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理科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复数满足,则( )
A. B. C. D.
2.已知集合,,若,则b等于()
A.1 B.2 C.3 D.1或2
3.若函数y=f(x)的定义域是[—2,4],则函数g(x)=f(x)+f(—x)的定义域是( )
A.[-4,4] B.[—2,2] C.[-4,-2] D.[2,4]
4.函数的极值的情况是( )
A.极大值是,极小值是 B.极大值是,极小值是
C.只有极大值,没有极小值 D.只有极小值,没有极大值
5.若二次函数在区间上为减函数,那么( )
A。 B。 C. D。
6.已知为第二象限的角,,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若的展开式中的系数是80,则实数a的值为( )
A.—2 B. C. D.2
8.已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其中a,b,c成等差数列,若EX=,则DX=
A。 B. C. D.
9.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是偶函数,对都有,当时,的值为( )
A.-2 B。 2 C。4 D。-4
10..若偶函数满足,且在时,,则关于的方
在上根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6个
11.曲线和曲线围成的图形面积是( )
A. B. C. D.
12.已知函数,若关于的不等式恰有两个整数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小孩,假定生男,生女是等可能的.已知这个家庭有一个是女孩,问这时另一个小孩是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14.如图,用5种不同颜色给图中的A、B、C、D四个区域涂色,规定一个区域只涂一种颜色,相邻区域必须涂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涂色方案有______种.
15.已知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则__________.
16.从甲、乙等8名志愿者中选5人参加周一到周五的社区服务,每天安排一人,每人只参加一天.若要求甲、乙两人至少选一人参加,且当甲、乙两人都参加时,他们参加社区服务的日期不相邻,那么不同的安排种数为__________.(用数字作答)
三、解答题
17.已知,命题: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命题:存在,使得成立。
Ⅰ.若为真命题,求的取值范围;
Ⅱ。当,若且为假,或为真,求的取值范围;
18.每逢节假日,在微信好友群中发红包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还能增进彼此的感情,2016年春节期间,小鲁在自己的微信好友群中,向在线的甲、乙、丙、丁四位好友随机发放红包,发放的规则为:每次发放一个,小鲁自己不抢,每个人抢到的概率相同.
(1)若小鲁随机发放了3个红包,求甲至少抢到一个红包的概率;
(2)若丁因有事暂时离线一段时间,而小鲁在这段时间内共发了3个红包,其中2个红包中各有10元,一个红包中有5元.设这段时间内乙所得红包的总钱数为元,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19.根据某电子商务平台的调查统计显示,参与调查的1000位上网购物者的年龄情况如图.
(1)已知、,三个年龄段的上网购物者人数成等差数列,求,的值;
(2)该电子商务平台将年龄在之间的人群定义为高消费人群,其他的年龄段定义为潜在消费人群,为了鼓励潜在消费人群的消费,该平台决定发放代金券,高消费人群每人发放50元的代金券,潜在消费人群每人发放80元的代金券,已经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从参与调查的1000位上网购物者中抽取了10人,现在要在这10人中随机抽取3人进行回访,求此三人获得代金券总和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20.对于定义域为的函数,如果存在区间,同时满足:
①在上是单调函数;
②当定义域是时,的值域也是.
则称是该函数的“等域区间”.
(1)求证:函数不存在“等域区间”;
(2)已知函数(,)有“等域区间”,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1.已知函数 (是常数),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当时,函数有零点,求的取值范围。
2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曲线(为参数),直线.
(1)在曲线上求一点,使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大,并求出此最大值;
(2)过点且与直线平行的直线交于,两点,求点到,两点的距离之积.
试卷第1页,总2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故选D。
考点:复数的除法
2.D
【解析】
试题分析:∵集合,集合,若,则或,
故选:D.
考点:交集及其运算.
