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一历史必修一检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历史考试主要有以下四种题型:选择题、推断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和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一历史必修一检测试题及答案,期望对你们有关怀! 高一历史必修一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一位美国学者这样描写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的美苏关系:“每一方都像镜子里面看人一样,看到的都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姿势。”该学者认为“冷战”源于() A.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2、 C.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 D.美苏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 解析:D材料中“每一方看到的都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说明美苏关系恶化源于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是材料中学者的观点,不合题意。 2.美苏“冷战”导致国际政治地图重绘,使得国际平安环境布满了更多的冗杂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的崛起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D.雅尔塔体制的长期存在 解析:C依据所学可知,美苏“冷战”局面的消灭,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静。但
3、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开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结合此题可知,“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3.1947年,希腊面临着长期内战的前景。杜鲁门总统为应付这一紧急状况宣布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原则。其主要内容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必需支持那些正在抵制拥有武装的少数派集团或外来压力的制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在阐述这一原则时说,“希腊的生存如今正受到威逼。”杜鲁门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大战后的美国主动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B.希腊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得以提高 C.美国对希腊实施救援,促进其经济的恢复 D.美国试图通过救援欧洲,遏制共产主义 解析:D其次次
4、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实行扩张政策,A项错误;美国借口“希腊的生存如今正受到威逼”干预希腊内政,是对希腊主权的破坏,B项错误;分析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美国对希腊实施救援的目的是防止希腊政权落入希腊共产党手里或被苏联把握,C项错误;美国支持抵制“外来压力的制服企图”针对的是苏联,其救援希腊的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张,D项正确。 4.下组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大事。这些大事说明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A.美苏两极对峙B.两极格局瓦解 C.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析:A图片涉及的重大大事都是美苏两极对峙的结果,应选A。B
5、、C、D三项与图片大事主题不符。 5.美国“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消灭马歇尔”。由此得出马歇尔打算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欧洲经济B.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C.实施杜鲁门主义D.稳定世界经济 解析:B据材料中“美国”“经济制度”“自由制度”等信息可推断马歇尔打算的根本目的是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应选B项。 6.1948年至1949年,美国飞行员霍尔沃森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时,都会给小孩空投巧克力,被称为“巧克力叔叔”。与其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其次次世界大战进行中B.冷战局面的形成 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两德的重新
6、统一 解析:B1948年,美苏“冷战”消灭第一次高潮,爆发柏林危机,苏联封锁西柏林,美国被迫向西柏林空运物资。此题也可用排解法,A、C、D三项所列大事都不是发生在“1948年至1949年”。 7.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某高一同学在历史课后整理了一幅学问结构图,该同学整理的历史学问的主题是()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新兴力气的崛起 C.雅尔塔体系的瓦解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A图示主要反映了美苏在经济和军事政治方面的对抗,这是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8.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就职时向全世界宣告:“美国
7、将不惜任何代价、承当任何重负、应付任何困难困苦,去支持任何伴侣,反对任何敌人,以确保自由的存继和成功。”这一言论付诸实施的影响是() A.朝鲜战斗的爆发B.使美苏争霸进入热战 C.简洁导致地区的动乱D.有利于世界和平与进展 解析:C肯尼迪的言论事实上表达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这简洁造成地区乃至世界的动乱担忧,C项正确,D项错误。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美苏并未进行“热战”。故C项正确。 9.有学者指出,“冷战”中两个超级大国角逐、对峙,忽而剑拔弩张,忽而握手妥协,最紧急时好像要把全世界拖入一场核浩劫,但是每次都及“热战”的边缘而返。以下史实最能佐证此观点的是() A.越南战斗B
8、.古巴导弹危机 C.德国的统一D.911大事 解析:B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两国利用核威慑相互威逼,导致局势紧急,但最终双方妥协,避开了核大战的爆发,故B项正确。 10.下面是两幅国际政治挖苦漫画。这两幅漫画可以反映出() A.欧美间经济合作、政治对立 B.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C.美国对欧洲从救援走向遏制 D.欧洲由对美国依靠走向独立 解析:D从图一可知,战后欧洲依靠美国的经济救援;从图二可知,20世纪60年月欧洲通过联合使经济获得了快速进展,在政治上趋于独立,提出了“欧洲人的欧洲”。故正确选项是D。 11.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
9、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靠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日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万隆亚非会议的召开B.两极格局的渐渐稳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进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解析:C材料中“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是指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变迁之风”表达了第三世界的崛起,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进展,确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C项正确。 12.202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撰写的“讲解并描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最终完成,制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
10、双方始终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头共同撰写教科书”。这说明() A.德国和法国的冲突彻底消退 B.德国和法国开头走向合作 C.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D.德法已经形成政治经济联盟 解析:C历法德有着尖锐的冲突,但是2021年,法国和德国制造了共同编写历史教科书的模式,其前提是两国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了共识,这反映了欧洲一体化程度进一步的加深。 13.1966年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并要求美国和北约欧洲盟军司令部撤离法国。这反映了() A.世界的多极化趋势B.不结盟运动的进展 C.北约走向瓦解D.法国抵制马歇尔打算 解析:A20世纪60年月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
11、织说明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把握,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映出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14.20世纪80年月至90年月初,日本企业快速崛起并日趋强大,其国际竞争力赶超美国,并多年居于世界之首。然而,90年月中后期以来,美日企业竞争力再次发生逆转,美国企业竞争力超过日本,重新成为世界第一。上述转变产生的影响是() A.世界多极化形成B.国际经济新秩序消灭 C.美国已无法再影响日本D.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 解析:D材料表达了在国际经济领域内,日本与美国激烈竞争,并一度占据优势,这对美国的霸权地位造成了巨大冲击。A、B、C三项不符合史实。 15.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曾在动乱的90年月与日本外交的新开放中
