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钢栈桥施工方案范本
- 67 -
2020年5月29日
文档仅供参考
目 录
1 编制依据、原则 - 1 -
1.1 编制依据 - 1 -
1.2 编制原则 - 1 -
2 工程概况 - 1 -
2.1 工程简介 - 1 -
2.2 主桥设计情况 - 2 -
2.3 主要技术标准 - 6 -
2.3.1 道路工程技术标准 - 6 -
2.3.2 桥梁技术标准 - 6 -
2.4 区域地质概况 - 7 -
2.4.1 地形地貌 - 7 -
2.4.2 场区岩土结构及特性 - 7 -
2.4.3 气象情况 - 10 -
2.5 施工条件 - 10 -
2.5.1 交通条件 - 10 -
2.5.2 施工用电、用水 - 10 -
2.5.3 通讯条件 - 11 -
2.6 主要工程数量 - 11 -
2.7 建设相关单位 - 11 -
2.8 技术标准 - 11 -
3 工程特点、重难点分析及施工对策 - 12 -
3.1 工程特点 - 12 -
3.3 施工对策 - 12 -
4 施工方案 - 12 -
4.1 总体施工方案 - 12 -
4.2 栈桥设计 - 14 -
4.2.1 设计标准 - 14 -
4.2.2 结构形式 - 14 -
4.2.3 基础及下部结构设计 - 15 -
4.2.4 上部结构设计 - 15 -
4.2.5 桥面板设计 - 15 -
4.2.6 桥头过渡段填筑 - 15 -
4.3 平台设计 - 16 -
4.3.1 设计标准 - 16 -
4.3.2 结构形式 - 16 -
5 栈桥施工方案 - 16 -
5.1 总体方案综述 - 16 -
5.2 栈桥施工方法 - 18 -
5.2.1 施工测量 - 18 -
5.2.2 栈桥桥台施工 - 18 -
5.2.3 栈桥下部结构施工 - 18 -
5.2.4 栈桥上部结构施工 - 22 -
5.3 栈桥的维护保养 - 25 -
5.4 栈桥的拆除 - 26 -
6 工作平台施工方案 - 28 -
6.1 测量放样 - 28 -
6.2 钢管桩加工、运输 - 28 -
6.3 钢管桩插打及切割 - 29 -
6.4 架设工字钢梁、贝雷片分配梁、面板铺设和栏杆安装 - 29 -
6.5 工作平台监控 - 29 -
7 栈桥及平台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30 -
7.1 总体质量保证措施 - 30 -
7.2 质量保证组织措施 - 30 -
7.3 质量保证体系 - 30 -
7.4 技术保证措施 - 31 -
7.5 制度保证措施 - 32 -
7.6 钢管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 32 -
7.7 钢管桩的连接措施 - 33 -
7.8 桥面体系质量控制措施 - 33 -
7.9 钢管桩体系质量控制措施 - 33 -
8 栈桥平台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 33 -
8.1 人员安全措施 - 33 -
8.2 日常检查制度 - 34 -
8.3 用电安全措施 - 34 -
8.4 栈桥安装安全措施 - 35 -
8.5 车辆运行安全措施 - 36 -
8.6 防涨水及大风影响安全措施 - 36 -
8.7 施工过程中的不可预见因素的应对措施 - 36 -
8.8 河道安全专项措施 - 36 -
8.9 拆除安全专项措施 - 37 -
8.10 防淹溺措施措施 - 37 -
9 环保保证措施 - 38 -
9.1 环境保护体系框图 - 38 -
9.2 环境保护组织机构 - 38 -
9.3 环境保护工作保证措施 - 38 -
9.4 环境保护制度保证措施 - 38 -
10 应急预案 - 39 -
10.1 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 39 -
10.2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机构及职责 - 39 -
10.3 信息报告和程序 - 40 -
10.4 应急处理 - 40 -
10.5 处理方案 - 41 -
10.6 培训与演练 - 42 -
10.7 应急物资储备 - 42 -
10.8 防洪应急预案 - 42 -
10.8.1 组织机构 - 42 -
11 附件 - 43 -
*******建设工程
栈桥及钢平台专项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原则
1.1 编制依据
(1)*******建设工程设计图纸、施工要求;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 ;
(3)<装配式钢桥使用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1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 ;
