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中考结束后,小刚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什么地方( ) A.北京B.陕西C.云南D.河南2.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 兵马俑司母戊鼎彩陶 四羊方尊 A.B.C.D.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其表现不包括( ) A.战争频繁发生B.铁农具和牛耕使用C.江南经济开发D.诸子百家争鸣4.下列关于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下令释放奴婢B.减轻农民
2、负担C.士兵还乡务农D.惩治贪官污吏5.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央政权历来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下图反映的是( )A.秦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B.西汉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C.三国时诸葛亮管辖西南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6.下列著名的旅游景点,与佛教息息相关的是( )秦兵马俑白马寺武当山云冈石窟 A.B.C.D.7.战国时期,诸子各学派外出游说、讲学时,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搬运,很不方便。后来促使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 A.造纸术B.火药C.印刷术D.指南针8.你可以通过读史记了解的历史事件有( )商汤灭夏齐桓公称霸焚书坑儒华佗发明“麻沸散” A.B.C.D.
3、9.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10.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11.南京是我国古代的著名都城,被誉为“六朝”古都,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六个政权在此建都B.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C.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在此
4、建都D.十六国的政权都曾经在此建都12.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二、判断题13.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了“国人暴动”,西周灭亡。( ) 14.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当时采取的“罢黜百家”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 ) 15.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 16.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使西汉王朝走向衰落。( ) 17.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
5、治疗学的基础,被尊称为“医圣”。 ( ) 18.三国时,吴国造船业发达,230年卫温率万人大船队到达台湾。( ) 19.晋惠帝在位期间,手握重兵的诸王为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史称“七国之乱”,西晋开始走向衰落。( ) 20.东晋的画家贾思勰,擅长人物画,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 三、填空题2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_。 22.春秋时期的_,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极大。 2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_。 24.西汉皇帝 _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的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5.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_ 26.世界上最
6、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_ 四、材料问答题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他们相互渗透,取长补短。请回答: (1)秦朝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一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为此,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筑的伟大建筑工程是什么? (2)“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哪一商贸路线的开通有关?起了什么作用? (3)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哪些民
7、族开始迁入中原地区?这一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上是怎样的?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考点】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170万年前” “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A项北京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遗址所在地,不符合题意。B项陕西,不符合题意。C项云南,符合题意。D项河南,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元谋人的识记能力。2.【答案】D 【考点】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8、【解析】【分析】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其中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它们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兵马俑,彩陶兵马俑是秦汉时期的杰作,不符合题意。司母戊鼎是目前最大、最重的青铜器,符合题意。彩陶出现在半坡原始居民时期,不符合题意。四羊方尊是商朝青铜器中的精品,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商朝的手工业成就。3.【答案】C 【考点】春秋战国的纷争 【解析】【分析】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战国时期,各国混战不休,铁农具和牛耕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A项战争频繁发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9、B项铁农具和牛耕使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不符合题意。C项江南经济开发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时期的特点,符合题意。D项诸子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答案】B 【考点】“文景之治”,东汉的兴亡 【解析】【分析】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的治世,他们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光武中兴指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他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促进农业的发展,可见,他们都注意减轻农民负担。A项下令释放奴婢是光武中兴的内容,不是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
10、。B项减轻农民负担是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共同点,符合题意。C项士兵还乡务农是光武中兴的内容,不是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D项惩治贪官污吏是光武中兴的内容,不是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相同点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5.【答案】B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结合图片可知这是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图,而两汉时期的西域指今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区,由此推断该图反映的西汉王朝与新疆地区的关系。ACDA项秦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与图片无关,不符合题意。B项西汉对今新疆地区的
11、管辖与图片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三国时诸葛亮管辖西南,符合题意。D项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与图片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民族关系的认识。6.【答案】D 【考点】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魏晋时期石窟艺术的盛行 【解析】【分析】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秦兵马俑不是宗教的代表建筑物,是秦朝的文物,不符合题意。白马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符合题意。武当山是道教的代表,不符合题意。云冈石窟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第一次由一个民族用
12、一个朝代雕凿成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佛教的了解。7.【答案】A 【考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解析】【分析】题文以改变诸子百家游说所携带典籍的不便为材料,要求选出这一现象发生根本改变的发明的选项,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 “这一现象”发生改变的发明首先应该是书写材料的改变,纸的发明是改变“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A项造纸术,符合题意。B项火药,不符合题意。C项印刷术,不符合题意。D项指南针,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的作用的了解情况。8.【答案】C 【考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
13、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商汤灭夏在这段时间之内,符合题意。齐桓公称霸在这段时间之内,符合题意。焚书坑儒在这段时间之内,符合题意。华佗发明“麻沸散” 不在这段时间之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史记内容的再认、再现能力。9.【答案】D 【考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操挥师南下,遇到孙刘联军抵抗,大败于赤壁,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和赤壁之战有关。ABC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无关,不符合题意。A项巨鹿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无关,
