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524461 上传时间:2024-09-2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小说解读考试说明考查要点小说阅读考纲要求 小说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要求学生能够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准确理解并解释重要同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掌握作品的主要表达方式并理解其作用;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赏析作品中生动、优美、含义深刻的语言;简要评价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结合现实生活或相关资料针对文中某一问题进行探究并发表独到的见解等。命题解读 江苏省中考试卷中对小说阅读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线索、概述主要内容上。如:2018年无锡中考真题第16题,20

2、18年常州中考真题第15题,2018年镇江中考真题第17题。命题预测 选文多注重作品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涉及亲情、成长、哲理思辨等,名家作品仍不可忽视题型以简答题为主,注重考查人物形象、思想情感、品味语言,以及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梳理知识清单一、小说“三要素”1.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侧面烘托。 人物形象是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是作者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

3、述的。2.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故事情节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有起伏有过程的。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3.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鸟鱼虫

4、等内容的描写,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等。 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内容的描写,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人物的社会关系、作品的时代背景等。二、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作用在于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在于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

5、格的一种描写方法。作用在于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为主的一种描写方法,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作用是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5.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有灵魂。三、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目的是增强文

6、章的表现力。2.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点突出,用另一些人或事物来陪衬或对照。衬托分为正衬、反衬两种。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3.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想要达到对所描写对象的褒扬目的,应先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从而使所描写对象的长处显得尤为突出。其作用是引发好奇,铺垫情感。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具有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5.借景抒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

7、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7.动静相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烘托主题,相得益彰。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9.渲染和烘托。渲染是指在文章中用环境描写来抒发感情,渲染气氛,给人以形象的感受,并使人从具体的氛围中迅速进入作者所抒写的特定情境中的一种表现手法。烘托是指不直接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和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

8、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突破必备考点(2018泰州有删改)阅读余显斌的独行玉器行,完成习题。丰阳玉色泽光润,入手清凉,雕为小件,千金难难求,很是红火。但是,此玉和当地一种荧光石极为相似。因此,就有玉匠以荧光石为之。王独行却不。王独行是丰阳著名玉匠,秉承祖业,开一家玉器行,不大,所有玉器均为手工雕琢。玉器行的职员,全部是自己的弟子。王独行规定,在他门下,不学满三年手艺,不许出师。王独行还特别规定,不许以荧光石充玉,否则,开除出师门。因此,“独行玉器行”货真价实,生意兴隆。人们说,买王独行的玉器,放心。王独行还有第三条规定,弟子出师,一般不许离开自己的玉器行。因为,

9、他担心没有自已把着,弟子们没了紧箍咒,会胡来的。这样,不只是坏了自己名气,也坏了丰阳玉的名气。当然,有弟子一定要出去单干也可以,必须通过考验,合格才行。至于考题,是临场发挥的。好在,一直没弟子愿意离开他,毕竟,借得大树好遮阴,更何况师父对他们一个个如自己的儿子。因此,第三条规定一直闲搁着。可是,也有例外。这人,就是曾白。曾白投到王独行门下,苦心钻研,手艺日进。一日,王独行雕一棵玉白菜,即将完工,菜叶上,一块玉石一崩,掉了,出现一块黑斑。王独行呆望半天,不知如何是好,继续雕琢吧,这个黑斑,会破坏白菜美感;放弃吧,这么大一块玉石就糟蹋了。他叹口气,走了出去。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泡一壶茶

10、,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一壶茶喝罢,他想,算了,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他走进作坊,玉白菜仍在案上,黑斑没了,上面趴着一只蝉,身子黑亮,薄翼如烟。他走近了,蝉竟不飞,仔细一看,竟然是用黑斑雕成的。这蝉,是曾白雕的。他少有地一笑:“小子,你出师了。”曾白眼睛一亮:“师父,真的?”王独行点着头说,明天,他就是“独行玉器行”的正式员工,可以加工资了。曾白却说,想离开这儿,自己开玉器行。王独行愣了一下。“那就准备接受考试吧。”曾白忙说:“请师父出题。”王独行笑笑:“急什么?早着呢。”几天后,王独行生病住院,将玉器行暂时托给曾白管着。一天,工商局的周局长来了,在玉器行转了一圈,