(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6)地质勘察报告、现场施工技术调查报告、勘察资料等;
(7)国家对防洪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当地水利部门对防洪的有关要求;
(9)*******有限公司依据GB/T19001-- 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建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10)类似工程相关施工经验。
1.2 编制原则
(1)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标准中各项规定和设计文件的各项要求进行编制。
(2)工期满足业主对本标段工期的要求。
(3)加强环保,不出现环境污染事故。
(4)尊重当地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制定文明施工措施,文明施工。
(5)满足防洪的有关要求,以此确定标高、跨度。
(6)各部位构件严格检算,考虑便桥使用时间较长,且要经过汛期洪峰的考验,设计时考虑足够的安全系数。
(7)以”安全第一”为原则,结合施工最大荷载和最佳作业空间,确保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不相互干扰、方便施工,操作安全。
(8)经济实用,美观大方,除满足施工期间使用外,还结合材料的定型尺寸设计,易施工、易拆除,可周转使用,减少浪费,降低工程成本。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建设工程位于*******县*******大道和*******之间,*******桥北连接*******大道,并经过辅路与*******连通,桥南连接*******,自北向南可分为北引桥、跨*******主桥、南引桥、两岸道路等。主桥采用(100m+100m)独塔单索面斜拉桥,桥塔中心桩号为K0+713.333;引桥上部结构采用37m、40m装配式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
桥梁起点桩号K0+262.833,跨越*******、*******北堤、*******、*******南堤,终点桩号K1+113.333,全长850.5m。全桥跨径布置为(4×37m)+(5×40m)+(2×100m)+(4×37m)+(4×37m)。
主桥为100m+100m跨独塔双排单索面斜拉索,塔、梁、墩固结体系,桥面全宽40m,横向布置为2.5m(人行道)+3.25m(非机动车道)+11.25m(行车道)+0.5m(防撞墩)+5m(护索带)+0.5m(防撞墩)+11.25m(行车道)+3.25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40m。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斜腹板单箱五室,主塔采用曲面箱形塔,主墩采用变截面箱形墩,钻孔灌注群桩基础,主引桥连接处设置240型伸缩缝。
引桥采用双幅桥形式,桥梁标准断面为:2.5m(人行道及栏杆)+3.25m(非机动车道)+11.25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5m(中央分隔带)+0.5m(防撞护栏)+11.25m(机动车道)+3.25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及栏杆)=40m。桥面横坡车行道2%,人行道1.5%,人行道外侧设置栏杆。北引桥桥跨布置为(4×37m)+(5×40m),两联共9跨;南引桥桥跨布置为(4×37m)+(4×37m),两联共8跨。桥梁上部结构采用37m、40m标准跨径装配式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先简支后连续结构。桥墩采用桩柱式桥墩,0#桥台采用薄壁式桥台,19#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工期以合同工期为准。
2.2 主桥设计情况
1、主桥
主桥100m+100m跨独塔双排单索面斜拉索,塔、梁、墩固结体系,桥面全宽40m,横向布置为2.5m(人行道)+3.25m(非机动车道)+11.25m(行车道)+0.5m(防撞墩)+5m(护索带)+0.5m(防护 墩)+11.25m(行车道)+3.25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40m。主桥主梁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单箱五室,主塔采用曲面箱形塔,主墩采用变截面箱形墩,钻孔灌注群桩基础,主引桥连接处设置240型伸缩缝。
(1)下部结构
