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第四章 营养学营养学(2)(2)w谨以此课献给各位健身(jin shn)及爱美之士第一页,共三十七页。碳水化合物和糖碳水化合物和糖w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sn zhn)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其中氢和氧的比例与水分子中氢和氧的比例相同,因而被称为碳水化合物,又称糖类。根据分子结构的繁简,碳水化合物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大类。第二页,共三十七页。单糖单糖(dn tn)(dn tn)w单糖是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易溶于水,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最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葡萄糖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人血液中的糖是葡萄糖。果糖存在于水果中,蜂蜜中含量最高。果糖是甜度最高的一种(y
2、 zhn)糖,它的甜度是蔗糖的1.75倍。半乳糖是乳糖的分解产物,吸收后在体内可转变为葡萄糖。第三页,共三十七页。双糖双糖(shun tn)(shun tn)w双糖是由两分子单糖脱去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糖,易溶于水。它需要分解成单糖才能被身体吸收。最常见(chn jin)的双糖是蔗糖、麦芽糖和乳糖。蔗糖是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缩合而成,是日常生活中最常食用的糖。白糖、红糖、砂糖都是蔗糖。麦芽糖是两分子葡萄糖缩合而成,谷类种子发芽时含量较高,麦芽中含量尤其高。乳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缩合而成,存在于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其甜度只有蔗糖的六分之一。乳糖不易溶于水,因而在肠道中吸收较慢,有助于
3、乳酸菌的生长繁殖,对预防婴幼儿肠道疾病有益。第四页,共三十七页。多糖多糖(du tn)(du tn)w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结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无甜味,不溶于水。多糖主要包括淀粉、糊精、糖原和膳食纤维。淀粉是谷类、薯类、豆类食物的主要成分。淀粉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可分解成糊精,再进一步消化成葡萄糖被吸收。糖原也叫动物淀粉,是动物体内贮存葡萄糖的一种形式,主要存在于肝脏(gnzng)和肌肉内。当体内血糖水平下降时,糖原即可重新分解成葡萄糖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要。第五页,共三十七页。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w1.供给能量碳水化合物是供给人体能量的最主要、最经济的来源。它在体内可迅速氧化
4、及时提供能量。1克碳水化合物可产生16.7KJ(4Kcal)能量。脑组织、心肌和骨骼肌的活动需要(xyo)靠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w2.构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碳水化合物是细胞膜的糖蛋白、神经组织的糖脂以及传递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重要组成成分。第六页,共三十七页。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w3.节约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充足时,人体首先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从而避免将宝贵的蛋白质用来提供能量。w4.抗酮作用脂肪(zhfng)代谢过程中必须有碳水化合物存在才能完全氧化而不产生酮体。酮体是酸性物质,血液中酮体浓度过高会发生酸中毒。w5.糖原有保肝解毒作用肝内糖原储备充足
5、时,肝细胞对某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和各种致病微生物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解毒能力。第七页,共三十七页。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和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和食物食物(shw)(shw)来源来源w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膳食中由碳水化合物供给(gngj)的能量以占摄入总能量的60%70%为宜。w碳水化合物的来源谷类、薯类、豆类富含淀粉,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食糖(白糖、红糖、砂糖)几乎100%是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除含少量果糖外还含纤维素和果胶。第八页,共三十七页。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w矿物质又称无机盐,也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人体组织几乎含有自然界存在的所有元素,其中碳、氢、氧、氮四种
6、元素主要组成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其余各种元素大部分以无机化合物形式在体内起作用,统称为矿物质或无机盐。也有一些元素是体内有机化合物(如酶、激素、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这些矿物质根据它们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寡分为常量(chngling)元素(又称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第九页,共三十七页。常量常量(chngling)(chngling)元素元素w体内(t ni)含量大于体重的0.01%的称为常量元素,它们包括钙、磷、钾、钠、镁、氯、硫等七种,它们都是人体必需的元素。第十页,共三十七页。微量元素微量元素w含量小于体重的0.01%的称为微量元素,种类(zhngli)很多,目前认为必需的微量元
