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检测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78325 上传时间:2024-09-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检测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检测(五)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A卷学业水平达标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中外关系史上,某条约是中国由天朝时代转入条约体制时代的界碑。这个条约应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选A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中国由天朝时代转入条约体制时代的界碑。22018年4月,疑似圆明园被劫掠的青铜器文物“虎蓥(yng)”在英国拍卖,中国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谴责这一行为。如果虎蓥确系为圆明园文物,它被劫掠应发生于()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

2、间解析:选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劫掠了大量文物,并火烧圆明园。3近代中国人提出的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C“扶清灭洋” D三民主义解析:选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玕出台资政新篇,这是近代中国人提出的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4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其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 B“求强”“求富”C顺应世界潮流 D实现中国近代化解析:选B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求强”“求富”。5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丹东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极有可能是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

3、军激战的战舰。它是()A“致远”舰 B“定远”舰C“靖远”舰 D“经远”舰解析:选A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是“致远”舰,故A项正确;“定远”舰由管带刘步蟾代为指挥,故B项错误;“靖远”舰管带是叶祖珪,故C项错误;“经远”舰管带是林永升,故D项错误。61898年春,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宣统帝,要求拒签条约,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史称“公车上书”。以上表述中需要更正的地方有几处()A2处 B3处C4处 D5处解析:选C1895年,甲午战争惨败,康有为等人联络在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上书光绪帝,要求进行资产阶级改革,有4处需要更正,故C项正确。7康有为撰写

4、的著作是()A孔子改制考 B海国图志C革命军 D文学革命论解析:选A康有为撰写的著作是孔子改制考,海国图志是魏源撰写,革命军是邹容撰写,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撰写。8如图为中国近代某团体用于联络的“信物”拓片,使用该“信物”的团体是()A拜上帝会 B兴中会C义和团 D中国同盟会解析:选C抓住拓片关键信息“保清灭洋”,由此可知使用该“信物”的团体是义和团。9“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一条款应当出自于()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选D根据材料“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

5、敌之会,违者皆斩”“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这是辛丑条约的规定,故D项符合题意。10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可以称之为20世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下列选项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建立中华民国 B迫使清帝退位C铲除了封建专制制度 D加快了近代化进程解析:选B辛亥革命中迫使清帝退位,用和平的方式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最能佐证辛亥革命可以称之为20世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观点。11“皇帝倒了,辫子割了”是少年瞿秋白对一场革命之后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这场革命是()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C土地革命

6、D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选A“皇帝倒了,辫子割了”是辛亥革命影响下的社会变化。1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部门是()A冶铁业 B纺织业C采矿业 D机器制造业解析:选B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是轻工业,纺织业是轻工业,B项符合题意。13下列报纸杂志书籍开始出现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C民报 D新青年解析:选D新青年开始出现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海国图志新学伪经考民报在新文化运动之前就已经出现。14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尽管19151916年和1917年曾经有过企图抹煞辛亥革命的尝试,但主张共和政体的革命党人还是达到最低目标: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这里提到的企图

7、是()A签订“中日民四条约”B段祺瑞与黎元洪“府院之争”C袁世凯和张勋复辟帝制D颁布了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解析:选C通过所学知识可知,1915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和1917年张勋复辟都是恢复帝制,这是在抹煞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故选C项;“中日民四条约”是1915年日本逼迫袁世凯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无关,排除A项;“府院之争”是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的权力斗争,此事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和共和政体无关,排除B项;修正大总统选举法颁布于1914年12月,该文件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它使总统的权力无限放大,排除D项。15“府院之争”发生在()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运动时期C北

8、洋军阀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解析:选C“府院之争”发生在1917年,当时中国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6分,共30分)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40年爆发的中英战争,中国研究者一般称之为“鸦片战争”,国外学术界在评论这场战争时,有的把它说成是单纯的“通商战争”,是为了打破中国对对外贸易的限制。材料二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

9、溃:鸦片战争再研究(1)材料一中对1840年爆发的中英战争的哪一命名更准确地说明了战争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论证。(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由此说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鸦片战争”更能体现战争的性质;第二小问,根据所学,鸦片战争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通商战争,而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迫切想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借助鸦片发动的一次对华侵略战争。第(2)问第一小问,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得出丧失领土主权;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得出丧失贸易主权、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中领事裁判权,得出

10、丧失司法主权。第二小问,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1)观点:第一种命名更准确。论证:将这场战争命名为鸦片战争是由于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推行禁烟政策(或虎门销烟),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列强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不断对外扩张,这是这场战争爆发的深层原因。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打破中国对对外贸易的限制(或闭关锁国政策),抹杀了战争的侵略性质。(提出其他观点,论据合理,也可)(2)丧失的主权: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自主权,司法主权。变化: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1、材料二中国早期民族企业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材料三19141919年,新开设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包括矿场)共379家,资本额8 580万元,平均每年开设63家,新投资1 430万元。据1920年的统计,新设工厂的单位资本额在10万至100万元之间的约占当时工厂总数的36%,而1914年则只占11%,可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超过了大战前19年间所达到的水平。摘编自中国近代现代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企业的类型。(3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早期民族工业的不足之处。(6分)(3)依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141919

