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47669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3页 共53页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 展 规 划前 言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这五年,全省工业经济发展迎难而上,大步跨越,在经受重大考验中进一步巩固了主导地位,在应对严峻挑战中进一步抢抓了发展机遇,在调整经济结构中进一步转变了发展方式,在加快富民强省中进一步发挥了第一推动力作用,发展速度与质量均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快、最好的时期,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攻坚时期。

2、在这一时期,湖南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复杂,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我省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既是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第一推动力作用的根本要求,也是推动湖南工业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必然选择。本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加速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行动纲领,是落实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是全省工业经济领域编制其他规划的重要依据。本规划由省经信委负责编制,编制的主要依据有: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3、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4、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湘发201014号)6、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湘政发201020号)7、工信部“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8、工信部关于做好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意见(工信厅规20106号)9、关于湖南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四千工程”实施方案(湘办发200922号)10、国家和省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实施规划第一部分 现实基础与形势展望“十一五”期间,全省工业战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

4、化三基”战略,将新型工业化发展作为湖南“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省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取得的主要成绩(一)工业整体实力加强“十一五”时期,湖南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规模总量快速壮大,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发展速度与质量均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快、最好的时期。2010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达6275亿元,是2005年的2.9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1%,比2005年高18.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6.8个百分点,支撑全省经济总量跻身全国“十强”。“十一五”时期,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7%,比“十五”时期快

5、 6.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5.5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达5890亿元,是2005年的3.8倍,“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21.3%,比“十五”时期快2.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8万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31.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855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35.2%。(二)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以来,全省投资结构呈现新转变。“十一五”全省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8816亿元,年均增长39.7%,完成投资总额是“十五”期间的5.1倍。技改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逐年上升,由2005年的22.3%提高到2010年的31.1%。“十一五”全省城镇工

6、业累计完成投资1.07万亿元,年均增长35.1%,完成投资总额是“十五”期间的4.1倍。“十一五”期间,以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85.4亿元,年均增长47.3%,高于工业投资年均增速12.2个百分点;以能源、原材料加工等传统行业为主的原材料工业完成投资2979.9亿元,年均增长18.1%,比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低29.2个百分点。城镇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05年的30.8%提高到2010年的36.2%;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12.1%提高到2010年的23.5% 。(三)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十一五”时期,湖南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

7、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增强。2010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达16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02%。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6437亿元,实现增加值1951亿元,是2005年的4.2倍和4.1倍,年均增长分别为33.4%和32.8%。全省规模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489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3.2%,比2005年提高2.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3%,比2005年提高5.7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全省攻克82项产业关键技术,专利授权量达1.39万件,为2005年的3.8倍,居中西部第1位。截止2010年,全省共有

8、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高速机车变流技术、5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六轴大功率交传载货电力机车、百万伏级特高压并联电抗器、220吨电动轮自卸车、72米混凝土泵车等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新产品成功投产。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与电动汽车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正加紧建设。中电科技48所、南车时代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长沙新材料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快速壮大,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四)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十一五”时期,湖南坚持推进“一化三基”战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0年,

9、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6.739.643.7转变为14.746.039.3。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9.5%,比2005年提高6.2个百分点。全省工业呈现传统产业高新化、优势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冶金、有色、石化、建材等传统产业升级有序推进,六大高耗能产业增速低于规模工业,所占比重逐步下降。2010年,全省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20.7%,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低2.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2010年,先进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了30%以上的快速增长。核心企业实力增强。2010年,

10、全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元的有华菱集团、湖南中烟、中联重科3家企业,过百亿元的达到12家。(五)集聚发展态势凸显“十一五”期间,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2010年,全省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221.94亿元,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快6.6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7.7%,对全部规模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46.0%,拉动规模工业生产增长10.8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明显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并形成了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2个千亿产业园区。优势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形成了机械、石化、食品、有色、轻工、冶金、建材7个千亿产业和工

