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考研 哲学脉络图模板.xls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52300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XLS 页数:15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 哲学脉络图模板.xls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 哲学脉络图模板.xls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010a63f4863b70dfea990dfc385d52b.xls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的含义()哲学的含义)世界观()哲学世界观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怎样”的问题“应怎样”的问题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哲学与具体科学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方法论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基本问题的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第一性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同一性、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 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意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使用范畴 ()党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三种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一般含义()类型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之所以长期存在和发展 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 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表现在:的统治地位。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根本之处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旧哲学的缺陷()从扬弃到新哲学()实践观点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唯物主义与辩证法 甲、旧哲学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相结合乙、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甲、哲学史观的唯心主义观的统一()唯物自然观与唯物 岁月 史观相结合乙、马克思主义哲学 子、统一于实践的 自然与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 丑、唯物史观之创立 形态和基本特征()科学性及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革命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统一于实践性()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 1 页4010a63f4863b70dfea990dfc385d52b.xls()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与用途()解放思想、实事求 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集中 本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 概括了马克思主义 理论品质 哲学的精髓 哲学的理论内容、本质特征和社会功 能()三者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人类社 甲、旧哲社会史观唯心 会的本质,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 主义 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乙、马克思主义客观物 质动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甲、基本原理物质与意 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认识社会提 识的决定与反作用 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 供了辩证法的原则。乙、当下中国之任务两 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 个文明协调发展 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能够帮助人们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甲、反对哲学万能论与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能够提高人们对社 能论 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乙、复杂社会趋势对马克 思主义科学方法的呼唤)唯物主义与科技同步发展()现代科技革命中一系列重大成果丰富和深化了)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主义哲学的推动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要表现在:的研究领域。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现代科学研究的新方法引入哲学领域,使哲学 科技革命 研究的方式方法发生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哲学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正确分析和解决现代科 技革命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哲学古典时期结束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两个方向现代西方哲学(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当代西方主要哲学思潮()科学主义 西方哲学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人文主义 义的对立)涵义P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普世的世界性哲学 极其理论成果)现实可能性 ()中国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 ()历史人物的推动 甲、毛和邓两次飞跃 乙、江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世界观基础。从实践出发,中国国情的历史统一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第 2 页4010a63f4863b70dfea990dfc385d52b.xls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认识论基础。不断把握规律,开拓社会主义建设新视野)方法论基础。科学方法论指引社会主义建设之有效实践)党的性质与规律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治党的根本 伟大意义)社会主义建设新境界)理论创新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列宁关于“物质”的经典性定义P9()列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给物质下定义 的,其基本思想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甲、唯物主义一元论 子、独立的实在性 与唯心主义决裂 丑、本体论的场域()列宁的这个物质定 与二元论决裂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 义具有重大意义乙、感觉的实在性与 意义 不可知论决裂丙、辩证的多样对立一切物质统一于客观实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观的变革,突出地表现()唯物自然观与唯物史观统一实践联系自然在它把人类实践视为一 与社会种客观实在并将它包含()唯物本体论与能动反映论统一实践联系意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识与物质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实践联系物与运动物质观体现了:)运动的定义 P10)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绝对运动的定义 P10 甲、含义P10 子、机械运动 中特定物体 之间没有发 乙、两种基本情形 生位置移动()相对静止 丑、事物处于 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 性质的变化)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子、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 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 丙、意义 丑、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第 3 页4010a63f4863b70dfea990dfc385d52b.xls 和利用事物的前提 寅、相对静止是理解和衡 量运动的尺度()两者关系 静中有动 辩证统一的 动中有静 子、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实践意义 察相结合 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相互区别:它们具有不同的物质基础和特定 运动规律 甲、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 的存在基础()相互联系 乙、高级运动形式是在低级运动形)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 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包含 低级运动形式()相互转化 既有从高级到低级的转化,也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转化()运动形式多样性原 甲、它提供了科学分类的 理对于科学研究的 客观依据。重要意义乙、它提供了理解科学发 展过程的一个正确方法)内在联系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离开时空的物质运动和离开物质运动的时空都是不存在的 甲、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时间P10与空间P11的定义与特点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乙、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空客观性: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同物质运动一样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做任何工作,都不能不考虑时间、空间问题,一切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时空既是绝对的,又是甲、时空的绝对性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乙、时空的相对性的统一丙、时空的同一性)时空既无限性和有限性的辩证统一。