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粤教版【期中复习】初一地理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85607 上传时间:2024-09-24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期中复习】初一地理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本文档共54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粤教版【期中复习】初一地理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2分)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认识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 2.地理活动课上,小辉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读图回答2﹣4题。 从小辉制作的简易地球仪中,我们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是一个球体,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C.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仪上有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 D.给地球做一件外衣最少需要5.1亿平方千米的布料 3.地理活动课上,小辉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读图回答2﹣4题。 在地球仪上,符合“东半球、低纬度、无阳光直射现象”条件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地理活动课上,小辉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读图回答2﹣4题。 将图示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最先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2分)莒县的纬度大致位于35°N﹣﹣36°N范围,属于(  ) A.高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低纬度地区 D.南温带地区 6.读经纬网图,回答6﹣7题。 图中穿过陆地最少的经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读经纬网图,回答6﹣7题。 关于M、N两地的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 A.M地所在的经线长 B.N地所在的纬线长 C.M地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 D.N地处东西半球分界线上 8.莒县的小明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回答8﹣9题: 四幅图中有一幅是冬至日的记录图,该图是(  ) A.A B.B C.C D.D 9.莒县的小明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回答8﹣9题: 图示光照现象引起的原因(  ) ①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 ②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③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 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有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完成10﹣11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位于北寒带 B.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C.c地四季分明 D.d地终年炎热 11.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完成10﹣11题。 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  ) A.北回归线 B.北极圈 C.南极圈 D.赤道 12.(2分)下列图例是小明从“北京城市图”上描画下来的,可能描画错误的是(  ) A. 常年河、湖 B. 铁路 C.国界 D. 水库 13.(2分)随着山东省蓝色经济的发展,拥有“蓝天、碧海、金沙滩”与“海米、绿茶和黑陶”的日照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某同学到该市游览应查找(  ) A.日照市旅游图 B.日照市政区图 C.日照市地形图 D.日照市气温分布图 14.(2分)在一张长为62厘米,宽为56厘米的纸上绘制中国政区图,要求图幅边缘各留2厘米。已知我国领土南北长约5500千米,东西宽约5000米,则该图最适合的比例尺是(  ) A.1:1000000 B.1:5000000 C. D. 15.(2分)图幅相等的两幅地图,甲图的比例尺为1:8000000,乙图的比例尺为1:400000.下列 关于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比例尺大 B.乙图表示的范围大 C.甲图表示的内容略 D.两幅图不能比较详略 16.(2分)读如图,关于图中数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500米表示的是甲点的海拔 B.1000米表示的是乙点的海拔 C.500米表示的是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 D.图中的数字表示的都是海拔 17.(2分)如图四幅图等高线地形图中最有可能与地形景观图相对应的是(  ) A. B. C. D. 18.(2分)最能直观体现处地表各种地形的地图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分层设色地形图 C.地形剖面图 D.平面示意图 19.(2分)下列对各种地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原一般在500米以下,边缘陡峭 B.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山峰耸立 C.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宽广平坦 D.平原一般在200米以上,起伏小 20.(2分)如图为某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比例统计图。读图,完成: 该国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 21.(2分)关于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说法正确的是(  ) A.1﹣岛屿 B.2﹣半岛 C.3﹣海 D.4﹣洋 22.读部分大洲轮廓图,完成22﹣24题。 对于上述各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北美洲 B.乙是南美洲 C.丙是欧洲 D.丁是非洲 23.读部分大洲轮廓图,完成22﹣24题。 四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4.读部分大洲轮廓图,完成22﹣24题。 四大洲中,没有被赤道穿过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5.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的化石却出现在下图两个大陆的相同年代的地层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5﹣26。 图中乙代表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6.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的化石却出现在下图两个大陆的相同年代的地层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5﹣26。 海牛和鸵鸟分布在大洋两岸的原因是(  ) A.两个大陆上的人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 B.两个大陆之间的海洋干涸或海水变浅时,它们从一个大陆迁移到另一个大陆 C.在地质时期,两个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D.这些动物在两个大陆之间来回活动的结果 27.2019 年 10 月 1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第一次访问尼泊尔,也是中国主席时隔 23 年再次访尼。