14、不符合题意。B项官渡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淝水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赤壁之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10.【答案】A 【考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A项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符合题意。B项面食的营养价值高,这个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C项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不符合题意。D项南方人口增多是经济发
15、展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准确识记。11.【答案】C 【考点】三国鼎立,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史称南朝六朝,南京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A项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六个政权在此建都不是正确的原因,不符合题意。B项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不是正确的原因,不符合题意。C项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在此建都是南京被誉为“六朝”古都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D项十六国的政权都曾经在此建都不是正确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南京
16、被誉为“六朝”古都的主要原因。12.【答案】C 【考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是典型的政权分立时期,同时政权分立各民族相互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如北魏孝文 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故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A项中华文明的起源指的是原始社会时期,不符合题意。B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指的是夏商周时期,不符合题意。C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符合题意。D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隋唐时期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及学生运用
17、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判断题 13.【答案】错误 【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但是此时期西周没有灭亡。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统治时,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的历史。14.【答案】错误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提出的,汉武帝开始施行。有利于巩固汉朝的统一。所以可见题干是错误的,不是维护秦朝的统一,也不是秦朝的政策。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罢黜百家”的政策的掌握。15.【答案】正确 【考点】秦末农民
18、起义,东汉的兴亡 【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着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 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的有关知识。16.【答案】错误 【考点】东汉的兴亡 【解析】【分析】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
19、年幼,不能主政,大权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史实。17.【答案】正确 【考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被称为“医圣”。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张仲景的识记能力。18.【答案】正确 【考
20、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三国时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230年,孙权派卫温出使夷洲(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卫温出使台湾的史实。19.【答案】错误 【考点】西晋的兴衰,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故答案为错误。
21、【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晋的相关知识。20.【答案】错误 【考点】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东晋的著名画家顾恺之擅长以画人物为著称,他的人物画布局严密、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顾恺之的识记能力。三、填空题 21.【答案】商朝 【考点】汉字的演变 【解析】【分析】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今天的汉字也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故答案为商朝。【点评】本
22、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识记能力。22.【答案】孔子(孔丘) 【考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极大,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故答案为孔子(孔丘)。【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孔子的识记能力。23.【答案】秦朝 【考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故答案为秦朝。【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朝的识记能力
23、。24.【答案】汉武帝 【考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东汉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故答案为汉武帝。【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汉武帝的识记能力。25.【答案】淝水之战 【考点】淝水之战 【解析】【分析】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的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东晋的胜利,阻止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使发展进程没有被打断。故答案为淝水之战。【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淝水之战的相关知识。26.【答案】祖冲之 【考点】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
24、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故答案为祖冲之。【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祖冲之的识记能力。四、材料问答题 27.【答案】(1)匈奴;万里长城。(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3)匈奴、鲜卑、羯族、氐族和羌族等。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4)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崇尚汉族礼法等。(5)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五胡内迁,北魏孝
25、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1)本题以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为切入点,考查万里长城的有关内容。根据题目中“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可知,当时北方边境战争不断主要指的是对匈奴的战争。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秦始皇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而不是“东起临洮、西到辽东”的长城。(2)本题以张骞出使西域为切入点,考查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点。张骞出使西域,在民族交流史上开辟了新纪元,被誉为“凿空“的行动西域诸国从此出现在中原人的视野中,东西方的商人们纷纷沿着张骞探出的道路往来贸易,成就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
26、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3)本题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为切入点,考查民族的大交融。依据课本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族、氐族和羌族等民族开始迁入中原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的方向是由北向南、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人口迁往江南;根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是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使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4)本题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切入点,考查了其主要措施。联系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在位时进行了改革,其主要措施有,在朝廷中
27、必须使用汉语;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5)本题以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考查两者的内在联系。属于开放性题目,认识到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匈奴;万里长城。(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3)匈奴、鲜卑、羯族、氐族和羌族等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4)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崇尚汉族礼法等。(5)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意思相近即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材料,注意准确识记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