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遵守社会规则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易错点拔.pdf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526497 上传时间:2024-09-26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46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遵守社会规则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易错点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本文档共23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遵守社会规则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易错点拔(附答案)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遵守社会规则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易错点拔 单选题 1、中学生小强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到网吧玩游戏。为了筹集上网资费,他铤而走险,持刀抢劫,最终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刑。这警示我们()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一般违法必然演变为犯罪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ABCD 2、一位满身泥浆的农民工怕弄脏公交车的座位,疲惫地坐到公交车的过道上。司机对他说:“师傅,请坐到座位上”。司机的话语启示我们要()A遵守规则,维护秩序 B尊重他人,与人为善 C欣赏他人,包容他人 D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名言警句闪烁着思想和智慧光芒。以下名言警句及解读对座合理的是()名言警句 观点解读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合作比竞争更加重要,任何时候都要合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会换位思考,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 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别人的人,也会得到别人的敬重 ABCD 4、2022 年 1 月 1 日起,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施行。新规明确:对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的当事人,由相关部门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评优评先、交通出行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这表明()违法无小事,一旦违法,就会构成犯罪受到制裁惩罚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融入社会的“通行证”2 诚信能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 诚信无价,要珍借个人的诚信记录 ABCD 5、2021 年国家宣布:一人失信,牵连全家!从个人角度来说“诚信”()A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B是企业的资本、无形资产和标识 C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要重视个人诚信记录 D能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6、同学周某在校园内捡拾到李某丢失的钱物(数额较小),拒绝归还。经协商无效,李某起诉了周某,法院判决周某限期归还。周某的行为是一种()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犯罪行为 7、诚实不等于无所顾忌地说出一切,有时需要运用到诚信的智慧。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是()A面对陌生人的询问,如实告诉家庭住址 B因为惧怕家长惩罚,更改了卷面的成绩 C为掩盖朋友的过错,向老师谎称不知道 D医生对重症患者说“别担心,很快就恢复了”8、下表中对中学生小凡“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有:()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 帮助同学解答学习难题 关爱他人 指定位置有序停放共享单车 多此一举 向有关部门反映学校周边黑网吧问题 制裁犯罪 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有勇有谋 ABCD 9、青少年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要讲究智斗。面对歹徒对他人行凶,行之有效的方法有()设法稳住歹徒 记住歹徒相貌 假装没看见,悄悄溜走 及时拨打 110 报警电话 ABCD 3 10、退出共享单车会员,押金难以要回;商店倒闭关门,充值卡退款无门;团购订单后,进店消费却被要求额外加钱面对种种侵权现象,下列做法错误的是()围堵涉事商家,表达自身诉求 求助法律机构,维护合法权益 寻求法律救济,诉至人民法院 学会宽容理解,不必费力交涉 ABCD 11、小明每天上学都要路过一个十字路口,如果遇上红灯且快迟到了,小明就会快速地跑过去。可见,遵守社会规则需要()A奖励 B自律 C法律 D从众 12、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为了让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某校决定开展“文明有礼,从我做起”的主题演讲活动。下列观点与演讲主题相符合的是()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从大处着手 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ABCD 13、我们未成年人在面对违法行为时,要敢于斗争,但也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保护好自己。下面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方法可取的是()记住违法人员的体貌特征 留意违法人员的去向 及时拨打报警电话 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 ABCD 14、蒋某因家庭矛盾,将手机、电脑等从 14 楼扔出窗外,砸到楼下 3 辆轿车,人民法院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蒋某有期徒刑一年。网民李某侮辱因救火而牺牲的烈士,人民法院判其在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蒋某和李某的行为从本质上讲都是()A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行为 4 B应该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为 C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D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 15、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不准带手机进考场”“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这是因为()A我国的法制不够完备 B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C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D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多选题 16、一架飞机迫降在沙漠里,飞机严重损毁,与外界通讯中断,一些乘员惊慌失措,争抢有限的水和食物。乘员中一个对飞机一无所知的老师说:“我是设计师,我能修好飞机。”大家情绪稳定了。十几天后一支商人驼队经过搭救了他们。对这位老师的做法认识正确的是()A这位老师不是一个诚实的人 B只要出于真心爱心,说谎就是应该的 C对于“善意的谎言”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善意的谎言”能使复杂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17、2019 年 6 月以来,香港发生了一系列暴力示威活动,市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城市运行混乱。2020 年 6 月 30 日,香港国安法正式颁布实施,一批乱港分子受到惩处,市民生活开始逐渐回归正常。这表明()A社会正常运行需要安全有序的社会秩序 B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维系 C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D任何违反秩序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5 18、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城市增设“一米线”标识,引导人们按照一米安全距离排队,大力推广排队交费“一米线”,加强人员疏导,避免聚集,倡导人们于细微之处践行文明自觉,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多加一道“安全锁”。