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5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建设宁夏特色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中,为了全面掌握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剖析制约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理清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按照厅党组的统一部署,我办对全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一、我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 以来,围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主攻关键环节,自治区先后制
2、定出台了宁夏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 )、龙头企业升级工程等政策意见和规划措施,分年度制定发布产业扶持政策及其实施细则,形成了我区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升级。一是特色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区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初步形成,呈现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枸杞产业带以中宁为主体、以贺兰山东麓和清水河流域为两翼,当前全区面积达到70万亩,干果总产8万吨。清真牛羊肉产业带由引黄灌区肉牛肉羊杂交改良区、盐灵同海滩羊生产区和六盘山麓肉牛生产区
3、构成, 预计,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189万头,肉羊饲养量达到1300万只,牛羊肉总产量18.9万吨,占全区肉类总产量的50%以上。奶产业带以吴忠市和银川市为核心区、石嘴山市和中卫市为发展区,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奶牛存栏数41万头,鲜奶总产量110万吨,人均鲜奶占有量178公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马铃薯产业带以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为主,淀粉加工、鲜食菜用、种薯生产“三驾马车”相互支撑、互为促动,种植面积超过400万亩,年产鲜薯420万吨以上,已成为我区种植面积第一大作物。环香山地区硒砂瓜产业带,种植面积100万亩,总产量120万吨以上。设施农业发展由川及山,当前累计面积达到100万亩,总产量60
4、0万吨以上。沿黄河、爱依河淡水鱼产业带养殖水面65万亩,稻田养蟹5.1万亩,水产品总量12万吨,人均水产品占有量16公斤以上,位居西北5省区首位。优质粮食产业带以引黄、扬黄灌区为主,包括水稻、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600万亩,优质粮总产260万吨以上。葡萄产业带主要集中在贺兰山东麓,面积39.7万亩,其中酿酒葡萄28万亩,总产量10万吨。红枣形成了灵武-中宁-红寺堡-同心-海原产业带, 面积达到84.6万亩,总产量5万吨。优质牧草产业带由引黄灌区粮草兼用、中部干旱带旱作草地、南部山区退耕种草构成,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600万亩,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200万亩,优质青干草总产450万吨。农作物制
5、种包括玉米、瓜菜、马铃薯等作物,面积50万亩,生产种子(种薯)30万吨。苹果形成了以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中宁县为主的产业带,面积76.2万亩,总产50万吨以上。道地中药材形成了以盐池为主的干旱风沙区甘草产业带和六盘山区道地中药材产业带,人工种植面积达到83万亩,人工甘草63万亩,甘草产量8万吨,野生资源400万亩以上。特色优势产业的区域化布局,带动了一批产业大县相继建成,中宁、西吉、盐池分别成为中国枸杞、马铃薯和滩羊之乡,中卫市是当前全国最大的压砂瓜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利通区奶牛养殖规模和水平在西北居领先水平,兴庆区花卉远销内蒙、陕西、甘肃等周边省区,彭阳县是全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
6、全区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度一般达到82以上(银川市达到85%),主产区农民人均来自特色优势产业的纯收入一般占到人均纯收入的1/3以上,高的达到一半以上,其中中宁县农民纯收入中枸杞收入人均 元以上,沙坡头区农民纯收入中硒砂瓜收入人均1500元,西吉县农民从马铃薯种植中人均增收800元以上,利通区农民纯收入中奶产业收入人均2850元,盐池县农民纯收入中盐池滩羊收入人均1100元,切实推进了优势产品向优势基地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格局。二是农产品加工体系初步构建。按照举龙头、强基地、拓市场、树品牌、带农户的要求,经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参与我区
7、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区初步形成了以枸杞、清真牛羊肉、乳制品、马铃薯及玉米淀粉、优质粮食、脱水蔬菜、葡萄酒等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格局。 ,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3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3家,自治区龙头企业138家,其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3家,过5亿元的达到7家,过亿元的达到40家。全区枸杞加工企业138家,规模以上27家,形成了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叶茶等10大类50多种产品,加工转化率近20%。规模以上马铃薯淀粉加工流通企业25家,年可加工鲜薯150万吨,生产精淀粉20万吨、粗淀粉5万吨、糊化淀粉2.5万吨,成为中国重要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基地。有乳品加工企业30家,年加
8、工鲜奶能力110万吨。建成规模以上清真牛羊肉加工企业18家,其中7家达到清真肉品屠宰加工国际标准,取得“出口肉品加工企业”资质。葡萄酒生产企业20家,年加工葡萄10万吨,其中,西夏王、御马等龙头企业的酿酒设备及工艺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具备生产高档葡萄酒的条件。建成苹果浓缩汁加工企业5家,年鲜果加工能力40万吨以上,生产优质苹果浓缩汁6万吨以上,全部出口欧美市场。粮食加工能力稻米18万吨、小麦中高档面粉20万吨、玉米淀粉100万吨。 ,全区农产品加工业整体形势看好,特色加工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产品销量、价格实现同步增长,蒙牛日产1000吨、伊利日产800吨高端液态奶项目落户银川、吴忠,沃福百瑞引进
9、年产5000吨枸杞原汁和年产1万吨全自动饮料生产线,年消化枸杞鲜果1.23万吨,中航郑飞集团投资3.7亿元在青铜峡发展粮食全价值链产业项目,中粮、汇源、雨润、野娇娇、旺旺、娃哈哈、敦煌种业等国内知名企业相继在宁夏投资建厂,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三是农产品标准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大力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提质增效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投入品控制,强化检验监测,推广加贴标识,严格市场准入,初步建立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显著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全区所有市县和29家农产品批发市场、40家超市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累计认定无公害产地439个,认定无公害
10、农产品1289个,绿色食品总量达到210个,有10个县(区)的12个基地获得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证书,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00多万亩,覆盖了全区80%的种植面积、85%的畜禽养殖规模和76%的水产养殖面积。宁夏大米、中宁枸杞、中卫硒砂瓜、贺兰山东麓葡萄、盐池滩羊、贺兰螺丝菜等获国家地理标志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发展位居西部各省前列。全区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灌区小麦、水稻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超过70,机械收获水平达95%;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收获水平达到20以上,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达20,设施农业