11、对迎接他的曾白说。刘县长半个多月后过生日,县长喜欢丰阳玉器,自己想弄一件作为礼物相送。曾白建议,祝寿要应景的,自己细心雕琢一件,让周局长半个月后来拿。周局长点点头,转身离开。曾白回去,独自选料,设计,雕琢。半个月后,一件仙猴献桃的玉器出现在周局长眼前。一只猴子举着一个硕大的蟠桃,蟠桃白里透红,水灵灵的,周局长眼睛一亮,呵呵一笑,拿着玉器走了。当天,王独行回来,宣布曾白不能离开。“为啥?”大家不解。“考查不过关!”王独行说,“是我请周局长来索要玉雕的,这是一道考题。我一直告告诚大家,玉匠要人净心净,曾白如此做法,显然不合格。”正说着,周局长赶来,微笑着说,“过关了,过关了!”王独行一愣,不解地望

12、着他。原来,周局长拿回玉雕,用放大镜仔细一看,竟然是荧光石雕的。底座上隐隐有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王独行听了,哈哈大笑。曾白问:“师父,我能离开了吗?”“不行!”王独行一挥手,“我老了,要退了,玉器行得有人主管。我决定,曾白上。”至于曾白以荧光石充玉,王独行说,应该的。(选自林中凤凰,有删改)【文章解构】文章标题独行玉器行文章主题 通过对独行玉器行王独行对弟子曾白考核过程的描写。刻画了曾白技艺高超、品质高尚的形象,赞美了玉匠人“人净心净”的美好品质。文章思路首先介绍独行玉器行的三条规定,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用众弟子烘托曾白的不平凡,接着写的曾白技艺高,最后展现人

13、物的品质。文章层次第一部分(一):写王独行的玉器行生意兴隆的原因以及收徒的三条规定。第二部分(一):写曾白妙手雕蝉补师父缺憾。第三部分(一):写曾白接受师父考验,顺利过关.写作手法细节描写:王独行雕一棵玉白菜,即将完工,菜叶上,一块玉石一崩,掉了,出现一块黑斑。语言描写:周局长赶来,微笑着说:“过关了,过关了”神态描写:周局长眼睛一亮,呵呵一笑,拿着玉器走了。动作描写:他叹口气.走了出去。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泡一壶茶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1.结合文章情节,完成填空。 王独行立下三条规定王独行雕玉白菜遇到黑斑,曾白 王独行要为曾白加工资,曾白 周局长“索要”玉器送

14、县长,曾白 王独行留曾白接管玉器行。【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归纳概括,可分三步解题。第一步先将题目中已经概括出来的情节在选文中找出相对应的段落。小说中写“王独行立下三条规定”的是小说的第段,写“王独行雕玉白菜遇到黑斑”的是小说的第段,小说中写“王独行要为曾白加工资”的是小说的第段,小说中写“周局长索要玉器送县长”是小说的第段,写“王独行留曾白接管玉器行”是小说的第段。第二步找出每一部分与王独行、曾白所做的事情相对应的情节。如“王独行雕玉白菜遇到黑斑”后,曾白通过精心构思,将黑斑雕成了一只蝉;“王独行要为曾白加工资”时,曾白提出“想离开这儿,自己开玉器行”等;第三一步将每一部分中有关曾白的情

15、节进行概括提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答填写到空缺的横线上即可。【答案】将黑斑雕成蝉 想离开师父,自己开玉器行 以荧光石充玉并在玉雕底座刻一行字变式提问: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故事情节。阅读选文,将故事链补充完整。文章叙写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根据小说内容,试着用四个字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考点一 小说情节概括【解题技巧】1.理,就是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如果是全篇,应留心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如果是局部,要留心构成故事发展的一连串细节,留心人物性格、心

