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状况分析摘要:我国当前会计应用理论研究超前,相关法律法规滞后,会计实务较为混乱。解决这一矛盾,理论研究要将会计准则符合国际惯例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缩小我国会计理论方法与国际惯例之间的差距;加强对会计工作监督,克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关键词: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实务状况;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总结了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经验,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国情,认真探索会计工作规律和会计发展趋势,并结合西方会计理论与方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从总体来说,我国当前会计状况存在着理论研究超前与会计实务较为混乱的矛盾。现阶段我国会计应用理
2、论研究相对会计实务的超前现象表现之一:对西方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大胆引进。早在1980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时,就将“外国会计理论、方法的介绍和研究”纳入学会工作计划。1992年中国会计学会“八五”时期科研规划中,将中外会计比较、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中国会计发展史与当代世界会计发展史比较,列为“八五”期间重点科研课题的三个首选课题。同时,在部分高等院校设置国际会计专业,开设国际比较会计专业课程,引进外文原版着名会计期刊,翻译出版国际着名会计理论着作,派员到国外对口考察和进修,邀请国外专家到国内讲学等多种方式,大胆引进和传播国外会计理论和方法。1993年颁布实施“两则两制”,建立起最基本的会
3、计原则和假设,以国际通用的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取代了“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这一会计平衡公式;确立了以财务现状评价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为基本内容的国际通行的会计报告体系;借鉴西方财务管理的定量分析方法,使财务管理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引进西方独立审计方法,完善了我国审计方法体系。这一系列的会计变革,加快了我国会计工作的国际化进程。表现之二:应用会计理论相对于会计实务的超前现象。近年来,我国应用会计理论研究十分注重会计实务的超前性研究,根椐会计实践的发展,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开展超前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针对我国近年出现企业改制、重组等问题,进行责任会计、
4、破产会计和兼并会计的研究;针对我国会计核算方法落后的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的研究;针对我国企业集团兴起、业务扩展、物价持续上涨的现实,进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外币折算、通货膨胀会计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解决会计实务工作的难点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应当引起我们警觉的是: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中存在着注重对热点问题的研究,而忽视了会计基础理论和实务操作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会计基本工作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监督弱化、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的研究。表现之三:会计制度逐步健全完善。1984年以来作为国家一级的会计工作主管部门的财政部独立的或者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布实施的法规制度有近3
5、0个,截止到1994年平均每年有近三个法规制度出台。这些法规制度在会计资料的科学化管理方面,会计机构人员设置以及行使其职能方面,保护会计人员切身利益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方面,实现会计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等方面都作出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规定,这不仅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也使得我国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朝气蓬勃的发展局面。2.相关法律、法规滞后,会计实务工作较为混乱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严重滞后。具体表现在:纲领性法规已出台,配套法规跟不上,给具体操作带来了困难。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两则”、“两制”已发布实施数年,但与
6、其相配套的证券法规十分薄弱;注册会计师法实施细则迟迟不能出台;而对今后企业会计核算起纲领性作用的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其讨论稿虽几易其稿,但因意见分歧过大,而无法正式公布实施;新税法体系自1994年起正式实施,同时也出台了各法的实施细则,但“细则”不细,遗漏及不足甚多“补充规定”一个接着一个,这给实务操作上带来了很大困难。法律、法规制度的相互协调性差,制度本身相互矛盾,口径不统一。我国会计法规制度的主线为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具体会计准则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各层次之间应口径统一,相互协调一致。但事实并非如此,会计法对可以预见的会计法规发展趋势缺乏应有的关注,特别是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出台、行业会
7、计制度的存废问题及其地位和作用缺乏必要的评估,这样势必造成“会计法”与“两则两制”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由于我国理论界对财务会计与所得税法是否协调一致存在分歧,导致目前两者在制度规定上存在大量的不一致性。另外,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形成事实上各行其是的局面。法规制度规定的不一致,使得会计实务工作者无所适从。法律、法规的监督实施不力,特别是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处理不严。新财会制度中会计政策备选方案的增多,助长了实务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新财会制度规定,在贯彻一致性原则的前提下,对于会计事项的处理允许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用一种。比如,存货的计价可选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
8、、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等多种方法中的任一方法;提取折旧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对于坏帐处理、投资收益、成本计算等,都有多种备选方案。不同会计政策的选用,对于企业当期损益影响很大。由于各种备选方案的使用没有严格的前提条件限制,在实务操作中,多种备选方案的运用,成为大多数企业调整利润的“合法”手段,却将贯彻一致性原则抛到了一边。财会人员整体素质较差,也是引起会计实务混乱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国有单位和县以上集体单位的会计人员约600万人,其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有会计师以上专业资格的仅占%.当前经济生活中比较突出的会计信息失
9、真问题,应该说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解决我国会计状况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矛盾会计理论研究要注重将会计准则符合国际惯例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近几年,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存在着一种倾向,即过分强调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忽视了对具体国情的考虑,对西方会计理论及方法简单照搬,盲目引进现象较为严重。从长远看,各国会计准则的相互协调,乃至相互融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会计作为一种经营管理活动,是与一个国家特定环境下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的。所以,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政策制订时应充分考虑具体国情,对于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应当坚持并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同时应认识到
10、我国会计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缩小我国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与国际惯例之间的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会计理论研究应为缩小这种差距而努力。要加强对会计工作监督。目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完善,加之一部分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导致会计帐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记帐随意,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会计资料散失;一些单位为了自身的利益,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帐薄和会计报表,假造、乱摊成本,搞“两本帐”,隐瞒收入,偷逃国家税收,转移国家资金,搞小金库;有些会计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能行使会计监督职权,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甚至为其出谋划策;等等。这些问题,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和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如何有效监督会计工作,克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总之,认清当前会计状况存在的矛盾,探讨解决矛盾的途径,有助于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