7、素有14种锌、铜、铁、铬、钴、锰、钼、锡、钒、碘、硒、氟、镍、硅。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虽小,却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w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与其它营养素一样,并不是“多多益善”,每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发挥其生理功能都有它在体内一定的适宜范围,小于这一范围可能出现缺乏症状,大于这一范围则可能引起中毒,因此,一定要很好地掌握它们的摄入量。第十一页,共三十七页。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生理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功能w 1.是构成人体骨骼牙齿等硬组织的主要材料。w 2.以离子形式溶解在体液中维持人体水分的正常分布、体液的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w 3.是一些酶的组成成分和激活剂。由于(yuy)新陈代谢,每天
8、都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经粪、尿、皮肤、头发、指甲等途径排出,必须从食物和饮水得到补充。我国膳食结构中容易缺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钙、铁、碘等元素。在一些地质条件特殊的地区存在因摄入氟或硒过多而发生的氟中毒或硒中毒问题。第十二页,共三十七页。钙钙w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chngling)元素。新生儿体内含钙2530克。成人体内含钙8501200克,相当于体重的1.5%2.0%。w钙的生理功能:钙是牙齿和骨骼的主要成分,二者合计约占体内总钙量的99%。在人的一生中骨骼的形状和质量都在不断变化,20岁前骨骼的含钙量逐年增加,35岁时达到高峰,4050岁以后逐渐下降。这种随年龄的变化的出现女性早于
9、男性,并可能出现骨质疏松现象。第十三页,共三十七页。钙与镁、钾、钠等离子在血液中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才能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钙离子(lz)是血液保持一定凝固性的必要因子之一,也是体内许多重要酶的激活剂。第十四页,共三十七页。钙的吸收钙的吸收(xshu)(xshu)和利用和利用w钙在肠道内吸收很不完全食物中的钙约70%80%随粪便排出。这主要是由于膳食中的植酸和草酸与钙结合成为不溶解难吸收的钙盐。谷类食物含植酸较高,有些蔬菜,如菠菜、苋菜、竹笋等,含草酸较高。膳食中纤维素过高也会降低钙的吸收率。另一方面,膳食中的维生素D,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C,牛奶中的乳糖以及膳食中钙/磷比例适宜(1:1)
10、等因素均可促进钙的吸收。此外(cwi),体育锻炼也可促进钙的吸收和储备。当人体缺钙或钙需要量大时(如婴幼儿、孕妇、乳母),钙的吸收率也会相应增高。第十五页,共三十七页。钙的供给量钙的供给量w我国以植物性膳食为主,钙的吸收率比较(bjio)低,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钙供给量为成年人不分男女都是800毫克,青少年、孕妇和乳母应适当增多。第十六页,共三十七页。钙的食物钙的食物(shw)(shw)来源来源w奶和奶制品(zhpn)中钙含量最为丰富且吸收率也高。小虾皮中含钙特高,芝麻酱,大豆及其制品(zhpn)也是钙的良好来源,深绿色蔬菜如小萝卜缨、芹菜叶、雪里蕻等含钙量也较多。第十七页,共三十七页。铁铁w成
11、年人体内含有克铁,根据在体内的功能状态可分成功能性铁和储存(chcn)铁两部分。功能性铁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一些酶中,约占体内总铁量的70。其余30%为储存(chcn)铁,主要储存(chcn)在肝、脾和骨髓中。第十八页,共三十七页。铁的生理功能铁的生理功能w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把新鲜氧气(yngq)运送到各组织。铁缺乏时不能合成足够的血红蛋白,造成缺铁性贫血。铁还是体内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酶和电子传递体的组成部分,如过氧化氢酶和细胞色素都含有铁。第十九页,共三十七页。铁的吸收铁的吸收(xshu)(xshu)和利用和利用w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血红
12、素铁,另一种是血红素铁,两种形式的铁在小肠内的吸收率不同,影响它们的因素(yn s)也不同。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这种铁需要在胃酸作用下还原成亚铁离子才能被吸收。食物中的植酸盐、草酸盐、磷酸盐、鞣酸和膳食纤维都会干扰其吸收,因此吸收率很低,一般只有1%5%被吸收。在膳食中促进铁吸收的因素包括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C,血红素铁存在于动物的血液、肌肉和内脏中,其吸收率可达20%以上,且不受膳食中其它成分的影响。第二十页,共三十七页。铁的供给量铁的供给量w成年男子(nnz)12毫克,妇女18毫克,孕妇和乳母28毫克。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七页。铁的来源铁的来源(liyun)(liyun)w动物内
13、脏(特别是肝脏)、血液(xuy)、鱼、肉类都是富含血红素铁的食品。深绿叶蔬菜所含铁虽不是血红素铁但摄入量多所以仍是我国人民膳食铁的重要来源。下表是几种常用食物中的铁含量。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七页。锌锌w人体含锌23克,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已经发现有50多种酶含锌或与锌有关。锌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生长发育,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可促进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也是性器官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改善味觉,增进(zngjn)食欲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七页。锌的吸收锌的吸收(xshu)(xshu)和供给和供给w锌在十二指肠被吸收,吸收率较低,只有20%30%。膳食中的草酸、植酸和过多的膳食
14、纤维都会干扰锌的吸收。膳食中植酸、钙和锌结合成络合物而降低锌的吸收率。发酵可破坏谷类食物(shw)中的植酸,提高锌的吸收率。w锌的供给量成人为每天15毫克,孕妇和乳母20毫克。动物性食物是锌的可靠来源。海牡蛎含锌最丰富。以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锌量计,海牡蛎肉含锌超过100毫克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七页。碘碘w人体含碘2050毫克,其中70%80%存在(cnzi)于甲状腺内。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成年人膳食和饮水中长时间地缺少碘便会发生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孕妇、乳母缺碘会导致胎儿和婴幼儿全身严重发育不良,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称为呆小病。w世界不少地区存在碘缺乏问题,我国也不例外。我国已将消灭
