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摘 要 企业文化建设对民营企业成长及发展至关重要。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快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和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关键词 民营企业 企业文化 整体素质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截止2004年上半年,全国民营企业数达到万户,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达到3 万人,民营经济已经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力军。但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我国加入WTO,民营企业面临国内国际激烈的竞争,能否应对这场竞争,关键视一个企业
2、整体素质水平如何。企业的整体素质水平包括资金技术管理和经营能力,尤其是企业文化。因此,在民营企业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整合和创新民营企业文化,让先进的优秀的民营企业文化在民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对规范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推进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1 企业文化的概念和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企业文化在伴随企业成长中,显示它特有的作用。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名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激励作用,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
3、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出发点,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职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强了他们之间相互的信任、交流、沟通,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对职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塑造形象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的无形资产。2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 大多数民营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大
4、企业的专利,民营企业没能力也没必要进行文化建设。他们认为在企业创业初期,主要的精力应放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资金运作和企业管理上,企业文化建设是进入成熟期后才需考虑的问题,因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有的认为搞企业文化建设就要花钱,把企业文化看作一种锦上添花的东西,没有认识到其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论的价值和作用。 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认识误区 一是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现在不少民营企业,常将一次读书活动、一次文艺演出、几期黑板报等,都称为企业文化建设或扩张为“我们的企业文化”。诚然,这无疑都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但决不是企业文化,而只能称为企业的文化活动。二是将企业文化等同于CI(企业形
5、象塑造)。当前,不少民营企业导入了CI体系,但是CI只是实现民营企业经营和发展目的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并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民营企业不注重文化底蕴的积淀,只一味追求CI表层的冲击力,标本脱节,最终必然使企业走向衰败。 家族色彩浓厚,企业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制企业,企业所有者及其亲属是企业的主人,而员工是“打工仔”,是“外来人”。不可否认,家族式的企业在创业初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过于浓厚的、以血缘和裙带关系为主的管理模式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易淡化雇主与员工的关系,形成各自利益共同体,不利于企业管理,同时企业经营者的家长制作风,独断专行,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弱
6、化了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不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团队优势无从发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企业文化的层级偏低,难以支撑企业长期快速的发展 民营企业文化层级的高低是由企业文化的类型决定的。从我国近些年的情况看,民营企业文化主要分为家族情感型、制度约束型、理念引导型和境界追求型四种。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属于第一、二种类型,第三种类型较少,第四种类型则更少。这四种类型企业文化依照其对物质生产力推动程度的大小来划分,可分为最低层次、次低层次、较高层次、最高层次。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由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规范、不系统,产生的文化力不强,对物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较弱,必须
7、尽快予以改造,再造出较高的理念引导型企业文化,特别是境界追求型企业文化。只有转变到理念引导型企业文化并最终再造成境界追求型企业文化后,才能使民营企业文化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级,形成强大的企业文化力,为民营企业的持久、快速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有的个性 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是根据本企业的特点概括提炼而出,体现本企业所特有的文化。大凡中外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目前,许多民营企业所谓的企业文化是在脱离实际的情况下总结的一套经营理念,或随便从别的企业嫁接、抄袭某些成功企业的文化理念,诸如“奋进、拼搏”、“求实、创新”,“向质量要效益”等,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功能
8、和作用,抹杀了民营企业的个性和特色,因而很难起到企业文化建设应有的作用。3 加快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领导更新理念,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和建设者,企业文化总是或多或少体现企业最高领导者的价值观、经营哲学和领导风格。因此,企业领导必须提高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企业文化各部分内容的关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仅要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弘扬企业文化,而且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企业及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保持高度一致,在制度的规范中逐步实现优良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领导要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结合起
9、来。企业文化是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中,推动管理创新的巨大动力。管理学家说,21世纪的竞争从本质上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因此,企业要谋求长久发展、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长久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和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不能孤立地进行。 将职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进行整合 民营企业应该让每个员工既要熟知企业的价值观,又要将其内化成为一种习惯和行为准则。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因此,考评内容应要考虑它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让员工明白企业在鼓励什么、反对什么,给员工行
10、为实施强化时,行为得到不断强化而稳定下来,人们就会自然地接受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观念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推动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共同实现。 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学习创新型团队民营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同时又是企业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注重人性管理和“攻心为上”,通过一定形式和途径,加大对员工的“感情投入”。只有这样,企业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才会极大地提高,并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努力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还必须“打破民营企业家族管理,广纳天下贤才”。民营企业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家族内寻找经营管理人才,而必须开
11、阔视野,让有能力的人来经营和管理民营企业,否则就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学习创新型团队是保障民营企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根本要素。一要强调“终身学习”,使企业员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二要强调全员学习,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提高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三要强调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企业不但要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而且还要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 重新构建企业文化层级 民营企业要尽快打破多等级企业文化界限,减少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的程序,缩短企业文化渗透流程。要尽快建立理念引导型企业文化,特别是与境界追求型企业文化相适合的新型的企业文化管理体
12、制。由专门部门负责、统一协调、强化管理,把企业领导的最高理念和最高境界及崇高品德传播和扩散给广大员工,减少传统的以纵向型组织结构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流程。 立足创新,塑造个性,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必须根据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立足创新,塑造个性,致力于营造富于创新意识和鼓励尝试风险的企业文化环境。纵观2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的起步、发展、辉煌、危机与迷惘可以看到,个性是民营企业生存的根本,没有个性的民营企业是无法生存的,这就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而没有个性恰恰是我国民营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消费水平提高引起消费结构变化,消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无疑扩大了对差异性产品
13、的需求,这必然为民营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因此,民营企业要想在未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并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构筑民营企业新的发展战略,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和民营企业的经营特点,重新构造企业竞争力,形成企业自身的独特个性,走现代企业的个性化发展道路。要大胆进行产品创新、市场创新、销售方式创新、消费者创新、组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融资方式的创新、企业形象创新,塑造个性鲜明、具有自身特色的民营企业文化。建立一个符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增强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一个真正企业文化的建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民营企业必须要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之路,才能做好、做大、做强。参考文献1 张一青,孙春晓.民营企业文化与竞争力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黄津孚.现代企业管理原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3 张运芳.最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用手册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4 王元珑如何再造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当代经济,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