3.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自变量的范围需满足,定义域为[—2,2]
考点:复合函数定义域
4.B
【解析】,由可得,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在和上单调递增,∴极大值为,极小值为。故选。
5.C
【解析】确定函数的对称轴,利用二次函数y=3x2+2(a—1)x+b在区间(-∞,1]上为减函数,建立不等式,即可得出结论.
解:函数的对称轴为:x=
∵二次函数y=3x2+2(a—1)x+b在区间(—∞,1]上为减函数
∴≥1
∴a≤—2
故选C.
6.A
【解析】
试题分析:成立,因为第二象限角正弦大于零,余弦小于零;不成立,如,但是第一象限角,故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考点:1。充要条件;2.三角函数.
7.D
【解析】的展开式中含的项为,由题意得,
所以.选D。
8.C
【解析】略
9.A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对都有,用代得,,又是偶函数,所以, 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函数,所以,选A。
考点:函数的对称与周期.
10.B
【解析】因为,所以T=2,因为f(x)为偶函数,所以,
作出f(x)在[-2,3]上的图像,再作出的图像,从图像观察交点的个数有3个,所以方程在上根的个数是3个.
11.A
【解析】
试题分析:在同一坐标系作出曲线和的图象,知其交点为,围成的图形面积为==,故选A.
考点: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12.A
【解析】∵,
∴f(x)在(0,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
当a>0时,f2(x)+af(x)〉0⇔f(x)<−a或f(x)〉0,此时不等式f2(x)+af(x)>0有无数个整数解,不符合题意;
当a=0时,f2(x)+af(x)〉0⇔f(x)≠0,此时不等式f2(x)+af(x)>0有无数个整数解,不符合题意;
当a〈0时,f2(x)+af(x)〉0⇔f(x)〈0或f(x)〉−a,要使不等式f2(x)+af(x)>0恰有两个整数解,必须满足f(3)⩽−a〈f(2),求解不等式可得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13.
【解析】一个家庭的两个小孩只有4种可能{两个都是男孩},{第一个是男孩,第二个是女孩},{第一个是女孩,第二个是男孩},{两个都是女孩},由题意知,这4个事件是等可能的.设基本事件空间为Ω,A=“其中一个是女孩”,B=“其中一个是男孩”,则Ω={(男,男),(男,女),(女,男),(女,女)},A={(男,女),(女,男),(女,女)},B={(男,男),(男,女),(女,男)},AB={(男,女),(女,男)},
∴P(B|A)===.
14.180
【解析】由题意,由于规定一个区域只涂一种颜色,相邻的区域颜色不同,可分步进行,区域A有5种涂法,B有4种涂法,C有3种,D有3种涂法∴共有5×4×3×3=180种不同的涂色方案.
15.0.21
【解析】因为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 ,故答案为 .
16.5040
【解析】分两类,一类是甲乙都参加,另一类是甲乙中选一人,方法数为。填5040。
【点睛】
利用排列组合计数时,关键是正确进行分类和分步,分类时要注意不重不漏.在本题中,甲与乙是两个特殊元素,对于特殊元素“优先法”,所以有了分类。本题还涉及不相邻问题,采用“插空法”。
17.(1) [1,2];(2) 或.
【解析】试题分析: (1)由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知,由此能推出m的取值范围; (2)由,且存在,使得成立,推导出命题q满足,由且为假,或为真,知,一真一假,由此求出m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1) 因为对任意,不等式恒成立,
所以,
即,
解得,
即为真命题时,的取值范围是[1,2].
(2) 因为,且存在,使得成立,
所以,
即命题满足.
因为且为假,或为真,
所以,一真一假.
当真假时,则 即,
当假真时,即.
综上所述,或.
点睛:判断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要看它是否具备是陈述句和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只有这两个条件都具备的语句才是命题;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首先要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对涉及数学概念的命题真假的判断,要以数学定义,定理为依据,从概念的本身入手进行判断。本题的解题关键为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不但要看命题中是否含有逻辑联结词,而且要看命题的内容结构是否具有逻辑联结词的含义.