坚持“一米线”的意义在于()A有效防止感染,完全阻断疫病传播 B维护公共秩序,培养良好规则意识 C倡导社会公德,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D保持社交距离,保障人们健康生活 19、从世界范围看,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A低龄化 B手段智能化 C暴力犯罪增多 D全面爆发态势 20、青少年在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斗争。下列行为属于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的有()A小敏在高铁上发现有小偷偷钱包后,及时告诉了高铁乘务人员并录了视频 B小方在上学途中偶遇持刀抢劫的歹徒,他勇敢上前与其搏斗 C小丁在小区看见一群推销假冒伪劣保健品的可疑人员,他躲在树后“窥视”,悄悄记下他们的车牌号,然后向小区保安报告 D小军在学校看见低年级的学生被高年级的学生欺负,便找来同学一起去教训高年级的学生 2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肇庆市公安局对涉疫情违法犯罪坚持“零容忍”,从 1 月 25 日至 2 月 19 日,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查处本地涉疫情违法犯罪案件 26 宗,其中刑事案件 15 起,治安案件 11 起。由此可见()A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B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干扰疫情防控的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D法不可违,违法必究 22、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文明有礼是我们每个人的行动准则,这是因为文明有礼()A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B促进社会和谐 6 C给予他人积极评价 D体现国家形象 23、2019 年 4 月 17 日,一条戳痛人心的视频在微信群中疯传,视频中一名小学生捂着受伤的眼睛瘫坐在地,面部多处血污,行凶者是同校的另一名小学生。事发地在海南省三亚市一所小学,与以往校园欺凌不同的是,据知情人士透露,持刀刺人者长期被被刺学生恐吓、威逼,收取保护费,所以想出这样极端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该事件警示我们()A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B要杜绝不良行为 C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D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4、对待人和人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差异,我们应该()A相互宽容,尊重彼此的个性 B拒绝与性格不同的人合作 C要求别人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D帮助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25、从世界范围看,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A低龄化 B手段智能化 C暴力犯罪增多 D全面爆发态势 简答题 26、社会生活讲道德。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我们要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共同创造文明的社会生活。材料一 很多人都会自以为是地认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于是他们越来越不尊重别人,渐渐地,他们也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了。后来,他们终于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1)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材料二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国自古就重视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7 仪”。(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少时习礼仪”的必要性的认识。(3)你认为“为人子,方少时”应当如何“习礼仪”?材料三 2020 年 9 月 12 日,陕西省第六届道德模范、陕西锦翔饭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陶锦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做餐饮这么多年,从一开始的每天几桌到现在的多家分店,不容易,全靠诚信经营。这也是我能将一个小店发展为全国绿色餐饮企业陕西省餐饮百强企业陕西省民族优秀企业的秘诀。”(4)材料三体现了教材的哪些观点?(5)陶锦翔诚信创业的故事启示我们应如何践行诚信?27、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如何做才是善于尊重他人?28、待人以礼,人心所向。中国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待人以礼是“人心所向”?(2)你打算如何做一个彬彬有礼的人?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21 年 2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家长同意并提出书面申请,进校后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材料二 学校如何管理手机?A 校制定了A 校手机管理规定。规定出台后,同学们互相监督和提醒,自觉做到不把手机带入校园;但也有同学向学校反映,希望学校要优化手机统一保管的流程,保证在离校时能够快速、便捷领取到手机。学校听取了同学们的建议,并修改了A 校手机管理规定。(1)运用自由和规则的知识,说明教育部发布这一通知的原因。(2)从规则的角度,谈谈上述材料对同学们的启示。8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1 年 9 月初,某校组织开展了一次以“知法.懂法.尊法.用法”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活动一 案例分析 小迪曾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经常旷课、夜不归宿;曾多次强行向低年级同学索要财物;今年刚过完 16周岁生日的他又伙同他人持刀抢劫,致人重伤。当地法院没有公开审理此案,对其予以处罚。(1)小迪的做法中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分别有哪些?(2)对已满 16 周岁的小迪予以处罚说明了什么?(3)小迪从品学兼优发展到持刀抢劫,对我们青少年有什么警示?活动二 材料解析 初中生林宇的父亲因工伤住院治疗,老板却拒绝支付医药费。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诉讼费,可林宇一定要为爸爸讨回公道。(4)想要为爸爸讨回公道的林宇应该了解哪些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写出两个)(5)维护林宇父亲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是什么?(6)材料启示我们,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9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遵守社会规则_00F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预防犯罪。:题干中小强走上犯罪道路,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启示我们要克服猎奇心理,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要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说法的人,说法正确;:“必然”的说法过于绝对,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及时悬崖勒马,不一定变为犯罪,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D。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尊重他人的认识和理解。B:依据题文描述,公交车司机“请”农民工坐到座位上,这体现了对农民工的尊重,是换位思考的表现,故 B说法正确;A:这与题文的主旨内容不符,故排除;C: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与题意不符;D:没有正确理解题意,故排除;故本题选 B。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换位思考、尊重他人。