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十二五中医事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531247 上传时间:2024-09-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十二五中医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十二五中医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十二五中医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十二五中医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十二五中医事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十二五中医事业发展规划26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河南省“十二五”中医事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为进一步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保障人民健康,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成就显著 “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中医药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中医药方针政策,

2、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积极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广大中医工作者奋发努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医事业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中医药发展环境不断改进,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逐步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有关部门支持、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关心中医药事业的良好氛围。 5月,省政府成立了由11个厅局组成的河南省中医药工作厅际协调小组,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统筹协调; 2月,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为加快发展我省中医药事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省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人社厅等有关部门在规划、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了对中医的支持力度。商丘、郑州、洛阳、新乡、南阳等相

3、继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文件。各县(区)卫生局先后设立了中医股或中医专干。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截至 ,全省各类中医机构3036所,比“十五”末增长6%,中医医院269家,其中省级中医院5所。158个县市(区)中有154家中医院。全省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已达13所,二级甲等以上中医医院86所;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35983张,比“十五”末增长35%。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逐步加强, 6个省级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经过国家验收。91的综合医院设有中医科;9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1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开设有中医科;50以上的村卫生室有

4、中医中药。累计建设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29个、省级重点专科32个。全省中医门急诊服务人次平均每年以9.2%的速度递增, 达到1884万人次(不包括村卫生室);出院人次平均每年以15.2%的速度递增, 已达到100万人。中医投入大幅增加,发展条件明显改进。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各级各类中医投入约32亿元,中央和省级投入达17.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7倍。争取中央基建投资7.29亿元,建设项目62个,包括贫困县中医院项目26个、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17个、地市级重点中医院项目18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项目1个,加上各级中医院自筹资金项目30个, 建设项目累计达92个,实现拉动投资

5、35.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9倍,新增建筑面积121.3 万平方米,新增床位近1万张。 “十一五”成为我省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最好最快的时期。同时,以项目为载体,支持开展了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中医重点临床学科建设、中医医院中药制剂能力建设、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县级中医医院中药房建设、县级中医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农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等项目,全省中医医院服务条件进一步改进,服务能力大大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日益壮

6、大,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以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主体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中医药院校每年为中医药行业培养大批技术人才。实施了“四类人才”培养计划、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开展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等工作,培养高层次临床专家1000余人。全省中医药从业人员7.4万多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超过3.7万人,人数均居全国首位。李振华教授荣膺首届“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达84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34人。在全行业开展熟练掌握150首常见方剂和100条经典条文的“读经典、背方剂”活动,极大提高了中医人员基本理论功底,提升全省中医药人才队伍整体素

7、质。中医药科研水平得到提高,继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拥有省级中医药科研机构2所,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全省拥有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三级科研实验室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4个,有省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中心2个。我省中医药科研人员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等国家级课题84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90项,累计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80余项。中医药科研层次全面提升,一批科研课题成为新的优势学科。积极参与深化医改,中医药作用进一步发挥。认真贯彻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积

8、极参与深化医改,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开封市中医院与原开封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成功资源整合,为全省、乃至全国医疗资源的成功整合开辟了先河,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成为全国中医医院整合公立综合医院的成功范例;积极推进洛阳市公立中医院试点工作,强化现有的三级中医院功能;大力发展省洛阳正骨医院等重点专科医院;办好公立县级中医院。按照中医药服务的特点,调整和增设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提高中医诊查费及针灸、推拿、中医正骨等传统项目的服务价格,充分体现中医药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纳入了新农合定点医院,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少数饮片外(主要是贵细

9、药材),中药饮片、基本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诊疗项目,全部纳入了新农合用药目录。明确了参合农民在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住院,报销起付线在当地规定基础上降低100元,中医药服务项目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当地农村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探索建立基层中医药服务补偿机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疗效独特,社会效益明显。“十一五”期间,我省争取中央和省投入9542万元,继续实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并开展临床救治研究。项目覆盖5市16县区,治疗病人累计4186人。病人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进,免疫力稳步提高,机会性感染发生频次明显减少,病人病死率明显下降,

