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496629 上传时间:2024-09-25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建设方案 38 2020年5月29日 文档仅供参考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 水利工程专业建设方案 申报学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申报时间: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 录 一、基本概况 111 二、指导思想 111 三、建设的基础条件 222 四、建设目标 222 (一)总体目标 222 (二)具体目标 333 五、建设内容 444 (一)现有基础 444 1.招生就业 444 2.师资队伍 444 3.实验实训条件 444 4.专业建设与改革 555 (二)建设思路 555 (三)建设内容 666 1.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666 2.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999 3.实训实习条件改进 181818 4. 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191919 六、改革举措 252523 七、绩效考核指标 1.预期效果 252524 2.项目建设进度 262625 3.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303028 八、专业建设资金预算 313129 一、基本概况 (一)项目名称 提升水利工程专业服务能力建设 (二)建设部门 水利工程学院 (三)项目负责人 拜存有 (四)项目保障执行负责人 白乃平 (五)联系电话 (办) (手机) (六)项目建设总投资及构成 项目名称 资金预算及来源 中央财政投入 地方财政投入 学校自筹资金 合计 年度 年度 小计 年度 年度 小计 年度 年度 小计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19.25 139.75 32.2529 8 11 19 7 15 22 73.250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29 24 53 6.5 12 18.5 7.5 12 19.5 91 实训实习条件改进 29 48.25 77.25 15 36.75 51.75 14.25 35 49.25 178.25 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29 2118 5047 3.5 13.5 17 6.5 9 15.5 82.579.5 总 计 106.25 106.25100 212.506.25 33 73.25 106.25 35.25 71 106.25 425418.75 二、指导思想 在 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陕西省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同时在 8月29-、30日召开陕西省水利工作会议,将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和民生水利作为未来5- 水利建设的重点之一,为水利工程专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根据陕西省市(县)级水利企事业单位和各级灌区发展对水利工程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促进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衔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方针,推进校企对接、强化实践育人,以提高本专业毕业生从事中小型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根本,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协调发展、提升服务、引领示范”的思路,重点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改进、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最终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服务区域的特色引领型专业。 三、建设的基础条件 水利工程专业现在校共计14个班,学生582人。近三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6%以上。现有专业课专任教师15人,兼职教师5 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11人,占专任教师的70%,初步建起了一支结构基本合理、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本专业先后建成校内实验实训室14个,校内实训基地4个。同时结合专业开设积极与行业联系,建成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8个。其中水工监测与水流测控实训中心投资120余万元建成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仿真模型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实训中心投资100余万元建成的土石坝、重力坝施工模拟现场在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具有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 水利工程专业自 正式招生以来,不断进行专业改革,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杨凌示范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级精品课程3门。 四、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陕西省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和陕西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立足陕西,面向西北,依托省内大中型灌区(宝鸡峡灌区、泾惠渠灌区、交口抽渭灌区等)、地市水利部门和陕西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单位。紧密结合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利实际对本专业人才的总量需求、岗位需求、能力需求、职业素质需求,经过校企对接,企业参与,实践工学结合。突出”中小型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五种核心能力培养,抓好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改进、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建设。注重学生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施保障条件,按照职业标准制定课程内容,强化实践育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态度,实现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与职业岗位要求的对接。培养满足省内及西北地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利工程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最终将水利工程专业建成服务于于区域水利事业的特色引领型专业,带动我院各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全面提升。引领本地区相关高职院校和西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水利类专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二)具体目标 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学院的”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平台、互派人员、相互服务。建立长效可行的校企合作制度和管理运行机制,为校企对接开创了一条便捷有效的通道。与典型企业联合成立水利工程专业专业建设与改革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分析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探索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实施途径,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措施。 