16、理、情.感的变化过程。 2.抓,就是抓住场面。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山神庙复仇。3.寻,就是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情节。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情,还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答题模板】 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么样。2.从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说说第段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人

17、物描写的手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仔细阅读第段,不难看出,“他想,算了”显然属于心理描写,“走”“泡一命茶”“慢慢地喝”属于动作描写,“叹口气”是神态描写。至于这些描写的作用,可以根据语段中的词语揣摩出来,比如,“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这句话既表现了人物的惋惜心理,又表现了王独行即使遭受损失,也不以次充好的美好品德。【答案】这一段运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独行在雕琢玉白菜的过程中,崩掉了一块玉石,出现一块黑斑后的情态。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人物对一件即将完成的艺术品因出现了一点瑕疵而不得不放弃的痛惜之情,也表现了王

18、独行即使遭受损失,也不以次充好的美好品德。写王独行的无计可施,也为下文写曾白巧妙补救,技艺更胜师父一筹起了一个衬托的作用。变式提问:分析句段作用:揣摩文中第X段,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作用。文中第X段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删掉好不好)?试简要赏析文中第X段的表达效果。分析人物形象:从选文第X段内容看,XX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文中XX的性格特征。考点二 分析句段作用【解题技巧】1.首段常见的作用: 统摄全篇,总领下文;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引出下文,行文巧妙;欲扬先抑,形成对比;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结尾段常

19、见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深化主题,升华感情;提出问题,引起思考。3.中间段常见的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衬托铺垫,照应前文;扩展思路,具体展示;丰富内涵,深化主题。3.请分别说说和段中周局长“笑”的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字词内涵的理解。解答时要比较两段所写的具体内容,第段的“笑”是在周局长看到曾白献上为刘县长祝寿的玉雕后的“呵呵一笑”,这里的笑是周长对曾白雕刻的礼品特别满意,不得不为曾白的玉雕手艺而赞叹的笑,所以,应理解为对玉雕作品技艺的欣赏和对自已与王独行联合设计的这场考试手法的得意;第段是周局长明白事情真相,真正了解了曾白的为人后,知道他经得起考验

20、后发出的笑,这次的笑表达的是对曾白的肯定和对他通过考试的高兴和欣慰【答案】两段都写到了工商局周局长的笑,但笑的内涵完全不同。第段的“笑”是一种赞赏的笑,同时也包含着对曾白能不能过关的狡黠一笑;而第段的“笑”是为曾白的正直、不阿谀奉承而感到由衷的高兴的笑,表现的是一种对曾白考试过关后的喜悦之情,变式提问:下面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结合加点的词语具体分析。从文中括号内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到X处,并简述理由。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XX词表达了XX怎样的心理感受?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考点三 分析人物形象【解题技巧】1.抓住人物的身份特征,包括人物的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素;2.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

21、史背景下去理解;3.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4.抓住与人物相关的具体事件;5.揣摩塑造人物的各种描写方法,特别是细节描写;6.品析环境描写;7.分析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行为表现、交互评价、情感态度;8.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倾向。4.(名师原创)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周局长拿回玉雕,用放大镜仔细一看,竟然是荧光石雕的。底座上隐隐有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玉为灵物,岂能贿官”这句话有何意味?反映了曾白怎样的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中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题干要求结合语境,品读语句,文中周局长买玉是为县长祝寿,显然有贿赂之嫌,曾白不

22、便明说,却以隐隐小字表达自己的看法,以警示贿赂之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借用名句,以表自己的心迹,表现了曾白正直的品质。【答案】“玉为灵物,岂能贿官”以反问的口气警示贿赂之人,表达强烈的反对情绪。再以荧光石代替玉石,反映曾白为人正直、不阿谀奉承的良好品质。变式提问:画线句中,某人物说“XX”,请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画线句的理解。文章画线处两次描写XX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如何理解某句话在文中的含义?考点四 分析词语含义【解题技巧】1.对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的理解,如“其”“这”等。解答此类试题要先找到指代词的位置,再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的范围与内容,最