10、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增强了艾滋病患者的生活信心。同时,经过项目组努力,取得了一批有关艾滋病临床防治科研成果。在汶川大地震救治、H1N1甲型流感、手足口病防治等突发事件和重大疫情防治中,中医药也发挥了独特作用,疗效明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中医药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行业形象得到提升。按照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大力推进中医文化建设。成功举办“中医中药中国行”河南站活动,连续成功举办了张仲景医药文化节,洛阳平乐郭氏正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阳的医圣祠、宛西制药的医圣山被确定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组织拍摄的反映河南中医名家和中医药文化的电影苍生大医和电视连续剧大国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

11、关注和赞誉。一批彰显中医文化特色的院歌、院徵、标识和载体出炉。中医药文化建设增进了群众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同,增强了全省中医系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展示了行业新形象。二、“十二五”期间中医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期间,各项中医药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中医事业发展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有着辉煌历史的中医药大省的地位还不相适应,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要求不相适应。要促进我省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的跨越,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些地方对中医药工作重视不够,中西医并重方

12、针未能充分贯彻落实;全省中医基础设施依然落后,特别是基层中医条件依然十分薄弱;中医人才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短缺,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队伍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高;政府对中医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不足,中医医院补偿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有关中医药的医保、服务价格、院内制剂等政策瓶颈问题需进一步解决;中医特色优势尚不能充分发挥,服务领域和范围还需进一步拓展;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继承挖掘不够和科技创新不足问题并存,学术研究能力尚待提升;中医药管理体制不健全,中医药工作多头管理,亟待理顺加强;中医药资源优势与历史文化优势尚未形成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尚未

13、完全释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中医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新时期中医药事业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着力保障和改进民生,为中医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信任和需求,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医学模式和医学手段的转变,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疗效确切和费用低廉的中医药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全省

14、中医系统须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谋划,务求实效,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确定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发展思路,采取得力有效措施,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推进我省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按照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省委“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立足省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

15、见为主线,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继承创新。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坚持贯彻“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用领导方式的转变来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持续协调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部崛起服务。(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实现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的跨越。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

16、、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统筹内生力和推动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渠道多种形式发展中医药事业。(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到 ,努力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中医药强省。中医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合理,基本实现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进,结构更趋合理,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中医药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显著提高。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初步构建,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加凸显,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

17、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得到加强,重大疾病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成为卫生应急和预防重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结构更趋合理,基本适应和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医药继承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中医药传承研究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科技对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促进中药产业发展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中药(含院内制剂)质量标准和规范体系逐步建立与完善。中医药文化业态更加丰富,文化资源得以有效开发利用,中医药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与加强。2、主要指标到 ,主要指标预期完成情况如下:中医投入:政府中医事业投入与政府卫生事业投入相比提高

18、到10%。中医药区域规划:75%的县级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中医科、中药房;7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0%的村卫生室可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各类医院的中医年总诊疗人次达到2500万人次,各类医院的中医出院总人数达到150 万人。中医药人力:中医药人员占全省卫生人员的比重达到15%,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占基层全科医师的比重达到20%。中医药科技:我省2种以上现代重大疑难疾病中医药防治与研究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中医药文化:建设3个以上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药产业:引导组建以伏牛山、太行山、大别山为中心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药业集团。四、

19、重点任务(一)加强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在城市,继续改进省级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省级中医院在医教、科研等方面龙头作用;推动省辖市至少建设好一所市级公立中医医院,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加强中医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积极开展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在农村,每个县至少建设好一所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在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为村卫生室配备中医药人员或能够提供规范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积极推动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规范建设和连锁发展,鼓励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允许药品零售企

