高效化效化当前,数据已成为关键性的生产要素。充分挖掘环境智联、数字

6、孪生、形态重塑等数字富矿,有效发挥云计算等数字创新优势,开展形式多元、革故鼎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创新教育评价,可以使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共享好、使用好并且善于研究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利器”,最大程度降低思政教育因数据鸿沟而产生的信息短缺问题,统筹推进数据融合融通,因地、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开展工作。大数据算法可以有效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传播手段的现代化、智慧化与精度化,高效检测比对海量学生数据样本,实现网络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发挥大数据的最大效益,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运用大数据算

7、法筛选、过滤、选取、集成符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求的各类舆情、资助、心理健康、思想动态数字化信息,可以实现调查分析研判领域的“效率变革”。(三三)数字化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更标数字化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更标准化准化教育部于2022年11月底发布了 教师数字素养 标准,对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制定了清晰的评价标准。云网融合的全领域、全流程、全要素的数字化,让“大数据+”“算法推荐”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方式,使得思政教育价值深度得意于生生不息的数据流中,确保数据的原始性、完整性、真实性,避免算法歧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信息过滤”的负面影响。

8、高校思政工作者而言,行业标准的出台,可以指导教师借助变革的数字技术,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让大数据成为思政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与智媒体深度融合、跨界联网、协同共进。通过对“00后”大学生群体偏好的多维度大数据观测,可以更好把握“Z世代”大学生群体对思政工作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柔性化的需求规律,赋予思政教育发掘更多时代机遇。推出符合当代大学生真实需求的智慧育人服务,将智慧教育理念、技术与方法,全过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数字化探索实践,带来普惠化、便捷化的广泛深远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思政系统性重塑,以科技赋能思政教师。二、数字化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丰富网络资源是

9、把“双刃剑”,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意识到新时代数字安全风险挑战,掌握新一代大学生的特征规律,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以问题导向找到不足和努力方向。(一一)教育对象独立有主见教育对象独立有主见作为互联网“原住民”,“Z世代”的大学生从小熟练使用网络,享受着经济全球化、数字化和网络空间表达便利的红利,“0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成长于开放的社会环境,具有平视世界的态度和强烈的自我意识,有独立的价值主张,追求公平、积极维权。数字化环境下,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承载海量信息真假难辨,大学生容易出现网络言论江 苏 理 工 学 院 学 报118第29卷失范的问题。针对疫情造成的校园封闭管理等问题,动辄就到新浪微博

10、、超级话题、知乎、贴吧等平台发泄不满情绪,表达对防疫措施和放假安排的抗议;吐槽对学校后勤餐饮食宿等意见;有的甚至编造虚假理由出校游玩。大学生在意见表达时较少使用校内反映渠道,首选社交媒体。新生代大学生还拥有B站UP主、二次元COSER、知乎KOL(关键意见领袖)、微博红人等众多隐形技能。2022年多地网课被入侵事件,严重扰乱课堂纪律,造成师生恐慌。(二二)网络思政亲和力低下网络思政亲和力低下数字化转型正在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变革,网络思政不应再是冷冰冰的说教。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存在网络平台面貌陈旧,板起面孔说教较多,亲和力不够的现象。运用青年熟悉的话语体系、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

11、吸引大学生的优质网络思政文化内容输出较少;部分数据平台存在忽略学生隐私保护、心灵抚慰温度不够等问题。思政工作者因年龄代沟对“00”后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征掌握不够,以VR、AI等数字化新手段展现有温度、有情怀、有态度的教育内容较少;生产和传播注重对大学生人文情感关怀的网络文化产品不多;网络思政不够鲜活,简单地认为数字化就是建网站,采用贴近青年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不足;推出智慧赋能与创新融合的优质网络文化精品有限,较难形成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力量。(三三)育人平台吸引力偏弱育人平台吸引力偏弱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显示,超过95%的网民为网络视听用户。高校立德树人还存在不适应“Z世代”大

12、学生数字化生存的特征、未能充分发掘短视频工具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对网络思政内涵的理解有偏差的诸多不足,在对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政工作者访谈中发现,该群体普遍对抖音、B站、小红书等平台运用不够,对知乎、微博超话等社交媒体关注度不足,对网络思政内容挖掘不充分等,推动高校公众号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力度不够。当前,部分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平台上的资源还不够丰富,载体还不够新颖,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式的单向传播到达率不高,00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文、短视频、动漫动图、Vlog、表情包、弹幕等可视化内容及沉浸式虚拟仿真技术运用较少。部分高校新媒体平台更新滞后,互动性不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阅读量

13、、在看量、转发量低迷,未能达成良好的育人效果。三、高校思政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策略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是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智慧化的思政工作能让大学生在沉浸式感知中触发思想的开关,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引导学生既能乐享数字化带来的便捷网络体验,又能避免沉溺于虚拟世界。(一一)高校思政工作者需提升数字素养高校思政工作者需提升数字素养数字素养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掌握并利用好大数据,是当今高校思政工作者必备的硬核本领。大数据的精准性特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数字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价值,善于从海量数据“洪流”中快速抓取特定有效信息,应对时代挑战之变。数字