甲、无限性世界唯一性(永恒性)乙、有限性具体物质运动的暂时性丙、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辩证的统一子、无限的时空是由特定的有限时空构成的丑、有限的事物都包含无限的结构和层次寅、有限转化为无限形而上学不变论相对主义诡辩论机械论社会达尔文主义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第 4 页4010a63f4863b70dfea990dfc385d52b.xls第 5 页4010a63f4863b70dfea990dfc385d52b.xls第 6 页4010a63f4863b70dfea990dfc385d52b.xls 与唯心主义决裂 子、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 丑、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第 7 页4010a63f4863b70dfea990dfc385d52b.xls 寅、相对静止是理解和衡丙、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辩证的统一第 8 页知识图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含义 P11()一般本质()特殊本质()客观现实性)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自觉能动性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1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社会历史性()生产实践)实践的基本形式()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艺术和教育活动)意义()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实践联系人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含义 P12()任务甲、(力量)主体()能力结构 乙、(智商)丙、(情商)个人主体()社会结构 集团主体社会主体人类主体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相互作用()含义P12甲、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客体()实践的客体的理解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乙、客体又不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概念自然形式的客体()类型社会形式的客体精神形式的客体)实践主客体的中介()关系: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限)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理解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关系()实现: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3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实践主体根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反馈调节()自在世界 甲、从时间上看)涵义乙、从空间上看()人类世界 人化自然人类社会)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实在性)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区别4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不可分割,互相制约)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内在联系()天然自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又不可避免地要自在世界人类世界基础制约第 9 页知识图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甲、自然界物质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决定的必然的、合乎规律的乙、是经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子、从无生命物质的机械的、物理的、化()自然的产物学的反应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丑、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寅、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丙、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反映形式)产生包括感知、思维以及情感、意志等全部心理活动和动物心理的区别()社会的产物:关键在于弄清劳动的决定作用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社会性的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三、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甲、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本质乙、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在意识中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甲、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来看乙、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丙、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来看()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甲、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乙、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主要表现在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作用具有能动创造性。丙、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能动作用的条件甲、原理()人工智能 乙、限制丙、意义甲、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内容乙、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丙、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2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甲、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说明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第 10 页知识图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马克克思思主主义义哲哲学学关关于于世世界界乙、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本本质质问问题题的的一一个个基基本本原原理理物质世界自身。()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意义()实践意义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地、正确地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坚持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在于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甲、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乙、只是二者的着眼点有所不同解放思想着眼于从主体方面,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着眼于从客体方面,强调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因为它概括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反映论的根本要求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拓前进,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 11 页知识图表(马克思主义哲学)第 12 页知识图表(马克思主义哲学)第 13 页知识图表(马克思主义哲学)第 14 页(一一)马马克克思思主主义义哲哲学学是是科科学学的的世世界界观观和和方方法法论论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定义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的定义 任何哲学的世界观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方法论的定义 与方法论都是统一的哲学与其他科学(非哲学)的关系 哲学:一般,普遍,共性,抽象 其他科学:特殊,个性,个别,具体哲学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4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第一性,第二性问题:划分唯物主义跟唯心主义 5、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 同一性问题: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含义哲学的党性问题 指导线索 6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意义 科学依据 理论武器 指导原则 根源:古已有之,人们生产活动与周围事物的直接反映 基本观点:第一性,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原始的,自发的/缺陷:直观性,猜测性 其历史形态 机械性 历史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性8 不彻底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根源:生产力低下 根源:对自然想象及梦境的不正确解释 阶级根源:统治阶级有意歪曲 唯心主义 9 和阶级偏见 认识论根源:认识过程的主观 化,简单化,直 线化,片面化 基本观点:第一性,精神的,意识决定物质 10 主要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哲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