20、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到 ,初步建立起以省级中医院为龙头,市、县三级公立中医医院为骨干,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科和中医诊所(门诊部)为基础,以非公立中医医院为补充,覆盖全省城乡、中医特色突出、服务功能完善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全省建成三级中医院26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增加至100所,公立中医医院病床数增加至41000张。建成30个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2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打造中医名科。以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为龙头,以省级重点专科(专病)为骨干,加快各级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到 ,建成国家局级重点专科25个,省级重点专科60个,特色专科12

21、0个。(二)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研究开发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产品。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以现有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设置养生、保健、康复等科室,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预防保健机构,规范服务行为。到 ,政府举办的中医医院均设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有条件的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配置中医预防保健的必要设备、技术和中医药人员。加强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宣传与教育。(三)加强中医药卫生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建设将中医药纳入

22、卫生应急体系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应急网络,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到 ,建立健全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协调机制,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得到显著加强,建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卫生应急方案并加强演练,培养和建设一支中医药卫生应急队伍,储备中医药卫生应急物资。加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能力建设,在有条件的传染病专科医院设立中医药科室,依托中医医院和传染病医院建设一批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基地,到 力争每个省辖市都有一个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基地。以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重点研究室为主体,紧密结合临床,重点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

23、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肾病等重大慢性病和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新发传染病等重大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以点代面,探索建立有中医药特点的疗效方法和评价标准,形成有公认循证证据的高水平综合防治方案,逐步构建我省中医药防治临床科研体系。(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参与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中医药职业教育,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引导技能型人才培养。建设完善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加强知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工作。培养造就一批全国知名的中医药专家,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网络。注重中医药人才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

24、化培训。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农村中医药人才定向培养工作,组织基层中医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推进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工作。加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和规范化培训,继续开展乡村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加强中医药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名老中医师评选工作,建立健全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五)推进中医药科技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开展中医药理论、诊疗技术、疗效评价及标准等系统研究,推动中医药和中医诊疗技术方法的改进与提升。系统整理和挖掘中医古籍文献,加快推动中医古籍文献的数字化进程。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及临床诊疗经验的传承研究,建立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研究与传承工作室。挖

25、掘、整理、总结和利用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积极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成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扶持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省级骨伤临床研究基地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河南省经方研发基地建设,建成一批全国中医药重点学科、研究室和实验室,取得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探索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新模式。(六)引导中医药产业发展引导助推中药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与合理利用。按照国家局统一部署,做好中药资源普查、调查工作。加强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的监督,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使用和开发。支持中药新药研发与重大疾病的防治结合起来,力争在艾滋病、呼吸系统疾病、病毒性肝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

26、重大疾病中药研究方面有新突破。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健全基本药物目录的中药饮片配送服务体系。引导推动中医药相关健康产业的发展。(七)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开展百姓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普及中医药知识,让社会了解中医,让更多人选择接受中医药服务。推进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重点扶持市级及以上中医医院开展可见、可及的中医药文化活动和平台建设。继续开展好“中医中药中国行科普宣传周活动”;办好南阳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我省中医药文化资源,深入研究河南历代名医、流派的学术思想,经过出版中医药系列著作和文学作品,拍摄电影电视、在媒体开设中医

27、药专题栏目等方式,传播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河南中医药文化,打造河南中医药文化品牌,提升我省中医药学术文化的影响力,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优势。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保护,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大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造良好传承条件。(八)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建立我省中医药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全省中医药信息统计系统建设,强化中医药公共健康信息服务,推进中医电子病历建设与应用,逐步实现中医药信息与医药卫生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九)推动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大中医药“引智”工作

28、。发挥我省中医特色优势,大力推动我省中医药走出去。做好中医医疗援外工作。深入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大力促进中医药服务和产品贸易。鼓励和支持中医药民间交流与合作。五、重大项目和主要工作(一)集中优质资源,提升省级中医医院龙头地位结合郑州市实施医疗卫生发展倍增计划,根据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指导意见、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等要求,整合集中优质资源,确保如期完成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医院两个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科研综合楼;河南省中医院门急诊综合楼;河南省骨伤临床研究基地。(二)强化基层,着力建设100所县级公立中医医院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