主墩采用变截面箱形墩,墩梁交界面与梁底同宽,为顺应与主塔弧度,主墩顺桥向尺寸由墩顶的11.5m变化至墩底的16m,横桥向尺寸由墩顶的29m过渡至墩底的19.24m,壁厚0.8m,主墩高13.95m,墩底设置1.5m实心段。主墩采用整体式基础,承台尺寸为26m×20.4m×4m,承台下布置20根(顺4×横5)直径2.2m钻孔灌注桩,桩长56m。主引桥连接墩采用分离式花瓶形空心墩,墩身顺桥向尺寸2.6m,横桥向尺寸由10.75m过渡至盖梁底的13.75m,盖梁高1.8m,单幅盖梁长17.5m,两幅盖梁净距3.56m。单幅承台6.5m×12.7m×3.0m,其下布置6根直径1.5基桩,桩长30m。
(2)主梁
主桥单幅布置,斜腹板单箱五室断面,梁高2.8m,墩顶段12m范围局部加厚至4.35m(箱梁中心线处),主梁 C55混凝土。箱梁顶板宽度为40m,底板宽度为28m。悬挑长度3.25m,悬挑端部厚0.2m,根部厚0.65m,顶板厚0.3m,除中箱室外底板厚0.3m(中箱室底板厚0.6m),边腹板为斜腹板,厚度为0.4m,中箱室腹板厚0.6m,其它腹板厚0.45m。箱梁横桥向底板保持水平,桥面横坡由腹板高度的变化形成。
全桥分为16对悬浇节段,每段长5m,合拢段长2m,墩顶现浇段(0号段)长23m(由于预应力张拉需要,0号段分两段施工),边跨支架现浇不平衡段长6.5m;自主墩中心线至梁端节段为11.5m(1/2 墩顶现浇段)+(16×5m) (悬浇段)+2m(合拢段)+6.5m(支架现浇段)=100m。
(3)主塔
主塔采用弧面箱形主塔,侧面造型类似两棵竹子相互依靠向上生长。桥面以上总高55m,横桥向最大尺寸为5m,与梁相交处顺桥向最大尺寸为10m,距离桥面32m处为主塔截面尺寸最小处,横向尺寸为5m,顺桥向尺寸为5.8m,采用C55混凝土。塔柱外形为弧形,半径为244.86m,空心箱形断面,其断面外形是由两个短轴(顺向桥)不断变化的椭圆部分相溶而成,塔柱壁厚最大值为1.4m,最小值为0.7m。塔柱的上半部分为斜拉索锚固区,斜拉索锚固在内壁的锯齿形的锚固块上,为了克服斜拉索的水平分力在锚固区塔柱截面内产生的拉应力,该区域段截面布置了环向预应力束。塔柱的横桥向外侧设置直径为10cmPVC管作通气孔。为便于通行和维护,在塔柱内侧设有爬梯,并与塔柱底部设置有检修门。为增加主塔的景观性,在塔柱外侧做有景观性灯带,以形成竹节的效果。
(4)斜拉索
斜拉索为平面单索面(双排索)扇形布置,采用塑包平行钢丝束,索体符合<环氧涂层高强度钢丝拉>(JT/T 902- )规定的要求,强度等级为fpk=1860MPa,外包双层聚乙烯护套。拉索横向间距1m,主梁上索间距为5m,主塔索间距为1.8m(拉索延长线交于塔中线的距离)。全桥共计64根拉索,分为199φ7、223φ7、253φ7 3类。张拉方式为单端张拉,主塔为锚固端,梁底为张拉端,锚具为冷铸锚锚固。
(5)附属结构
1)桥面铺装
桥面铺装自上而下为4cm(AC-13C)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6cm(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桥面防水层、8cm厚C55防水混凝土调平层,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W8级。
2)桥面排水
桥上排水口间距为5m,桥面两侧人行道下设置纵向排水管,汇入引桥纵向排水管内,排入桥头路基市政排水系统内。
3)伸缩缝
主引桥连接处采用D240型单元多向变位梳形板伸缩缝。
4)支座
支座采用盆式橡胶支座,每端横梁下布置4个支座,支座间距为8m,型号为GPZ5SX(DX)
5)表面涂装
桥梁墩身、盖梁、主梁、主塔等主体结构使用清水混凝土浇筑,对于墩身外表面采用硅烷膏体防护材料,主塔及主梁在所有预应力封锚完成后其外表面亦采用硅烷膏体防护材料防护,材料涂敷量按(300±10)g/m2控制,其质量要求应满足<桥梁混凝土表面防护用硅烷膏体材料>(JT/T 991- )相关规定。主桥主塔、主梁、主墩外表面为景观需要设置有外涂装,涂装材料选择适用于混凝土表面且耐久性较强的有机矿物涂装或彩色环氧砂浆,斜拉索的外层HDPE套管采用与主塔相配套的颜色,以便与整体景观相协调。
6)防雷保护接地系统
①充分利用桩基础结构钢筋作接地极,单墩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全桥综合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欧姆。
②主塔塔柱内引4根接地引线至主塔顶端与塔顶避雷针可靠焊接,形成良好的电气通路。主塔塔顶安装避雷针,塔身每间隔10米左右设有均压环,均压线应与接地引下线焊接,塔顶接地引出线须与避雷针可靠焊接。
③塔顶避雷针底座,航空障碍灯预埋板,塔内爬梯等金属导电体都应可靠接地。
④将接地桥墩、主塔基础内的所有桩基竖向主钢筋并接后作为接地极,在承台内采用φ16mm圆钢将各桩基接地极可靠连接。墩身、塔身内的接地引下线和水平连接线均利用直径不小于φ16mm的结构钢筋。梁底及墩顶预埋接地端子,梁内接地引下线下端与接地端子连接,端子与端子之间采用软连接线连接。
2、引桥
