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1、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2、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
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3、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教义综合了多种思想,主要有( )
①西方基督教教义
②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③农民的平均主义
④儒家大同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
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 B.《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
C.定都天京斗志松懈 D.《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
5、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
下面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B.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D.《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得到继承和发展
6、从内容上看,如图两部文献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做出正确认识
②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⑤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④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7、范文澜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保守、安乐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最能体现太平天国“这些特性”的是(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天京变乱 D.颁布《资政新篇》
8、 历史学家朱维铮在其《重读近代史》第五篇“神和圣”之《海内天国史掠影》中有这样的叙述:“这个天国的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平民失望。”
上述材料从根本上说明( )
A.天国缔造者们已经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B.“天国”对民众而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C.所谓“天国”其实离百姓非常遥远
D.旧式阶级的局限性注定了“天国”的失败
9、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孙中山进校以后,天天谈革命……常常谈起洪秀全,称为反清第一英雄,很可惜他没有成功。”孙中山崇拜洪秀全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
A. 将暴力斗争矛头直指满洲贵族统治
B. 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C. 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
D. 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11、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 “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尽入革命军之手。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原的地步。”这场运动( )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12、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②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的一面
③它在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主张
④定都南京后,大兴土木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 《资政新篇》全文除前言外有四部分:“用人察失类”部分,主要讲“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风风类”部分,主要讲通过教化破除愚昧、骄奢等旧的思想习俗,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法法类”部分,集中提出了28条政治经济改革的立法主张,为全文重点;“刑刑类”部分,着重讲刑事立法司法。
1.材料一中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其空想性表现在哪些地方?
2.材料二中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的施政建议有何特点?这与材料一的施政纲领在经济主张上有何区别?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们一般认为,太平天国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打击,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近年来,在研究深入的同时,人们努力对太平天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发生在近代时期的农民起义,我们更要注重从现代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从这个角度衡量,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沿袭了封建的君主制、等级制;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并将其中国化,在将其作为号召和发动农民的工具的同时,又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专制政权。太平天国反对清王朝,只不过是要用一个封建王朝去取代另一个封建王朝。太平天国从宗教出发所采取的反孔政策,它所引起的长达十几年的内战,对中国探求现代化的进程都是一个冲击。
——《近代史史学新观点》
评论材料中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从题干中“英国的大炮”,可以联系到英国的“炮舰政策”,即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B项太平天国运动是在1851年开始的,鸦片战争在1842年,时间段不符合;C项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反封建反侵略,以反封建为主;D项表述错误。结束故选A。
2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根据“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可知,太平天国没有脱离传统封建思想束缚。C项符合题意。
3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要害是要结合教材,①③④教材上有明确表述,太平天国运动是一个农民运动,不是资产阶级革命,②明显错误。故正确选项为C。
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贫民渴望的是得到土地,而《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没有实施是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5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属于农民阶级运动,没有因为《资政新篇》的颁布使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 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推行小农经济,《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资政新篇》不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D 项错误;材料中所提及“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属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符合当时世界潮流,故选A。
【名师点睛】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不同点:一、经济主张不同:前者主张消灭私有制,后者主张发展私有制,前者企图在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空想,是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潮流相违背的;后者主张保护私有财产,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用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符合社会发展潮流。二、群众基础不同:前者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后者不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与农民的要求不相符合,无法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6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图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在个体劳动、分散经营、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并绝对平均分配所有财物,这是一种空想,加上连年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资政新篇》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故两部文献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做出正确认识,也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故①②正确,故A选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内容,《资政新篇》也不是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③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不是局限性,故④错误。故B、C、D选项都错误。故选A。
7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了运动的失败,天京变乱正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突出表现。
8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A.材料强调的是天国领导人们的行为特征,而不是说这种行为造成的结果。B.太平天国毕竟给农民带来了一些好处,农民也获得了一些利益,并不是一场空。C.材料体现不出天国离老百姓很遥远。D.材料可以看出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受到封建等级思想的影响,他们的政治纲领和行为出现严重的反差,使得太平天国的群众基础越来越薄弱,最后导致运动失败.故选D。
9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要注意“时代特点”的含义,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代正是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除具备其他农民运动反封建的性质外,它还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新任务。从世界形势来看,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思潮,《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也就符合了时代的新特点。故太平天国新的时代特点是②④。
点评: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平均分配土地,具有空想性,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可能实现,并未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故A项错误;由题干“称为反清第一英雄”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体现了其反对清朝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思想,孙中山之所以崇拜洪秀全,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直指清王朝的统治.故B项正确:孙中山将洪秀全称为“反清第一英雄并未体现对其反对外国侵略势力的评价,故C项错误;题干未涉及太平天国提出的发展资 本主义的内容,故D项错误。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尽管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故选C项。A项是辛亥革命的意义;B项是国民革命的结果;D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过程。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准确理解,结合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项表述均符合史实,只有④项表述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点评:
高考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②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③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阶级局限性④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等方面。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1. 《天朝田亩制度》。
核心: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空想性表现: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国库,建立理想社会,这违背了社会的发展规律,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2. 特点: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全面向西方学习,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区别:《天朝田亩制度》主张消灭私有,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即前者主张消灭私有制,后者主张发展私有制
解析:1.通过材料一中限制词“太平天国”“空想”可断定是《天朝田亩制度》。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资政新篇》的内容、分类来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对两者的主张进行对比分析即可。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 第一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促进统治集团内部的调整和更替;太平天国肩负时代的使命,在反封建的同时还反侵略,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在思想上提出了《资政新篇》,勾勒了中国近代化蓝图,具有开拓性的划时代意义。 第二种观点判断:从太平天国的领导阶级、主力、政策等方面来看,仍然是旧式的农民起义;《天朝田亩制度》企图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违背历史潮流;运动长期集中在长江流域,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颁布的《资政新篇》虽是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文件,但并没有付诸实践。
解析:本题属小论文的写作题,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如何看待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即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是起推动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就高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大体可以分作两个步骤进行:首先要确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在此基本上明确表达学生自己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接着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往往对提炼或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有一定的困难,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或根本不会概括,这种情况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下功夫,勤加实践,同时也需要综合提高语言文字的素养和水平。
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