12、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最能说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主动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B.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抗衡 C.不情愿承当相应的国际责任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解析:A材料中日本本质上是要求与经济实力相对应的国际政治权利,转变其经济大国、政治小国的尴尬局面,A项正确。 16.到20世纪50年月后期,初步形成了三个世界理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是第一世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是其次世界,而两大阵营之间是一大批刚获得独立的新国家,组成第三世界。20世
13、纪60年月,第三世界() A.召开第一届亚非会议B.与中国广泛建交 C.支持新中国重返联合国D.组建不结盟运动 解析:D1961年第三世界组建不结盟运动,反对美苏超级大国,故D项正确。 17.1963年美国、英国和苏联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但法国和中国拒绝签署。这一大事反映了() A.多极化趋势的消灭B.冷战格局的加剧 C.第三世界的崛起D.两极格局的形成 解析:A材料表达了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把握,中国也并没有与苏联保持外交的全都,说明两大阵营消灭了分化,表达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A项正确。 18.下列图是刊登在2021年国际先驱导报上的一幅挖苦漫画。对其解读
14、正确的选项是() A.虚假的民主,真实的专制B.顺美国者强,逆美国者弱 C.强权政治,唯美国马首是瞻D.霸权衰落,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析:D漫画中人物代表美国,从牛身上的世界地图可知其代表世界,“又不听我的话了”表达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地位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世界不再受其摆布,说明其霸权衰落,D项正确。 19.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逝。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将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精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气对比尚未定型 C.动乱的国际局势需要建
15、立单极霸权 D.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解析:B结束美苏“冷战”总体上来说有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A项错误;美苏“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气对比尚未定型,世界局部地区冲突爆发,世界将来的进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加,B项正确;材料未表达建立单极霸权的需要,C项错误;D项并非材料主旨。 20.有学者指出:“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因国际力气对比的不断转变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气中心的挑战。”该学者旨在揭示两极格局() A.因美苏衰落而走向解体B.必将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具有的稳定性和持续性D.渐变中逐步走向多极化 解析:D依据材料“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气中心的
16、挑战”,可知两极格局不断受到来自多极化趋势的冲击,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以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逼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成功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始终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是,我们在世界上很多
17、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进行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如今,当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觉美国已经不再处于格外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 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洁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急的。”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主要是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实行了什么政
18、策?(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特征。试从国际局势的角度,分析导致该特征的主要缘由。(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月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学问,分阶段简述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化过程。(6分)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由盟友走向对峙,该国家指的是苏联,美国对其实行遏制的冷战政策。第(2)问,尼克松时代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结合材料可以看出是以谈判为主要方式,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从美欧日的三足鼎立、不结盟运动兴起等角度分析缘由。第(3)问
19、,从材料三“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可以看出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强权政治。联系当时的一些局部热战,可知导致了局部动乱。第(4)问,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演化结合材料和所学学问可以看出由两极对峙到消灭多极化趋势再到20世纪90年月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加强和一超多强的局面。 答案:(1)国家:苏联。政策:“冷战”政策。(4分) (2)特征:以谈判为主要方式(处于守势)。 缘由:欧共体进展;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6分) (3)特征: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强权政治。 影响:造成国际局势的局部动乱。(4分) (4)演化过程: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两极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月
20、消灭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月初,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6分) 22.马歇尔打算,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打算,是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西欧进行经济救援、挂念重建的打算。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必需亲热关注欧洲形势,假如问题得不到解决,1948年初将可能发生更严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崩溃。这将导致美国出口锐减,剩余产品积压,从而导致美国的经济衰退。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47年 材料二下列图是1947年和1949年美国(图一)和苏联(图二)以马歇尔打算为题材创作的漫画。 材料三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到达战前水平,年增长率到达5%6%,有的国家高达8%10%。到195
21、2年,英、法、意的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60年月末70年月初,西欧、日本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对日本、联邦德国、加拿大的贸易已由出超转为入超。美元危机频频发生,地位一落千丈。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编 (1)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经济形势的推断是什么?有什么担忧?(6分) (2)材料二中的两幅漫画主题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形成这种不同的主要缘由。(8分) (3)据材料三,马歇尔打算对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依据所学学问,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美国到底该不该救援欧洲?(4分) 解析:第(1)问两小问,可依据材料一“欧洲可能发生更
22、严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崩溃”“导致美国的经济衰退”来分别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第一幅画的主题是马歇尔打算关怀欧洲复兴,其次幅画是马歇尔打算利用经济手段打开欧洲的市场,意图把握西欧;其次小问,依据材料中“1947年和1949年美国(图一)和苏联(图二)”可知是美苏之间的对立导致这一结果。第(3)问,依据材料三信息回答即可。第(4)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应当、不应当均可,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推断:欧洲经济有崩溃的危急并引发全面的危机。(4分) 担忧:欧洲经济的崩溃带来美国经济的衰退。(2分) (2)不同:图一,马歇尔打算旨在关怀欧洲复兴;图二,马歇尔打算旨在把握西欧国家。(4分) 缘由:美苏冷战对峙,两者政治立场不同。(4分) (3)影响: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复苏和进展;减弱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2分) (4)观点:应当。 美国的对外政策取决于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4分,如持相反意见,理由合理也可得分) 高一历史必修一检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