为跨越喜马拉雅山的友谊而来,为进一步推动中尼的合作而来。读图完成 27﹣29 题 关于喜马拉雅山脉成因,正确的解释是(  ) A.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28.2019 年 10 月 1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第一次访问尼泊尔,也是中国主席时隔 23 年再次访尼。为跨越喜马拉雅山的友谊而来,为进一步推动中尼的合作而来。读图完成 27﹣29 题 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 A.生物在不断进化 B.这里曾经是海洋 C.这些生物曾生活在陆地上 D.地壳稳定没有变动 29.2019 年 10 月 1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第一次访问尼泊尔,也是中国主席时隔 23 年再次访尼。为跨越喜马拉雅山的友谊而来,为进一步推动中尼的合作而来。读图完成 27﹣29 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都属于印度洋板块 B.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板块内部 C.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完全相同 D.由板块运动方向可知,未来地中海面积将会逐渐扩大 30.(2分)“地球一小时活动”于2012年3月31日晚8:30拉开帷幕,全球有143个国家的城市在当地晚8:30﹣9:30顺次参与了熄灯接力活动。关于这以活动正确的是(  ) A.线路顺次经过大洋洲、亚洲、欧洲、美洲、非洲 B.熄灯顺序自东向西,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C.亚洲国家比美洲国家更早迎来“熄灯活动” D.“地球一小时活动”进行时,各国会同时熄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个题,共40分. 31.(10分)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1)写出C地的经纬度。   。 (2)A地位于D地的   方向,B位于南极点的   方向。 (3)从东西半球看,A 地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B点位于   半球;从低中高纬度看,C地位于   纬度地区;从地球的“五带”看,D地位于   带。 (4)同一晴天中,A、B两地晚看到日出的是   地。事实上,D点所在的纬线长度约是   千米。 32.(10分)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北京(40°N,116°E)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读图回答问题。 (1)国庆节这一天地球公转到图1中的   和   之间,这一天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2)图2所示的这一天,太阳直射在   ,我县(莒县)中午太阳升得   (高/低),人们将这一天的节气称作   ,此时丙大洲是   (季节)。 (3)图2中甲大洲是   ,此时该大洲正值   (白天/黑夜),该大洲和乙大洲的分界线是   。 33.(10分)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等高线(米)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中A处的海拔高度是   米,其海拔高度   (大于/等于/小于)B处的 海拔高度,C所表示的山体部 位名称是   。 (2)图中①河段的流向大致 是   。②③两河中,有 一条是不可存在的,它是    河。判断理由是   。 (3)若量得村庄甲与水电站 乙的直线距离为2.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    千米。 (4)相对而言,从A处爬山容易还是B处爬山容易   ?为什么   ? 34.(10分)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大洲A:   ;洲界B:   ;大洋C:   ;岛屿D:   ;半球分界线E    (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面积最小的大洋是   。 (3)据图描述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解:题干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天圆地方﹣太阳和月亮﹣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其中地球的卫星照片最科学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读图解答即可。 2.【分析】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形象直观,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等自然现象。 【解答】解: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但从地球仪中不能获得此信息,故A错误。 地球是一个球体,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但从地球仪中不能获得此信息,故B错误。 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仪上有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故C正确。 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所以给地球缝制一件外套,需要5.1亿平方千米的布料,但从地球仪中不能获得此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仪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读图可得,甲位于北回归线以北,30°N以南,经度大约是15°W,该点位于东半球、低纬度、无太阳直射现象,乙位于30°W以西,位于西半球,丙的经度是60°W,位于西半球,丁位于30°N与60°N之间,位于中纬度,综上所述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4.【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 【解答】解:读图可得,丁点位置最偏东,该点最先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及特点,读图解答即可。 5.【分析】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始线,向北向南各分了90°.赤道以南是南纬,用“S”表示,赤道以北是北纬,用“N”表示,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北北纬度数越来越大,北极是北纬90°,赤道向南南纬度数越来越大,南极是南纬90°。 【解答】解: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所以莒县位于中纬度地区,该地位于北温带。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纬度的划分,牢记即可。 6.【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依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读图分析可知,经线①为40°W,②为20°W,③为0°,④为20°E;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写作20°W)和东经160°(写作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基本上是从海洋通过。因此图中穿过陆地最少的经线是②(20°W)。依据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属于基础题,理解解答即可。 7.【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M点的经纬度是40°W,0°;N点的经纬度是0°,40°S。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故A错误。 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依据两点的纬度可知,M点所在的纬线长。故B错误。 M地位于赤道上,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故C正确。 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N地经度是0°,处在东西经度分界线上。