29、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依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全省100所公立县级中医医院,进行业务用房改建,配置基本医疗设备,改进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力争全部达到特色突出、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三)夯实基础,扎实开展基层中医药工作一是建设30个县级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2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二是建设省级农村中医药工作示范先进单位30个(平均每省辖市1-2个)。三是建设省级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个。四是建设省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0个推进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五是力争在全省95%以上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中医诊疗科

30、室和中药房。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基本中医药服务。采取有力措施,在基层多途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四)突出重点,大力开展优势专科专病建设建设6个以上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充分发挥其统领、示范、平台和辐射作用,整体提升我省中医药临床、教育、科研和产业的服务能力。以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为龙头,以省级重点专科(专病)为骨干,加强专科建设,做大做强“洛阳正骨”品牌。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儿科、病毒性肝炎、高血压、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种方面形成专科专病优势,力争有新的突破。开展3-5个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诊疗中心建设,对3-5个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的方法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和临床验证,优化形成中

31、医临床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五)拓宽领域,加强中医预防保健和应急服务能力建设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努力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充分发挥中医优势,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手段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努力在50因此上的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设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室(“治未病”中心)。配合国家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建设工程,选择若干个区域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与“六位一体”服务功能有机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独立的中医预防保健机构。在每个省辖市可建设一个具备较强中医药卫生应急能力的中医医院(基地),

32、或省辖市传染病专科医院中设立中医科室,提高中医药卫生应急水平。(六)发挥优势,积极探索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以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平台,遴选确定2种以上重大疑难疾病进行中医药防治科研攻关,以提高现代重大疑难疾病防治方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目标,开展临床验证与评价研究,实现防治方案的优化和推广应用。同时,选择中医药具有疗效优势的3种常见病,进行病症结合诊断标准、辩证规范、临床使用技术操作规范、中医药诊疗手段和方法等研究并加以推广。(七)多措并举,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学历教育、师承教育和继续教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实施“四类人才”培养计划。 “十二五”期间,培养50名

33、高层次高水平省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县乡中医临床骨干 名,培养500名“四类人才”,平均为每个市级以上医院每年培养管理型、继承型、西学中和外向型人才各5名。推动中医药院校以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培养中医基本理论扎实、临床实践能力较强,整体素质高的毕业生。经过继续教育、专业培训、适宜技术推广等方式,加快培养城乡基层专科、专病技术骨干,农村、社区中医技术人员等中医药实用型人才,提高基层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对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进行中医药专业大专学历教育。到 ,全省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和乡村中医达到中专以上学历水平,乡村医生普遍接受中医药基本知识轮训。开展高起点传统医学师承

34、人员的培养工作,积极探索师承教育与临床学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经过转岗培训、规范化培训以及骨干培训,为城乡基层培养500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探索建立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多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选拔培养50名知名学者和科研领军人物,培养为国内知名的优秀学科带头人,遴选并重点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支持我省中医药大专院校和医疗机构建设中医临床教学(实训)基地、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八)坚持科技强医,推动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科研人员加强中医理论基础研究,对中医原创思维、中药方剂基础、针灸经络基础进行重点研究。加强中医药现代传

35、承工作。建立40-50个河南省名老中医学术研究室、工作室,系统总结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开展5项中医诊疗技术的深入研究。积极组织推荐、认定传统医药代表性传承人,经过组织出版专著、编纂医案、制作音像资料等形式,记录和保存著名中医的学术资料,发掘和保护特色中医药技术,总结和传承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筛选、评价、推广一批民间医药验方及诊疗技术,完成民间中医特色疗法收集整理及推广工作。完成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并充分发挥科研平台凝聚和带动作用;省中医药研究院继续坚持“一体两翼”发展方向、明确研究重点、改进研究条件,确保科研综合楼立项并建成发挥效益;支持省洛阳正骨医院申报