引桥采用双幅桥形式,桥梁标准横断面为:2.5m(人行道及栏杆)+3.25m(非机动车道)+11.25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5m(中央分隔带)+0.5m(防撞护栏)+11.25m(机动车道)+3.25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及栏杆)=40m。桥面横坡车行道 2%,人行道1.5%,人行道外侧设置栏杆。北引桥桥跨布置为(4×37m)+(5×40m),两联共 9跨;南引桥桥跨布置为(4×37m)+(4×37m),两联共 8跨。桥梁上部结构采用37m、40m标准跨径装配式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先简支后连续结构。桥墩采用桩柱式桥墩,0#桥台采用薄壁式桥台,19#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
(1)桥台、桥墩及基础
0#桥台采用薄壁式桥台,单幅桥台布置10根直径1.5m钻孔灌注摩擦桩,桩长20m,承台厚2.0m。
19#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单幅桥台布置6根直径1.5m钻孔灌注摩擦桩,桩长24m,承台厚2.0m。
桥墩采用圆形截面桩柱式桥墩。7#、8#、12#、13#桥墩直径1.5m,桩基直径1.8m,桩长37m;1#~6#、14#~18#桥墩直径1.4m,桩基直径1.8m,桩长32m。
(2)上部结构
上部结构采用37m、40m标准跨径装配式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先简支后连续结构。预制箱梁宽:中梁2.4m,边梁2.85m;梁高:2m;湿接缝宽度:44cm;顶板厚度18cm;腹板厚度:20cm~32cm;底板厚度:20cm~32cm。
(3)其它
桥面铺装:全桥桥面铺装采用10cm厚沥青混凝土铺装,上面层为4cm厚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SBSI-D),下面层为6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现浇层顶面设置防水层,桥面防水等级为I级,防水层的使用年限应大于或等于 。
伸缩装置:全桥共设置2道伸缩量为80mm的伸缩装置,2道伸缩量为160mm的伸缩装置。
支座:箱梁采用GYZF4400×86(NR)四氟滑板橡胶支座和GJZ400×500×99(NR)板式橡胶支座。
桥面排水:桥面人行道路缘石边缘设置D150mmUPVC排水管,接入D300mmUPVC排水干管,排水干管悬挂于湿接缝下方。0#桥台~10#桥墩排水管顺桥台台身、承台接入地面,连接至桥北应急池;10#桥墩~19#桥台排水管由锥坡接入地面,连接至桥南应急池。
人行道栏杆:不锈钢栏杆。
管线工程:东幅桥人行道下预留9根SC150(壁厚4.5mm)电力线缆保护钢管,电缆电压不得高于10kV;西幅桥人行道下预留8根SC100(壁厚4mm)电信线缆保护钢管,一根DN300给水钢管;两侧人行道下各预留1根SC80(壁厚4mm)路灯线缆保护钢管。
涂装工程:桥梁墩柱、系梁、盖梁、预制箱梁等桥梁主体结构采用清水混凝土浇筑,结构外表面采用硅烷膏体防护材料,材料涂敷量按(300±10)g/m2控制。
照明工程:桥面照明路灯灯杆设置在人行道上,距离人行道侧石0.45m。
2.3 主要技术标准
2.3.1 道路工程技术标准
(1)纵横坡设置
最大纵坡:2.609%;最小纵坡:1%;
横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1.5%,人行道:-2%。
(2)道路净空
通行净空4.5m。
2.3.2 桥梁技术标准
1、主桥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2)行车速度:50km/h;
(3)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 ;
(4)桥面铺装类型:沥青砼;
(5)桥面最大纵坡:1.5%,车行道横坡:2%,人行道横坡:1.5%(反向);
(6)桥梁标准宽度:2.5m(人行道)+3.25m(非机动车道)+11.25m(行车道)+0.5m(防撞墩)+5m(护索带)+0.5m(防撞墩)+11.25m(行车道)+3.25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40m。
(7)桥梁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3.5kN/m2;
(8)百年一遇洪水位:309.55m,壅水高度:0.068m,波浪高度:2.4m,洪峰流量:5040m3/s,桥下平均流速:2.79m/s;一般冲刷深度:1.86m,局部冲刷深度:2.26m,冲刷总深4.12m;
(9)结构安全等级: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1;
