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双测过关(六) 风成地貌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甘肃省敦煌的风成地貌比较典型,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地貌属于风成地貌的是()A象鼻山B鸣沙山C太行山 D月牙泉2敦煌风成地貌典型的原因,不包括()A地表物理风化强烈 B有大量松散的沉积物C大风时数多,风力强劲 D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小解析:1.B2.D第1题,鸣沙山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第2题,敦煌地区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地表的物理风化强烈。阅读下列四幅地貌景观图,回答34题。3下列地貌中,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是()A BC D4能够根据地貌形态判断当地盛行风向的是()A BC D解析:3.C4.D第3题,图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图是
2、流水堆积形成的三角洲,图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图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第4题,可以根据新月形沙丘的凸坡与凹坡来判断风向,凸坡就是风来的方向。敦煌风蚀地貌具有“顶平、身陡”的特点。据此回答56题。5下列不属于风蚀地貌的是()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B“头大、身小”的风蚀蘑菇C垄槽相间的雅丹地貌D风声鹤唳的“魔鬼城”6该地貌形成“顶平、身陡”的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岩石坚硬,难以受到侵蚀影响B. “顶平”是流水侵蚀造成的,“身陡”是风力侵蚀造成的C风沙沉积形成“顶平”特点D应为风向不确定,导致四周均受侵蚀,形成“身陡”特点解析:5.A6.D第5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是流水侵
3、蚀的结果。风蚀蘑菇、雅丹地貌、“魔鬼城”等都是风蚀地貌。第6题,材料中表明风蚀地貌具有“顶平、身陡”的特点,因此该特点都是风力侵蚀形成的。沙丘是干旱地区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堆积而成的。据此回答78题。7下列关于沙丘的说法,正确的是()A沙丘一定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B沙丘一定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C沙丘的颗粒一般较小D沙丘的外部形态比较单一8如果沙丘在风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则移动方向与风向的关系()A顺着风向 B逆着风向C垂直于风向 D与风向呈弧形夹角解析:7.C8.A第7题,沙丘多分布在西北干旱沙漠地区,但是某些河谷、沿海海岸也有分布;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的产物;沙丘的颗粒较小;外部形态多样。第8题,
4、流动沙丘会顺着风向移动。下图为新月形沙丘的剖面和俯视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新月形沙丘分布地区气候特点可能是()A降水较为集中 B风力较弱C盛行风强劲 D降水均匀10若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则图示正确的是()A BC D解析:9.C10.C第9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西北风强劲,多形成新月形沙丘。第10题,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为凸坡和缓坡,因此正确。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排列。据此完成1112题。11形成雅丹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C风
5、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12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A东西向 B南北向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解析:11.B12.C第11题,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此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故选B。第12题,据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风口为西北方向,因此可判断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故选C。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唐代大诗人王维有诗使至塞上描写大漠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尤为著名。材料二下图为体现“大漠”“落日”的一张照片。(1)图中骆驼行走行程中,遇到的地貌最可能是(多选)()A沙丘 B风蚀蘑菇C溶洞 D三角洲(2)如诗中描述
6、的意境和时间,是否有利于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和移动?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沙丘和风蚀蘑菇都是“大漠”地区的常见风成地貌。第(2)题,“孤烟直”说明炊烟垂直向上升,此时基本没有风,不利于沙丘的形成和流动。答案:(1)AB(2)不利于。因为从“孤烟直”上判断,此时没有风。B级选考应试能力标准练“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洁白的新月形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 km。读巴西河流分布图,完成13题。1“千湖沙漠”景观中沙丘的成因主要是()A风力堆积 B海浪堆积C流水堆积 D冰川堆积2图示区域沙丘的沙源主要是()A巴西高原疏松的土壤 B大西洋浅海滩涂C亚马孙平原裸露的土壤 D河流携带
7、到河口的泥沙3影响图中沙丘移动速度的因素有()植被状况沙丘水分风力大小地转偏向力A BC D解析:1.A2.D3.C第1题,沙漠为风力沉积作用的结果。读图可知,图中河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地区受到海风的吹拂作用,堆积形成沙漠,故选A。第2题,图示沙丘的泥沙主要来自于河流携带的泥沙到河口地区,受海风作用堆积形成,故选D。第3题,沙丘移动速度与地表植被覆盖率有关,植被覆盖率高,移动速度慢,反之,移动速度快;而风力大小直接影响沙丘移动速度,沙丘内水分含量大,移动速度慢,反之移动速度快;地转偏向力大小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故选C。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
8、、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解析:本题以华北平原西北部地区为载体,考查该地区沙源丰富的原因、图示县城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沙丘群的变化等。图示经纬线是解题的
9、关键,根据经纬网可以确定图示区域为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地区。第(1)题,M处沙源丰富,一方面来自河流的堆积,另一方面来自风力的堆积。结合等高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图中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的泥沙;从位置上看,西北风在此受到山地的阻挡,风沙沉积。第(2)题,根据等高线与河流的关系可以看出河流的流向与冬春季风向一致,另一方面H县城位于风口,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强大。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式设问,考生言之有理即可。观点A主要从风沙的堆积和流水的沉积两方面分析,沙量不断增加,沙丘群会增多。观点B主要从气候、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的角度来看,沙丘群不会增多。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
10、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