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下语文必背古诗词40首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40首1.七月 节选诗经 豳(bn)风 七月 五月斯螽(zhng)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赏析:此诗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这一节写一年将尽,奴隶们为自己收拾屋子准备过冬。 2.丰年诗经周颂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ln),万亿及秭。为酒为醴(l),烝畀(b)祖妣(b)。以洽百礼,降福孔皆。赏析:丰收年谷物车载斗量, 谷场边有高耸的粮仓, 亿万斛粮食好好储藏。 酿成美酒千杯万觞,在祖先的灵前献上。 各种祭典一一隆重举行, 齐天洪福在万户普降。 3.五噫歌两汉 梁鸿陟彼北芒兮,噫!顾瞻
2、帝京兮,噫!宫阙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赏析:前三句如实描写人人皆有的生活经验,登高可以望远。皇宫苑囿百姓无法进去的,但登高可以一目了然。 4.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唐 孟浩然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赏析: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5. 与诸子登岘山唐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3、,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赏析: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6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 6. 初秋唐 孟浩然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赏析: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又感到凉爽了。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7.留别王维 唐 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赏析:这首诗应是作者离长安时的
4、作品,主诉怨悱。首联直接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8. 秋宵月下有怀唐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赏析: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9. 锦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
5、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10. 北青萝唐 李商隐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赏析:诗是写访僧忽悟禅理之意。首联点出造访的时间;颔联写寻访孤僧的过程;颈联写黄昏时才寻到;末联是抒发感慨。访的是孤僧,因而以“独敲”、“一枝”、“人何在”等点出“孤”字来。最后两句,以“微尘”照应“僧”字,表现了诗人在苦闷彷徨之时,不满现实,向往佛家的情绪。 11. 落花 唐
6、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赏析: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12.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 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
7、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蕴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 13.山居秋暝唐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这首诗将山中的黄昏描绘得令人迷恋。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14. 少年行四首其一唐 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赏析:这首诗写侠少的欢聚痛饮。诗的前两句以“新丰美酒”烘染在前,“咸阳游侠”出场在后,而“多少年”则为全篇之纲。全诗用笔的跳荡灵动,也是和少年奔放不羁的性格神采相吻合的。1
8、4.汉江临泛唐 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赏析: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16.送别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赏析: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 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17.从军行七首(其二)唐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赏析: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
9、情。 18. 重别梦得 唐 柳宗元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赏析:此诗先概括柳、刘二人共同经历的宦海浮沉和人世沧桑,再抒写转瞬又离别的悲伤,然后强忍悲痛,掩藏对前途的不祥预感,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19.溪居唐 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赏析: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 独往独来,偷安自幸。20.渔翁 唐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赏析:柳氏的
10、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 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21. 弹琴唐 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赏析: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22.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赏析: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诗。全诗虽无“别离”二字,只写作别风光,然而满腔离情,完全铸入景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23.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
11、共此时。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24.宿王昌龄隐居 唐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赏析:这是一首写山水的隐逸诗。全诗善于在平易的写景中,蕴含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 显豁,发人联想。“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可见炼字功深,又可作对仗效法。 25.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
12、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赏析: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26.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13、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赏析: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27. 凤栖梧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赏析: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28.浣溪沙宋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赏析:上阕写阴冷的春天早晨,独上小楼,空房内画屏竖立,显得格外清
14、幽。下阕所写眼前景物,待慢慢挂起窗帘,观落花轻飘,细雨蒙蒙,触目伤情。29.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宋 秦观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赏析:“池上”二句写白昼所见之景。以“春归”二字暗中反衬人不归;“落花飞絮”在通常的伤春意绪之外,别有遭际坎坷的身世之叹,感慨系之。30.声声慢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作品通过描
15、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31. 渔家傲宋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赏析: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32. 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赏析: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
16、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33.小重山宋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赏析:词的上阕写深夜梦回的抑郁心情。寒蛩的鸣叫,朦胧的月色;梦回三更,独绕阶行。下阕写壮志受阻,首句直伸心志。二三句以“旧山松竹老”喻故乡中原盼归人老和作者急欲杀回故乡,收复中原的心情。34.蝶恋花宋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赏析: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
17、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35.卜算子 断肠 明 夏完淳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赏析:描写的是闺中人思今意中人的情怀。从夏完淳的经历看,词中所写的闺中人,其实是他自己心怀的化身,而所思念的意中人,也是故国、或者是理想的寄托。 36.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一川星斗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赏析
18、:这首诗的首联以“如海”与“如潮”、“秋心”与“秋魂”相对举,既表现汹涌澎湃的心绪,又传达对亡友缱绻的怀思。三四句自然地过渡到作者与凋零的老友俱是怀香佩玉、志行高洁的君子,而芬芳易散,温玉易碎,皆一笔双写。颈联仍用“剑箫”意象,兼具壮丽幽怨之美,“西北”一句则既点染他“绝域从军”、扫除西北边患的雄心,也暗指对擅西北史地、与他并称“程龚”的好友程同文逝世的伤怀。尾联择取星月为对照,照应前文君子畸零之意,同时大发不平之鸣,以雄丽的景象来结束抑郁的情感,从而凝成沉烈遒劲的特殊美 37.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
19、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赏析:该词描绘了1956年中国积极建设的现象,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来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38.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赏析: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毛泽东
20、写于1965年的一首词。作者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以登井冈山为题材,在忆旧颂新中将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实践精神相结合,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熔于一炉,慷慨激昂,表达了作者要继续革命的英雄气概。39.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赏析:此诗气势恢宏,语言铿锵有力,它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40.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赏析: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