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两小儿辨日-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两小儿辨日》教学设计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第一小学 蒙美四
邮箱:mms.521@ 联系电话:13788083569
设计理念:
《两小儿辨日》是一篇文言文,语言简洁,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对话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文言文学习重在诵读和积累文言知识。而这两个过程是枯燥的。在此之前学生虽然也接触过类似的几篇文言文,但每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很高,有的学生甚至对文言文望而生畏。我国近代的古文教学以教读、串讲、背诵为主要方式,其突出特点是注重诵读、注重积累,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语感,其弊端在于容易造成盲诵枯记,压抑学生的个性,而我们今天的古文教学应继承传统古文教学中注重诵读、注重积累的特点 。那么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起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呢?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中我针对文言文的特点,抓住课题中的“辩”字激起学生的兴趣,联系学生的实际,通过开展辩论赛的形式,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从课题入手,以“辩”字为切入点,引入新课
师:(在黑板上板书“辩”字)哪位同学能用“辩”进行组词 ?
生:辩论 、辩解
师:因为要用嘴说话,所以中间是言字旁。
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师:“两小儿辩日”谁来告诉我这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两个小孩在辩论太阳
师:问题出来了,两个小孩在辩论关于太阳的什么问题呢?
生:他们在辩论太阳的大小 (课前布置预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课文大意)
师:他们辩出个结果来了吗?
生:没有?
师:从课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生:孔子不能决也。
师:谁能结合课文的注释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决”就是裁决、判断的意思,意思是:孔子不能判断。
师:孔子不能判断什么?怎样说才更完整些?
生: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谁说的对,谁说的是错的。
师:孔子是个大学问家,这个问题都把他难倒了,看来关于太阳大小的问题很值得我们去辩一辩。
二、创设表演情境——“小小辩论赛”
师:今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古代,举行一个跨越千年的“小小辩论赛”,我们也来扮演一下文中的两个小孩,来一番唇枪舌战。
(一) 小组合作讨论,明确两个小孩的观点和理由
师:既然是辩论赛,那么双方必须明确自己的观点,要有充分的论据,这样才能说服对方。我们先弄清这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是什么呢?
(二) 反馈小组讨论情况
师:这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生: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师:谁能结合课文的注释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师:另一个小孩是怎么认为的?
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原来另一个小孩的观点恰恰相反。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是随便猜测的吗?
生:不是,他们是有根据的。
师:哦,那说说看。
生: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上的篷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只有盘盂子那么小。”
师:所以他认为——
生: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师:这是小孩根据自己的眼睛看到的,这就叫视觉判断。
师:另一个小孩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生:他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沧沧凉凉”的,而中午的时候如“探汤”。
师:“探汤”应该怎么理解?
生:把手伸进热水里
师:这个小孩又是从哪个角度来判断的呢?
生:冷和热的角度
师:冷和热是人用身体去接触和感受到的,所以这叫“触觉”
师:我们现在已经弄清了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了,我们的辩论赛可以开始了。老师来当评判员,看看哪一组的辩论是最精彩、最激烈
(三)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两小儿辩日”
师:请同学们用刚才理解课文的方法,找出双方的观点和理由标在你的书本上,时间三分钟。然后自由组合,分配角色。
学生小组内表演,教师巡视相机指导。然后指明汇报反馈。
三、释疑解惑,明白道理,升华情感
师:刚才同学们辩论得很激烈,分得出谁胜谁负了吗?
生:(笑)没有
师:关于太阳大小,在古代确实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在今天,科学家们给出了正确答案。(教师出示课件资料告诉学生答案)
师:看了资料以后你们还认为太阳有时候大有时候小吗?
生:没有,太阳大小是不变的。
师:对呀,课文中两个小孩之所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因为他们观察太阳的角度不同,从而引起了错觉。但是他们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师:那么,孔子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是不是说他没有学问呢?不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个实事求是的人,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引用古话就是——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知识是无尽的,学无止境,我们要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大胆追求,这样才会成功!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一儿:日始近 日中远
(近大远小)
一儿:日始远 日中近
(近热远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