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变形敏感性分析_邓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2880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变形敏感性分析_邓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变形敏感性分析_邓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变形敏感性分析_邓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西建材质量控制与检测892023年1 月作者简介:邓星(1989-),男,湖北孝感人,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变形敏感性分析邓 星 孝感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孝感 432000摘 要:文中以某深基坑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手段研究基坑施工过程中双排桩支护结构水平变形规律,并系统分析了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变形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双排桩排距对双排桩变形有显著影响,本工程合理的双排桩排距范围为56D。在一定范围内提升双排桩桩径和刚度,可以有效控制支护结构水平变形;当双排桩桩径和刚度增大到一定临界值后,增大双排桩桩径和刚度对控制

2、双排桩水平变形效果有限,在连梁高度1.0m范围内增加连梁高度可有效减小双排桩水平变形。关键词:深基坑;双排桩支护;水平变形;参数分析中图分类号:TU47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2890(2023)01-0089-03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Lime Strengthening Soft Soil SubgradeDeng XingXiaogan Urban&Rural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Ltd.,Xiaogan,Hubei 432000Abstract:T

3、his paper takes a deep foundation pit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studies the horizontal deformation law of the double-row pile retaining structure during the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by numerical means.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deformation of double-row pile retaining structure in deep foundation

4、pit a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ow spacing of double-row pile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formation of double-row piles within a certain range.The reasonable range of row spacing of double-row piles in this project is 56D.The horizontal deformation of the supporti

5、ng structure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raising the diameter and rigidity of the double-row piles within a certain range;When the diameter and rigidity of double-row piles increase to a critical value,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the diameter and rigidity of double-row piles on controlling the hor

6、izontal deformation of double-row piles is limited.The horizontal deformation of double-row piles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by increasing the height of coupling beam within 1.0m.Key words:Deep foundation pit;Double row pile support;Horizontal deformation;Parameter analysis0 引言针对基坑采用双排桩支护的问题,万瑜1基于某深

7、基坑工程,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双排桩支护模型,研究了不同前后排桩距下支护结构位移和弯矩的变化规律。陆培毅等2以某采用双排桩支护的深基坑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单排桩支护模型和双排桩支护模型,从变形和受力方面对比支护效果,并分析出该工程合理的排距。李松等3以某深基坑工程为例,数值模拟了单、双排桩多级组合工况,系统分析了该支护结果下基坑本身的变形规律和稳定性。其他科研工作者也通过不同手段对此展开了研究4-6。本文以某采用双排桩支护的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基坑施工过程中双排桩支护结构水平变形规律,并系统分析了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变形影响因素。1工程概况本文所研究深基坑工

8、程位于湖北武汉市,该基坑开挖深度大,达到14.6m,包括一段2.8m的放坡段,坡度为1:1。该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支护采用双排桩支护结构,配合止水帷幕和疏干井联合支护。双排桩长度为22.3m,其中,基坑段的长度为11.8m,嵌固段长度为10.5m,前后排桩用1m高连梁连接。2 数值模型根据现场勘察资料,建立双排桩支护的基坑三维模型,模型尺寸为100m100m100m,开挖的基坑尺寸为50m(长)50m(宽)14.6m(高)。模型的边界条件:模型顶部为自由边界,模型四周为法向约束边界,模型底部为固定约束边界,现场土体本构为摩尔-库伦模型。采用实体单元模拟双排桩支护结构,双排桩长度为22.3m

9、,桩体自由段和嵌固段长度分别为11.8m和10.5m。3 监测结果分析为更好地监测基坑施工期间的变形规律,选取基坑中间某观测点在2019年11月4日-2020年3月8日的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变化曲线进行研究(即桩顶水平位移)。从图中可以看出,桩身最大水平位移随着基坑施工迅速增大,在2月份之后桩身最大水平位移趋于稳定。根据实际施工参数模拟基坑施工的数值,将最终桩身水平变形模拟值与实际监测值进行对比,如图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桩顶水平变形模拟值为17.7mm,与实际监测值15.7mm接近。可见,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监测结果相符,说明数值模型的合理性。进一步观察图1 可知,沿着基坑深度方江西建材质

10、量控制与检测902023年1 月向,双排桩水平变形呈减小趋势,由于连梁的协调作用,双排桩总体形成门架式结构。因此,前后排桩水平变形规律相似。(a)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变化曲线(b)监测值与模拟值对比曲线图1基坑施工期间的变形规律4 影响因素分析4.1 双排桩排距影响保持其他参数不变,仅改变排距以研究双排桩排距的影响规律。建立6种不同排距工况,分别为1.6m、2.4m、3.2m、4.0m、4.8m和5.6m,即为桩径的2倍、3倍、4倍、5倍、6倍和7倍(桩径D为0.8m)。图2给出了前后排桩在不同排距下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排距对双排桩变形有显著影响,桩身整体水平位移随着排距的增大而逐渐

11、减小。这是因为随着排距增大,后排桩对前排桩的牵拉效应增强。当排距为2.4m和3.2m时,前后排桩的水平位移均明显大于排距为4.0m时,尤其在地表附近深度更为明显。这说明前后排桩排距过小会削弱其联合限制变形的作用。当排距继续增大到4.0m和4.8m时,前后排桩水平变形稳定减小;但当排距增大到5.6m时,前后排桩水平变形大于排距为4.8m工况。可见,当前后排桩距离过大时,后排桩对前排桩的牵拉效应显著降低,前后排桩联合作用减小。综上所述,当排距为4.0m和4.8m(56D)时,前后排桩联合作用效果最佳,可见本工程合理的双排桩排距范围为56D。图2 前后排桩在不同排距下随深度变化曲线4.2 双排桩桩径