(1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基本烈度VI度,抗震设防分类:甲类。
2、引桥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2)行车速度:50km/h;
(3)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 ;
(4)桥面铺装类型:沥青砼;
(5)桥面最大纵坡:1.5%,车行道横坡:2%,人行道横坡:1.5%(反向);
(6)桥梁标准宽度:2.5m(人行道及栏杆)+3.25m(非机动车道)+11.25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5m(中央分隔带)+0.5m(防撞护栏)+11.25m(机动车道)+3.25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及栏杆)=40m。
(7)桥梁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3.5kN/m2;
(8)百年一遇洪水位:309.55m,壅水高度:0.068m,波浪高度:2.4m,洪峰流量:5040m3/s,桥下平均流速:2.79m/s;一般冲刷深度:1.86m,局部冲刷深度:2.26m,冲刷总深4.12m;
(9)结构安全等级: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1;
(1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基本烈度VI度;
(11)抗震设防分类:丙类;抗震设计方法:C类。
2.4 区域地质概况
2.4.1 地形地貌
*******由于河水的游荡冲刷,河道较宽阔。河道南北均有大堤束缚,地面高程为304.49~313.36m,最大高差为8.87m。地貌单元为*******河床及河漫滩。
2.4.2 场区岩土结构及特性
根据钻探揭露,在勘探深度内地层共分7个主层,上部以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形成的粉质粘土以及上更新统冲洪积形成的卵石为主,下部为上第三系洛阳组砂岩。现自上而下分层描述:
①填筑土(Q4ml)
杂色。主要物质成分为砾、次为粘性土及砂土。砾粒径一般5~30mm,大者50~70mm,含量约占55%左右。均匀性差,稍密为主。系大堤堤身土填筑土。
该层仅在ZK3、ZK4、ZK5、ZK6、ZK14、ZK15、ZK16附近分布,层厚0.50~3.70m,层底标高为210.74~213.34m。
②粉质粘土(Q4al+pl)
浅黄色。孔隙较发育,含虫孔以及植物根系,可塑。
该层仅在ZK1、ZK2附近分布,层厚1.00~1.30m,层底标高为307.89~308.13m。
③卵石(Q3al+pl)
杂色。含少量漂石。母岩岩性以安山岩、玄武岩、石英岩为主。中等风化,磨圆中等,多呈亚圆形。卵石直径一般20~50mm,大者80~120mm,含量约占55~60%。填隙物为砂及粘性土。多夹砂薄层,均匀性较差。稍密为主。
该层普遍分布,层厚5.10~10.90m,层底标高为296.93~300.33m。
④砂岩(N)
浅黄色。碎屑结构,层状构造。碎屑物以细砂为主,砂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含15%~20%的砾,砾径一般3~20mm,大者25~40mm,个别较大。泥质胶结,胶结较差,易风化碎裂,取芯多呈短柱状。
该层普遍分布,层厚13.60~16.40m,层底标高为282.53~286.52m。
⑤砂岩(N)
浅黄色,灰黄色。碎屑结构,层状构造。碎屑物以细砂为主,砂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含零星砾,砾径一般5~20mm,个别稍大。局部可见灰绿色团块。泥质胶结,胶结一般,取芯多呈长柱状。
该层普遍分布,层厚14.70~21.40m,层底标高为263.63~268.89m。
⑥砂岩(N)
褐黄色,灰黄色。碎屑结构,层状构造。碎屑物以细砂为主,砂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含零星砾,砾径一般3~20mm,个别稍大。局部可见灰绿色团块。泥质胶结,胶结较好,取芯多呈长柱状。
该层普遍分布,层厚12.20~18.70m,层底标高为245.23~253.36m。
⑦砂岩(N)
褐黄色,灰黄色。碎屑结构,层状构造。碎屑物以细砂为主,砂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含零星砾,砾径一般5~20mm。局部可见灰绿色团块。泥质胶结,胶结好,取芯多呈长柱状。
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为20.40m。
桩周土摩阻力标准值一览表
层号
岩土名称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kPa)
