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舟山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29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九章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给水现状
临城现状有一座水厂,日供水量1 吨/日,水源为洞岙水库、陈岙水库及城区内河,临城现状用水均由该水厂供给。现状供水管网较为简单,呈树枝状布置,供水管径较小。
2.用水量预测
规划以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进行预测。根据《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到 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50升/人.日,到2020年人均综合用水量为600升/人.日。经计算 最高日用水量2.9万吨/日,2020年最高日用水量8.7万吨/日,其中长峙岛 最高日用水量0.3万吨/日,2020年最高日用水量1.0万吨/日,日变化系数K=1.3。
3.水量平衡
根据《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临城将发展成为舟山市中心城区,舟山未来的城市建设将主要集中在临城。城市开发势必带来各项用水迅速增长,因此临城用水量在近期会超过临城水厂的供水能力。
规划近期从定海的城北水厂、虹桥水厂引水至临城,最高日调水1.7万吨,解决近期用水的供需矛盾;规划在临城北部新建临城水厂,水厂终期规模11万吨/日,占地6公顷,水源为潮面水库、大陆引水的原水及周围洞岙、陈岙等水库、临城内河水。规划临城水厂分两期建设,一期规模6万吨/日。水厂建成后能够满足中、远临城城区的用水需求。
规划长峙不建设水厂,长峙用水在中心城区范围内统一安排供给。
4.管网布局
为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规划管网建设成环状网络,现状已铺设的供水管道基本已不能满足临城未来的供水要求,规划取消新建。规划近期沿329国道和定沈公路铺设两条引水管道,沿长峙大桥铺设一条引水管道,将位于定海城区的城北水厂、虹桥水厂净水引至临城。规划城市干道的给水管一般双侧布置,近期建设的管道同时要满足远期的使用,具体布置见图。
5.供水水源保护及综合利用
依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定保护水源,建立水源保护区,控制水源防护区的工业发展。水源保护区要求取水点周围半径100米水域内,严禁捕捞、停泊、采砂及其它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500米水域严禁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设立有害化学品仓库;不得堆放废渣或设置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等其它可能污染水域水质的活动。严格控制取水点上游1000米河段以外的污染物排放量。
加强水源综合利用,建设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社会。
推广各类农业节水技术,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采用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节水灌溉技术,采取积极措施使无节制的乡镇企业用水、畜禽养殖业和农家用水得到控制。
选择工业项目时选择耗水量较小的工业项目,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使全民都能意识到水资源的可贵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用市场调节水价和排污费,调整给水排水事业沿用了多年的福利性质,规范家庭厨卫设备市场,限制耗水量大的厨卫设备的使用。
大力发展城市污水的处理和回用,做到优水优用,劣水劣用,将经处理后的污水作为城市稳定的再生水源,用于农灌、工业、城市市政、建筑施工、地下回灌、渔业养殖、补充河湖等。
发展中水系统,结合未来新居住区的建设和老居住区的改造,在居住区内建设中水系统,经中水系统收集处理后的水主要用来居住区内的厕所冲洗、园林绿化、道路保洁。中水系统的水源主要选取居住区内居民的淋浴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三类优质杂排水。中水管网的建设可先以小区为单位独立建设,待应用较为广泛后整个城区联网。如果在中水系统没有被广泛应用时就建设城市中水管网,势必会造成一种资金过早投入的浪费,而且水量小中水系统的效益也不明显。但中水系统的采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规划建议小区的建设、建筑单体的建设均应要求建设中水系统,为远期城市中水管网的建设作好准备。
加强对海水的利用,在工业用水、城市市政、消防等方面尽量利用海水。
二、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现状
临城现状没有污水处理厂,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雨、污水经收集后,就近排入内河。
2.规划排水体制