14、化浪潮时代,以数字技术为基座的智慧思政,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适应数字化生存的素养与能力。数字化高速发展浪潮,席卷、重构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社交生活方式,大数据信息平台扮演着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趋向的“监测器”作用,要让数据多跑路,学生少跑腿。扮演好“把关人”角色,大数据的价值性特质,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发挥数字生产力所蕴藏的强大能量,推动思政数字化、数字思政化。从大数据的生成来观察每个大学生教育对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例如,近年来新生入学报到季,高校运用分布式图数据库技术展现新生的出生年份、生源地分布、男女生性别比、身高、兴趣特张羽程:数字化战略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第

15、1期119长等,为提前做好疫情精准防控、后勤服务保障等工作提供了便利。(二二)高校思政工作者需用好数字利器高校思政工作者需用好数字利器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要素是易用、好用、管用的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科学管网、治网、用网,避免大学生陷入大数据所裹挟的“普世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等多样多元错误的价值观念漩涡。大数据算法推荐模式易使大学生受困于“信息茧房”,固化其愈加局限而狭窄的价值判断。防止炫富拜金、暴力低俗、奢靡享乐、卖惨“审丑”等现象对大学生形成的不良导向。高校思政工作者还需重点防范大学生被卷入电信网络诈骗、“裸贷”、套路贷等恶性事件中,引导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自律,谨防

16、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暴力等风险,杜绝人肉搜索、人身攻击、恶意举报等网络欺凌和暴力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配合网信公安等部门整治诱导大学生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互撕谩骂、拉踩引战、刷量控评等行为。例如,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云课堂“虚拟直播”技术开展防诈骗宣传,政法、教育等多家平台共同参与,实现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多个平台同时播出,传播范围更广,累计在线收看人数突破 20万。反诈民警为大学生们呈现兼职刷单、冒充熟人、游戏交易等骗局的真实案例和防范技巧,转换智慧思政教育话语方式,让更多大学生增强防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减少动辄成千上万的经济损失以及次生的心理伤害。(三三)高校思政工作者需坚

17、持新颖方式高校思政工作者需坚持新颖方式智慧思政是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思政工作者要让数字化成为一种习惯和理念,为智慧思政育人注入蓬勃活力,充分利用校园里的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以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升级,强化贴近“Z世代”大学生需求的内容供给,以网络思政的创新发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走深走实走心,推送思想性、人文性、价值性、趣味性的内容。充分借助精品网课、优质微课等方式,融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以正确的政治引领、思想引导,营造高校数字文明风尚。在大数据时代,高校需形成载体合力,在内容、渠

18、道、平台等领域实现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实现共创共建共享,为大学生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严防网上不良社交行为和不良文化现象形成不良导向,扭曲青年价值观,着力防止大学生沉迷网络。例如,高校广泛运用微信、微博、视频号、抖音、快手、B 站等,传播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生活、原创歌曲、情景剧、招生就业信息、教师教书育人、学生成长成才、校园暖心故事等,获得了广泛走心的数字化传播效果。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把有高度的事情做得有温度,在数字教育中更好地发挥春风化雨、浸润人心的作用。充分借助数字化的力量来应对挑战、解决问题,推动党建和思政工作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全面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参考文献:1

19、王学俭,靳海龙.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6):142-146.2 陈坤,李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1):118-123.3 吴凯.区块链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逻辑、风险挑战与实践策略EB/OL.(2021-07-21)2022-10-22.https:/ 吕春宇.网络思政是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一环N.光明日报,2021-07-24(4).5 贾兆帅.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态势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1):118-123.6 卢岚,李双胜.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三维审视

20、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6):28-33.7 金伟.数字技术融合下思想政治教育智能转型探赜J.思想教育研究,2022(6):32-37.责任编辑张栋梁江 苏 理 工 学 院 学 报120第29卷Research on innovation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strategyZHANG Yucheng(School of Culture and Tourism,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213001,China)Abstract:At present,with digitalization changing the behaviors and thinking mode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students,it bring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Digitalization helps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be precise,efficien

22、t and standardized.At the same time,thereare also a series of challenges,such as the education objects have their own opinion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affinity with the network is strong and the attraction of the education platform is weak.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education strategy,university ideo

23、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needs to actively improve digital literacy,use digitaltools,adhere to innovative ways to accelera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digitalize moral education.Key words:digitization;smart ideology and pol

24、itics;university(上接第106页)An exploration of multiple connotations of fisherman s imageCHEN Lei(College of Arts,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China)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the term“fishermen”ha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Fishermen”is not only the representati

25、ve of the ancientlabors,but also a symbol of countless frustrated literati sdream of seclusion and freedom.In the Book of Songs,“fishermen”is a real rural fisherman and angler,and inZhuangzi and Ci of Chu,he refers a magnate and wise man outside the world,while in the Han dynasty,Wei andJin dynastie

26、s,the image of“fishermen”closely combines“official”and“hidden”.Later,“fishermen”became ahigh frequency word in Tang and Song poetry and was a synonym for being open-minded,arrogant,solitary andclean while taking time for yourself from the busy life.Finally,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dramas,“fish-

27、ermen”was pictured into a chivalrous warrior.The evolution of the image of“fishermen”reflects the process ofcultural connotation being inherited and adapted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times,which reflects the continuousreturn to human nature of the image of“fishermen”.Key words:“Fisherman”;image;evolution张羽程:数字化战略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第1期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