故D错误。依据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8.【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产生了太阳高度的变化;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小,太阳斜射,正午太阳光线照射到屋内的面积最大,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认真读图分析解答。 9.【分析】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解答】解:图中所示的是太阳高度角大小的现象,该现象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太阳高度角大小的特点,读图解答即可。 10.【分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a位于北寒带;b地位于北温带,无太阳直射现象;c位于热带,终年炎热;d位于南温带,四季分明。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带的划分及概况,读图解答即可。 11.【分析】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解答】解: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由此可判定,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带的划分及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12.【分析】阅读地图要先看地图上的图例,看看各种地理事物在地图上是用哪些符号表示的.不同的地图上,图例有时不同,看地图时必须先熟悉一下图例,然后在地图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 【解答】解:A项中表示河流、湖泊,故正确。 B项中表示铁路,故正确。 C项中表示未定国界,故错误。 D项中表示水库,故正确。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常用的地图图例,属于基础题. 13.【分析】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 【解答】解: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某同学到该市游览应查找日照市旅游图。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地图的应用,要理解记忆。 14.【分析】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四周边框各留2厘米,实际在纸长58厘米,宽为52厘米的范围内画图,该图长的比例尺==,该图宽的比例尺==,通过计算,最适合的比例尺约1:10000000左右,也就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其线段式比例尺为。 故选:D。 【点评】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运用比例尺的公式计算,筛选最佳答案。 15.【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解:图幅相等的两幅地图,甲图的比例尺为1:8000000,乙图的比例尺为1:400000,则甲图的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乙图的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内容和范围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16.【分析】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解答】解:甲地的海拔是1500米,A正确; 乙地的海拔是500米,B错误;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0米﹣500米=1000米,C错误; 图中的数字表示的既有海拔也有相对高度,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理解答题即可。 17.【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答】解:读图可知,地形景观图西侧为山脊,南侧也为山脊,坡度东部陡,西部缓,四个选项中C图左侧和南侧都为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且东侧等高线密集坡度陡,西侧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18.【分析】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解答】解:分层设色通用的颜色顺序是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高山用棕褐色。在不同的等深线之间,用分层设色法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雪线以上的地区通常用白色表示。因此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最能直观体现处地表各种地形的地图。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地图的应用,要理解记忆。 19.【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解答】解:高原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陡峭,A错误;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山峰耸立,B正确; 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C错误;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陆地地形的特点,比较记忆即可。 20.【分析】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解答】解:读图可得,图中的岛国的海拔高度多在2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为主。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陆地地形的特点,读图解答即可。 21.【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1是大陆,2是陆地伸向海洋的部分为半岛,3是大洋,4是三面环陆的海洋为海湾;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关于海洋和陆地的基本概念,理解答题即可。 22.【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解答】解:依据大洲轮廓。读图分析可知,甲为北美洲,乙为非洲,丙为亚洲,丁为南美洲。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大洲的轮廓,读图解答即可。 23.【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解答】解: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读图分析可知,甲为北美洲,乙为非洲,丙为亚洲,丁为南美洲。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大洲的轮廓及面积,读图解答即可。 24.【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解答】解:赤道穿过的大洲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读图分析可知,甲为北美洲,乙为非洲,丙为亚洲,丁为南美洲。依据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大洲的轮廓及位置,读图解答即可。 25.【分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地球上,广阔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被世界上的大洲分割成四个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乙大洋略呈“S”型,是大西洋,它是世界上第二大洋;故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洋的分布,熟记课本知识点读图解答。 26.