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三历史课堂测试的学问点分析 杨振宁亦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爱好,爱好是自学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的老师。对学习有了深厚的爱好,遇到挫折困难才能坚韧攻克,百折不挠。”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课堂测试的学问点分析,期望大家能够宠爱! 高三历史课堂测试的学问点分析1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心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心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减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
2、”: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枢密院是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心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进展 中书省行政机构 枢密院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进展轨迹。 (2)在中心政权中,相权不断减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心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心严格把握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
3、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需听从上级,地方听从中心,最终听命于中心。 高三历史课堂测试的学问点分析2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生疏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条件。 1、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 希腊城邦小国寡民(古代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 多山、多港、多岛的环境促成希腊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公平、民主观念。 2、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3、希腊城邦中流行的政体是:贵族制、民主制 城邦政体的特点:公民政治(城邦自治权力或多或少的属于各邦公民。)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生疏民主政治对
4、人类文明进展的重要意义。 1、民主制的确立: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陶片放逐法) 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直接民主 3、表达:(雅典民主政治机构的组成) 公民大会: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确定一切国家大事;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项事务开放辩论。 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预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限度保持公正,避开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4、雅典民主制的意义: (1)雅典民主为人类供应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制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
5、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宏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进展积累了贵重阅历。 (2)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商量,会使问题考虑得更全面。 (3)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削减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4)推动思想文化的进展。它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学问、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 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高三历史课堂测试的学问点分析3 1.英法关系 (1)18世纪英法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在印度、北美的殖民地发生
6、战斗。结果法国战败,丢失很多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 (2)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武装干预法国革命,同拿破仑争夺欧洲霸权,最终英国战胜法国。 (3)在1777年北美独立战斗取得萨拉托加大捷后,法国援美对英作战。 (4)18141815年参与维也纳会议,通过限制法国,保持欧洲均势等决议,英国还夺得了很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 ?(5)18531856年英法联合同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斗,结果战胜俄国。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应付共同敌人德国,维护自身利益,英法组织包括俄国在内的“三国协约”集团。 (7)一战期间,英法联合在西线对德作战,并最终取得战斗成功。 (8
7、)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想减弱德国,英国则奉行欧洲“均势”,反对过分减弱德国,英法产生冲突。 (9)战后初期,英法共同操纵国联,都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务。二三十年月在德国赔款问题和法国平安问题上,两国意见分歧;30年月面对法西斯侵略扩张,实行绥靖政策。 (10)二战期间,两国共同实施敦刻尔克撤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对敌。 (11)二战后两国共同接受美国马歇尔打算救援,加入北约。如今两国都是欧盟成员国。 2.英德关系 (1)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联合普奥反法。 (2)18141815年英国同普奥共同操纵维也纳会议,建立维也纳体系。 (3)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英德冲突成为帝国
8、主义主要冲突,英、德分别组织“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4)一战爆发后,英法在西线相继取得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日德兰等战役的成功,最终战胜德国,取得一战成功。 (5)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奉行“均势”,反对过分减弱德国;参与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6)20年月在德国赔款和法国平安问题上,英国偏袒德国;道威斯打算通过后,对德供应贷款,扶植德国;参与签订洛迦诺公约,提高德国政治地位。 (7)30年月对德实行绥靖政策:对德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开进莱茵不设防区不予还击;对德入侵西班牙实行“不干预政策”;制造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却坐视波兰灭亡而按兵不动。 (8
9、)二战爆发后,英国渐渐坚决了反法西斯斗争决心:不列颠之战使德国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大西洋宪章;参与发表华盛顿26国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阿拉曼战役战胜德意在北非的军队,北非登陆迫使德意军队投降;诺曼底登陆,开拓欧洲其次战场;相继参与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9)二战后,参与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的分区占据;在纽伦堡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 3.法德关系 (1)法国大革命期间,普奥首先组成联军干预法国革命,后又主动参与反法同盟,多次武装干预法国革命。 (2)18141815年在维也纳会议上,普奥等国操纵会议,通过对法不利的决议。 (3)1870年普法战斗爆
10、发,结果法国战败,对德割地赔款。 (4)一战前,法德冲突成为帝国主义三大冲突之一,法、德分别加入相互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一战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在西线对德作战,并最终战胜德国。 (5)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主见全面减弱德国。凡尔赛和约规定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开采德国萨尔煤矿,参与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6)巴黎和会后,严格执行凡尔赛和约,减弱德国;1923年法、比联合出兵鲁尔,造成鲁尔危机;为了寻求平安保障,先后同比、波、捷、罗、南等国结盟;30年月参与签订洛迦诺公约,提高德国政治地位。 (7)二战爆发前对德实行绥靖政策,二战初期在德国入侵下,法国灭亡,贝当在维希建立傀儡政权,戴高乐领导法
11、国人民英勇抗德。 (8)二战后期,与美英分区占据德国,参与纽伦堡对纳粹战犯的审判。 4.英美关系 (1)17751783年的独立战斗,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赢得独立。 (2)1846年美国从英国手中取得俄勒冈。 (3)1899年美国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首先得到英国承认。 (4)一战后期,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企图与英法争夺战利品。 (5)一战后美国企图凭借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实现统治全世界的野心,同英国力图保持海上霸权,连续扩大殖民地的意图发生冲突,英美冲突成为主要冲突。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共同操纵会议,并共同策划反苏。国际联盟成立后,因受英法把握,美国没有参与。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通过四国
12、条约掩埋了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6)一战后很多问题上英美实行相近看法或共同行动。如武装干预苏俄革命,德国赔款问题和绥靖政策。 (7)二战爆发后,英美在反法西斯斗争中亲热协作,协调行动,对战胜法西斯作出了奉献。 (8)二战后,美国取得世界霸权,打着反殖民主义旗号,排斥英法势力。英国无力与美抗衡,在国际事务中追随美国。 5.美日关系 (1)1853年美国人柏利率舰队首先打开日本大门。 (2)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引起美国不满,府院之争反映美日对中国的争夺。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大国共同支配的局面。 (3
13、)30年月日本大举侵华,损害美在华利益,美助蒋抗日。1941年太平洋战斗爆发,美日在亚太地区角逐,最终美败日取胜。 (4)日本投降后,美为扩大在东亚的势力,派军以“盟军”名义单独占据日本。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偏袒侵华日军战犯,还保存了日本天皇制。 (5)二战后,美国大力在经济上扶植日本,尤其是朝鲜战斗和越南战斗期间,美国向日本大量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进展。60年月末日本成为世界其次经济强国。进入70年月美日经济竞争猛烈,政治上日本开头奉行独立自主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双方冲突加深。 高三历史课堂测试的学问点分析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学问点总结分析 高三历史的复习要点详解 高三历史重点学问点总结 高三历史重要学问点归纳 高三历史考前学问点梳理 高考历史必考的学问点分析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学问点整合的方法总结归纳 高三历史复习学问点总结 高三历史的解题方法和典型题目分析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