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教案一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教案悯农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朗读体会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照片、观察农民生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以疑导入 1.小朋友们,最近我们开展了诵读古诗的活动,老师有个建议:全班按照男女生分成两大组,我们来比赛背古诗,看哪一组背得多、背得好,好吗? 2.老师还要考考大家的观察力,请看一张照片(出示照片):这是一个学校的食堂。3.在雪白的墙壁上,有这样两行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代诗人李
2、绅写的一句诗,选自古诗锄禾。伸出手来跟我一起写课题,读题。 4.那么,为什么要把这句古诗贴在食堂里面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悯农,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好吗? 二、初读指导,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本,摆好读书的姿势。听清要求:根据拼音读准每个字,轻轻地读完两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禾”、“午”、“粒”、“皆”、“盘中餐”、“辛苦”。 带拼音认读:请一个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每个读两遍。 去拼音认读:先自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火车火车往哪开?) (2)生字都读准了,古诗能读好吗?注意节奏,听老师读: 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范读后说:刚才老师在读的时候把
3、第二个字延长了一些,你们也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先自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 三、理解诗题,练习说话 1.看课题,“锄”可以组什么词?看图,这就是锄头。读词“锄头”。注意“头”读轻声。锄头是做什么用的?(松土、除草) 2.课题中的“禾”可以组什么词?看图,这就是禾苗,绿油油的禾苗,多可爱呀!读词“禾苗”。 3“锄”与“禾”连起来就是古诗的题目,“锄禾”就是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的意思。 4.出示句式,训练说话: (1)_(谁)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 看图,把话说完整。 (2)_(什么时候),_(谁)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 (这样就把话说得更完整了) 5.从哪里看出时间是夏天的中午?(积累词语:
4、火辣辣、当头照。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_(什么时候),_,_用锄头给禾苗除草。 6.你还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老爷爷满头大汗,汗水一滴一滴落在泥土上)_(什么时候),_,_用锄头给禾苗除草。_ 。 四、 细读古诗,朗读感悟 1.小朋友,诗人李绅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所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悯农。(师配乐范读) 2.学习第一二行: (1)古诗中的哪两行直接写出了刚才我们看到的、也是诗人看到的“农民锄禾”的画面呢?(出示一、二行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2)再读读这两行诗,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诗意) 把你看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3)联系生活加
5、强体验 (4)反复朗读: 夏天,火辣辣的阳光当头照,农民们依旧引读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渴了喝一口凉水,热了擦一擦汗珠,农民们每天都是这样辛苦引读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为了使庄稼有个好收成,农民们每天都不嫌脏,不怕累地劳动着引读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5)过渡:诗人李绅看到了“农民锄禾”这样一幅画面以后(板书:看),想到了什么呢?(板书:想) 2第三四行: (1)指名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对诗中的哪些词不太理解?(估计学生会说“盘中餐”、“皆”) 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然后试着理解这两句诗。(有谁知道碗里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们辛
6、辛苦苦种出来的呀!) (2)指导朗读: 出示“辛”:古人把“立”和“十”合起来表示辛苦的意思。“立”就是站立,不仅要站,还要站着干活。站立了多久呢?这里的“十”就告诉我们有十个小时,比我们一天在校的时间还要多。据老师观察,农民一天的劳动何止十个小时呀!你们说,农民的劳动辛苦吗?这粮食来得容易吗?(板书:来之不易)读出这种意思。(重点读好“辛苦”,要读到心里面去) 这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呀!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粒米等于一滴汗”,为了这白花花的大米,农民们不知流了多少汗啊!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米饭是多么来之不易呀!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总结古诗,解决疑问 1同学们,诗人李绅看到了引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由此想到了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跟老师一起写“辛苦”。(板书:辛苦)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配乐读) 3.让我们把这首古诗牢记在心中。齐背古诗(配乐)。 六、指导背诵。1指名生背。2比赛背。 板书:看:锄禾想:辛苦来之不易 爱惜粮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