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探析.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482905 上传时间:2024-09-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探析   论文摘要:提出当前高校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是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之一。以研究生培养实践为切入点,结合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给出了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可行性建议。   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要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实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领导人思考创新人才培养,必须特别注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他还指出“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高水平大学参与科技创新的宝贵资源,同时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体系中相对薄弱的部分”,中国大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种种局限与问题,在研究生教育中有着更为突出的表现。因此,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当前高校面对培养创新人才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之一。   面对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全球性的经济、军事、政治竞争、世界各国纷纷研究对策,人们把目光投向教育,把希望寄托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未来人才培养上。作为人才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生培养,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社会,要求研究生教育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它的首要任务,现有的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创新。论文以研究生培养实践为切入点,结合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可行性建议。      一、 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1999年以来,在“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基本方针的指导下,中国研究生教育进入了跨越式的发展阶段,招生规模从1997年的万人激增到2004年的万人,6年增长了近三倍,因此,急需探索新型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育才,又要育人,其中心任务是综合素质的培养。   研究生的教育虽然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延续,但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不同,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研究生的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研究生培养既不同于本科生主要依靠传授方式获取知识,又不同于一般科研人员主要依靠工作实践,而是通过研究生阶段的系统专业知识学习和科研论文工作实践,着重培养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本领。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是关键。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指科研能力和思想品德方面的素质,还包括基本素质培养。如研究兴趣与科研工作素质、思维方法与观察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与学风训练等,这些都需要导师的引导,通过研究生的积极参与和导师的言传身教来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阶段的核心内容。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原始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引导研究生将创新意识植根于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是导师和研究生培养管理者的首要、根本的任务。研究生的年龄一般都在25岁左右,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受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较小,正是出创新思想的最佳年龄阶段。对科学问题要敢于设问,大胆创新,深入探索。在充分借鉴现有研究经验的同时,研究生是可以做出创新性成绩的。   特别要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既要提倡研究生敢于研究新的理论、学习新的技术,也要鼓励研究生敢于与成功者接触,学习他们的科研精神和成功经验。与强者交流,是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导师要主动地为研究生与成功者接触创造条件,为研究生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创造条件。   笔者参加指导的研究生从2003年开始每年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和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在仿真队伍的开发过程中,鼓励研究生积极与国内外世界强队的研究者交流。   一方面,采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网络平台,团队协作开发程序,注重程序的可读性和移植性,提供开放的源代码,培养了研究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保持和世界强队的密切联系,交流经验跟踪研发的最新动态,使研究生形成了自主创新的强烈意识。于2006年成功进入德国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机器人救援仿真比赛的决赛。   二、积极寻找科研课题,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积极寻找科研课题,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努力为每位研究生提供参加科研课题研究的实践机会,充分尊重和发展研究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在选题过程中充分考虑研究生的背景和兴趣,结合笔者在研究生培养中得出的经验,选题一定要充分考虑研究生本人的特点、基础、个人经历、特长以及个人兴趣。没有兴趣,即使勉强从事某一课题的研究,在遇到困难时研究生缺乏解决问题的动力,因此很难做出有价值的成果。在研究过程中让研究生真正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个性思维,在科学研究中充分开拓想象力。   由于我们和铁道部及其各路局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承担完成的纵向、横向及合作研究科研课题主要是偏重高速机车自动监控方面的应用研究,现场科研情况复杂、条件艰苦,为了保证开发的设备在机车上可靠运行,有时需要跟车多趟完成试运行,有时需要利用机车检修的短暂时间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这些都培养了研究生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现场应变能力及吃苦耐劳作风,最重要的是具备了坚韧的科研精神。   三、提供开放的学术研究氛围,培养研究生创新科研意识      交流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新的理论和新的观念,不应该是简单的埋头自学,应该善于与他人交流。常常在交流过程中,能激发出新的思维、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坚持每周一次的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制度,培养研究生对所研究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研究生通过积极参与科学热点问题的讨论,营造了一种和谐向上的学术氛围。   从2003年开始,我们将研究所的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分为不同小组,建立了每周一次的学术报告会制度,要求进入研究阶段的研究生根据小组的研究进展进行报告,主要内容有,新项目研发的可行性分析、科研项目开发的研究方案讨论、项目结题的经验总结、研究方向的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的算法和理论研讨。根据课题的进展情况,引导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开展讨论,并给予适当的分析和指导,使研究生进一步理清思路,锻炼他们对具体科学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让每位研究生都知道其他同学在做什么,怎样做。提供一种开放的学术氛围,开阔了不同专业研究生的视野,并且从整体上提高了研究生科研意识。通过坚持定期的学术报告会制度,一方面,能够及时了解和把握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进展和状况,另一方面,研究生在报告和讨论中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达到了增强研究紧迫感、活跃学术气氛、拓宽研究生知识面的目的。   四、注重跟踪国际前沿研究,指导研究生完成论文选题      学习是终身的学习。   人们都是在学习中成长、不断提高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能满足于教科书或者传统的知识,要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接触和了解最新的科学动态。导师和研究生都应该注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既要有浏览、也要有精读。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反复理解新的知识,注意学习他人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年,要求研究生跟踪国际前沿研究,在完成一定范围和数目的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研究方向的选题和文献综述的撰写,培养研究生对科学问题的基本理解能力。要求研究生围绕导师指定的方向和自选方向,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完成文献综述。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导师要鼓励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导师对学生创新的努力给予重视和赏识。导师应注意培养研究生在科研方面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对学生的指导以点拨式和讨论式为主,要让他们自己克服困难,在困难中吸取教训,并培养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要求研究生特别注意研究论文五个方面的问题,即:论文提出的科学研究问题是什么?是否重要?为什么重要?论文中用到哪些研究手段?这些研究手段足以解决所提出的科学问题吗?论文中是否有创新贡献?是否使用了新的研究手段?论文产生了新的结论或概念吗?论文的算法和数据是否能够支持这些结论或概念?并提出我们课题的的可行性研究目标。并在最终的文献综述中体现对这五个问题的看法,说明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现有的研究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准备研究什么内容?如何开展研究?研究结果预期能说明什么问题?   我们要求研究生牢牢把握正确选题的重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原则。研究课题的重要性体现在是否有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可能性体现在所提出的科学思想是否与现有的知识相矛盾,是否可能获得有意义的结果;现实性则是指是否有现实可行的而又可望成功的具体研究方案。研究生在完成文献查阅工作后,与导师共同讨论课题的重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通过让研究生协助导师撰写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申请书,在实践中让他们间接理解科研选题的重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原则。   综上所述,为了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大潮的新挑战,作为人才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生培养,是一项极有挑战性的工作。新机遇、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并存,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拓创新,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机制,使我们培养  [1] 徐循,何增强主编.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M]. 大连:大连出版社,2003.   梅雯 王伟http:///html/Dir/2004/03/19/,研究生培养中的管理创新,《科学新闻周刊》   叶志明、对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 2(总145期) 6-9   http:///yan_jiu_sheng_363/20060323/t20060323_,从科研意识、方法和精神三方面培养研究生,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