建好两支队伍:校内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校外”专家技术型”兼职教师队伍,在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同时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构建三大致系:构建以职业岗位知识要求培养为主线的理论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核心技能训练为主体的实践训练体系,以工学结合为特色的实训教材体系。 建成一个特色实训基地: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灌排工程运行、管护能力的要求新建灌排工程实训中心,同时结合课程完善已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实训中心、水工监测与水流测控实训中心、工程设计实训中心、建筑材料检测实训中心、工程量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为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同时为与企业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横向项目研究提供条件。 五、建设内容 (一)现有基础 1.招生就业 水利工程专业大专班是从1997年开始试办的。自1999年学院升格为高职以来,水利工程专业共计招生1596名,毕业1008名,现在校共计14个班,学生582人。近三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6%以上。 2.师资队伍 水利工程专业现有专业课专任教师15人(专业平台课7人、专业核心课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7人,助教2人,其中从工程单位调入有实践经验的教师1名,兼职教师5 人。双师素质教师11人,占专任教师的70%。初步建起了一支结构基本合理、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实验实训条件 本专业先后建成校内实验实训室14个,校内实训基地4个。同时结合专业开设积极与行业联系,建成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8个。基本满足了现有专业的一般实践教学需要。具体情况见下表: 水利工程专业实验实训条件一览表 校内实验实训室 水力学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专业计算机室、制图工具室及制图教室、水工电站模型室、水文仪器室、节水灌溉实训室、材料力学与结构实验室、建筑与路桥模型室、测量仪器室、土力与地质实验室、路桥实验室、电工原理实验室、电工基础及仪表实训室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 建筑材料检测实训中心、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实训中心、水工监测与水流测控实训中心、工程设计实训中心、工程测量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 中水集团第十五工程局、陕西省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泾惠渠灌区、交口抽渭灌区、石头河水库管理局、冯家山水库管理局、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管理局、杨凌节水示范园 其中水工监测与水流测控实训中心投资120余万元建成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仿真模型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实训中心投资100余万元建成的土石坝、重力坝施工模拟现场在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具有示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 4.专业建设与改革 水利工程专业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过程中,积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促进工学结合与产学研结合,与行业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26份,成立了水利类专业建设与改革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聘请行业专家8人担任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生产实训。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积极探索,大胆进行课程重组,编写出版了<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工程地质与土力学>、<灌溉排水工程技术><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水利工程施工测量>等教材,在教学中使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农田水利学>课程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 被评为教育部水利专业教指委精品课程, <水利工程经济>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 被评为教育部水利专业教指委精品课程, <工程水力计算>课程被评为陕西省和教育部水利专业教指委精品课程。省部级研究课题”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 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陕西省较早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行业岗位资格证书培训点,推行”双证书”制度,学生毕业取得双证(毕业证、两个以上职业技能鉴定证、英语A/B级证、计算机应用能力NIT两个模块的合格证)的比例在98%以上。 (二)建设思路 紧跟水利行业的发展形势,以服务民生水利和农田水利建设为宗旨,面向省内及西北地区各大灌区、水利施工企业和市县水利基层管理部门,培养与水利行业职业岗位(工种)群对接,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以培养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引入行业职业岗位(工种)标准,不断深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完善并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按照”突出特色、提升服务、共同发展”的原则,主要对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改进、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重点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措施;培养在行业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带头人和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能为水利工程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的师资队伍,探索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建立生产性、仿真性、示范性、开放性的校内外相互补充的实验实训基地,最终将水利工程专业建成区域、行业品牌专业,在省内外同类院校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三)建设内容 1.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 (1)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必然对所需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为了保证所培养毕业生符合现阶段用人单位的要求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成熟完善,富有实效,利用我院”百县千企联姻工程”的校企合作平台,与省内各地市水利(务)局、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灌区管理单位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典型企业专家共同组建水利工程专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专家经过调查、研究、分析联合制订校企对接、强化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水利工程专业与农业、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产业的对接。