11、机械化快速推进,灵武市被列为全国农机规范化示范市。四是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围绕三大示范区建设,以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抓手,以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为重点,强化13个特色优势产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突出产业化经营模式,引领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现代农业上水平。当前,全区创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20个,海原红古养牛示范基地引进优质肉牛品种西门塔尔和利木赞等为主推养殖品种,经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肉牛养殖技术的提高,推进肉牛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平罗优质水稻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完成水稻旱育稀植规范化栽培示范3160亩、示范以品种宁粳43号为主,开展水稻新品种引进、展示及肥效试验;
12、彭阳县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生产珍稀食用菌杏鲍菇为主,选聘科技特派员进驻基地创业、示范,产鲜菇180万公斤,创产值 万元以上。全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达到128个,各类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2470个,规模化养殖占全区养殖总量的65%以上,主要粮食作物优质化率达到80%以上,奶牛成母牛年均产奶量达到6200公斤,位居全国前列。奶牛、肉牛、肉羊、水产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8%、45%、50%、55%。五是特色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初步建立。大力开展现代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重点突出农产品产销市场、冷链储运、农家店物流配送、营销、农超对接5大致系建设,构建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宁夏枸杞、果汁、脱水蔬菜等产
13、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施农产品70%销往周边及南方省区,并成功进入香港、俄罗斯、蒙古、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水产品70%以上外销周边省区及西藏等地,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中卫硒砂瓜畅销广州、重庆、上海等30多个大中城市,并成功打入“沃尔玛”、“家乐福”等知名连锁超市。灵武市政府与华润万家超市签订500万公斤灵武长红枣销售协议,盐池鑫海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与广州亚运会组委会签订176吨滩羊肉供应合同,宁夏金福来羊肉获得世博园区“准入证”, 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订货会达成订购合同15个,金额8.4亿元,仅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公司一家就签下马铃薯订购合同10万吨,金额2.4亿元;第二届中国(宁
14、夏)园艺博览会共落实来宁投资置业、农产品贸易等项目671个,投资贸易总额393.1亿元。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灵丹”牌长枣、“杞叶青”牌枸杞清汁饮品、“宁夏红”牌枸杞果酒、 “香山”牌硒砂瓜、“盐池滩羊”牌清真羊肉等知名品牌畅销全国各地,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塞外香”珍品免淘香米,“兴唐”大米,“沙湖”大鱼头,“碧宝”枸杞,“红色健康”无果枸杞芽茶,“塞北雪”挂面、小麦粉,“沙坡头”番茄等8个产品获得金奖农产品。当前全区圣雪绒羊绒衫、夏进液态奶、塞北雪挂面、香山露酒4个农产品跻身中国名牌产品行列,5个农产品被批准为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圣雪绒羊绒服装、夏进及图牛奶制品、宁夏红、厚生记、
15、中宁枸杞5个农产品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72个农产品评为宁夏名牌产品,33个农产品评为宁夏著名商标。六是农业产业化组织稳步发展。积极扶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产业化中介组织发展,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当前,全区产业化组织达到2380家,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558家、中介组织带动型1121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750家,带动全区52%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银川市农民人均收入30%以上来自龙头企业带动,兴庆区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合作社+市场+金融机构”的组织模式,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中粮公司流转土地种植番
16、茄4.2万亩,中航郑飞集团携手宁夏塞外香米业土地流转3.54万亩,签订订单26.2万亩;灵武兴唐米业、昊王米业等企业同农民签订优质原料农业订单12万亩,带动农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七是产业化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政策引导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以财政支农资金为先导,金融支农资金为主力,社会资金为配合的特色产业融资保障机制。 以来,自治区累计整合农业产业化资金近16亿元,拉动社会投资150亿元,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的原则,实行“以奖代补”,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特别是 整合产业化资金近5.5亿元,引导社会投资56.8亿元,打破了部门分割,集中力量办大事,极大调
17、动了农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协调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金融信贷的支持作用, 上半年全区新增涉农贷款59亿元,其中惠农区农村信用社投放涉农贷款3.7亿元,同心县金融部门按照三户联保及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财产抵押信贷模式,共为养殖户落实肉牛养殖贷款2.3亿元,平罗县周家八公司成功运用商标专用权获得了百万元的银行贷款,惠农卡、“融地贷”“融易得”等金融创新产品,为特色产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模式,切实解决了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资金投入不足的瓶颈。二、我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总体来看,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先进省区相比,依然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和水平,既存
18、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一是产业规模总体偏小,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低,缺乏强势龙头企业的带动,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只能进行简单的初加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加工转化和增值不高。三是市场培育不够,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大流通的格局尚未形成;品牌培育滞后,农产品品牌不少,缺少能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在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驰名品牌,靠品牌开拓市场的力度不够;四是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低,除个别国家及自治区级龙头企业设有研发机构外,绝大多数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科技