11、程机械千亿子产业。长沙经开区工程机械、株洲高新区轨道交通、娄底经开区精品薄板、衡阳高新区无缝钢管、岳阳云溪工业园化工新材料、株洲军民结合列入第一、二批国家工信部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湘潭高新区、岳阳经开区、常德德山开发区、宁乡经开区分别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长沙高新区进入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行列。(六)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十一五”以来,全省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加速,节能降耗全面达标。高耗能行业比重稳步下降,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4.9%,比2005年下降7.4个百分点。同时,打好治污减排攻坚战,关停小火电机组以及淘汰炼钢、炼铁、水泥落后产能力度加大,湘

12、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列入国家专项治理规划。循环经济试点积极推进,已探索形成多种循环发展模式。全省“十一五”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5%、全社会二氧化硫总量减排10%的目标提前实现,化学需氧量、砷、镉等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七)非公经济加速发展“十一五”时期,全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非公经济发展加快。2010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8936亿元,同比增长15.8%,是2005年的2.7倍,占GDP的比重达56.2%,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1.3个百分点;实缴税金741.93亿元,占全社会实缴税金总额的51.8%。全省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达到4123

13、.72亿元,占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的46.1%;增长24.0%,比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速快8.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3746.61亿元,增长26.5%,比全省规模工业增速快3.1个百分点。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际完成投资6283.29亿元,占全社会实际完成投资额的64.0%,比全社会实际完成投资额增速快1.6个百分点,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市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乡就业的主要渠道。 (八)区域工业协同推进“十一五”时期,环长株潭城市群优势优先发展态势强劲,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大湘西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省区域共同繁荣、协调发展的局面逐步形成。2010

14、年,13个市州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超过了20%。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步伐加快,核心增长极作用日益凸显。大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成效突出,郴州、永州成为国家级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大湘西地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奋发赶超势头强劲,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发展的主要经验(一)紧扣战略部署,始终坚持第一推动力不动摇省委省政府对新型工业化工作一直高度重视,特别是从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重在打基础的“一化三基”战略,到2010年提出重在转方式的“四化两型”战略,都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在工作中,全省紧扣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和工作部署,围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切实加快以综合运输体系为重点的

15、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原材料和生产性服务业等基础产业,全面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对外开放、人才保障、要素供应等基础工作,不断强化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地位、引擎作用、带动能力,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形成了“两型”引领、“四化”协同的良好格局,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遵循经济规律,优化工业发展方式和路径“十一五”期间,全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结合实际谋工业,跳出工业抓工业,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业发展方式和路径。坚持全省“一盘棋”,加强规划统筹,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了区域工业错位互补、协调发展;立足现有基础,坚持优势优先,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四千

16、工程”,有力发挥了龙头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促进了产业向园区集聚;引导中小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开展社会化协作和专业化分工,提升了产业配套能力,推动了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提高了工业发展效率;着力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促进工业经济加快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实践证明,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优化发展路径,工业发展才能事半功倍,新型工业化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三)注重审时度势,积极抢抓机遇和应对挑战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全省注重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在每个阶段、各个领域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牢牢

17、把握了发展主动权。一方面,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两型社会”建设、全球产业转移和人才加速流动等机遇,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开展跨国并购重组,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海内外人才,促进了工业提质增速。另一方面,及时妥善应对严重冰灾、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广泛深入开展“复产补损”、“企业服务年”等活动,帮助企业度难关保增长调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效。(四)坚持改革创新,凝聚强大推进合力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谋工业、抓工业,切实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成立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联系重点产业(企业)制度,持续加大对新型工业化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着

18、力构建与国家部委、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等全方位的战略合作机制,逐步理顺了工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各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紧扣党委、政府中心任务,切实加强对工业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工作督导,研究出台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了新型工业化考核评价体系及奖励办法,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及时研究解决重大关键问题,广泛汇聚一切有利因素和资源,充分调动了各方面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积极性创造性,确保了全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历史欠账多、发展起点低等多方面原因,湖南工业经济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总量不

19、够大。2010年,湖南工业增加值总量仅占全国的3.9%,只有广东的29%、河南的52.5%。二是结构不够优。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组织结构不优,产业集中度不高,大企业少,千亿企业仍是空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仍较滞后,主要依赖物质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三是效益不够好。全省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规模工业企业平均利润在全国排名均比较靠后,与发达省市相差甚远。四是发展不平衡。2010年,“长株潭”、“长株潭城市群”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规模工业的43.9%和83.6%,而湘西地区的张家界、怀化、湘西自治州和邵阳规模工业增

