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素养评价(四)(第四章)(90分钟100分)【合格性考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图为某校学生游学途中在甘肃省敦煌市附近拍摄的地貌景观。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地貌景观是()A.喀斯特地貌B.风沙地貌C.河流地貌 D.海岸地貌2.塑造图中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 B.流水搬运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解析】1选B,2选C。 第1题,根据图中地貌景观特征可知该景观是风沙地貌的一种。第2题,风沙地貌有侵蚀和堆积两种,图示是侵蚀。下图为我国第五套人民币20元票样图。据此完成3、4题。3.此人民币票样,展示的是我国何处景观()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泰山
2、风光 D.长白山天池4.下列对该处景观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石灰岩广布,岩性纯,所以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B.位于我国热带湿润地区,全年降水丰沛C.气候利于生物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为其形成创造了条件D.与该地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密切相关【解析】3选B,4选B。第3题,图中所示为桂林的峰林地貌和漓江。第4题,桂林地区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地区。5.(2019西宁高一检测)图中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 C.流水沉积 D.海浪侵蚀【解析】选A。 图中地表形态是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垄地貌。流水侵蚀形成的是河谷地貌。流水沉积
3、形成的是平原、三角洲地貌。海浪侵蚀形成的是海蚀崖、海蚀柱等地貌。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地排列,形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奇特景观。读我国北疆地区魔鬼城分布图,完成6、7题。6.形成雅丹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搬运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7.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A.东西向B.南北向 C.西北东南向D.东北西南向【解析】6选B,7选C。第6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准噶尔盆地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较少,风力大,风力侵蚀作
4、用强。第7题,准噶尔盆地受西风带影响大,常年吹西北风,受风力侵蚀作用的影响,小丘呈现西北东南走向。(2019济宁高一检测)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8、9题。8.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地面支离破碎土墩奇形怪状A. B.C.D.9.下列省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A.山东B.云南C.新疆D.广东【解析】8选D,9选C。第8题,雅丹地貌垄槽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第9题,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10.下图为某曲流景
5、观图。图中河流发生侧蚀作用的地点是()A.甲B.乙 C.丙D.丁【解析】选C。相对河流而言,丙处为凹岸,易受流水侵蚀。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辫状河流多发育在山区或河流上游河段以及冲积扇上,多河道,多次分汊和汇聚构成辫状。读图,完成11、12题。11.关于扇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发育在河流入海口B.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大C.一般发育在河流出山口 D.周边水体一定是湖泊12.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下蚀作用为主,河道较深B.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多河道C.主要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小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流量稳定【解析】11选C,12选B。第11
6、题,根据扇三角洲形成过程知其一般发育在河流出山口。第12题,结合题干材料,辫状河流形成于河流冲出峡谷后,且多河道、多分汊,水量减小,流速变缓,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下图为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一处地貌。据此完成13、14题。13.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变质作用1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B.C.D.【解析】13选C,14选C。第13题,我国西南地区有大量的石灰岩分布,长期受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喀斯特地貌。
7、第14题,水的溶蚀作用不仅取决于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而且与水中有机酸与无机酸的浓度有关,而水中酸性物质含量与生物的活动密切相关。下图为某种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15.图中地貌()A.主要因风力作用形成 B.所在地区主要通过蒸发参与水循环C.形成顺序是 D.岩石类型为变质岩16.能减缓该地貌形成进程的是 ()A.气候异常,降水增多 B.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剧C.地壳运动活跃度增加 D.区域植被覆盖率提高【解析】15选C,16选D。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因流水作用形成,岩石类型为沉积岩,形成顺序是。第16题,图示为某种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从图
8、中可以看出,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能减缓该地貌形成进程的是区域植被覆盖率提高。(2019北京高一检测)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飘舞,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令人茫然,方向(莫)辨”。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720题。17.这段游记中关于地貌景观特点的描述角度有()地貌形态植被状况地貌颜色地貌成因A.B.C.D.18.图中四幅景观照片中最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的地貌类型是()A.B.C.D.19.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且由风力作用而成的是()A.B.C.D.20.图中所示的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青藏高原
9、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解析】17选A,18选B,19选C,20选B。第17题,这段游记含义是“此处的山小而峻峭,或孤峰耸立,或两三座山相连相接,如同串起来的珠子和并立生长的竹笋,座座山上岩石尖峭嶙峋,草木摇曳飘舞,在山间曲折地朝上走或往下行,如同置身在纷乱的云层和重叠的波浪中,令人茫然,辨不出方向”,故可知描述的是地貌形态和植被状况,选A,其余选项可排除。第18题,游记中描述的景观是喀斯特地貌,故符合,选B。是西北的雅丹地貌, 是沙丘,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第19题,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且由风力作用而成的是沙丘和雅丹地貌,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
10、貌,故C对。第20题,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选B。二、非选择题(共30分)2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乙图是_,二者都是河流_地貌。(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均有分布,则甲在_处分布,乙在_处分布。(3)随着河流流速的减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4)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解析】首先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判定河流流向及地貌类型,再结合
