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举隅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举隅内容提要:本文选取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二十四个研究热点进行了简要的选题论述,内容涉及到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教学设计、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教育管理、课程改革、课程整合、电子教材、人才培养、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技术、网络教育、网络伦理、师资培训、教育科研、政策法规、教育产业等多个方面。文章对关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动态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关键词:中小学 教育信息化 研究 热点作者简介:陈海洋教授,原为大学系主任,近年转向基础教育领域。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络科技时
2、代杂志副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电教办电教技术开发专家组成员,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理事,海南省科技教育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海南省中小学计算机教研会副理事长,海口市政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海口市计算机教研会副理事长,海口市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海口景山学校校长。 世纪之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作出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深远历史意义的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英明决策: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建议,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决定从20XX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一石击起
3、千层浪,一场全球瞩目的中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浩大系统工程,正以令人目不暇接的迅猛速度在神州大地蓬勃展开,方兴未艾。一直作着教育现代化强国之梦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欢呼雀跃的同时,也明显感觉到,有着数千年教育历史包袱的中国基础教育界,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洗礼既是一场痛快的创新,也是一种痛苦的弃旧(这使人不由得想到了一部畅销书的古怪名字痛并快乐着)。这场深刻、广泛的教育大革命所引发出的许多闻所未闻的新问题,令人瞠目结舌。国际歌云: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中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问题,当然也应靠中国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力量去解决。为顺利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自觉适应信息时代的
4、要求,身体力行地去研究探索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变革,以实现新时代教育的全方位大革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很多,本文只着重探讨人们近期关注的部分热点选题,旨在抛砖引玉。1、 1、 推荐选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释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全球性的教育信息化革命,正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迅猛地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那么,既承担着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承,又是高素质人才培养摇篮的中小学,该如何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呢?中小学必须信息化,中小学必然信息化,这已是为事实所证明的雄
5、辩命题。而如何认定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如何实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倒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庞大系统工程,它要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教育体系,因而必然会涉及到诸如目标与任务、决策与管理、模式与评价、环境与资源、手段与技术、科研与培训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无疑应该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切莫等闲视之。2、 2、 推荐选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与其相匹配的新教育观念、思维模式释义:由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所以势必对中小学传统的教育观念、思维模式形成巨大冲击。可以说,中小学教
6、育信息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育观念、思维模式转变的过程,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观点对教育系统进行再分析再认识的过程。有专家说得好,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思维模式问题,应该运用全新的思维模式,从根本的思维模式转换入手。实践表明,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顺利推进,最大的障碍便是滞后的教育观念、思维模式,换言之,教育观念、思维模式的转变应成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最重要的任务。因而理所当然地要求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功能、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的时空观、教学的质量观、终身教育观等诸方面作深刻的反思与深入的探讨,从而推陈出新地形成能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教育观念、思维模式
7、。3、推荐选题:现代教育理论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释义: 传统中小学自发的教改实验、研究,往往既不注重理论的指导,也不注重理论的升华,因而效益不显。其实,任何改革都需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教育改革当然不能例外。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理论指导的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就会连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轻视理论, .错误的思维一旦贯彻到底,就必然要走到和它的发生恰恰相反的方向去。” 教改实践表明,我国中小学方兴未艾的教育信息化事业,亟需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思想基础与理论武器。这里应强调的是,我们既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也应
8、注意从如火如荼的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实践中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理论。果如此,则既能有效指导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顺利推进,又可以为丰富当代国际教育理论的宝库作出咱们特有的贡献。 4、推荐选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与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释义: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从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践看来,不少学校的领导及教师还存在片面模糊的认识,他们只关注建机房、购设备、网络布线等硬件建设,而对与之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不甚重视甚至根本不去考虑。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怪圈:一方面在叫喊投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短缺,另一方
9、面花费大量资金建设的计算机机房、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却大量闲置,对一线教学改革上起不到多大实质性作用,仅成为供参观、炫耀用的奢侈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将面临升级换代贬值的风险,因此严重地阻碍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要走出这个怪圈,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重视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物理环境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建构。道理很显然,信息化物理环境是死的、被动的,而教学模式中的交互作用过程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却是活的、能动的。因此,重视信息时代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过程的设计与开发,通过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人(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教育信息化的最大效益。 面临教育信息化的挑
