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整理归纳5篇.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510463 上传时间:2024-09-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整理归纳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三物理复习学问点整理归纳5篇 高三物理是很多同学的噩梦,学问点众多而且冗杂,对于高三的同学们很不友好,我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学问点的方法来学习物理,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期望能关怀到大家!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1 力学学问点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依据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

2、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形变;转变运动状态. 力学学问点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样子有关。质量均匀分布,样子规章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力学学问点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接触;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争辩点

3、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一般状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力学学问点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行.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留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2高中物理学问点总结:力学部分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 三力共点平衡的

4、特点;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其次、第三定律);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转变的关系冲量与动量转变的关系功与能量转变的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 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转变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转变之间的关系);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 简谐运动的基本规

5、律(两个抱负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 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2 1.电流 (1)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在电源的内部电流由低电势点流向高电势点(由负极流向正极)。 2.电流强度: (1)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I=q/t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1mA=10-3A,1A=10-6A (3)电流强度的定义式中,假如是正、负

6、离子同时定向移动,q应为正负离子的电荷量和。 3.电阻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的比值叫导体的电阻。(2)定义式:R=U/I,单位: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电流无关。 4.电阻定律 (1)内容: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 (2)公式:R=L/S。(3)适用条件:粗细均匀的导线;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5.电阻率: 反映了材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如金属);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上升而减小(如半导体和绝缘体);有些材料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如锰铜和康铜)。 (2)半导

7、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且电阻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这种材料称为半导体,半导体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掺入微量杂质特性。 (3)超导现象:当温度降低到确定零度四周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处于这种状态的物体叫超导体。 6.电功和电热 (1)电功和电功率: 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削减,电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此电功W=qU=UIt,这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 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率,P=W/t=UI,这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公式。 (2)焦耳定律:Q=I2Rt,式中Q表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单位是J。焦

8、耳定律无论是对纯电阻电路还是对非纯电阻电路都是适用的。 (3)电功和电热的关系 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电功和电热是相等的。所以有W=Q,UIt=I2Rt,U=IR(欧姆定律成立), 非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另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所以有WQ,UItI2Rt,UIR(欧姆定律不成立)。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3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缘由。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留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外表四周,

9、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外表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愿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愿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缘由: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状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状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

10、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愿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状况下应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接触面不光滑;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行。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推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

11、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依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平衡法:依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推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依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FN进行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愿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转变,一般应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12、(1)确定所争辩的物体,分析四周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争辩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挨次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挨次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假如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争辩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13、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便利某些问题的争辩,在很多问题中都接受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

14、接受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0,Fy=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像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4 1.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1)转变的磁场能够在四周空间产生电场,转变的电场能够在四周空间产生磁场。 (2)随时间均匀转变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随时间不均匀转变的磁场产生转变的电场。随时间均匀转变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随时间不均匀转变的电场产生转变的磁场。 (3)转变的电场和转变的磁场总是相互关系着,形成一个不行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电磁场。 2.电磁波 (1)周期性转变的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转化,相互激励,交替产生,由发生区域向

15、四周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 (2)电磁波是横波 (3)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介质,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均发生转变,电磁波传播速度v等于波长和频率f的乘积,即v=f,任何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等于真空中的光速c=3。00108m/s。 高三物理学问点总结5 1.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其次册P2 6.波速v=s/t=f=/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确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连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预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放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其次册P21 高三物理复习学问点整理归纳5篇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