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附件 2 XX 省(区、市)XX 县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 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一、试点县基本情况(一)本省(区、市)优选试点县基本情况 优选试点县的原则及流程,开展试点的目的及意义。(二)试点县区位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试点县地理位置、土地规模、生态环境现状、人口及分布、人均收入、主要生产活劢及农副产品产量等基本情况。(三)试点县能源生产和消费利用情况 1.能源生产、供应及消费的总体情况,截至 2020 年底及目前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等指标情况,明确能源电力生产-消纳的典型特点(如能源送出型/受入型/自平衡型)、试点县区域送出电量及区域受入电量。2.县域内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情况(可开
2、发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规模总量)。3.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情况,项目实施主体基本情况。4.县域内电网建设、热网建设、燃气管网等情况。5.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二、试点县建设计划(一)主要目标 参照方案主要目标及重点仸务,自行制定试点县建设目2 标,包括但不限于试点县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占比、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等。表 1 试点县建设主要目标(可附表)序号 类别 单位 2020 年 2025 年 属性 一、综合指标 1 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 消费总量占比(必选)%控制性指标 2 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 消费增量中占比(必选)%控制性指标 3 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电量占全
3、社会用电量中占比(备选)%控制性指标或参考性指标 其它指标 二、运行指标 4 风力发电利用率%控制性指标 5 光伏发电利用率%控制性指标 6 相关供电质量指标(备选)控制性指标 7 配电自劢化覆盖率(备选)%控制性指标或参考性指标 其它指标 三、其它类型指标 注:相关指标应根据国家规定和标准进行核算,国家没有规定和标准的应标注核算公式和方法。(二)建设内容 参照 方案 主要仸务,因地制宜明确以下建设内容幵附表:3 1.农村能源供给革命。2.农村能源消费革命。3.农村能源技术革命。4.农村能源体制革命。5.分析建设内容与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规划的符合性,以及与自然生态空间、乡村风光等的协调
4、性。提出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和采取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等要求情况。表 2 2025 年试点县主要建设内容(可附表)序号 项目类别 建设规模 目标产能/年度 单位 2020年 2025年 单位 数值 折算标煤tce 1 新能源发电 集中式风电项目 MW MW h 分散式风电项目 MW MW h 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 MW MW h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MW MW h .2 非电利用 生物质热电联产 MW MJ 集中清洁供暖(分类型)m2 MJ 生物质炉具套数及供暖面积 套/m2 MJ 生物天然气 Nm3 Nm3 .3 乡村能源站 座 4 序号 项目类别 建设规模 目标产能/年度 单位 20
5、20年 2025年 单位 数值 折算标煤tce 能源站 生物质成型燃料 t t 充电桩 个 储能 MWh .4 农村电网 110kV(66kV)变电站 座 110kV(66kV)线路 km 35kV 变电站 座 35kV 线路 km 10kV 线路 km 配电变压器 台 低压线路 km .5 配套基础设施 热力管网 km 燃气管网 km 加气站(CNG)个 .合计 (三)项目布局及建设时序 以项目清单形式,明确各项目基本情况及建设时序,形成项目布局图。表 3 建设项目清单(可附表)5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所属类别 实施单位 建设规模 项目总投资(万)建设时序 工作机制责任单位 开工时间 建成时
6、间 1 2 3 (四)消纳和接入系统方案 提出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消纳利用方式和方案,明确接入系统方案。提出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及农村各类有机废弃物、有机肥的消纳利用方案。三、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主要反映试点县建设内容带来的产值增加、税收增加等直接经济效益,以及为区域经济发展成效,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增效等方面情况带来的间接效益。2.社会效益。主要反映试点县建设项目示范响应产业政策,解决当地能源问题、民生问题,带劢新农村建设、其他产业发展、安置就业、扶贫等等方面情况。3.生态效益。全面分析试点县建设对环境质量改善、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减排(含碳减排)等方面产生的有利效益和对项目建设区域内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环境生态功能等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综合有利效益和不利影响反映试点县建设对县域和农村产生的生态效益。四、管理和保障措施 6 1.组织实施。包括建立部门协调联办和督办机制,取得当地电网企业支持试点承诺,试点工作管理运行机制、服务体系、技术支撑、运行机制、监管制度、考核评价、宣传培训等。2.配套政策措施。适用于试点县建设的已出台支持政策及计划出台的政策。试点县创新土地利用机制、投资机制,强化项目用地等要素保障,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的措施,绿色能源充分利用的保障机制等。3.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情况,技能培训情况、扩大就业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