规划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雨水经收集后排入内河,污水经收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
3.规划污水量
污水量按照用水量的90%计算,规划期末平均日旱流污水量6万吨。污水处理率为100%,规划期末应处理平均日旱流污水量6万吨。
4.污水处理厂
根据《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在临城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一座,负责处理临城、沈家门、浦西的污水,占地9公顷,污水处理厂终期规模10万吨/日,分两期建设,一期规模5万吨/日,于近期建设。
规划在长峙岛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一座,负责处理长峙岛污水,污水厂到2020年的处理能力1.0万吨/日,占地2公顷。
5.管网布置
污水管道的布置原则上以重力流管道为主,结合城市规划道路布局、建设开发强度、城市竖向规划等布置。规划城市干道的污水管一般双侧布置,近期建设的管道同时满足远期的使用。结合临城的地质情况、管道埋深、河涌位置布置污水提升泵站。对于现状的合流管道,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规划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逐步改为分流制管道。
三、雨水工程规划
1.雨水量
雨水管道流量计算采用以下公式:
Q = 166.7i·Ψ·F
式中:Q — 管道流量(升/秒);
18.105+13.90lgTE
i — 降雨强度,采用宁波市雨量公式i = ————————(毫米/分钟),
(t+13.265)0.778
其中重现期TE = 1年,地面集水时间t 1取10分钟;
Ψ— 地面径流系数,取0.65;
F — 计算降雨集水面积 (公顷)。
2.管网系统
雨水结合区内地形就近排入河道,雨水管道按重力流管道建设。规划城市干道的雨水管一般双侧布置,近期建设的管道同时满足远期的使用。
3.河渠整治
1)整治原则
规划对现有排水主干河渠尽可能保留,与城市建设冲突较大的结合用地布局的要求,改变位置。
2)河渠整治规划
根据《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临城城区土地要逐渐由农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用地性质变化后该片区的径流势必会大量增加,同时排涝标准的提高,原有农田调蓄作用的丧失,未来临城的雨水将主要依靠内河调蓄,因此加大内河断面,扩大内河的调蓄能力由为必要。临城现状的地表标高大多在1.3—1.5米之间,规划填高地面到3米左右,保证地面雨水的自流排放。本次规划按照分区规划深度要求给出河道的控制宽度和控制底高程,更为详细的整治内容由下一步规划进一步设计。
规划整治河道一览表 表9-1
河道
规划控制要求
起点
终点
整治河道长度(米)
面宽(m)
底高(m)
方家塘河
≥10
-1.5
土瓜湾
电厂闸
900
梅家墩河
15
-1.5
李步湾
鳌头浦闸
1800
丁家塘河
≥10
-1.5
白家塘
鳌头浦闸
1500
临城河
≥30
-2.0
货池头
田螺峙矸
6000
荷花河
≥20
-2.0
荷花乡
双阳闸
2800
陈家墩河
12
-2.0
大墩
临城河
1800
田螺峙河
15
-2.0
临城河
后山闸
1600
李家塘河
16~30
-2.0
临城河
马头墙
3100
半塘里河
20~40
-2.0
临城河
荷花河
4350
西止界河
13~16
-2.0
李家塘河
半塘里河
900
东止界河
13~16
-2.0
李家塘河
半塘里河
700
茶山浦河
60~100
-2.0
李家塘河
半塘里河
600
严家河
30~40
-2.0
荷花河
半塘里河
1150
规划排水闸
规划排水闸一览表 表9-2
闸名
连接河道
现状规模
规划规模
闸宽(m)
底高(m)
闸宽(m)
底高(m)
电厂闸
方家塘河
4
-0.5
4
-1.0
鳌头浦闸
梅家墩河
8
-1.0
8
-1.0
丁家塘闸
丁家塘河
8
-1.5
田螺峙后山闸
田螺峙河
4
-0.8
6
-2
田螺峙闸
临城河
6
-1.0
12
-2
茶山浦闸
茶山浦河
12
-2
双阳闸
荷花河
6
-1.14
6
-2
4.雨水排涝工程
临城现状地面标高多在1.5m左右,规划填高地面至多年平均高潮位2.54m(85高程)以上,保证地面雨水自排入内河。
5.防洪工程
规划临城建设百年一遇标准海塘,设防潮位3.28m。按照20年一遇标准建设截洪沟,防止山洪对城市的威胁,规划沿临城北部山麓建设截洪沟,山洪经收集后就近排入水库或内河。
四、电力工程规划
1、负荷预测
本次分区负荷预测是在新一轮《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分区规划所确定的用地功能,采用分类用电综合指标法,对规划区内不同性质的用地,逐一进行了负荷预测。
主要指标选取如下:居 住 用 地 150—200千瓦/公顷
公共设施用地 250—300千瓦/公顷
工 业 用 地 200—300千瓦/公顷
规划预测临城分区远期用电负荷为15—20万千瓦。
2、分区电源
当前临城只有一座35千伏变电站(勾山变),主变容量为2×5000kVA,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对用电的需求,应拟建新的电源支撑点。
根据新一轮总规对临城城区110千伏网络规划,除将原35千伏勾山变电站适时升压扩建外,还将在城区新建两座110千伏变电站。新建和扩建的110千伏变电站最终规模均按3×50MVA设置,采用户内型结构,每个变电站预留用地0.5公顷。