该方案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与农田水利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企业单位人才需求对接。经过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毕业后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为企业服务。 二是强化技能培养。针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技能培养目标难以实现的状况,在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时经过系统设置的课程实习、综合实训、生产性的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使其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一线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达到或超过职业岗位标准的基本要求。 三是特色更加突出。新方案从课程设置、实践训练、顶岗实习等环节,不但要强化学生适应岗位基本能力的培养,更要突出对该专业学生”中小型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五种核心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对接、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的改革思路。 四是对学生职业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更高。新方案实施过程将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发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特别是要注重社会对人才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的综合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献身水利艰苦行业的远大理想,将素质教育融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首先教会学生做人,然后学会学习和做事,克服过去毕业生不愿留在基层,不愿扎根艰苦行业、不愿从事一线工作的弊端。经过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下得去、留的住、用的上、能发展”的水利行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推动陕西乃至西部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2)人才培养方案实施 一是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按照中小型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以工作或项目任务引领教学过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有针对性地、逐步地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讲演练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模拟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计划、独立决策、独立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技能和经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学资源,架构合理硬件环境,保证教学正常进行。 二是建立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结合专业人才定位和学生初次就业岗位需求,融合职业岗位(工种)标准,校企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标准,作为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和考核评价依据。 三是建立开放式的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探索多种方法、多种途径的考核模式(包括设计、答辩、讨论、调研、创新制作等),增加技能性考核,以能力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以能力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特别是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四是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用人单位、水利行业协会、学生家长、社会等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全面综合反应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经过就业率、就业单位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和就业质量分析,反映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经过毕业生在水利行业中的岗位占有率、获得成就等方面的调查数据,反映水利行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经过对在校学生家长满意度调查、毕业生发展轨迹跟踪调查和毕业生工作业绩等,反映学生及家长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经过专业招生学生报考率、报到率,反映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制度,研究分析学生(毕业生)、教师、实验实训人员、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培训)、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学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等提供科学依据。 五是加强校企合作育人,提高学生的生产服务能力。作为水利建设类专业在水利工程一线进行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水利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必须的环节,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现行管理制度特别是安全管理制度,给学生在水利工程建设一线现场生产实习带来不便。经过建立切合实际的校企合作制度和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使学生在生产岗位一线实习,采取为学生购买保险等措施消除实习单位的顾虑。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条件,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在校内指导学生实训,参与学生技能考核。实现全过程合作与人,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 2.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1)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行”双证书”制度、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研究等六项内容。 ① 对应中小型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岗位的能力要求,与企业技术专家合作,构建课程体系。 引入水利行业职业岗位(工种)标准,构建工学结合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训练体系。首先是以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合格达标为目标,构建教学体系中的专业基本平台,培养学生就业的职业素质、泛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以中小型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岗位的能力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构建专业专项能力的模块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 具体做法是:综合分析学生近年来主要就业岗位能力,经过聘请相关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参与,将原有水利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重构,建立以中小型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岗位和行业标准为依据的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训练体系。 ②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以理论知识”必须、够用”,实践教学”强技、专能”为目标,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中小型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岗位核心能力职业标准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内容注重吸收行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如:全站仪、GPS测量技术,橡胶坝筑坝技术等),紧贴水利生产实践和技术前沿,融入大量真实的工程实例、行业规范和设计计算程序,突出”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实践反馈于理论教学”,让学生研究现场的实际问题,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执行完整的操作流程。 在各门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答辩式教学法、咨询式教学法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验实训、专业实训、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训等)合理衔接,按照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三层次循序渐进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考证”训练纳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内容中,使学生”实践训练目标系列化、实训过程规范化、实训结果标准化、实训考核定量化”。 依照专业核心能力开发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并进行相应的课程内容、特色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具体内容如下: <灌溉排水工程技术>:改造更新<农田水利学>课程的内容体系,以灌溉排水工程技术的应用为主线,重点培养小型灌溉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能力,应用项目教学和工作任务驱动,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并合作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真正体现学中做和做中学。 <水利工程经济>:结合行业最新发展,重点以实际水利工程经济评价原理及方法为主线,与行业和企业对接,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课程内容,完成课程总体设计及试题(卷)库,开发来自生产一线的实训项目,突出工学结合,培养学生工程效益分析评价和工程财务运行管理能力。 <灌排工程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结合行业最新发展,将新技术引入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对常见灌溉工程运行管理、监测与调度、维修与维护等技术方法运用能力,对已建水利工程现场进行渗漏、变形、沉降观测能力,以及检修、维护、除险、加固能力;并以实际工程为例,开发实训项目,突出工学结合。 <水利工程施工与造价>:按照水利工程施工流程、技术规范、工种施工、建筑物施工、施工机械性能与选择、施工新技术等构建课程内容。选取某一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案例,讲解施工组织的编制原理、方法、程序,结合现行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使用,最终编制出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及预算文件。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现场教学、讨论式教学、答辩式教学。 <水工建筑物小型水工建筑物设计>:改变传统<水工建筑物>课程的内容体系,淡化主要水工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计算,重点介绍中小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中各种水工建筑物的形式、功能、结构组成及相互关系,以释读设计图纸、理解设计意图为宗旨。重点介绍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设计思路、通用计算程序的应用、设计规范、标准等,强化渠系和渠系建筑物设计能力。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现场教学、咨询式教学、任务驱动法和项目引导法。 <水泵站与电气设备>:按照抽水泵站的建设过程和运行管理过程,将传统的<水泵与水泵站>和<电工与电气设备>两门课程解构重组为一门课程,以小型泵站的电气设备和机电设备选型设计、安装调试和管理运行等工作过程为依据,应用项目导向教学和工作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突出工学结合。 <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以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所涉及的知识、工程措施、林草措施、相关法律法规等为基本框架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由企业技术专家、学校教师和课程专家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开发课程标准、教学总体设计、编写课程教材讲义、开发来自生产一线的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完成实际工作水土保持方案,获得知识。 <专业综合实训>:以强化专业核心能力,紧扣典型工作任务和实际工作过程,开发来自生产一线的实训项目,内容以渠系灌溉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维护为主,主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专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运用,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是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活动的继续,也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规定教学时限内按照学校实习计划的要求,以企业为主体,在企事业相关岗位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经过实际工作掌握工作技能,在校内外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实现学习与工作的零距离对接。要在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发挥合作企业(单位)的育人功能,真正实现合作与人,工学结合。 ③ 依托水利行业与施工企业,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 课程教学内容紧扣职业岗位(工种)技术标准、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要求,推行”双证书”教育制度。积极与陕西省水利厅定额站合作开办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员岗位证书培训,与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合作开办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岗位”五大员”(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资料员)证书培训,切实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拓展就业渠道提供有力支撑,使该专业毕业生获得”双证书”比例达到90%以上,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④ 以培养学生从事中小型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岗位核心能力为目标,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以学生从事中小型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集中开发一批能体现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经过两年努力,完成9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在此基础上建成工学结合精品课程2门,争取建成工学结合特色课程5门。