12、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时代原因。(7分)解析:第(1)问,英国人创办的耶松船厂是外资企业,荣氏家族的保兴面粉厂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洋务企业。第(2)问,从分布地点看,地区分布不平衡;从企业名称看,结构不合理。第(3)问,据材料三数据对比,概括出1914191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出现“黄金时期”;结合所学,多角度分析其时代原因。答案:(1)外资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洋务企业。(2)地区分布不平衡,多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3)特点:发展迅速,出现“黄金时期”。原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民国的建立

13、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B卷选考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英国在市场扩张的驱动下发动了鸦片战争。下列条款出自南京条约并能反映上述动机的是()A中英协定关税B赔款2 100万银元C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 D派兵保护各国使馆解析:选A鸦片战争的动机是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所以协定关税有利于英国商品的倾销,故A项正确;赔款不能体现倾销商品的动机,故B项错误;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是19世纪末马关条约的条款,故C项错误;派兵保护各国使馆是20世纪初辛丑条约的条款,

14、故D项错误。2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也。”这一现象发生在哪个时期之后()A18世纪4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期解析:选B南京条约签订以后,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片面最惠国待遇,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3“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这一“文件”是()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C民报发刊词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选A天朝田亩制度实行的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15、”的制度,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与材料内容相符,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与公有制秩序无关,排除。4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A标志着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B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D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解析:选C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是南京条约附件中的规定,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错误;材料中“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说明西方司法精神对中国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结束于中华人

16、民共和国成立后,故D项错误。5有同学在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叙事中看到如下表述:“割绿岛、钓鱼岛、赤尾屿等二十多个岛屿”“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据此可知,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选C根据材料“割绿岛、钓鱼岛、赤尾屿等二十多个岛屿”“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结合所学,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故C项正确。6孙中山曾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

17、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造成民众态度发生这种变化的外部因素主要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改良道路受挫C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D洋务运动破产解析:选C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世纪末,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使资产阶级由改良转向革命,但这不属于外部因素,故B项错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其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遗,故C项正确;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7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

18、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维新运动()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改革了封建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维新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故选C项。其他选项与史实不符。8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孙中山对此颇为乐观,确信“帝王思想”将会“不谋而绝迹于天下”了。这反映出孙中山()A未能看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谋B认为民族主义目标已经完成C认为三民主义理论指导革命成功D对中国的国情认识尚不充分解析:选DA、B、C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19、;“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孙中山对此颇为乐观”反映孙中山对清除封建专制思想,过于乐观,进而说明对中国的国情认识尚不充分,故D项正确。9下图反映的是1912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比重变化,其主要因素是()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B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解析:选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A项错误;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故B项正确;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5年,故C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想有利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0、,但不是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101913年宋教仁被刺,二次革命爆发,袁世凯政权查禁报刊,全国报刊由1912年的500家减少到139家;而同时期孔教会杂志孔圣杂志宗圣杂志等“应运而起”。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控制舆论为复辟造势 B舆论自由被破坏殆尽C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 D尊孔复古是时代所趋解析:选A通过题干中全国报刊数量的减少以及“孔教会杂志孔圣杂志宗圣杂志等应运而起”这些现象,再结合题干所提及的时间点1913年,可以得知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在舆论上大造声势,故选A项;题干中所提及被袁世凯所查禁的全国报刊数量“由1912年的500家减少到139家”,不能证明舆论自由被破坏殆尽,排除B项;题干

21、中所提及的“孔教会杂志孔圣杂志宗圣杂志等应运而起”,这一现象的实质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而不是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排除C项;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成为历史的发展大势,并非尊孔复古,排除D项。111919年1月,陈独秀坦言:“本志经过三年,发行已满三十册八面非难,那旧派人物是不用说了,就是聒聒叫的青年学生,也把新青年看作一种邪说、怪物,离经叛道的异端,非圣无法的叛逆。”这说明当时新文化运动()A没有社会基础 B需要推进思想启蒙C即将以失败告终 D理论上宣告破产解析:选B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任务任重道远,而非社会基础,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需要进一步推动民众思想的解放

22、,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局,且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2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提出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是继承以往的科学和民主思想而来的,但亦有重要的不同。这里的“不同”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强调()A实现富国强兵 B改造社会制度C提高国民觉悟 D批判传统文化解析:选CA、B两项新文化运动均未涉及;“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主要强调提高国民觉悟,故C项正确;“批判传统文化”只是新文化运动的形式,其真正目的是提倡民主与科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近代化道

23、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摘编自弗里曼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摘编自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材料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

24、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摘编自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3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反抗外敌入侵进行了哪些抗争。(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场战

25、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5分)解析:第(1)问,从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主权和经济等方面造成的危害来阐述。第(2)问,注意反抗斗争和反抗外敌入侵抗争的区别,不要混淆,根据所学概括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得出腐败严重,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答案:(1)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各种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抗争;太平天国运

26、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原因:腐败严重;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慈禧挪用军费或疏于国防或武备陈旧。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纵观近代中国历史,清朝统治者根本没有那种不断的妥协精神,历史说明,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清政府的极端逼出来的。材料二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材料三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

27、,拜跪礼灭据1912年3月5日时报文章新陈代谢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政府是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解析:第(1)问,据所学从参与推翻清政府的力量有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立宪派、封建官僚、普通的民众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三逐层概括,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分析。答案:(1)镇压戊戌维新运动使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走不通,改良派走上革命道路。出卖民族利益,成为帝国主义的朝廷。以预备立宪之名,行君主专制之实,欺骗民众,使汉族官僚和立宪派离心,等等。(2)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促进了教育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近代化。- 10 -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