3、中压配电网规划
为增强配电网的运行灵活性,提高供电可靠性,规划临城分区10千伏配电网以10千伏开关站为供电节点,形成电缆环网结线系统。开关站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以确保每个开关站都有两个方向的电源进线(来自两个不同的110千伏变电站、或来自同一110千伏变电站的10千伏不同母线段)。
为避免近电远送,交叉供电,每个开关站应有明确的供电区域。开关站的设置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方便进出线,每座开关站最大转供容量不超过15000kVA。
开关站及10千伏电缆线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项目,应结合城市建设和分区规划同步进行。开关站即能够单独建设也可与公共建筑混建,为节省用地减少投资,10千伏开关站应尽可能与10千伏配电所联体合建,每座预留用地500平方米。
10千伏及以下电力线路,采用电缆线路沿城市道路的东侧或南侧人行道敷设。当同一路径电缆根数大于8根时,宜采用电缆沟,小于8根时,应考虑埋地敷设。
五、电信工程规划
1、用户预测
本次分区规划是在新一轮《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电信工程规划)基础上进行的。采用分类用户预测法计算,预测远期临城分区市话用户为10.2万部,市话交换机容量为13万门左右。
主要指标选取:居 住 用 地 120部/公顷
公共设施用地 100部/公顷
工 业 用 地 50部/公顷
2、局所规划
临城城区当前有一程控交换局,现状装机容量为4000门。参照新一轮《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对临城城区电信局所的规划,在现状局所扩容的同时,分别在临城城区的东部和西部各拟建一座市话程控交换局(每座预留用地0.5公顷),以满足用户对市话业务的需求。
根据新一轮《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市政府机关将由定海城区迁至临城,为适应临城城区今后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规模,满足人们用邮需求,规划除在临城城区新建一座市邮政局和邮件综合处理中心(共预留用地1公顷)外,另设邮政中心支局一座(预留用地0.5公顷)。城区邮政所的设置,应按服务人口及服务半径、方便市民用邮等合理设置(在详细规划中考虑)。
3、管道规划原则
电信管道是为穿放电缆和光缆而设的,即要满足市内光缆、长途光缆、市话电缆和电视电缆等布放需要,同时又能满足今后接入网的实施。电信管道规划应结合电信网远期发展规划要求,做到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经济合理、网络安全,并能为今后业务发展留有余地。
规划临城城区电信管道沿城市道路人行道的西側或北側布置。有关局址设置及线路走向详见〈电信工程规划图〉。
4、接入网规划原则
光纤网将是未来用户接入网发展的主流,应适度超前做好光缆物理网的规划与建设。近(中)期接入网的建设应与交换网的建设统筹考虑,交换网应充分利用交换机现有的新技术,逐步调整网络结构,以利于接入网的建设。
城区光缆主干层,原则上采用带状光缆,以环形网结构为宜。充分考虑管道资源的利用,主干光缆容量不宜过小。光缆配线层应根据地形、路由,组织合理的逻辑拓朴结构,对于重要用户,原则上以放在环形或准环形结构网上为宜。
接入网采用光网络单元(ONU)与远端交换模块相结合的混合组网方式。近中期逐步实现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楼(FTTB)、光纤到小区(FTTZ),远期实现光纤到用户(FTTH)。
5、有线广播电视规划
为适应21世纪信息产业的需要及临城广播电视的发展,应加强临城有线广播电视多功能传输网的建设,实现与省广播电视干线网联通,最终实现宽频互动电视网络。规划在临城城区拟建一座广电中心大楼,预留用地2公顷。
规划城区用户接入网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网络采用环形结构,将临城城区划分为若干个地理区域,每个区域均形成自愈环形网络。
(注:无论是建设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还是实现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能把电信、计算机和有线电视等各种网络和话音、数字、图片、视像等各类信息综合在一起的宽带接入技术已成为未来通信网发展的关键。规划认为电信部门和广播电视部门联合建设有线电视网是发挥各自优势的最佳方案,既可发挥广电部门在电视节目源方面的优势,又可利用电信部门拥有的光传输网络和地下管道资源的优势,避免因重复建设而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
六、燃气工程规划
(一)现状概况
临城气源厂位于临城南近海,是在水平炉煤制气厂基础上改建的液化石油气混气厂,设有1000吨级液化石油气专用码头,1000m3液化石油气球形贮罐两个,400m3球罐两个,混气生产能力6055m3/h,混合气比例为液化石油气:空气=40:60,混合气出厂压力为0.14Mpa。混合气的生产能够随着用户用量的变化而调节,不需要贮气罐调节。定海城区、普陀城区现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燃气输配系统:气源厂—中压管—调压站—低压管—用户,现状供气主干管道经过329国道,向定海、普陀供气。居民现状耗热指标约为2093MJ/人.年。