摩阻力标准值qik(kPa)
备注
①
填筑土
250
75
②
粉质粘土
90
27
③
卵石
400
120
④
砂岩
350
100
⑤
砂岩
380
105
⑥
砂岩
420
110
⑦
砂岩
450
115
2.4.3 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期间对钻孔进行了稳定水位观测,地下水埋藏深度 0.50~5.95m,相应高程307.12~307.44m。
地下水为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③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水补给,以开采和地下径流为主要排泄途径。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调查,*******河水水位年变幅为2~3m。
水的腐蚀性评价表
建筑材料
影响类型
腐蚀介质
试验结果
判别标准
判别结果
混凝土结构
按环境类型
SO42-含量(mg/L)
92.27~179.82
<300
微腐蚀性
Mg2+ 含量(mg/L)
20.96~25.46
<
微腐蚀性
OH- 含量(mg/L)
0
<43000
微腐蚀性
总矿化度(mg/L)
331~518
< 0
微腐蚀性
按地层
渗透性
PH值
7.06~7.90
>6.5
微腐蚀性
侵蚀性CO2(mg/L)
0
<15
微腐蚀性
HCO3-含量(mg/L)
3.705~4.571
>1.0
微腐蚀性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
Cl-含量(mg/L)
17.37~26.94
<10000
微腐蚀性
综合评定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均具有微腐蚀性
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地下水类型为”HCO3-SO4-Ca-Mg”型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有微腐蚀性。
土的腐蚀性评价表
建筑材料
影响类型
腐蚀介质
试验结果
判别标准
判别结果
混凝土结构
按环境类型
SO42-含量(mg/kg)
85~115
<450
微腐蚀性
Mg2+ 含量(mg/kg)
19~23
<3000
微腐蚀性
按地层
渗透性
PH值
8.53~8.69
>6.5
微腐蚀性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
Cl-含量(mg/kg)
16~49
<400
微腐蚀性
综合评定
土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均具有微腐蚀性
根据土化学分析实验结果,场地土堆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有微腐蚀性。
2.4.3 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作用
勘察期间在场地及钻孔内没有发现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诸如岩溶、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没发现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古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的埋藏物及其它人工地下设施等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本次勘察及工程地质测绘等资料,桥址区未发现特殊性岩土。
每年1月前后为冰冻期,地面最大冻结深度20~30cm。
2.4.3 场区地震效应
1、地震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特征周期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 ),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相应于基本烈度Ⅵ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0.40s。
2、场地类别
根据拟建场地钻孔揭露及各层地基土的岩土名称和物理力学性质及<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 )有关规定,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中硬土。本场地覆盖层为第四系粉质粘土以及卵石,覆盖层厚度 3-50m 之间,场地类别为Ⅱ类。
3、场地土液化判别