20、加值之和仅占全省的10.1%,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总的来看,目前湖南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发展水平与“四化两型”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些问题有其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受到资源、能源、科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加以解决。四、面临的主要形势“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湖南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湖南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复杂,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湖南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历史机遇放眼全球,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题,全球经

21、济格局深刻调整,复苏形势曲折向好,国际产业正在加速转移,科学技术正在孕育重大突破,为湖南主动参与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聚焦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推进,积累了较强的综合国力,我国经济发展继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近年来采取的扩内需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等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湖南工业经济发展面临良好的宏观环境和政策机遇。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各类要素市场逐步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同时,我国开

22、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健全,为工业企业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提升核心技术和管理水平创造了条件。我们完全可以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点等历史机遇,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立足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全省经济社会正步入更好更快发展的新阶段,“一化三基”、“四化两型”战略相继实施,经济发展进入加速增长期,产业结构进入加速调整期,公共需求进入加速扩张期,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动力。同时,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为湖南工业经济发展创造了巨

23、大的增长空间。(二)主要挑战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实施以振兴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将更加复杂,稳定和拓展外需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国家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了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发展指标或约束目标,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将明显加剧。要素成本压力增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振荡上升态势;资源税改革以及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趋势明显;人口红利趋弱

24、,劳动力供给由“无限供给”变为“有限剩余”,工业经济发展的要素成本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转型升级任务加重。当前,湖南工业经济发展既存在总量规模不大、综合实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也面临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欠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深层次矛盾,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变的压力同时存在,任务极其艰巨。综合分析判断,当前湖南工业经济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具备加速发展的条件,同时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未来五年,是湖南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关键是要在“加快”和“转变”上下功夫。工业转型升级如能加快推进,就能推动湖南经济社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如果行动迟缓,生产要素支撑和环境承载都难以为继,也将深刻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

25、方式转变的大局。“十二五”甚至更长一段时期,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仍是湖南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我们一定要科学分析形势,进一步坚定必胜信心,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凝聚发展合力,实现新的跨越。第二部分 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优化结构、保持工业经济较快增长为主攻方向,以强化自主创新,加快技术改造,突出节能降耗,推进两化融合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速构建具有湖南特色、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促进 “四化两型” 建设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

26、新的贡献。二、基本原则突出高新化发展。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工艺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切实加大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的推广和应用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的产品。突出规模化发展。围绕省里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努力突破一批前沿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支持企业开展发展战略创新、自主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培植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以省级及以上园区为主要载体,加快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突出特色化发展。坚

27、持差异化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特色区域、特色集群、特色品牌,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具有湖南特色、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绿色化发展。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着力构建循环型产业链。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最终排放量,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引导企业走绿色制造发展之路。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严格投资管理,坚决遏制部分行业过剩落后产能盲目发展。加快淘汰高耗能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和产品。突出国际化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工业经济国际化发展。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突出承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产业链关键环

28、节和价值链核心环节项目。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对接合作,加大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力度,借助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手段开拓省内外、国内外市场,大幅度提高我省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三、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低于50%。到2015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占GDP比重超过20%。“十二五”期间,技术改造投资累计完成25000亿元,年均增长20%,其中2015年技术改造投资完成75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35%左右。到2015年,全省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29、达到2%以上。“十二五”期间,全省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8%;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目标类别指标单位2010年实际数2015年规划数数值年平均增长率数值年平均增长率经济总量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6275.118.7%11000以上14%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6.1不低于50结构调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9.542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占GDP比重%20以上投资总量技术改造投资额亿元3052.939.7%750020%技术改造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31.135技术创新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1.022以上资源

30、节约与综合利用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十一五下降25%十二五下降1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590第三部分 战略重点一、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加快装备工业关键技术突破,鼓励重点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形成一批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输变电产业集群,着力推动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努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调整消费品工业,积极促进轻工、食品、纺织、医药等特色产业发展,推动龙头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和品牌化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不断推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做