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过程中,优化课程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完成教学总体设计,完成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相应教材编写。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建成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岗位接触零距离的特色课程。推动西北地区同类高职院校教学观念的转变,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完成9门专业平台课程和5门专业拓展课程建设。 具体课程见下表: 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进度 (完成时间) 经费计划 (万元) 负责人 备 注 1 灌溉排水工程技术 底 12月 5 樊惠芳 工学结合精品课程 2 水利工程经济 底 12月 5 刘愿英 工学结合精品课程 3 灌排工程管理水利工程管理 底 6月 5 郭旭新 工学结合特色课程 4 水利工程施工与造价 底 12月 5 卜贵贤 工学结合特色课程 5 水工建筑物小型水工建筑物设计 底 6月 5 张春娟 工学结合特色课程 6 水泵站与电气设备 12月底 5 李敏科 工学结合特色课程 7 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 底 6月 5 黄梦琪 工学结合特色课程 8 专业综合实训 12月底 5 樊惠芳 工学结合实训课 9 顶岗实习 12月底 5 郭旭新 校企合作育人 合 计 45 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与内容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建设思路与内容 备 注 1 灌溉排水工程技术 由企业技术专家、学校教师和课程专家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小组,结合行业最新发展,重点将灌溉工程、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与行业和企业对接,完成课程整体设计,开发专业综合实训项目以及灌溉排水工试题(卷)库。应用项目教学和工作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 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2 水利工程经济 由企业技术专家、学校教师和课程专家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小组,结合行业最新发展,重点以实际水利工程经济评价原理及方法为主线,与行业和企业对接,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课程内容,完成课程总体设计及试题(卷)库,开发来自生产一线的实训项目,突出工学结合,培养学生工程效益分析评价和工程财务运行管理能力。 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3 灌排工程管理水利工程管理 由企业技术专家、学校教师和课程专家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开发课程标准、编写课程教材讲义。结合行业最新发展,将新技术引入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对常见灌溉工程运行管理、监测与调度、维修与维护等技术方法运用能力,对已建水利工程现场进行渗漏、变形、沉降观测能力,以及检修、维护、除险、加固能力;并以实际工程为例开发实训项目,突出工学结合。 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4 水利工程施工与造价 由企业技术专家、学校教师和课程专家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开发课程标准、编写课程教材讲义。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以我院施工实训中心典型水利工程施工为例,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并套用最新定额编制工程报价。整个课程以完成实际任务为主线,将相关知识、定额、规范等贯穿其中形成完整的课程内容。 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5 水工建筑物小型水工建筑物设计 由企业技术专家、学校教师和课程专家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开发课程标准、编写课程教材讲义、开发来自生产一线的实训项目。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行业最新发展,对于大型水工建筑物去除复杂的设计,保留基本计算;重点介绍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设计思路、通用计算程序的应用、设计规范、标准等,强化渠系和渠系建筑物设计能力。并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程序包等新技术、新方法等引入课程内容,突出工学结合。 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6 水泵站与电气设备 由企业技术专家、学校教师和课程专家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开发课程标准、编写课程教材讲义、开发来自生产一线的实训项目。重点介绍中灌溉工程、排水工程的机电设备,应用项目教学和工作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突出工学结合。 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7 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 由企业技术专家、学校教师和课程专家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开发课程标准、编写课程教材讲义、开发来自生产一线的实训项目。重点介绍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的内容、措施、相关法律法规等。使学生能够完成实际工作水土保持方案,获得知识。 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8 专业综合实训 由企业技术专家、学校教师共同组成开发小组。开发来自生产一线的实训项目,编写实训课程标准、任务书、指导书。内容包括灌排工程的设计、运行、管理,主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同时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不同类型的知识综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突出工学结合特色 9 顶岗实习 学生根据专业计划的要求,在规定教学时限内按照学校实习计划的要求,在企事业相关岗位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经过实际工作掌握工作技能,在校内外教师共同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是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活动的继续,也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突出校企合作育人 专业平台课程建设计划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进度 (完成时间) 经费计划(万元) 负责人 备 注 1 水利工程制图及CAD 底 6月 4 武 荣 工学结合一般课程 2 工程测量 6月 底 4 鲁有柱 工学结合一般课程 3 工程力学 6月 底 4 赵毅力 工学结合一般课程 4 工程水力计算 6月 底 4 张春娟 工学结合特色课程 5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 6月 底 4 梁引乐 工学结合一般课程 6 建筑材料 6月 底 4 杜旭斌 工学结合一般课程 7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 6月 底 4 刘红英 工学结合一般课程 8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 6月 底 4 刘 洁 工学结合一般课程 9 专业实习 6月 底 4 赵旭升 工学结合一般课程 合 计 36 专业平台课程建设思路与内容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建设思路与内容 备 注 1 水利工程制图及CAD 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共同研制开发课程标准、编写课程教材、开发实验实训项目。 