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生物 19 个实验总结 高考生物实验知识点(一)实验一 低倍镜、高倍镜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4、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2、答:(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5、总结:四个比例关系 a.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正好与之相反。b.物镜头放大倍数与玻片距离:倍数越大(镜头长)距离越近。c.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d.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实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 Cu 2O
3、 沉淀。葡萄糖+Cu(OH)2 葡萄糖酸+Cu 2O↓(砖红色)+H 2O,即 Cu(OH)2 被还原成 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2、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 NaOH 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 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二、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 34 小时(也可用蓖麻种
4、子)。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三、实验注意事项 1、可溶性糖的鉴定 a.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 Cu(OH)2 在 70900C 下分解成黑色 CuO 和水;b.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 Cu(OH)2 生成。2、蛋白质的鉴定 a.A 液和 B 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 A 液后加 B 液;先加 NaOH 溶液,为 Cu2+与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的环境。A、B 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导致 Cu2+变成 Cu(OH)2 沉淀,而失效。b、CuSO4 溶液不能多加;否则 CuSO4 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c.蛋清要先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3、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