31、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一)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发展思路:以产业优化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体系、完善零部件配套体系、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产业人才培育体系;引导企业从“单台产品供应商”向“成套设备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的转型,产业从“规模扩张型”向“创新效益型”和“国际竞争型”转型;到2015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4287亿元增加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315亿元增加到3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将湖南建设成为具有国际较强竞争力的中部先进装备制造基地,行业全国排名进入前10

32、强。发展重点:1、工程机械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土石方机械、水上工程机械、物流成套设备、大型起重机械、大型路面施工机械、大型露天矿综采设备、节能环保型工程机械和军事工程机械8大类产品。重点支持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江麓机电、湘电重装5家骨干企业细分市场、错位发展、做大做强。到2015年,全省工程机械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实现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2、轨道交通产业。重点发展大功率交流传动货运和客运电力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动车组、磁悬浮、大型养护机械装备、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系统、信号系统8大类产品。重点引导南车株机、南车株洲所、南车电

33、机、湘电集团、株洲车辆厂5家大型企业集团加快技术创新和改制重组。到2015年,全省轨道交通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实现工业增加值35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3、电工电器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2类产品。新能源发电设备依托湘电集团、中电科技48所、长沙锅炉厂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大功率陆上风力发电机组、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光热发电设备、光伏发电设备、生物质发电设备和余热发电设备等产品;输变电设备依托衡阳特变电工、衡阳南方互感器、长高集团、金杯电工等企业,做优做强500 KV及以下超高压电流、电压互感器、断路器、组合电器、特种电缆等产品,研制开发交流

34、变压器、直流换流变压器、电抗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全封闭组合电器等交直流输变电设备。到2015年,全省电工电器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实现工业增加值65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4、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重点发展整车和零部件两大领域。整车重点研发自主品牌轿车、越野车、载货汽车、高技术高附加值专用车等产品;零部件重点支持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变速器、车桥、轮胎等关键零部件产品技术改造。重点支持长丰集团、广汽菲亚特、比亚迪长沙基地、湖南吉利汽车、众泰江南长沙基地、北汽控股株洲基地、奇瑞汽车株洲基地、北汽福田长沙汽车厂、陕西重汽集团长沙基地、株洲南车时代电动汽车公司等

35、一大批骨干企业的发展。到2015年,全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实现工业增加值4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二)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发展思路:以冶金、有色、石化、建材四大原材料工业为重点,调整产品结构,推进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拓宽国际化经营模式,加快实现由规模扩张向结构调整转变,促使原材料工业由大向强转变。到2015年,全省原材料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900亿元,年均增长15.3%左右;实现工业增加值4250亿元,年均增长15.7%左右。发展重点:1、冶金工业。积极引导和支持先进产能向优势企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支持

36、优势企业瞄准高端市场,做精、做大、做强,实现产业升级。重点发展精品钢材、铁合金、耐火材料、冶金装备制造4大领域。重点支持华菱湘钢发展高档不锈钢、高强度宽厚板等品种,华菱涟钢发展高强度汽车用板和低铁损高磁感硅钢(包括无取向硅钢、取向硅钢)等钢材品种,华菱衡钢发展大口径特殊用途无缝钢管。铁合金产业要向优势资源地区和优势企业集中,积极推进永州地区、怀化地区铁合金企业实现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减量置换;支持湘西自治州对电解金属锰行业进行布局调整。耐火材料重点开发长寿命节能环保用耐火材料。冶金装备制造重点发展大型烧结机、液密封环冷机、煤调湿、轧机及系列大型冶金轧辊等节能环保型冶金成套装备。支持中冶长

37、天、通发高新、中冶京诚(湘潭)重工依托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建设全国冶金行业先进技术装备生产制造基地。到2015年,全省冶金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1553亿元增加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实现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450亿元增加到7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2、有色工业。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培育产业。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发展铅、锌、钨、锑、铋深加工产品,包括铅、锌合金,高性能钨合金管、棒、线、丝材和新型硬质合金及工具,锑系阻燃剂和化合物,高纯金属铋和纳米氧化铋等;铜、铝、钛等新培育产业重点发展高纯阴极铜及铜、铝、钛深加工产品,包括新型合金铜管、电子电力用高档铜材