19、支撑能力不强;五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偏低,多数龙头企业与农户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和稳定的带动关系。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与协会规模较小、活力不足,未能有机联合农户进入市场。六是农业投融资渠道单一,信贷资金严重不足,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在我们调研中,龙头企业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融资比较困难,特别是中小龙头企业。从企业本身来看,包括大部分区级龙头企业在内,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大多在1000万元以下,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效的抵押物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单笔成本也比较高,
20、致使银行对中小龙头企业,特别是信用体系还未完善的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三、加快我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对策和措施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竞争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农业标准化、基地化建设为保障,经过市场引导、政策扶持,加快培育、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带动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推动农民组织化和农业产加销经营协调化发展,全面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深化产业发展认识。站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新的历史起点,进一步克服因循守旧、狭隘封闭的观念,增强攻坚克难、敢于突破的意识,不断深
21、化对特色优势产业资源禀赋、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再认识,按照自治区“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扶持政策、一支研发队伍、若干个龙头企业、一个物流营销平台”的要求,结合农业“十二五”规划编制,进一步细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围绕“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13个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四个百万亩工程”、“黄河金岸现代农业产业带”,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调整产业发展重心,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延伸产业发展链条,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完善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升级。二是做大产业发展基地。没有基地,就没有市场,就没有优势。基地规模不够大,仍是当前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最紧要的问题。进一步组织落实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
22、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力争特色优势产业每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速度。到 ,枸杞达到100万亩,肉牛250万头,肉羊1600万只,奶牛80万头,马铃薯400万亩,设施农业150万亩,硒砂瓜100万亩,适水产业100万亩,葡萄80万亩,红枣150万亩,苹果100万亩,多年生牧草800万亩,道地中药材170万亩,灌区成功打造九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初步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完成特色产业构建,初步建成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建成生态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初步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区。三是做强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整合资金,用足用活相关政策,积极引进支持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组扩张,形成产业链接紧密
23、、技术装备先进、专业分工合理的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开展大招商、大引资活动,吸引国内外各类企业参与我区现代农业开发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引进促生一批龙头企业,提升我区农业产业化水平。到 ,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00家,其中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达到200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0家、超5亿元的20家、超亿元的50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以上。四是做活农产品市场。我区地域小,市场小,加快建设现代物流营销平台,走外向型农业之路,是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建设,以蔬菜、马铃薯、枸杞、淡水鱼等特色鲜活农产品销售流通为重点,发展连锁
24、经营、直供直销、网上交易等现代市场交易模式,提高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品牌推进和商标战略行动,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力争每个产业打造2-3个强势品牌,使更多绿色、有机农产品和清真食品打入国内外高端市场。五是增强产业科技水平。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科技是决定性因素。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科技支撑、高效益经营的要求,全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三大示范区”。集中力量先抓好100个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点,建档案、作比较、看效益,重点扶持,逐步升级,力争培育5-7个国家级示范区。加强示范点与区内外科研机构的有效对接,实行首席专家和技术团队负责制,做到每个特色产业、每个
25、农业类型都有示范点,力争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新技术、新品种到位率达到90%,农机化综合水平70%,科技贡献率70%。六是加强产业组织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实现农民增收。积极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兴办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努力规范运行机制,加快推行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为主体的经营模式,与农民建立更加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结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到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500家,力争各类产业化组织联接带动全区60以上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中,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较为稳定的利益联结方式所占比重
26、达到90%,从事产业化经营农户的收入有大幅度提高。七是创新产业发展环境。切实转变服务职能,加快构建推广机构、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等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积极探索经过设立村级互助资金、搭建融资平台、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开发适宜信贷产品、扩大可抵押品范围等途径,为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融资环境。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扶持、引导企业积极投保,增强其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对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适度提高进项税率和合理降低销项税率,减免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努力减轻企业税负。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开展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不断增强发展的后劲和活力。窗体顶端窗体底端。