23、后将答案代入原文分析其是否恰当。2.对运用修辞手法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试题要先了解修辞手法自身的特点,然后借助原文界定其具体含义。3.对术语(概念)的理解。先要从文章中找到与之相关的信息群,然后对其进行加工整理,使之转化为通俗的文字。4.对一般词语的理解。首先从词性入手,一般来说多为动词、形容词,分析它们本身的词义及语境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使用这些词语后对说明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考点五 更要语句的理解【解题技巧】 解答这类题,首先要理解某句话在文中的表层含义,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要表达的主题,结合文章的主题思想挖掘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层含义,最后将两个方面融合在一起,组织成答案即可。【答

24、题模板】 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表层含义),表现了(反映了)(深层含义)。5.(名师原创)本文主要描写曾白高超的技艺和高尚的品质,作者却在文章开头大篇幅表现王独行的三条规定,有何用意?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的写作方法。文章通过王独行对弟子曾白考核过程的描写,刻画了曾白技艺高超、品质高尚的形象,赞美了玉匠人“人净心净”的美好品质,而考核的原因是曾白要出师单干,考核的重点是第三条规定,要考核合格。由此可见,三条规定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更是事件发展的提示与暗示。【答案】三条规定为下文曾白出师考核这一故事情节做了铺垫、埋下伏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式提问:小说运用了XX手法,试举一例分析。X

25、X情节顷刻发生逆转,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文中叙写“XX”的故事,有何用意?说说你的理解。小说主人公是XX,作者却篇幅写“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考点六 分析小说的写作特点【解题技巧】 1判断句子的描写手法,主要从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方面入手。如果句子为人物描写,要判断其属于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还是心理描写;如果句子为环境描写,则要判断其属于社会环境描写还是自然环境描写。2.判断句子的写作手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倒叙和插叙。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插叙是指作者在叙述中心事件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这样,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紧凑。伏笔,主要是对

26、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出提示或暗示,从而推动情节的合理发展。悬念,是使欣赏者产生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的心理活动,作用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3.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明确了句子的描写手法和写作手法后,根据不同的写法特点来判定其表达作用。【答题模板】 本句属于描写,交代了(作用),揭示了(主旨)。6.阅读下面链接材料中胡屠户的两段话,结合本文第段画线句和第段,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

27、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吴敬梓范进中举)7.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王独行对“以荧光石充玉”的态度都有变化,原因分别是什么?这样设计,都是以“变”写“不变”,胡屠户和王独行的“不变”分别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主旨的探究。从链接材料来看,范进没有中举前,胡屠户对范进讽刺挖苦,而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又极端地讨好奉承,发生变化的原因正是范进考中了举人;根据第段画线句和第段,开始时,王独行害怕弟子以荧光石充玉,坏了自己的名气,也坏了丰阳玉的名气,所以定下严厉的门规,而后来曾

28、白用荧光石充玉是为了警示贿赂之人,王独行认为只要不是为自已谋私利可以更改门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以荧光石充玉的目的不同。胡屠户“变”的是对范进的态度,“不变”的是其唯利是图、庸俗势利的性格本质;王独行“变”的是门规,“不变”的是人净心净的做事做人的原则。【答案】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变化,原因是范进中了举人;王独行对“以荧光石充玉”的态度变化,原因是曾白并不是为自己的私利,而是用来警示贿赂之人。胡屠户不变的是庸俗势利的市侩性格,王独行不变的是“玉匠要人净心净”的行业道德。变式提问: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题。读完这篇小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如何理解这篇小说的主旨?考点七 把握小说主旨【解题技巧】1.

