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五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84630 上传时间:2024-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五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章末综合检测(五)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级学业水平达标1如图为南京市某人工隧道景观图,隧道穿过覆盖茂密植被的低缓小山丘。推测该低缓小山丘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温带针阔混交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解析:选C根据区域地理知识可知,南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正确。 2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A海拔高 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该岛屿火山

2、喷发后形成了火山灰,火山灰中含有大量矿物质,使土壤非常肥沃,故可使植被恢复迅速。而其他的选项都不是独特条件,故只有火山灰深厚是独特条件。故选C。3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但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A防风固沙 B吸烟滞尘C保持水土 D净化空气解析:选A由题意可知,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沙大,种植沙柳主要起到防风固沙作用,A对。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45题。 4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3、C气候干旱,日较差大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5骆驼刺所在区域的自然带主要属于()A温带草原带 B温带荒漠带C寒带苔原带 D热带草原带解析:4.C5.B第4题,地形平坦,无法体现出来,A错误。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沙漠地区植被稀少,土壤贫瘠,B错误。沙漠地区,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气候干旱,日较差较大,C正确。该地气候干旱,地表景观以荒漠为主,水源短缺,D错误。第5题,骆驼刺所在区域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B正确。6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合成糖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是()A太阳辐射 B地热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解析:选A绿色植物合成糖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经过光

4、合作用完成的,即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所以其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故选A。下图示意美国本土有机质含量分布,图中数值表示各区域平均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完成78题。7图中、四地相比()A地灌木草类,有机质含量丰富B地草类旺盛,有机质含量最高C地降水充沛,有机质含量较高D地热量充足,有机质含量较高8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不适宜种植谷物,主要是因为()气候冷湿气候暖干土壤较肥沃土壤较贫瘠A BC D解析:7.B8.C第7题,图中、四地相比,地为温带森林类;地草类旺盛,有机质含量最高,B正确;地深居内陆,降水少

5、;地热量充足,微生物分解速度快,有机质含量较低。第8题,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因纬度高,距海近,气候冷湿,土壤较贫瘠不适宜种植谷物,C正确。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9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是()A成土母质 B土壤质地C生物 D基性岩10生物与土壤关系密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植物为土壤提供无机质C动物不能为土壤提供有机质D微生物主要通过对有机质分解、转化及腐殖质的合成,促进土壤发育解析:9.A10.D第9题,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

6、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A对。第10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密切相关,但土壤中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于成土母质,故A错。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是来自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因此,动植物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故B、C错。微生物主要通过对有机质分解、转化及腐殖质的合成,促进土壤的发育,D对。科学家在黄土高原某地考察,研究土壤剖面发现最上面是黄土,下面土壤发红,最下面含有大量的鹅卵石,下图为黄土高原地区某沟谷剖面图。完成1112题。11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是()A荒漠 B水乡C森林 D草原12土壤发红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是( )

7、A炎热干燥 B温暖湿润C寒冷潮湿 D寒冷干燥解析:11.B12.B第11题,据图并结合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最上面是黄土,下面土壤发红,最下面含有大量的鹅卵石,且图中有流水沉积物, 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流水作用较强,应为水乡,B正确。第12题,由碳酸盐类或含其他富铁铝氧化物的岩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风化形成的土壤,一般呈红色,所以土壤发红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B正确。13下图是全球植被、气候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森林分布的极端界限条件大约是年平均气温_ 以上,年平均降水量_ mm以上。(2)在年平均气温20 的条件下,若年平均降水量从01 500 mm,

8、地面植被依次是 _、_、_、_。(3)森林对改善环境有重要作用。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森林对环境的主要作用是_;从全球范围看,森林对环境的主要作用是_。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横坐标代表年平均降水量,纵坐标代表年平均气温,故可判断森林分布的极端界限条件大约是年平均气温6 以上,年平均降水量400 mm以上。第(2)题,读图可知,在年平均气温20 的条件下,若年平均降水量从01 500 mm,地面植被依次是半沙漠、多刺灌木、草地、林地。第(3)题,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森林对环境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从全球范围看,森林对环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气候,净化大气(释放O2,吸收

9、CO2,减轻温室效应)。答案:(1)6400(2)半沙漠多刺灌木草地林地(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大气(释放O2,吸收CO2,减轻温室效应) 14如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表示绿色植物的_作用。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和_来实现。(3)说出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物养分。第(2)题,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实现。第(3)题,成土母质的作用可从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

10、素的来源,以及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等方面来分析;而生物作用可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等方面来分析。答案:(1)光合 矿物养分(2)气温降水(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级选考能力过关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A喜光、喜湿B喜阴、喜湿C耐寒、喜旱 D喜热、耐旱2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 B光照更加充

11、足C降水逐渐变少 D水土流失加重解析:1.B2.A第1题,根据不同坡向森林植被所占的百分比,该森林植被在阴坡、迎风坡在各海拔阶段所占比重都最大,说明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喜阴、喜湿,B正确;降水少,光照充足的坡向占比重小,说明不喜光,A错误;海拔超过1 8001 900 m后,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说明不耐寒,C错误;阳坡占比重小,说明不喜热、耐旱,D错误。第2题,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说明高海拔处气温升高,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A正确;森林对水分要求高,森林分布增加,说明降水增加,C错误;光照增强不是植被分布范围变化的主要因素,B错误;植被增加,水土流失减少,D错误。土壤的淋溶

12、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图2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生物 B地形C降水 D成土母质4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A甲与 B甲与C乙与 D丙与解析:3.A4.D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能够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第4题,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

13、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地区的淋溶层最厚,半干旱地区次之,干旱地区最薄,因此图2中丙的淋溶层居中,属于半干旱地区的,对应的植被为草原。草原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有机质主要分布在土壤的表层,对应图1中的,结合选项,答案选D项。5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由13 000多个岛屿组成,火山众多,物种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人口居世界第四位,一些岛屿上,刀耕火种式的热带迁移农业依然存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印度尼西亚物种丰富的原因。(2)热带迁移农业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土壤贫瘠,简述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的原因。解析:第(1)题,可以从气候、地形、地势、面积、隔离程度等角度回答。第(2)题,主要是养分积累少,流失多,分解快,吸收多,加上人为原因的破坏。答案:(1)地处赤道附近,热量丰富;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沛;海陆兼备,海洋生物物种丰富;地域范围较大,陆地地形起伏较大,增加了环境的多样性;岛屿彼此分隔,使得生物进化方向不同,增加了生物的独特性。(2)热带雨林降水多,淋溶作用强烈,矿物质养分易流失;气温高,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养分易分解;植物生长快,消耗地力(养分)多;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7 -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