10 :合作和竞争都很重要,“任何时候都要合作”的说法太绝对,说法错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告诉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说法正确;:“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尊重别人的人,也会得到别人的敬重,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说法正确;故本题选 D。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诚信的正确认识。:违法无小事,一旦违法,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犯罪行为才会受到刑罚处罚,说法错误;: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的施行,表明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融入社会的“通行证”;我们要珍借个人的诚信记录,说法正确;:体现的是诚信对社会的重要性,说法正确与题不符;故本题选 C。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诚信的正确认识。A:是对诚信的内涵的正确认识,但不属于个人角度,A 说法与题不符;B:体现的是诚信对企业的作用,B 说法正确与题不符;C:一人失信,牵连全家说明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要重视个人诚信记录,C 说法正确;D:体现的是是诚信对社会的作用,D 说法正确与题不符;11 故本题选 C。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违法行为的类别。AB:题文中周某捡到遗失物不归还失物的行为是违反了民事法律法规,属于民事违法行为,A 说法错误,B 说法正确;CD:刑事违法行为也是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该受到刑罚处罚,C、D 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B。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诚实守信。D:根据所学,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据此,D 符合题意;A: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A 错误;BC:是缺乏诚实守信的表现,BC 错误;故本题选 D。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关爱他人、遵守规则、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等。:帮助同学解答学习难题,是关爱他人的表现,故说法正确;12 :指定位置有序停放共享单车是遵守社会规则的表现,故说法错误;:向有关部门反映学校周边黑网吧问题,是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不是制裁犯罪,故说法错误;: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是有勇有谋的表现,故说法正确;故本题选 B。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知识点。:青少年在面对歹徒对他人行凶,行之有效的方法有,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如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特征,了解歹徒的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符合题意;:做法错误,是纵容违法犯罪分子,不敢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表现;故本题选 C。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善用法律。: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求助法律机构,维护合法权益,观点正确;: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诉讼来维护合法权益,观点正确;:是不正确的维权方式,错误;: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错误;本题逆向选择,故本题选 C。11、答案:B 13 解析:本题考查对规则的正确认识。B: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小明因为担心迟到就闯红灯的做法是缺乏规则意识,缺乏自律的表现,可见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B 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 B。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明有礼的正确认识。: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说法正确;: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 的人。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C。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依据教材知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方法包括记住违法人员的体貌特征,留意违法人员的去向,及时拨打报警电话,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等,故都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A。14、答案:C 14 解析: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和理解。C:题文中,无论是蒋某的高空抛物行为,还是李某侮辱因救火而牺牲的烈士的行为,均属于危害社会的行为,都违反了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应该受到法律的处罚,故 C 说法正确;ABD:这都不属于违法行为的实质,故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 C。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规则的相关知识。B:题干中生活中的诸多规定,说明了社会生活中离不开规则,人们需要遵守这些规定,是因为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故 B 正确;A:与题意不相符,故排除 A;C:人们的行为并不都是不自觉的,故排除 C;D:材料未涉及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故排除 D;故本题选 B。16、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诚信的相关知识。A: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信的基本要求,不是不诚信的表现,A 错误;B:说谎是不诚信的表现,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信的基本要求,B 错误;15 C:“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信的品德,但是题文材料中的老师为稳定大家情绪使用了善意的谎言,达到了良好的目的,体现了善意的谎言能使复杂的问题得到解决,“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于“善意的谎言”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 正确;D:“善意的谎言”能使复杂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D 正确;故本题选 CD。17、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ABC:香港国安法正式颁布实施,一批乱港分子受到严惩,市民生活开始逐渐回归正常,说明了社会正常运行需要安全有序的社会秩序;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我们要自觉规则,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ABC 说法正确;D:“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 D;故本题选 ABC。18、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遵守社会秩序。BCD: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城市增设“一米线”标识的意义是有利于保持社交距离,保障人们健康生活,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培养良好规则意识,有利于倡导社会公德,提升公民文明素养,BCD 说法正确;A:错误,“完全”说法太绝对;故本题选 BCD。19、答案:ABC 16 解析:本题考查对青少年犯罪的认识和把握。ABC:根据所学知识,从世界范围看,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暴力犯罪增多,所以 ABC说法正确;D:全面爆发态势并不是青少年犯罪的特点,D 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ABC。