【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解答】解: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分布在大洋两岸的原因是:在地质时期,两个大陆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两大洲分离;选项C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理论依据,理解解答即可。 27.【分析】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解答】解: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两板块不断的碰撞挤压形成的。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六大板块示意图的判读,认真读图分析解答。 28.【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 【解答】解: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属于海陆变迁现象。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理解解答即可。 29.【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解答】解:从图中看出,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都属于印度洋板块,故A正确;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故B错误;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则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故C错误; 从图中看出,地中海地处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处,面积逐渐缩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30.【分析】A、读图可得:线路顺序依次经过大洋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 B、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时刻早,熄灯顺序自东向西,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C、亚洲国家比美洲国家时刻早,亚洲国家更早迎来熄灯活动; D、“地球一小时活动”进行时,由于本题国家所处的位置不同,熄灯时间会不同。 【解答】解:A、读图可得:线路顺序依次经过大洋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时刻早,熄灯顺序自东向西,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亚洲国家比美洲国家时刻早,亚洲国家更早迎来熄灯活动,故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D、“地球一小时活动”进行时,由于本题国家所处的位置不同,熄灯时间会不同,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及其时间差问题,理解解答有效,此题有一定的难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个题,共40分. 31.【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C地的经纬度是40°W、20°S。 (2)依据经纬网判断方向,A地位于D地的西北方向,B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 (3)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由此可判定,从东西半球看,A地位于西半球;从南北半球看,B点位于北半球;从低中高纬度看,C地位于低纬度地区;从地球的“五带”看,D地位于热带。 (4)图中,A、B两地中,A点比B点位置靠西,依据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可判定,A地晚看到日出。D点位于赤道上,长度约是4万千米。 故答案为: (1)40°W、20°S; (2)西北;正北; (3)西;北;低;热; (4)A;4万。 【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2.【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解:(1)国庆节这一天地球公转到图1中的D秋分和 A冬至之间,这一天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2)图2所示的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或23.5°S),我县(莒县)中午太阳升得低,人们将这一天的节气称作冬至日,为北半球的冬季,此时南半球的丙大洋洲是夏季。 (3)图2中甲大洲是非洲,此时该大洲正值白天,该大洲和乙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故答案为:(1)D;A;昼短夜长; (2)南回归线(或23.5°S);低;冬至日;夏季; (3)非洲;白天;苏伊士运河。 【点评】考查了对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的认,常考知识点,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 33.【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A处的海拔高度是200米,B处的海拔也是200米,因此,两处海拔高度相等。C处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2)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图中①河段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南流向东北。②、③两河中,②处不存在河流,理由是②处地形部位是山脊,山脊不能发育河流。 (3)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量得村庄甲与水电站 乙的直线距离为2.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2 千米。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由此可判定,相对而言,从A处爬山比B处爬山容易。 故答案为: (1)200;等于;陡崖; (2)自西南流向东北;②;②处地形部位是山脊,山脊不能发育河流; (3)2; (4)A;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4.【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解答】解: (1)读图可知,A是欧洲,B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C是印度洋,D是格陵兰岛,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2)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3)读“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可知,海陆分布不均;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 故答案为: (1)欧洲;巴拿马运河;印度洋;格陵兰岛;20°W; (2)南极洲;北冰洋; (3)海陆分布不均;就东西半球讲,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集中在西半球。 【点评】本题考查大洲大洋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7/20 8:30:49;用户:张素珍;邮箱:huahzsy219@;学号:37161468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下图表示我国某市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市气温年较差约为(   ) A.25℃ B.-6℃ C.19℃ D.31℃ (2)该市降水集中于(   ) A.3月-5月 B.6月-8月 C.9月-11月 D.12月-次年2月 (3)该市所在地区盛产的水果最可能是(   ) A.芒果 B.柑橘 C.苹果 D.莲藕 【答案】 (1)D (2)B (3)C 【解析】【分析】(1)解析:读图可知,该市的最高气温是25°C,最低气温是-6°C,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25°C-(-6°C)=31°C。(2)读图可知,该市降水集中在6、7、8三个月。(3)读图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