15、碘缺乏病列入国家计划,强制性推行碘化食盐。富含碘的食物主要是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海虾等。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七页。硒硒w195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硒可以预防动物肝坏死,并确认硒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w硒的主要生理功能硒是人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成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有保护细胞膜避免氧化损伤,延缓衰老的作用。硒是重金属的解毒剂,能与铅、镉、汞等重金属结合,使这些有毒的重金属不被肠道吸收(xshu)而排出体外。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七页。硒的供给量和食物硒的供给量和食物(shw)(shw)来源来源w中国营养学会1988年提出的硒的供给量是,7岁以上人群每人每日50
16、微克。肝、肾、肉类和海产品都是硒的良好(lingho)食物来源。植物性食物的硒含量决定于当地水土中的硒含量,例如,我国高硒地区所产粮食的硒含量高达每公斤48毫克,而低硒地区的粮食是每公斤0.006毫克,二者相差1000倍。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七页。膳食膳食(shnsh)(shnsh)纤维纤维w膳食纤维指的是人体不能消化的多糖类,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等食物(shw)成分。w过去曾认为它们是无营养价值的废料。近年来发现很多慢性疾病(如便秘、高脂血症、冠心病、肥胖等)与膳食中膳食纤维的多寡有关。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七页。膳食膳食(shnsh)(shnsh)纤维的主要生理纤维的主要生理功能功能
17、w预防便秘。这是由于它们有很强的吸水性,可在肠道内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并使之变软利于排出。w控制体重,防止(fngzh)肥胖。这是由于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体积较大,能量密度(单位重量所含能量)较低,有利于减少能量摄入量。w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膳食纤维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加速其排出,从而降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七页。w膳食纤维虽然有上述有益作用,但过多的膳食纤维会妨碍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这是它不利的一面。目前尚未能制定出膳食纤维的供给量标准,有学者曾建议以每人每日30克作为供给量标准,但尚未得到公认。粗粮(如玉米、高粱、糙米、全麦粉),干豆类及各种蔬菜水果都富含膳食
18、纤维,我们在安排膳食时一定不要(byo)忽视它们。第三十页,共三十七页。水水w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人不吃食物仅喝水仍可存活数周;如果不喝水,数日便会死亡。水是人体数量最多的成分,约占体重的50%60%。人体新陈代谢的一切生物化学反应都必须在水的介质中进行。w许多因素(如年龄、环境温度、劳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影响人体对水的需要量。一般情况(qngkung)下,正常成人每日约需水2500毫升。人体主要通过饮水和进食食物获得水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也产生一部分水,称为代谢水,但数量较少。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七页。葡萄葡萄(p to)(p to)w神农本草经载文说:葡萄主“筋骨(jn
19、g)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七页。w葡萄含糖量高达10%-30%,以葡萄糖为主。葡萄中的多量果酸有助于消化,适当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葡萄中含有(hn yu)矿物质钙、钾、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B1、B2、B6、C和P等,还含有(hn yu)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大有补益。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七页。葡萄葡萄(p to)(p to)皮和葡萄皮和葡萄(p to)(p to)籽籽w葡萄皮中含有藜卢醇对降低(jingd)血压有神奇良效,且具有抗癌作用。w葡萄籽中含有花青素,具有抗自由基、保护心血管、调节血脂、预防高
20、血压等作用。抗氧化抗衰老的物质OPC。OPC的功效比维生素C、E高数十倍,而且当葡萄籽进入人体后,容易被吸收,在人体内有85%的生物利用性,增强人体免疫力和延缓皮肤衰老。第三十四页,共三十七页。红葡萄叶红葡萄叶w秋天自然由绿变红的葡萄叶。红葡萄叶对治疗腿部肿胀、静脉曲张、毛细血管脆弱、痔疮有很好的疗效。有助于清理血管壁上的油脂及补充维生素P、缓解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出血(ch xi)现象。第三十五页,共三十七页。吃葡萄吃葡萄(p to)(p to)不吐葡萄不吐葡萄(p to)(p to)皮皮也不吐葡萄也不吐葡萄(p to)(p to)籽籽第三十六页,共三十七页。内容(nirng)总结第四章 营养学(2)。葡萄糖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人血液中的糖是葡萄糖。果糖存在于水果中,蜂蜜中含量最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充足时,人体首先(shuxin)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从而避免将宝贵的蛋白质用来提供能量。成人体内含钙8501200克,相当于体重的1.5%2.0%。另一方面,膳食中的维生素D,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C,牛奶中的乳糖以及膳食中钙/磷比例适宜(1:1)等因素均可促进钙的吸收第三十七页,共三十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