20、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AC:在面对违法犯罪时,青少年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灵活机智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小敏、小丁的做法是勇于并善于斗争的表现,AC 符合题意;B:错误,小方没有做到善于斗争;D:错误,找来同学一起去教训高年级的学生的做法是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做法;故本题选 AC。21、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对法律特征、法不可违的认识和把握。ABD:肇庆市公安局严厉打击本地涉疫情违法犯罪案件的做法,说明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也说明了法不可违,违法必究。ABD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17 C:干扰疫情防控的行为不一定要受到刑罚处罚,犯罪行为才要受刑罚处罚,C 错误;故本题选 ABD。22、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文明有礼的重要性。ABD:题干突出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依据教材知识,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故 ABD 正确;C:文明有礼与给予他人积极评价无关,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故本题选 ABD。23、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做遵纪守法的人。ABCD: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启示我们要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受欺凌的学生没有依法维权,启示我们要遇到侵害依法求助,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ABCD 说法都正确;故本题选 ABCD。24、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平等对待他人。AD:对待他人的异同,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宽容,尊重彼此的个性,帮助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才是我们应该采取得正确态度,故 AD 正确;18 B:我们应该学会与性格不同的人合作,不是拒绝,故排除 B;C:我们是不能要求别人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故排除 C;故本题选 AD。25、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对青少年犯罪的认识和把握。ABC:根据所学知识,从世界范围看,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暴力犯罪增多,所以 ABC说法正确;D:全面爆发态势并不是青少年犯罪的特点,D 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ABC。26、答案:(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要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学会欣赏他人。(2)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3)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4)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5)要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解析:本题直接考查课本基础知识,解析略。19 27、答案: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他人。解析:本题直接考查课本知识点,解析略。28、答案:(1)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解析:(1)本题直接考查课本基础知识,解析略。(2)本题直接考查课本基础知识,解析略。29、答案:(1)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同时规则也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教育部发布的通知,明确了中小学生在校手机规则,划定了在校使用手机的界限,有助于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保障了人们学习是自由。(2)遵守和维护规则: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改进和完善规则: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解析: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自由与规则关系,遵守规则等相关知识。20 (1)本题考查自由与规则关系。解答时可从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同时规则也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分析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中小学生不将手机带入校园的,划定了在校使用手机的界限,有助于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保障了人们学习是自由。据此回答即可。(2)本题考查遵守规则。从规则角度分析学校手机管理对同学们的启示,解答可从遵守和维护规则,自觉遵守规则,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改进和完善规则,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等方面作答。据此回答即可。30、答案:(1)不良行为:经常旷课、夜不归宿;严重不良行为:多次强行向低年级同学索要财物;犯罪行为:持刀抢劫,致人重伤。(2)说明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守法律,防患于未然。(4)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5)诉讼。(6)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解析:背景素材:犯罪的低龄化越来越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考点考查:预防犯罪 能力考查: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精神(1)21 第一步:审设问 设问要求分析小迪的行为分别有哪些,一一分析即可。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经常旷课、夜不归宿是不良行为。有效信息:多次强行向低年级同学索要财物是严重不良行为。有效信息:持刀抢劫,致人重伤是犯罪行为。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一一对应即可。(2)第一步:审设问 设问要求回答处罚小迪说明什么,考查的是未成年人犯罪。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如果是未成年人犯罪要根据相关规定具体分析。小迪已满 16 周岁,犯罪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承担刑事责任。(3)第一步:审设问 设问要求回答小迪的行为对青少年的启示,属于做法类问答。考查的是预防犯罪。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小迪从品学兼优到走上犯罪,从小事没有做好到走上犯罪道路,启示我们预防犯罪需要防微杜渐。22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增强法治观念+从小事做起。(4)第一步:审设问 设问要求回答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属于教材知识基础题。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结合教材知识答出法律服务机构即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5)第一步:审设问 设问要求回答维权的最后屏障,属于教材知识识记题。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结合教材知识,维权的最后屏障是诉讼。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诉讼。(6)第一步:审设问 设问要求回答维权的做法,属于做法类问题,教材知识识记题。第二步:审材料 23 有效信息:结合教材知识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法作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依法维权。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