36、建设全国骨伤临床研究基地,继续沿着“医教研产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打造洛阳正骨医疗集团。建成4个国家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和10个三级科研实验室,全面带动和提高我省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九)积极引导,助推中医药产业发展按照国家局统一部署,对全省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进行普遍调查,对人工种植中药材和道地药材进行重点调查,建立全省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和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机制。充分利用河南中医药历史文化优势与资源优势,支持引导组建若干中药材种植基地和药业集团,逐步扩大中药产业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适合基本药物目录的中药饮片配送服务体系。(十)

37、丰富载体,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建设中医药文化机构。在完善两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同时,建设好南阳张仲景博物馆,并以针灸申遗成功为契机,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开封大宋中医文化资源,着手建立集北宋针灸铜人、太医馆、惠民和剂局方、同仁堂、葆豫堂等为一体的大宋中医文化博物馆,以弘扬中原中医药文化,打造河南中医药文化品牌。引导各级中医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及中药企业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公共教育场所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鼓励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公司,组建和壮大河南杏林艺术团。加强中医药知识及文化传播网络建设。培育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队伍,开发一批中医药文化科普产品,拍摄一部有影响力的反映名老

38、中医的电视片。组织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 和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十一)构建平台,提升中医药信息化水平建设与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力争实现我省中医药医疗、管理、科研、教学等的信息化、网络化。着力完善全省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系统。构建省、市两级中医医疗、科研、教育信息网络,探索建设省、市(区域)中医药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推动建立全省中医药政务信息管理系统、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系统、中医医疗信息共享系统、中医药信息服务与监测系统等应用系统建设,提高中医药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十二)扩大交流,推动中医药对外合作依托省洛阳正骨医院,以项目为主体,打响“洛阳正骨

39、”品牌,支持、鼓励“洛阳正骨”与德国阿斯克勒皮奥斯霍瓦德骨科医院、白俄罗斯创伤骨科及矫形研究所、罗马尼亚按摩中心、韩国中韩脊柱外科研究中心、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的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中医院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好中美中医药国际交流学术会议。协助做好高层卫生管理干部赴新加坡培训工作。组织做好中医药对外交流工作。六、保障措施(一)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提请各级人大,督促各级政府切实全面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方针,依法履行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职责。充分发挥河南省中医药工作厅际协调小组作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统筹协调。市县政府应建立相应的中医药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中医药

40、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二)进一步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建设,健全机构,完善职能,理顺关系,强化全行业宏观管理和指导,实现中医中药统筹管理。各省辖市均应设立中医药管理机构,有条件的县市要有机构和专人负责中医药工作,保证中医药相关方针、政策得到顺利贯彻落实。(三)建立健全中医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落实对中医的投入倾斜政策,中医事业费增长幅度要不低于本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补偿机制,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对县、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工资,实行财政全额拨付。各级政府应保证国家级、省级中医药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的落实,加大对经济

41、欠发达地区中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四)落实完善相关中医药扶持促进政策调整和增设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合理提高针灸、推拿、中医正骨等传统项目的服务价格,体现中医药技术劳务价值。对于未列入基本医疗服务的项目,收费价格能够适当放开。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中医医疗机构要纳入定点服务单位;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和院内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参保人员在中医医院以及西医医院中医科住院的报销起付线降低100元,中医药服务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鼓励医疗机构研发、使用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按照国家有关制剂的管理规定,将安全有效的经验方制成膏、丹、丸、散等传统制剂,方便群众使用,提高

42、中医药使用率。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简化中药制剂申报、审批程序,降低报批成本。临床急需而市场没有供应的中药制剂,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能够在指定的医疗机构范围内调剂使用。(五)充分发挥中医药行业组织的作用加强中医药协会、学会建设,发挥其在学术交流、知识普及、咨询服务、行业评审评估等活动中的作用,促进中医药学术进步。中医药学会参与中医药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科研立项、成果评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等工作,实行同行评议。(六)加强中医行业自身建设与管理加快中医管理部门职能转变,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健全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增强中医药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不断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与能力。加强行业的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树立行业良好社会形象。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体制改革,整顿服务秩序,加强对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的监管,规范执业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