29、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主题,作品的主题思想往往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要准确的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情节脉络,把握故事的发展过程,了解情节的前后关联,把握情节发展中的冲突。2.从人物形象角度看主题。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方法。弄清楚小说描写了什么样的人,这个(些)人的身份、地位是什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主题,因为这个(些)人的际遇、命运归宿常常暗示着社会生活的本质、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入手,不仅可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还可以体会人物灵魂深处的思想状态。3.从环境描写角度看主题。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从中窥探文章的主题。

30、【答题模板】 通过(文章内容阐释),反映了(表层含义),表达了(赞美了、批判了)(深层含义)的中心思想。7.(名师原创)小说中周局长“索要”玉器为县长祝寿这个情节虽是杜撰的,但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行为,你对这样的现象是怎么看的? 【解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结合实际合理作答即可。一般情况下,下级给上级,尤其是给直接领导买礼祝寿,是有贿赂嫌疑的,当然这也要分亲疏和礼品的贵重程度;若是亲朋好友之间的礼尚往来,则是正当的联络感情的行为。【答案】示例: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亲朋好友之间过年过节礼尚往来,通常会伴有财物或礼品礼金馈赠,这是联络感情的正当行为。但若不是亲朋好友之间,且送礼金额较高,明显

31、超出当地正常经济水平、风俗习惯、个人经济能力,且有来无往,就不是君子所为了。小说中周局长送玉,带有明显的贿赂性质,不值得提倡。变式提问:请联系以下其他章节的节选内容,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你认同哪一个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请从以上对话中选择你最认可的一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考点八 拓展开放探究题【解题技巧】 紧扣文本,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再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表达真实感受,一般使用第一人称进行阐述,做到观点鲜明,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具体如下: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

32、;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直击阅卷现场 ( 2018常州)阅读小说,完成习题沃田里的野草【加拿大】诺尔曼白求恩五月里的一个早晨,保定郊外的一块农田里,一位锄草的老汉把弯了半天的衰老酸痛的腰伸伸直,拄着锄头凝望远方。他的脸晒得黝黑,眼圈周围皱纹丛生,好几道深深的沟纹显现在腮帮上,越过他那干瘪的嘴角。他光着脊梁,下身穿一条打了补钉、褪了色的青布裤子。两只脚赤裸着,头上裹一块毛巾,白发从毛巾底下露出来,依然浓密厚实。“唉,”老汉叹口气,“日子可真不好过呵。”他煎熬着,饱尝困苦。起先,他犯了咳嗽毛病,好像压根儿就不会

33、好转似的。接着,他的独生子又参加游击队打仗去了,撇下田园无人耕种,只好由他出来干活。随后,日本鬼子穷凶极恶,夺走了他的一半收成,一个子儿也不给。他一生所遇到的桩桩不称心的事,对他来说,都成了这种或那种野草。咳嗽毛病是一种野草;他不得不又到地里去干活是一种野草;儿子不在身边是一种野草;日本鬼子是一种野草,而且是一种个儿最大的野草。老汉脑子里想的尽是野草,但也浮现出一片广阔葱翠的田野景象。这就是中国。依他看来,他的整个国家就是一片广裹无边的农田。他见到这块辽阔的田野孳生着犹如故人一般的杂草,正在肆无忌悼地窒息着嫩绿的玉米的生命。太阳越升越高。老汉又埋头锄草。锄到一垄尽头时,他突然愣住了。田边有个奇

34、怪的大窟窿,当中竖起一个顶端削掉的大黑萝卜似的玩艺儿。他一时猜不出那是啥东西。后来,他想起来了。对,没错儿!是颗炮弹!那是日本鬼子用火车从北平运来的。他和他的街坊常常谈起那些大炮,多可怕的武器啊,敌人有多少尊大炮啊,而咱们的队伍却一尊也没有,真叫人遗憾。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确实有那么一尊,只有一尊。那是上个月袭击敌人时掳获过来的。他记得有一次他的儿子偷偷回家来跟他提起过它。想起这些,老脑筋里慢慢琢磨出一个主意。他小心翼翼地把炮弹抱起来,把它放进一边的驮筐里,另一边装些泥土保持平衡。接着,他用树叶盖住炮弹,把它藏得严严实实,就赶着毛驴走出庄稼地,踏上那条漫长而灰尘扑扑的道路去寻找他的儿子。那一