(二)规划
1、气源规划
当前,城市燃气气源主要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气、油制气等几种类型。根据几种气源本身的特性结合城市自身的条件和情况,规划选择经强制气化后的液化石油气掺混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作为主要气源。气态液化石油气与空气的掺混体积比为2:3,其低热值为45.2MJ/Nm3。
2、气源厂规划
气源厂位置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九条规定:“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必须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者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由于现状临城液化石油气混气厂基本位于未来舟山新城的中心位置,从安全角度考虑,规划将该厂搬迁至临城双阳。临城气源厂2020年供气能力11000 m3/h,占地1.5公顷,主要负责临城、沈家门的燃气供应。
3、气化率
规划2020年临城气化率100%,其中居民使用管道燃气气化率90%,长峙片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
4、用气量
1)耗热定额
根据《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2020年居民生活耗热定额:3140 MJ/人.年,公建用气量按居民用气量的25%计,工业用气量按居民用气量10%计,未预见用气量按居民用气量5%计。
2)用气量
经计算到2020年居民用气量1007.3×104m3/年,公建用气量251.8×104m3/年,工业用气量100.7×104m3/年,未预见用气量50.4×104m3/年,合计1410.2×104m3/年,最高日用气量55538m3,平均日用气量48293m3,最高时用气量6942 m3,平均时用气量2314m3。
3)用气不均匀系数
月高峰系数=1.25 日高峰系数=1.15 小时高峰系数=3.00
5、输配管网
规划燃气输配管网采用中压一级管网系统,为保证供气的可靠性,供气主干管网成环状布置。规划管网以小管径中压管为主,配置住户小型调压箱。燃气管网的建设随着城市道路的建设同步进行,调压箱的建设结合小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6、液化石油气储配站
规划在临城、长峙、建设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其中临城储配站与气源厂合建一处,长峙单独建设。储配站储存量按照平均日用气量的15天考虑。临城储配站用地按照1.2公顷控制,长峙储配站用地按照0.4公顷控制。
七、消防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按照城市发展的用地结构,布置消防站以及相关设施,以达到城市消防要求的标准。
2、消防安全布局
加油站在市区范围内按1.2—1.5公里的服务半径设置,同时在城市主要出入口和大型停车场(库)附近亦应设置。
规定危险品车辆通行线路,车辆通行避开城市繁华地段及道路拥挤、人口密集区。
新建建筑以一、二级耐火等级为主,限制三级建筑,禁止四级建筑。
3、消防站布局
根据《城镇消防站布局与技术装备配备标准》,消防站布局以接到报警5分钟到达消防责任区边缘为准则。每个消防站的责任区面积4—7平方公里,根据责任区用地性质的差异、建筑物疏密的差异、人口疏密的差异来确定消防站责任区面积。另外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设置水上消防站、空救消防站。
规划考虑在化学危险品库区、油库区、液化气储配站、机场、大型工业区等消防重点保护单位建立专职消防队。各种类型的专职消防队由公安部门统一领导、调度。
规划在临城城区建设舟山消防指挥中心和1个特勤消防站,指挥中心和特勤站规划合建一处,占地1.5公顷。消防指挥中心配备专用消防通信设备,统一接受城区火灾报警并指挥城镇消防行动。临城特勤消防站配备消防人员60人,消防车8辆,担负临城城区大部分地区的消防工作。规划临城城区西部地区由普陀消防站负责消防工作。规划长峙岛建设普通小型消防站一座。普通小型消防站配备消防人员15人,配备消防车2辆,占地0.1公顷。
在长峙岛规划建设海上消防站一座,建设专用码头等设施。
由于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日益增多、高度日益增高,为解决现有云梯车与高层建筑高度的矛盾,建设空救消防站一座,以便于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实施地面、空中立体救火,将损失减到最小。
4、消防供水
规划消防供水主要由城市供水系统承担,供水管网采用环状布置,管径不小于150毫米。消火栓的布置按照间距不大于120米、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米的原则布置,红线宽在60米以上的道路双侧布置。
充分利用海、河、池塘、水库等各种水体作为消防备用水源,建设相应取水通道、取水码头和加压设施。
5、消防通道
按照道路规划建设城市干道,对于长宽大于160米的街坊必须规划建设净宽3.5米以上的消防通道,消防通道上所有井盖均应为承重井盖。
6、消防通讯
规划有线通信系统作为报警、接警和调度指挥的主要通讯方式,并按照规定设置火警调度台、119火警线、报警监听线、报警专用线、调度专用线、配合作战专用线等。建立多功能的、联网的计算机控制处理信息系统,完善119报警服务中心的软硬件,开发新的服务功能,并逐步与消防重点单位联网。