12、影响保持其他参数不变,仅改变双排桩桩径以研究桩径的影响规律(双排桩排距取2.4m,基坑深度取11.8m)。建立4种不同桩径工况,分别为0.5m、0.8m、1.0m和1.2m。图3给出了前后排桩在不同桩径下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双排桩桩径增大,双排桩的水平变形都增大。对于0.5m桩径工况,桩顶处前后排桩水平变形均为31.1mm;当桩径为0.8m时,桩顶处前后排桩水平变形均为17.8mm,较0.5m工况减小了42.8%。可见,桩径太小导致双排桩支护结构整体刚度小,基坑容易出现失稳现象。当桩径进一步增大到1m和1.2m工况,双排桩桩顶进一步减小至14.1mm和11.7mm,较0.5m工况

13、分别减小了54.7%和62.4%。可见,双排桩桩径继续增大对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有限。因此,在成本允许条件下,可适当提升双排桩桩径。图3 前后排桩在不同桩径下随深度变化曲线4.3 双排桩刚度影响以桩身弹性模量为变量,建立5 种不同双排桩刚度工况,分别为0.5EI、1.0EI、2.0EI、4.0EI和8.0EI(其中,E为弹性模量、I为惯性矩)。图4给出了前后排桩在不同双排桩刚度下随深度变化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双排桩桩身刚度的增大,双排桩水平变形逐渐减小。当双排桩刚度从0.5EI增大到4.0EI时,双排桩水平变形显著减小;当双排桩刚度从4.0EI进一步增大到6.0EI时,双排桩水平变形变化较

14、小。可见,在一定范围内提升双排桩刚度,可以有效控制支护结构水平变形;当双排桩刚度增大到一定临界值后,增大双排桩刚度对控制双排桩水平变形效果有限。江西建材质量控制与检测912023年1 月图4 前后排桩在不同双排桩刚度下随深度变化曲线4.4 连梁高度影响保持其他参数不变,仅改变连梁高度以研究连梁高度的影响规律(双排桩排距取2.4m,基坑深度取11.8m)。建立4种不同连梁高度工况,分别为0.5m、1.0m、1.5m和2.0m。图5给出了前后排桩在不同连梁高度下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增加连梁高度可减小双排桩水平变形。对于0.5m连梁高度工况,双排桩最大水平变形为22.5mm;当连梁高度

15、取1.0m时,双排桩最大水平变形为17.7mm,较0.5m连梁高度工况减小了30.5%左右。可见,连梁高度过小时,支护结构变形较大。这是因为连梁截面抗弯刚度不足削弱了连梁对双排桩的联合作用。当连梁高度取1.5m时,双排桩最大水平变形为15.8mm,较1.0m连梁高度工况减小了约10.7%;当连梁高度取2.0m时,双排桩最大水平变形为13.7mm,较1.5m连梁高度工况减小了约12.3%。可见,连梁高度超过1.0m后,进一步增大连梁高度对控制双排桩水平变形的影响有限。图5 前后排桩在不同连梁高度下随深度变化曲线5 结语本文以某采用双排桩支护的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

16、研究基坑施工过程中双排桩支护结构水平变形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双排桩排距对双排桩变形有显著影响,桩身整体水平位移随着排距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前后排桩距离过大时,后排桩对前排桩的牵拉效应显著降低。本工程合理的双排桩排距范围为56D。(2)在一定范围内提升双排桩桩径和刚度,可以有效控制支护结构水平变形;当双排桩桩径和刚度增大到一定临界值后,增大双排桩桩径和刚度对控制双排桩水平变形效果有限。(3)增加连梁高度可有效减小双排桩水平变形,但当连梁高度超过1.0m后,进一步增大连梁高度对控制双排桩水平变形的影响有限。参考文献 1 万瑜.排距对双排桩位移及弯矩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

17、0):7544-7546.2 陆培毅,杨靖,韩丽君.双排桩尺寸效应的有限元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6,39(8):963-967.3 李松,马郧,郭运,等.双排桩与单排桩组合多级支护结构在深大基坑中的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8,35(5):103-109.4 韦猛,王鹏,唐印.含水率对膨胀土力学性质和非等长双排桩支护变形影响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17(1):92-98.5 刘平,杜晓方.地面超载对双排桩基坑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中外公路,2018,38(6):14-20.6 林同越.关于长江漫滩地貌深基坑施工关键控制点与措施浅析 J.冶金与材料,

18、2021,41(6):95-96.6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以天水市城区截污干管改造工程作为研究对象,阐述自动化监测在基坑施工中的应用,以此更全面地掌握围护结构状态,结合监测结果,为后续的施工与设计提供导向,保证工程顺利开展。同时,合理把控施工进度,根据围护体系受力状况,保证基坑回填作业的有序推进。参考文献 1 陈家伟,黄宇,潘阳.自动化智能监测技术在深基坑中的应用 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3):66-67.2 李军伟.自动化监测系统在深基坑监测中的可靠性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2(2):34-36.3 池玮波,胡岳岚,袁国梁.谈自动化监测在深基坑项目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21,47(5):83-84.4 王哲.自动化监测在地铁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7):262-263.5 许浩.深基坑降水及自动化监测在超长超深超宽叠型穿湖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5):59-60.6 王周兵,张玮鹏,胡义.孤山库区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与信息化防治研究J.人民长江,2022,53(S2):202-206.(上接第8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