11、以下三点: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在不同部位特征各异,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河流多发育于山谷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应根据等高线特点确定地形类型,从而确定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由于重力等分选作用,一般来说质量大的先沉积,质量小的后沉积。第(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是冲积扇,乙是河口三角洲,都是河流沉积而成的堆积地貌。第(2)题,根据丙图可确定GF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F位于谷口前,可能会形成冲积扇;E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第(3)题,甲图中由A到B,谷口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第(4)题,冲积扇的中部到边缘地势逐
12、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答案:(1)冲积扇三角洲堆积(2)FE(3)C(4)B22.(2019株洲高一检测)读我国东南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图中CD和EF两河段水流较急的是_河段,简述判断的理由。(2)判读M陡崖顶部海拔的范围。(3)该地欲开发区域内的水力资源,有G、H两处建坝方案,比较说明两方案各自的优势。(4)观测者站在P点,能否看到乙村的最北部Q点?试绘地形剖面图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主要是比较等高线疏密情况。比较CD和EF两处等高线,CD处等高线比较密集,所以地面坡度大。第(2)题,经过M陡崖的最高等高线为300 m,等高距为50 m,结合崖
13、顶计算公式即可求出答案。第(3)题,从图中可以分析,G方案所在区域无村庄,所以不需要移民;面积较小,占用耕地少,修建大坝工程量较小;位于等高线较密集处,地势落差大。H方案流域面积大,库区面积大,库容量较大。第(4)题,通过连线P点和Q点,可以发现中间有个山脊挡住视线。答案:(1)CDCD间等高线密集,地面坡度大,河流落差大,水流较急。(2)大于等于300 m,小于350 m。(3)G方案无需移民,占用耕地少,工程量较小,落差大。H方案流域面积大,库区面积大,库容量较大。(4)不能。P点和乙村最北部间有山脊阻挡,图示如下: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地表每时每刻都受到外力作用的雕
14、塑,风力、流水等外力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地貌景观。(1)写出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2)推测图示景观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 (3)说出该景观的地貌类型名称并简述其形成过程。【解析】第(1)题,由图示景观可知,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是沙丘。它是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第(2)题,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第(3)题,这种景观是风力堆积地貌:沙丘。在干旱地区,风力携带大量沙粒运行的过程中,遇到阻挡或风速减小,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形成的。答案:(1)风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2)气候干旱,
15、风力强劲,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3)风力的堆积地貌(沙丘)。干旱地区,在风力携带大量沙粒运行的过程中,当风速减小或遇到阻碍时,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形成沙丘。【等级性考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左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据此回答13题。1.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2.风影沙丘()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 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 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3.
16、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 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 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解析】1选D,2选D,3选C。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风影沙丘应该位于植株的背风侧,图中沙丘位于植被的西南方,故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东北风。第2题,读图可知,风影沙丘体积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但不一定成正比;从图中无法判断风影沙丘长度和高度与植株的关系;风影沙丘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当灌丛迎风面积较大时,风影沙丘宽度较大。第3题,植被具有固定沙丘的作用,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风积地貌趋于稳定;风蚀作用减弱,荒漠化扩张速度减小,大气降水不会显著增多。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
17、类而呈现出的“红石”景观。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 0004 000 m的谷地里。研究发现,此类红石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据此完成4、5题。4.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A.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B.冰川融化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C.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D.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5.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A.粤东 B.苏南C.川西 D.陕北【解析】4选B,5选C。第4题,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重点指出石头的“新”,图片石头形状棱角清晰,即形成时间较晚,A、C、D三项所指示的外力作用发生过程较漫长,形成时代较久远,在其作用下形成
18、的石头往往比较浑圆,故不符合题意;冰川融化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是该地区近几年形成的自然景观,符合题意。第5题,粤东地处亚热带,山区海拔较低,无冰川活动;苏南地区多冲积平原;陕北地区为黄土高原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显著,与题意明显不符合;川西地区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属于横断山区,海拔较高,冰川活动较多,在高山谷地多发育为低温潮湿的环境。二、非选择题(共10分)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超过3 000 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
19、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材料二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的南侧不远处有一个槽状盐沼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1)据材料一,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2)据材料一,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3)据材料二,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沼池盐层的形成过程。【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结合学习过的内容可知,该地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
20、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使沙山不断长高。第(2)题,根据风力沉积的特点可以推断,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因此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第(3)题,湖水通过含水层渗透或地下径流输送到盐池,盐池池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形成盐层。答案:(1)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2)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3)湖水通过含水层渗透(或地下径流输送)到盐池;盐池池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形成盐层。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