38、,高档铝板、带、箔材,航空航天及轨道交通用大型工业铝型材,钛锭、钛合金铸锭及高性能钛管、板、带材等;稀土产业和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储能材料等新能源材料,新型有色金属合金及复合材料、有色金属粉体及高纯金属材料、稀有稀贵金属系列产品等。重点支持有色控股集团(包括株冶集团、株硬集团等)、晟通科技集团(包括创元铝业)、金鑫黄金集团、金龙国际铜业、湘投金天集团、宇腾有色等骨干企业的发展。到2015年,全省有色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1967亿元增加到45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实现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573亿元增加到1350亿元,年均增长19%左右

39、。3、石化工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盐(氟、硅)化工4大子产业,配套发展支农化工、现代煤化工、新能源化工、化工装备、化工物流5大产业。石油化工重点是加快推进岳阳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确保长岭分公司炼油综合配套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年,做大做强巴陵石化锂系聚合物、己内酰胺与环己酮、环氧树脂三大核心产业;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重点是最大限度利用炼化项目资源重点发展液化气、芳烃、碳三、固体副产物、工业催化新材料、涂(颜)料及助剂、生物医药中间体七大产业链;盐(氟、硅)化工重点是延伸盐卤深加工、芒硝深加工、萤石深加工、硅砂深加工四大产业链,着力发展高端盐(氟、硅)化工产业;支农化工

40、主要是加快调整优化农药、化肥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高效绿色农药产业和新型高效化肥产业;现代煤化工和新能源化工主要是加快石油替代能源开发和重视现代煤化工发展;化工装备和化工物流主要是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和物流。重点支持长岭炼化、巴陵石化、岳阳兴长、中石化催化剂(含湖南建长)、中盐株化、智成化工、时代新材、株洲兴隆、湘江涂料、湖南海利、湖南宜化、湖南湘维、衡阳建滔、郴州华湘、益阳橡机、湖南安淳等一批骨干企业发展。到2015年,全省石化产业由2010年的2008亿元增加到4200亿元,年均递增15.9%;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600亿元增加到1300亿元,年均递增16.7%。4、建材工

41、业。稳步发展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建筑材料4大领域。水泥行业大力发展预拌水泥混凝土、预拌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建筑构件和工程预制件,提高水泥应用的工厂化加工率。积极开发特种水泥新品种,加快淘汰落后水泥生产线,新型干法水泥所占比重达到95%以上;玻璃行业以建筑门窗、玻璃幕墙为重点,积极发展新型深加工玻璃产品和功能性玻璃,进一步推动建筑玻璃深加工业发展,形成南北两个综合型玻璃生产基地;建筑卫生陶瓷领域着力建设以中高档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及卫浴配套件等相关产品为主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新型墙体材料以复合多功能墙体材料为发展重点,大力发展以石膏板材、硅酸钙板、纤维增强水泥板、天然石材复合板为主体

42、的建筑墙体产品,以建筑墙体产业的发展,带动保温隔热材料、隔音材料、防水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密封材料及组件等的配套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建材产品在整个建材行业的比重。重点支持湖南南方水泥、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中材水泥、旗滨玻璃、八达玻璃、衡利丰陶瓷、湖南兆邦陶瓷、华雄陶瓷、湖南四维瓷业等骨干企业的发展。到2015年,全省建材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1295亿元提高到2700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423亿元提高到900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到10000万吨,浮法玻璃产量达到1950万重量箱。(三)加快调整消费品工业发展思路:以轻工、食品、纺织、医药四大

43、消费品工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加快产业转移和集群升级步伐,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淘汰落后产能,逐步实现消费品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到2015年,全省消费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500亿元,年均增长20.6%左右;实现工业增加值3690亿元,年均增长20.8%左右。发展重点:1、轻工业。重点发展制浆造纸、陶瓷、烟花爆竹、塑料制品、盐业、皮革、日用化工、家具8大子产业。制浆造纸产业重点发展高档文化用纸、工业特种用纸、包装纸及中高档生活用纸产品,加快低档印刷书写纸、包装纸及纸板等产品的升级换代;陶瓷产业以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电力陶瓷、工业陶瓷、特种陶瓷等为主导产品,推进陶瓷生产