按照院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2 工程测量 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共同研制开发课程标准、开发实验实训项目、开发试题(卷)库。 按照院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3 工程力学 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共同研制开发课程标准、开发实验实训项目、开发试题(卷)库。 按照院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4 工程水力计算 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共同研制开发课程标准、总体设计、开发实验实训项目、开发试题(卷)库。 按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5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 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共同研制开发课程标准、开发实验实训项目、开发试题(卷)库。 按照院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6 建筑材料 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共同研制开发课程标准、开发实验实训项目、开发试题(卷)库。 按照院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7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 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共同研制开发课程标准、开发实验实训项目、开发试题(卷)库。 按照院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8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 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共同研制开发课程标准、开发实验实训项目、开发试题(卷)库。 按照院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9 专业实习 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开发专业实习课程标准、任务书、指导书,内容应包括陕西省典型水利工程。 专业拓展课程建设计划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进度 (完成时间) 经费计划(万元) 负责人 备 注 1 水利工程地基处理 底 12月 1 朱显鸽 2 治河与防洪 底 12月 1 拜存有 3 水利工程CAD与识图 底 12月 1 黄梦琪 4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 底 12月 1 穆创国 5 乡镇给排水 底 12月 1 田 佳 合 计 5 专业拓展课程建设思路与内容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建设思路与内容 备 注 1 水利工程地基处理 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共同开发课程标准。 2 治河与防洪 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共同开发课程标准。 3 水利工程CAD与识图 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共同开发课程标准。 4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 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共同开发课程标准。 5 乡镇给排水 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共同开发课程标准、教材。 ⑤ 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建设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多媒体课件)。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以岗位职业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合格标准及岗位职业技能特长为目标,引入行业职业标准,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不断把企业生产实际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反映到教材中去。与企业合作开发反映实际工程项目、工程案例的立体化特色教材。每个学习单元包含一项特定的技能或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时,不会因内容庞杂、互相干扰而影响学习效果;每个技能型的学习单元都包含详细的工作步骤,能保证学生以最佳的方式掌握技能;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做”为主,以”知”为次;教材内容与劳动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内容相互衔接,建成陕西省高职水利行业教育培训资源中心。鼓励教师利用课件制作工具(如PowerPoint、Dream weaver、Authorware等)制作课件,开发研制出一批风格多样、内容丰富的高水平多媒体精品课件,建立完善的教学、开发、服务、管理体系,并经过网络传输等信息技术将课件上传到课件库中,建成集纸质与电子、静态与动态的图书、网络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共享资源库。 特色教材及多媒体课件建设规划表 序号 教材/课件名称 进度 (完成时间) 费用预算 (万元) 负责人 备 注 1 乡镇给排水 底 12月 2 陈亚萍 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2 水利工程专业实习手册 底 12月 1 赵旭升 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3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 底 12月 1 马雪琴 多媒体课件 4 建筑材料 底 12月 1 宋 冰 多媒体课件 合 计 5 特色教材建设思路与内容 序号 教材名称 建设思路与内容 备 注 1 乡镇给排水 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课程教材编写小组。共同研制开发编写大纲,编写教材。以乡镇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管理为实例贯穿课程内容,并引入有关设计规范。 2 水利工程专业实习手册 由企业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编写小组。共同研制开发编写大纲,编写认识实习任务书、指导书,内容应包括陕西省典型水利工程。整个实习将在实际工程现场进行,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3.实训实习条件改进 (1) 建设目标 按照”生产性、真实性、开放性”的原则,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该专业学生”中小型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五种核心能力为基础,以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管理企业化、人员职业化为目标,以体现高标准、成规模,建设过程体现校企合作共建,建设成果体现先进性、真实性和示范性为原则,加大投资力度,建设融专业教学、职业技能培训、行业技能鉴定、生产能力、科研服务”五位一体”的灌排工程实训中心。与我院已建 ”工程设计实训中心”、”建筑材料试验实训中心”、”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实训中心”、”水工监测与水流测控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发挥整体功能,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2) 建设内容 ——在校内与宝鸡峡灌区、石头河水库管理局、交口抽渭灌区等单位密切合作以灌区运行管理岗位技能要求为设计点,建设灌排工程实训基地包括水源工程(机井、小型泵站、水池)、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水利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