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摘要近年来,我国相继推行了一系列预算管理、国库管理、财政支出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将引起财政预算管理和各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相应地对单位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普遍弱化,文章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提出几点看法。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时所耗费无偿性、单一性公众资源过程和结果的经济管理活动。包括部门预算编制、部门预算执行、部门预算评价分析三个阶段和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等三方面的主要内容。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现阶段事业单
2、位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不在于组织和筹集资金,而在于加强预算支出管理和资金管理方面,即用好管好有限的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支出成本最小化,取得社会效益最大化。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普遍较弱化,笔者就存在的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及对策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使得其不能完全市场化,部门预算不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
3、进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二)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专项资金的管理。把关不严,供应范围过宽。由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在核拨专项资金前,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从而在各级财政的预算、决算中几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资金分配存在严重的随意性。(2)往来款项的管理。据调查,现在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的50以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主要表现在:采购财产物资商品的预付货款因不及时清算或贷款担保硬性扣回形成呆坏账;单位购车、买设备或其
4、他物品,转付商家的钱多,购物金额少,因结算不及时,产生债务纠纷,无法收回形成呆账。(3)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年度终了对全部会计核算进行清理结算和账务结账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突出表现在:单位财务没有及时清理结算,往来款项往往由于跨年度导致责任不清,形成呆账坏账。(三)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不恰当其主要表现在:(1)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制为基础,其目的是汇报支出,为决算服务,它不进行成本核算,因而无法计算和统计事业成本,也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2)有的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的核算不区分不同的专项项目资金,统一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目核算
5、,不利于专项项目资金的管理;而有的单位则只按专项项目归集各项费用,不按科目核算,不利于单位各项费用的整体控制管理。(3)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一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行政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导致在编制决算时,预算单位必须将会计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预算科目。(四)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有如下问题:(1)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油维修费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2)
6、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3)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五)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职责不清,使用效率低下,流失比较严重单位内部部门之间对国有资产管理相互脱节,部分单位财务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每年只管经费收支,不管家底多少。后勤部门只管发放而不清楚资产价值和实物分布情况,使用部门只用不管。因而,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严重脱节,形成资产管理人员不了解财务账上
7、资产存量状况,财务人员对资产使用情况也不甚了解,使资产处于既管又不管的状态,致使存量不实,账实不符,责任不清;单位之间互相攀比,盲目、重复购置资产,加之资产的购建、使用、占用、处置权均在单位,要进行跨部门、跨单位配置资产基本没有可能,致使部分资产闲置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单位内部部门之间也难以调配,使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极其低下;国有资产处置随心所欲,有的转让、拍卖资产未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擅自定价;有的对于不用或过时的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就随意报废,使大量资产流失。(六)固定资产核算不合理我国事业单位不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固定资产的更新是从收入中按比例
8、提取修购基金来补充的,这样势必会出现以下四方面的缺陷。1容易导致资产信息的失真。单位的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一直以原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从固定资产购置直到报废的整个时间段内,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数值都不发生变化。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会发生合理损耗,这样就虚增了资产和净资产总量,造成资产信息的失真,不利于报表使用者正确了解资产、净资产的使用情况。2影响固定资产的及时更新改造。按规定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是通过修购基金来支付的,而修购基金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这样会导致收入多时多提,收入少时少提,使得修购基金的提取数量极不稳定,不利于固定资产的及时更新改造。3不
9、利于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由于不计提折旧,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原值与净值相差越来越大,发生价值背离。固定资产在报废、毁损、丢失时,按原值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损失,难以划清责任。4不能正确体现收入与支出的配比原则。事业单位从事日常业务活动和经营活动,必然会发生固定资产的损耗,企业是通过计提折旧的方法计入成本,收入和支出相配比。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损耗不能在成本核算中得以体现,人为地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虚增了盈余。特别是改革后,单位经营收入比重增加,成本核算越来越重要。折旧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不能得以体现,会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切身利益,使资
10、产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七)单位内部控制体制、制度有待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制不畅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也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立内审机构,已建立内审机构的单位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单位内控制度有待完善。一部分单位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已建立了内控制度的单位,部分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缺乏合理性。但更多的还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在执行上大打折扣。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11、的成因(一)各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缺陷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中存在的缺陷有:(1)虽然财政部门要求部门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数法仍普遍被沿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2)部门预算编制在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为一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留下了隐患。(3)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严谨,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应安排的项目人为安排资金,致使应该安排的项目预算不能打足,影响了预算编报的准确性,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预算比较普遍,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也给项目的绩效考核带来一定的难度。
12、(二)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不配套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将引起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势必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已不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三)财务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内部管理机制尚不健全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会计法和财务管理知识了解不多,依法理财的观念淡漠。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绝大部分财会人员一身多职,疲于应付,加之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缺位,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难以推行,工作停留在账表处理等