拟建场地基本烈度值为Ⅵ度,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 )4.3.1条,场地土层可不考虑液化的影响。
2.4.3 气象情况
项目位于洛阳市*******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受太阳辐射、地形地势和季风影响,各种气象因素变化明显,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7℃,日照2217.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16天,年降水量600~800mm。
2.5 施工条件
2.5.1 交通条件
*******南北两侧,道路网络发达,整个区域交通便利。左右岸施工过程中,左岸能够利用*******,右岸以利用*******大道,进行机械、物资运输。
2.5.2 施工用电、用水
本工程施工及生活用电,以电网供电为主,电源选用工地现场现有合适变压器,设置工地变电室。同时根据自身需要,为本合同工程的施工和生活用电配备一定容量的事故备用电源。
生产、生活用水:施工区域用水方便,生产用水采用深井地下水,生活用水全部接入自来水。
2.5.3 通讯条件
日常人员通讯联络主要依靠移动电话,项目部安装网线,实现信息化管理,并安装了程控电话,用于传真。
2.6 主要工程数量
栈桥平台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2.6-1所示。
表2.6-1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工程名称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工程量(t)
备注
1
钢栈桥及工作平台
钢管桩
Φ630
569.28
2
工字钢
I45a
122.56
3
I36a
72.25
4
I25a
239.74
5
I1O
55.07
6
贝雷片
1.5*3m
515.16
7
贝雷片横向连接片
0.9*1.5m
69.57
8
贝雷销
55*200
6.62
9
U型抱箍
D360,Ф18
7.53
10
钢板
8mm
521.11
11
钢板
10mm
12.82
12
槽钢
20a
19.53
13
8
3.46
14
钢管
Φ48*3.5
19.53
合计
2234.22
2.7 建设相关单位
建设单位:*******县水利局
设计单位:洛阳市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有限公司
2.8 技术标准
1、荷载:设计荷载:60t。主要考虑平板车、10m3混凝土罐车、50t履带车的施工和通行,以及人群荷载等,其中以50t履带车施工荷载最重,为栈桥施工的主要荷载。
2、宽度:考虑施工车辆通行需求、安全及经济性因素。栈桥设于主桥线路下游侧,桥宽6m。
3、水流力:桥下平均流速2.79m/s。
4、标高:根据防洪评估报告提供水文资料栈桥及平台顶高程为311m。
5、桥面以0.0%的坡度,与两岸大堤顶面放坡顺接坡度10%。
6、行车设计车速:5km/h;使用寿命>3年。
7、动载系数:车行荷载的冲击系数取1.3。
3 工程特点、重难点分析及施工对策
3.1 工程特点
(1)工程整体工期紧,任务重;
(2)栈桥结构简易、形式简单,但用钢量大;
3.2 工程重难点
(1)栈桥施工时*******右岸堤顶滨河公园,人流较多,安全防护将是本工程的一个重点;
(2)主桥临河或者在河道中间,施工时需要设置栈桥、钢平台及围堰,结构的安全性将是本工程的重难点;
3.3施工对策
针对栈桥施工的重难点,制定相应的措施,见表3.3-1
表3.3-1 施工重难点应对措施
序号
工程重难点
对策要点
1
临时工程结构安全性
1.首先经过计算论证,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满足要求后上报主管部门进行评审论证,指出不足再进行完善。
2. 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实施,加强过程中方案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交底交至每一位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让所有参建人员掌握施工的重点。
2
安全防护
1、 加强全员安全防护工作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防护意识;
2、 加强安全防护宣传工作,搭设隔离围挡,设置警示标志。
4 施工方案
4.1 总体施工方案
栈桥使用时间为2年,平台使用时间为2年。