10、战,我国中小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作为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的教学模式的改变,将要引起教学过程的深刻变革,也必将导致制约我国中小学教改实践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理论的根本变革。5、推荐选题:现代教学设计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释义: 教学设计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门新兴综合交叉性学科。它既可看作教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视为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专家们认为,现代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系统整体原
11、理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操作程序。”教学设计包括了三种活动:教学分析活动、教学决策活动和教学设计的结果评价活动。教学设计着重创设的是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条件、经验、情境、资源等。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技术,有着科学依据和应用天地。它连接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科学、传播与信息理论、管理与工程理论等多种学科。不难看出,现代教学设计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尤其是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6、推荐选题: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释义: 教育信息化,离开了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需要的信息化教
12、学环境,自然无从谈起。因而,为学生创造全新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也就成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教学环境”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具备教育信息存贮、处理和传递功能的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需要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主要包括校园网、多媒体计算机演示教室、电子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常规电教室、远程教学信息网络系统,用于教和学的各种支持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等。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决不仅指硬件系统,而是硬件、软件、潜件三者有机组合的综合系统,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1、增强了共享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2、实现了教学设施的网络化。3
13、、促使了多媒体学习环境的完善。 7、推荐选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资源的建设、利用释义这里说的教育资源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信息资源,如学科教案、电子教材、各类素材、共享软件、试题、百科知识、教研论文、教育新闻信息、各类教育统计数据等等。教育教学过程的展开与控制,有赖于通过对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的传播、分析、处理、加工利用来进行。换言之,离开了教育信息资源,教育教学活动便难以顺利展开,教育信息化更是无从谈起。时下不少中小学赶浪潮斥巨资建立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育教学信息资源,难以发挥其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应有的作用与效益,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园网的设备设施面临着急速贬值的尴
14、尬境地。这种被形容为“有路无车无货”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已成为制约了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顺利发展的“瓶颈”。因此,为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解决已迫在眉睫。8、推荐选题:中小学现代电子教材研究释义本文所指称的“中小学现代电子教材”的涵义为:服务于中小学教学需要的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存储与传播(呈现与控制)教与学信息的现代教材类型。其实质也可以说是一种包含着教与学信息和教与学控制策略的计算机软件。冠以“现代”二字,旨在与传统音像教材(如电视片、幻灯投影片、录音带等)的区别。现代电子教材以其“信息容量大,检索方便”、“教学123下一页 信息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表
15、现形式”、“交互性”、“非线性”等突出优势,深受迈向现代化的中小学教改实践的青睐与追捧。因而中小学现代电子教材的研究与开发,也自然成为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最重要的内容。 9、推荐选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与教学内容的拓展释义面临信息时代“知识大爆炸”的严峻挑战,“教师教什么”与“学生学什么”这种以往看来是勿庸置疑的常识问题,竟成了教育现代化关注的热点问题。学习知识总量的过重,学习内容的陈旧,并不是简单一个“减负”就能解决的。教学内容的变革,既有“量”的增减问题,更面临“质” 的拓展与更新。信息技术声势浩大的推波助澜,使得对教学内容进行重大变革成了加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同时
16、,多媒体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为教学内容的及时拓展、更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10、推荐选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释义教育部副部长王湛一针见血地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弊端明显地凸现出来。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
17、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正唯此,“积极推行课程改革”成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核心的问题和最关键的环节。面临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冲击与挑战,中小学不唯课程内容要变,课程结构、课程体制、课程评价都得加以变革,或者说,旧的课程体系全方位变革已迫在眉睫。就课程的本质与课程的功能来说,教育信息化要求中小学的新课程体制应成为一个开放体系。可喜的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拟订的中小学新课程标准,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力图体现新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与学习观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也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18、。该套教材“注重教材内容的现代化和开放性,重视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创新的教材结构体系,重视教材的综合性和学科之间的整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选择”等特色,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来说,无疑有着非凡的启迪意义。11、推荐选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释义针对按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的严峻事实,中国共产党中央1999年6 月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特别强调:“面对
19、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江总书记告诫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思考。 所谓“创新型人才”,一般指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也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其基础与核心则是创造性思维。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与任务,正是要推进现代素质教育,培养能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12、推荐选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与信息素养的培养释义随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越来越引起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面向信息社会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