13、日常业务上,工作得过且过,按部就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参谋监督作用发挥很不到位。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够完善,80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多数是作为一个部门的一部分职能,由一人或多人代理。部分单位内部未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把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支出分散到科室管理,形成了“室室有收费,科科有财务”的混乱局面,违犯了“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规定,有的出现了“账外账”、“小金库”等违规违纪行为。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经营机制、管理要求、资金运动、人员配置等,充分
14、体现本单位的特点,这是制定制度的唯一标准。制定制度要讲究系统和配套,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相互矛盾。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1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2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管理制度。3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这样,可以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严格按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逐步建立起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节约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单位经济活动中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和监督。(二)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合理编制单位
15、预算,加强收支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1编制单位预算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对合理地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财务人员和单位有关人员要共同研究,合理编制部门预算,编制预算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考虑到积累与发展的关系,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收支。2按现行制度编制上报的预算,满足了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的要求,但对执行单位来说就显得不够具体,缺少可操作性和实际管理价值,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管理的需要设计一套表格,编制出一套分部门、分项目、分期(按月按季)的切实可行、实实在在的内部财务收支预算,以利于在日常的财务收支中掌握执行。编制预
16、算之前,应正确分析上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清理核实各项基础数字,正确划分收支项目,按照管理要求,按部门、分项目编制出按季分月的财务收支计划。3单位内部预算一经核准,即进入实施阶段,各部门对实施财务预算要作为一项经济性工作来抓。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调节经费构成比例。财务部门要定期分析考评,及时了解经费开支进度和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经验,采取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三)注重财务分析,发挥辅助决策职能作用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是在真实、科学、系统地归集了会计资料与数据,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借助一定的方法,运用财务报表、会计核算资料对科研单位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
17、通过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和矛盾,对财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预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分析数据,发挥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职能,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1加强对日常经济活动的财务分析。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为满足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对经费的收入及支出情况、资金的运转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通过财务收支情况分析,分析其是否合理恰当,收支效果如何,收支是否相适应,并且通过与上年同期经费收支情况的比较和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分析各项经费收入的到位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分析各种经费开支的增减幅度和数额以及开支进度,对其进行控制,保证预算执
18、行的顺利进行。2积极开展经费收支及效益财务分析。需对单位所有的经费收支情况作出分析,分析各类经费支出占总经费支出的比例情况,对单位所有当年的经常收入与支出分析,分析经费的收入总额及人均经费收入额;分析经费支出中各项开支的结构与数额,以便充分了解各类经费收支运转情况和经费支撑度,为收支结构调整、选择事业单位发展方向提供财务信息。3对专项项目的经济效益作出分析。对专项项目的效益分析,应与计划、执行等部门一起共同对项目的经费投入大小、时间耗费长短、任务完成优劣、获得成果水平高低等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做好专项项目的效益分析,以帮助提高专项项目的经济效益,增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严格预算开支,建
19、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预算一经下达,就要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方法是:(1)岗位分工控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2)授权批准控制,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3)会计系统控制,制定符合单位的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4)财产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盘点的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5)内部报告控制,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6)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加强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尽量减少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内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五)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素
20、质事业单位职能的转变,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财务管理要求财会人员由传统的“核算型”向“管理型”和“经营型”会计转变,这就要求财会人员素质过硬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事业单位要结合单位具体情况,对会计人员加强培训,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组织会计人员参加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大力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为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信息真实着手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财务审核把关尤为重要。财务人员审核发票要严格,发票名称要实事求是,数量、单价要填写齐全,要严格控制各种会议开支,召开会议必须提
21、前上报会议计划,经批准后予以报销。专项经费计划内预算开支,要严格计划列支,对拨入的专项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克服重资金使用轻实物管理的倾向,变“资金”观念为“资产”观念。破除重投人、轻分流的思想。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督促单位领导自觉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各单位要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完善适合本单位资产购置、使用、保管、调拨、转让、处置、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逐步使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严格设定资产登记管理和考核体系,自觉办
22、理产权登记手续,建立健全考核指标,明确责任,奖优罚劣,充分调动资产管理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资产使用效益;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对各种借款必须定期清理,及时回收,坚决制止公款私借,暂付款不得长期挂账。严禁利用暂存款隐藏收入,躲避财政监督;要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从而合理配置资产。利用政府采购和国库支付制度,从源头上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投入的监控,规范资产处置行为。财务部门和物资管理部门要分别设专人管理账目、物资,配套完善出入库手续,达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以实现资产管理与会计管理的有机结合。坚持定期清点盘存,严格落实监督检查制度。(七)增加
23、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逐步面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政府职能转变,筹资渠道多元化,业务活动和业务支出日趋复杂,有的业务活动还具有经营性特点,单位的资金量有较大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应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参照企业成本管理方式,制定适合自身的内部成本核算办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设计成本项目,加强内部成本核算,减少各种费用开支,提高经济效益,但要将经营活动和事业活动的成本核算分开进行,正确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经济越发展,财务管理越重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适应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的要求,引进、推广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新方法、新观念,借鉴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正确处理改革与加强财务管理的关系,更好地为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