35、大块方格图案的绿油油的平原一直延伸到遥远昏暗的地平线。沿路草丛里长着风信子和粉红的竹桃花。交叉的水渠里,棕色的水几乎没有流动。白杨和垂柳矗立着,闪闪发光,伞状的青枝绿叶纹丝不动,高耸直入宁静的碧空。他催赶毛驴一里又一里地朝前走。晌午了,天可真叫热。大汗淋漓,在腮帮上往下流成了一条条小溪流。他焦躁地用毛巾擦了又擦,又急匆匆地向前赶去。傍晚时,他终于找到了游击队。游击队员们欢呼着迎接他。他从人群中一眼就瞥见了儿子。他对儿子说:“小子,我给你捎来一样东西。”他弯腰把炮弹捧在手里,和蔼地说,“我是在地里找到的。我把它给你们捎回来了,你们可以再用它一次。”人群一阵沉默,接着阵阵笑声从他们嘻开的嘴巴里爆发

36、出来。街头响彻他们爽朗的欢笑声。老汉不吭声,困惑地瞧着他们,脸上闪现一丝摸不清头脑的神情,正如乌云划过天空一般。他瞧瞧这边,又瞧瞧那边。真是莫名其妙。他忧郁不快地瞧瞧那些战士,瞧瞧自己的儿子。但是他们谁也说不出话来,个个笑得前俯后仰。他们相互捶捶后背,或者乐不可支,瘫在对方的怀里。老汉拣起缰绳,开始把毛驴牵出那个团团围住他的哄笑的人群。儿子感到气氛不大对头,首先止住笑。他用手揪住老汉的袖子。转身对大家说道:“同志们,我们都应该感激我爹。他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对,对,”大伙儿喊道,终于领悟到老汉的误解,全都明白应该不让他伤心。“对,您是个好的战士。我们都很感激您。”老汉又高兴起来。这一天,他根

37、除了一棵硕大的野草。他为了把中国的大地扫得干干净净而尽了点力。题目及答案考点易错分析错误原因1.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段画线的句子,并简述其表达作用。【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整个国家比作农田,把农田里的杂草比作敌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敌人对我们国家的侵略和危害。表现了老汉对敌人的仇恨,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为下文写老汉运送“炮弹”的情节做铺垫。赏析句子 能找出比喻的修辞手法,但不能全面表述比喻的作用。 未能全面理解小说的主旨,缺乏答题技巧。2.文章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方法,在第两段中任选一段加以赏析。【答案】第段运用了外貌描写,描写了老汉的脸色、皱纹、穿着和白发,细腻地刻画出一个贫穷、勤劳

38、的老农的形象。第段运用了动作描写,一系列的动词准确地再现了老汉运送“炮弹”的过程,写出了老汉对“炮弹”的重视,从而表现了他的朴素的爱国情怀。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描写方法把握不准,没能理解句子的含义,赏析不深入,不透彻。 没能理解作者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语 言组织能力差。3.结合内容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答案】文章的标题有多重含义:既指老汉耕作的沃田”以及沃田里的野草;也喻指老汉心中的桩桩不称心的事;还指代中国土地上的敌人。以此作为文章的标题,形象生动,意蕴丰富。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故事发生的场景,承载着主人公强烈的情感,同时还起着贯串情节的作用:又暗含着除去“野草”的决心,表现了老

39、汉的爱国情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意思对即可)。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 理解不全面,不能表述出“老汉心中的桩桩不称心的事”或者“指代中国土地上的敌人”,尤其对标题的作用理解不深入。 对小说阅读理解不到位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能力。4紧密联系文章内容,再结合下面的资料,说说作者白求恩是怎样的一个人 。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他在中国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呕心沥血。同时,他还是一位充满温情的革命者。1939年,他在我国晋察冀边区忘我工作的间隙写下沃田里的野草这篇小说。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对他作出了高度评价。【答案】示例:白求恩大夫是一位国际主义战士,对中国革命满