八、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规划
1.环境规划目标
加速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进现有环境质量,将临城建成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
环境分区与环境质量标准
本次分区规划将临城分区大气环境质量划分为二类环境保护区,将声环境质量划为四类,各区执行相应的国家标准,功能类别划分详见下表。
环境保护区划分与环境质量标准 表9-3
类 别
范 围
国家大气环境质量 标准
国家噪声环境质量标准
类别
昼间
(dBA)
夜间
(dBA)
Ⅰ类
环境保护区
公园
一级
0
50
40
Ⅱ类
环境保护区
居住区、文教区、
机关事业单位集中地区
二级
1
55
45
商业区居住、
商业与工业混合区
二级
2
60
55
交通干线两侧、穿越区内河航道两侧
4
70
55
作为城市饮用水源,其水质应达到地面水质Ⅱ类标准。规划临城分区整体水体的水质按Ⅱ类水体标准控制。
2、环境保护规划措施
1)确保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目标,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不得滥用化肥。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2)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城市气化率,严格控制工业用煤的含硫量,加强锅炉整治与烟气处理。优化产业结构,提倡清洁生产。净化汽车尾气。
3)加强对城市噪声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重点控制交通干线噪声,限制交通车辆鸣笛。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利用防护林带或绿化隔离带作为噪声缓冲带。
4)调整工业结构,适度发展轻污染型加工工业,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5)完善城市绿化生态系统,提高绿化覆盖率,增强城市自净能力。
6)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完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
4、环境卫生规划原则及目标
完善和提高环卫设施标准。生活垃圾逐步推广分类袋装化收集,实现收运密闭化、处理无害化、作业机械化。近期以垃圾、粪便无害化为主,远期实现城市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5、环境设施规划
规划临城城区按平均运距1公里,每座日转运能力30吨设置集装箱式垃圾转运站,在分区共设置12座,每座用地面积200—300平方米。另外,城区居住区内垃圾收集间的服务半径按200米设置,用地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
近期化粪池仍作为城区粪便消纳和处理的主要设施,无害化处理率应达到80%以上。规划在临城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将城区粪便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排放管道化。
提高公厕标准,在重点地区适时引进环保型公厠。公共厕所根据规划布局,达到设置标准2500人/座。主要商业繁华街道及新居住区按300—500米设置一座,一般街道设置间距不大于800米。
随着分区规划人口的增加以及垃圾产量的增加,相应环卫专用车辆也随之增加。为便于环卫车辆的停放,规划在临城拟建一座环卫停车场,每座停车场用地按5000平方米建设。
九.管线综合规划
1、工程管线种类
未来临城的地下管线将主要有给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强电管道、弱电管道、燃气管道六种工程管线。在这六种工程管线中给水管道、燃气管道为压力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为重力管道,强、弱电管线为易弯曲管线。
2、管线布置原则
规划在临城规划建成区内,道路红线在40米以上的路各种管线均按双侧布置,道路红线在40米以下的路单侧布置。这样能够减少各种连接管线横向的穿插,避免道路建成后由于连接管的建设滞后而多次大面积的开挖道路。规划将所有强电线路如:高压输电线路、中压输、配电线路、低压配电线路、路灯线路等统一在唯一强电管道内,所有弱电线路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吉通、有线广播电视线路、其它一些电子信息企业的线路等统一在唯一弱电管道内。这样能够避免由于重复建设带来的资金浪费、地下空间浪费。弱电管道由建委统一建设,建成后所有权归建委所有,各相关企业如须使用可向建委购买其中的管孔。
3、管线综合
在安排各种管线的空间位置时尽量在竖向上错开,避免管线在同一水平线上,特别是雨、污水管线在竖向上必须错开,不得在同一水平线上。对于雨、污水主干管道起端埋深应适当加大,对于支管的接入很有利,雨、污水管道应在其它管道之下。在管线发生交叉时,按照压力管让重力管,管径小让管径大,易弯曲让不易弯曲,临时让永久,工程量小让工程量大原则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