为满足施工车辆及行人的通行要求,需在*******架设钢栈桥一座,施工栈桥拟建于桥梁右侧(上游),栈桥长为406米,基本跨度12.0m,标准联为4跨一联,联与联之间预留20cm伸缩缝,伸缩缝上盖90cm宽钢板,一端焊接,一端自由。栈桥每4跨设置一处止动墩,约束栈桥主桁纵横向移动,桥面宽设计为6.0米,行车宽度为5米。栈桥顶面高程为311.0m,栈桥设计为上承式结构形式。钢栈桥下部桥墩结构采用Φ630×8钢管桩两根,钢管桩横向剪刀撑采用20a槽钢交叉焊接,钢栈桥下部结构横梁采用双拼I45a工字钢。钢栈桥横向设置6道桁架片,桁架片中心间距为90cm,桥面系为钢桥面,桥面横向分配梁采用I25型工字钢,间距150cm布置,顶铺8mm厚钢板做桥面板,桥面板采用I10工字钢背肋30cm间距布置。型钢钢材主要为Q235。贝雷片的材料为16Mn,每片架重270kg。
图4.1-1 栈桥立面图
由于7#~13#墩钻孔的需要拟定在墩位处搭设钻孔平台,根据各墩的不同情况,搭设不同的施工平台及栈桥。具体情况如下:(1)7#、8#、12#、13#墩左右墩各设一个钻孔平台,钻孔平台尺寸18m×6m,平台顶高程为311m;平台结构采用型钢做梁,直径630mm钢管做支撑立柱,面板采用8mm厚,桥墩上游需搭设吊机及其它机具作业通道结构的支栈桥。栈桥长为42m,基本跨度8m,支栈桥宽9m,栈桥设计为上承式结构形式。钢栈桥下部桥墩结构采用Φ630×8钢管桩两根,钢管桩横向剪刀撑采用20a槽钢交叉焊接,钢栈桥下部结构横梁采用双拼I45a工字钢。钢栈桥横向设置8道桁架片,桁架片中心间距为90cm,桥面系为钢桥面,桥面横向分配梁采用I25型工字钢,间距150cm布置,顶铺8mm厚钢板做桥面板,桥面板采用I10工字钢背肋 30cm间距布置。型钢钢材主要为Q235。贝雷片的材料为16Mn,每片架重270kg。(2)9#、11#墩左右墩各设一个钻孔平台,钻孔平台尺寸18m×9m,平台顶高程为311m;平台结构采用型钢做梁,直径630mm钢管做支撑立柱,面板采用8mm厚,桥墩上游需搭设吊机及其它机具作业通道结构的支栈桥。支栈桥结构形式与7#墩支栈桥结构形式一致。(3)10#墩设一个钻孔平台,钻孔平台尺寸39m×24m,平台顶高程为311m;平台结构采用型钢做梁,直径630mm钢管做支撑立柱,面板采用8mm厚,桥墩周围需搭设吊机及其它机具作业通道结构的支栈桥。栈桥总长为(51+24+51)m,支栈桥结构形式与7#墩支栈桥结构形式一致。
图4.1-2 平台立面图
4.2 栈桥设计
4.2.1 设计标准
钢栈桥荷载按50t履带吊单车作业,10m3砼罐车满载(600KN)、50t履带吊在单跨跨中提振动锤打设钢管桩同时有水流冲击状态下的工况荷载、单车通行,栈桥结构设计采用极限应力法,考虑汽车冲击以及洪水汛期水流速对栈桥整体稳定性的影响。
4.2.2 结构形式
栈桥设计按单车通行,桥面宽6m,栈桥基本跨度为12m,横桥向设置两根钢管柱支撑,间距4.37m布置,纵向贝雷梁按连续结构设计。
图4.1-3 栈桥侧面图
4.2.3 基础及下部结构设计
本栈桥采用直径630mm壁厚8mm钢管做桩基,桩基单排2根,钢管桩横向剪刀撑采用I20a槽钢交叉焊接,钢栈桥下部结构横冠梁采用双拼I36a工字钢保证整体稳定性。
桩顶主横梁为双拼I45a工字钢,长6m,用8a槽钢将同一墩上的两根工字钢的上部和端头焊接连成整体。
4.2.4 上部结构设计
栈桥跨径为12m,根据行车荷载及桥面宽度要求,纵梁按单层布置,用90型横向连接板相连,共6片贝雷梁横向布置为90+130+90+130+90cm;置于双拼I45a主横梁工字钢上。
贝雷片纵向用贝雷销联结,横向用90定型支撑片联结以保证其整体稳定性。贝雷片与工字钢主横梁间用焊接角钢限位方式联结以防滑动摆动。
4.2.5 桥面板设计
桥面宽6.0m,桥面采用6m长I25工字钢作为分配梁,间距按150cm布置,置于贝雷梁上并用U型抱箍连接,工字钢顶满铺8mm厚花纹钢板做桥面板。桥面两侧采用Ф48×3.5mm钢管做成的栏杆进行防护,栏杆高度1.2米,栏杆纵向2.0米1根立柱(与桥面分配横梁焊接)、高度方向设置三道横杆。
4.2.6 桥头过渡段填筑
桥头过渡段是刚性至柔性的过渡区段,容易产生跳车现象,为消除桥头过渡对施工车辆的影响,栈桥桥头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填筑过程中分层填筑,每30cm填筑一层,且逐层检测压实质量,使其满足设计要求。过渡段顶部浇筑20cm厚的C20混凝土路面,宽度6m。
4.3 平台设计
4.3.1 设计标准
(1)平台荷载按50t履带吊,10m3砼罐车满载(400KN)、单车通行,栈桥结构设计采用极限应力法,考虑汽车冲击系数为1.3。
(2)行车速度按安全速度行驶5km/h。
4.3.2 结构形式
平台设计成钢管型钢组合式,基础采用630mm×8mm螺旋管,主梁采用双拼45a工字钢(顺河流方向),桥面分配梁采用I25工字钢,面板采用8mm厚,护栏采用直径48mm的普通钢管。
钢桩横向(垂直于河流方向)间距(4.44m+5.7m+4.44m)×2,纵向(顺河流方向)间距4.37m,45a工字钢主梁设置在桩顶槽口内,槽口尺寸40cm×35cm(深×宽),铺设间距1.5m的桥面分配梁。
5 栈桥施工方案
5.1 总体方案综述
本栈桥先施工桥头过渡段,待过渡段施工完毕后,按序施工栈桥。钢栈桥采用”钓鱼法”施工,钢管桩的加工与制造在工厂内进行,用汽车运输到现场,现场接桩。钢管桩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