40、腔热忱;他创作的这篇小说取材于我国晋察冀边区,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军民;把中国比作“沃田”,表现了对中国的热爱,把敌人比作“沃田里的野草”,表现了他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仇恨。人物形象的理解表述不全面。 脱离小说,仅从链接材料上抄写关于白求恩的事迹。或脱离材料,仅根据文章内容随意捏造答案。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了老汉锄草、发现炮弹,最终将炮弹送到游击队的故事。B.老汉因为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而突然紧张起来,第段的景物衬托了这种惶恐的心情。C.游击队员因老汉送来一颗无法使用的哑弹而哄笑,老汉为此而闷闷不乐。D.“野草”是承载着主人公强烈情感的主线,同时

41、还起着贯串情节的作用。【答案】B义章内容的理解选择D项的偏多。对小说的线索理解不到位。另外没能客观分析第段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二、现代文阅读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土炕记忆李晓菊 关中农村,土炕家家都有。我生在农村,土炕伴随我度过了童年。可以说,涉世最初的温存是她给的。在我看来,土炕是有形的,但似乎又无形。她的古朴、温情和神圣一直让我心存敬意 土炕是生命中心,乡村统领。 记忆中,每天早上起床后,祖母总是用一把糜子秆做成的笤帚把土炕来来回回扫上好几遍,然后将暖床的被子铺得整整齐齐。待吃饭时,掀起被子,炕中间放一正方形木盘子,盘里的图案和油漆在乡下柴米油盐的日子里浸泡得失了本色,越来越模糊。木

42、盘里通常是两三碟小菜,一盘馒头。那时生活条件不好,物资相对贫瘠。餐盘里多以萝卜白菜为主,吃肉乃是年节盛事,平日里只能靠鸡蛋将就开荤。祖母炒鸡蛋时放油很少,炒出来的鸡蛋总会带一点焦黄。但对年幼的我们来说,却是难得的美味。炒鸡蛋出锅后,祖母通常会先夹一个鸡蛋馒头,然后从中间掰开,分给我和弟弟解馋。那略带焦糊的醇香令我记忆至今,每每想起,便觉得无限温暖。 土炕是温暖港湾,浸染着童年朴素日常的温情。 炕头最热闹的时候是每日睡觉前。媳妇娃娃热炕头,修来的福气呢!这不,忙碌了一天的大人都会早早上炕的,小孩子自然不例外,玩耍归来后顾不上认真洗脸就匆匆爬上土炕。尤其是寒冷的冬日,只要看一眼土炕,人们心中便会陡

43、然升起一股子温暖。记忆中,飘雪的黄昏,父亲搬一张小方桌放在炕中央,我和弟弟拿出各自书本,临桌而坐,静静书写。母亲在一旁穿针走线,时不时停下手里的活,探过身来慈爱地看看我俩的字。父亲捧一本厚厚的书坐在炕尾慢慢细读。 隔三差五,母亲也会把加了盖子的发面盆放到炕角发酵。偶尔,还有一小盆生的黄豆芽静静躺在热炕上。记忆中那一颗颗黄豆,出的芽弯弯扭扭,密密匝匝挤在一起,一天天变粗变长,惹得我和弟弟时常偷偷揭开盖子拿出来比比长短。 土炕是乡土文化的纽带,传递着浓浓的乡土暖意。 逝去的岁月里,土炕一直是乡土生活的主角,她和纯朴乡亲们一起熬过岁月,沉浸着虽然苦涩但却弥足珍贵的人生百味。无论何时,温暖的土炕永远是农人的精神归依。 小时候冬天特别冷,每年冬天,大多数小孩的手背、脚跟和耳朵都会被冻伤或生疮。因为整天跟在一群男孩子后面疯跑,我的双手也不可幸免地成为冻疮“沦陷区”。祖母便用土方给我疗伤:大雪纷飞时,用铁脸盆盛满雪,放在火炉上消融后放入茄子根煮沸,待水温合适时浸泡患处。完了抹上凡士林,放到土炕上烙。盼了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