18.(1);(2)分布列见解析, .
【解析】试题分析:(1)设“甲至少得 红包”为事件 ,利用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 恰好发生 次的概率计算公式能求出甲至少抢到一个红包的概率;(2)由题意知 可能取值为 ,分别求出相应的概率,由此能求出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试题解析:(1)设“甲至少得1红包”为事件,由题意得:
.
(2)由题意知可能取值为,
, ,
, , ,
所以的分布列为
19.(1),;(2)分布列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五个组的频率之和等于,可得 ,且,联立解出即可得出;(2)由已知高消费人群所占比例为,潜在消费人群的比例为.由分层抽样的性质知抽出的人中,高消费人群有人,潜在消费人群有人,随机抽取的三人中代金券总和可能的取值为:,再利用“超几分布列”的概率计算公式及其数学期望即可得出。
试题解析:(1)由于五个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故
,且,
联立解出,.
(2)由已知高消费人群所占比例为1,潜在消费人群的比例为0。4,由分层抽样的性质知抽出的10人中,高消费人群有6人,潜在消费人群有4人,随机抽取的三人中代金券总和可能的取值为:240,210,180,150,
;;;,
列表如下:
240
210
180
150
数学期望.
考点:1、分层抽样的应用;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期望.
20.(1)函数不存在“等域区间”;(2).
【解析】
试题分析:(1)设是已知函数定义域的子集,得或,得函数在上单调递增,由是已知函数的“等域区间”,得无实数根,即可证明结论;(2)设是已知函数定义域的子集,得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根据题意得的同号的相异实数根,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实数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1)设是已知函数定义域的子集.
∵,∴,或,
故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若是已知函数的“等域区间”,则
故、是方程的同号的相异实数根.
∵无实数根,
∴函数不存在“等域区间".
(2)设是已知函数定义域的子集,
∵,∴或,
故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若是已知函数的“等域区间”,则
故、是方程,即的同号的相异实数根.
∵,∴,同号,故只需,
解得,
∴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考点: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及其求法;集合的关系的应用.
【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性质的综合应用,其中解答中涉及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及其求法,集合之间的关系,本题的解答中主要以新定义为载体,综合考查了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最值方程的根的情况、二次函数的最值的求解,以及对创新问题的解答能力,着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与运算能力,试题综合性强,属于中档试题.
21.(1)见解析;(Ⅱ)或。
【解析】试题分析:
(1)首先求解导函数,然后结合参数的范围分类讨论即可得到函数的单调区间;
(2)结合(1)的结论讨论函数的最值,结合题意得到关于实数a的不等式,求解不等式可得的取值范围是或。
试题解析:
(1) 根据题意可得,当时, ,函数在上是单调递增的,在上是单调递减的,
当时, ,因为,
令,解得或
①当时,函数在, 上有,即,函数单调递减;函数在上有,即,函数单调递增;
②当时,函数在上有,即,函数单调递增;函数在上有,即,函数单调递减;
综上所述,当时,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递减区间为;
当时,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为,递增区间为;
当时,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递减区间为;
(1)①当时, 可得,故可以;
②当时,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为,递增区间为,
(Ⅰ) 若,解得;
可知: 时, 是增函数, 时, 是减函数,
由在上;
解得,所以;
(Ⅱ)若,解得;
函数在上递增,
由,则,解得
由,即此时无解,所以;
③当时,函数在上递增,类似上面时,此时无解,
综上所述, 或。
22.(1);(2)
【解析】
试题分析:(1)化极坐标方程为 普通方程,设出的坐标,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距离,利用三角函数的最值求出此最大值;(2)求出椭圆的参数方程,利用此时的几何意义,求解点到两点的距离之积.
试题解析:解:(1)设点,则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
∴当时,,此时。
(2)曲线化为普通方程为:,即,
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代入化简得:
,得,
∴.
考点:1。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2。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
答案第5页,总5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