44、清洁化、标准化;烟花爆竹产业重点推进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电子燃放及原辅材料供应、设备制造、仓储运输一体化,促进产业向智能化、环保化、安全化转变,全力打造烟花鞭炮产业链;塑料制品重点发展农用塑料、包装塑料、工程塑料等;盐业重点发展精制盐及盐卤化工产品;皮革重点发展高中档猪牛皮革和皮鞋等革制品;日用化工重点发展合成洗涤剂、洗化新材料、香精香料、电池等产品;家具重点发展中高档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重点支持泰格林纸、恒安纸业、新邵广信、金太阳纸业、湖南华联、湖南港鹏、华鑫瓷业、东信烟花、金生烟花、万容包装、轻工盐业集团、立得皮革、怀其皮革、晚安家居、开福家具等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到2015年,全省轻工产

45、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1690亿元增加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实现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532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2、食品工业。重点发展粮食加工、畜禽肉类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水产品加工、果蔬罐头加工、精制茶加工、酿酒7大子产业。粮食加工大力发展各类专用粮食产品和营养、保健、方便粮食产品;畜禽肉类加工大力发展畜类精深加工和鸡、鸭、鹅等禽类深加工产品;食用植物油加工大力发展各类专用油产品和营养、保健、方便食用植物油产品;水产品加工大力发展淡水鱼精深加工,开发各类水产食品;果蔬罐头加工大力发展柑桔罐头精深加工,积极发展辣椒、湘莲等特色农产品加工;精制茶

46、加工大力发展名优茶、有机茶,加快黑茶等保健茶发展;酿酒大力发展中低度白酒高档产品,积极开发啤酒、果酒、黄酒等保健型新产品。重点支持唐人神、现代资源、金健米业、大湖水殖、克明面业、顺祥水产、金浩植物油、盈成油脂、熙可食品、湘窖酒业、长康、省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到2015年,全省食品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2176.5亿元增加到6800亿元,年均增长28%左右;实现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587.8亿元增加到1900亿元,年均增长24%左右。3、纺织工业。重点发展棉纺织、苎麻纺织、印染、化纤、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家纺、纺织机械8大产业。棉纺织重点发展清梳联、自动络筒、无梭织机等

47、先进技术,重点开发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高档精梳纯棉织物及化纤混纺等产品;苎麻纺织全面实行生物脱胶等环保脱胶技术,加速水理、牵切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大力发展轻、薄、混纺、交织、色织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印染积极开发抗皱防缩、防霉、抗静电、阻燃、仿真等特种印染后整理新技术;化纤重点扩大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高强维纶、粘胶长丝、锦纶纤维、粘胶短纤和以竹麻木为原料的新型纤维的生产;服装重点利用先进加工设备和技术,扩大新型高档品牌服装生产;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发展多功能复合材料、农用纺织材料、军警用防弹材料、渔业用材料、医用纺织材料等;家纺大力发展高品质配套家纺产品、高附加值床上用品和家用

48、装饰类产品;纺织机械重点发展高性能经编机、精梳机、气流染色机、新型定型机等设备。重点支持东信集团、云锦集团、杰新纺织、东方时装、忘不了服装、华升集团、中泰、湘维、合力化纤、梦洁家纺、常德纺机、邵阳纺机、派意特、金鹰集团、瑞亚高科、中核无纺布等骨干企业发展。到2015年,全省纺织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633亿元增加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实现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90亿元增加到45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4、医药工业。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化学药物、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及制药机械4大领域。现代中药重点发展治疗妇科、消化类疾病及肝炎等中成药,超微饮片、配方颗粒、精制饮片等中药饮片,名贵、珍稀濒危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功能性食品;化学药物重点发展抗感染、抗肿瘤、心脑血管化学原料药,关键中间体,新型化学药物制剂,制剂用辅料及附加剂、包衣材料等;生物制品重点发展预防用生物制品、诊疗用生物制品、由生物体组织或体液制备的生物制品、药用酶制剂和体内诊断试剂;医疗器械及制药机械重点发展重大疾病急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